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0818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试题.docx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试题.docx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均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滑稽(jī)   虔诚(qián)    罗襦(rǔ)    磬竹难书(qìn)

B、真谛(dì)   罪愆(yán)    伶俜(pīng)    舞榭歌台(xiè)

C、芥蒂(dì)   磔磔(zhé)    拘泥(nì)    静女其殊(shū)

D、泯灭(mín)   机杼(zhù)    勖勉(miǎn)    越陌度阡(qiān)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现代散文是五四时期继承古代散文传统和受到外国散文影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如果没有真实而丰富的资料积累做基础,所谓的学“问”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C、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适当地拓展课堂教学的互动空间,“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

D、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记忆如流水,它     而来,可也总要不是       到地平线之外去。

②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 

   了天下。

③我渴望去了解人类的心灵,也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同时我还想     毕达哥拉斯的力量。

A、奔涌    消失    治理    了解      B、奔腾    消逝    治理    理解

C、奔涌    消逝    收拾    理解      D、奔腾    消失    收拾    了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虽经多方斡旋,但终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B、面对校内学生公然违纪违规的现象,有些老师竟然置若罔闻,不加阻止,实在不应该!

C、以每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对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D、我们青年学生对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及时行乐的思想,理应予以摒弃。

5、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④逸豫可以亡身  ⑤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⑥函梁君臣之首  ⑦智勇多困于所溺  ⑧则其至又加少矣  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⑩火尚足以明也        

A、①②⑩/③⑥/④⑨/⑤⑦/⑧     B、①②⑥/③⑩/④⑨/⑤⑦⑧

C、①⑥/②③⑧/④⑨/⑤⑦⑩     D、①⑥/②③⑩/④⑨/⑤⑦/⑧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常使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合称“诗经六义”。

B、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王文公。

临川(江西)人。

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

其散文雄健峭拔,“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有《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等。

 

C、郁达夫是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因从事抗日工作,于1945年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其小说代表作有《沉沦》、《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D、对联由上联和下联两行对称、整齐的文字构成,字数多少没有规定,但必须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是指词句的对偶。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对应。

对联中相对位置的字词必须平仄对应相异,且上联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下联末一字必须是仄声。

二、填空题(每格1分,共10分)

7、悲夫!

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8、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

……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                ,亦不能至也。

9、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             。

 

10、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与子偕作!

11、             ,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2、暧暧远人村,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13、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磐石无转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8分)

烟雨桃花潭

陈所巨

     桃花潭早在神往之中。

每每由凝思进入幻境,将自己化成汪伦、李白,或岸上,或舟中,送人或被人送着,一样的难分难舍、别情依依。

 

     真到桃花潭来了。

一个暮春的雨天。

雨是江南独有的,似雨似雾,丝丝缕缕;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在青弋江上,在蒙烟细雨和莽莽苍苍的历史之中。

穿过水东翟村,出踏歌岸阁。

面前是墨青色无声的青弋江,背后是青青的生满益母苹的踏歌古岸。

我知道,在另外的时间,在另外一个桃花盛开的暮春,李白立在船头,就是那种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他的眼睛里有一滴雨一样亮的泪水。

汪伦在岸上,踏着江南特有的节奏,唱一首据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别歌。

在他们身边,江水悠悠地流淌,桃花灿烂地盛开,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

李白再也忍不住了,那首《赠汪伦》的诗就顺口流出来,而且就那样平10、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与子偕作!

11、             ,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2、暧暧远人村,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13、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磐石无转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8分)

烟雨桃花潭

陈所巨

     桃花潭早在神往之中。

每每由凝思进入幻境,将自己化成汪伦、李白,或岸上,或舟中,送人或被人送着,一样的难分难舍、别情依依。

 

     真到桃花潭来了。

一个暮春的雨天。

雨是江南独有的,似雨似雾,丝丝缕缕;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在青弋江上,在蒙烟细雨和莽莽苍苍的历史之中。

穿过水东翟村,出踏歌岸阁。

面前是墨青色无声的青弋江,背后是青青的生满益母苹的踏歌古岸。

我知道,在另外的时间,在另外一个桃花盛开的暮春,李白立在船头,就是那种江南特有的小小的梭子船,他的眼睛里有一滴雨一样亮的泪水。

汪伦在岸上,踏着江南特有的节奏,唱一首据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的送别歌。

在他们身边,江水悠悠地流淌,桃花灿烂地盛开,小雨牵肠挂肚地下着。

李白再也忍不住了,那首《赠汪伦》的诗就顺口流出来,而且就那样平平仄仄脍炙人口地流传千载。

     不见有潭,只有联袂而来、一版墨青的江水,原来春夏水涨,将对岸那潭与青弋江连为一体了。

桃花依然像古代那样地开着,在岸边,在水里,在那种烟雨迷蒙的意境之中,静静地濡染着生命的嫣红。

我突然想起,江水和桃花和谐组合的桃花潭,似乎是在静静地等待着什么。

是等待我呢,还是等待大唐的李白?

     李白当时住在宣城,“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

但他忽然收到汪伦顺着青弋江漂来的书信。

信曰:

“先生好游乎?

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

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就欣然溯江而来。

到翟村一看,并不似信中所言。

汪伦说他的信没错。

离此十里有个桃花渡,岂非“十里桃花”?

对岸的万村有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莫不是“万家酒店”?

李白大笑,不仅笑中国文字机巧无穷,也笑江南人的机智和诙谐。

     细雨霏霏,如小猫舌头凉凉地舔着面颊。

江水墨青地静,偶尔贴一朵无声的小漩涡。

江南的蒙烟细雨最是缠缠绵绵地难以招架。

那古意盎盎的水村山廓和许多心绪,也都湿漉漉让人难以招架了罢!

雨丝子密密的,漫天撒下轻丝罗帐。

翟村、万村和不远处的魁星阁都成了淡淡的影子,那雨莫不真个就是江南的情,江南的韵?

此时,汪伦和李白都隐进乳白色的厚厚的帘幕,只有那潮湿的渡船苍黑着,在原来的地方,静静地,静静地若有所思。

     乘船渡过江,上岸,于那一截老街中寻万家酒店,不见当日那酒垆和飘摇招展的牙边小酒旗,就寻在细雨之中飘逸千年的诗酒气氛吧。

酒能酣畅肝胆,亦可消解愁闷。

在长安城大呼“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在山水灵秀、春雨霏霏的江南,是不是依然那样狂醉?

然而,此时的李白老矣,他胸中的激情,已经化作更多的忧郁,他的人生或许已经短缺了许多诗意的东西了。

他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感恩,那样的脚踏实地地感受着真实的人间烟火。

所以他才真实地体味到了桃花潭和汪伦对于他的比桃花潭水更深的真情。

我总以为,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就像迥然有异的石头和水。

岁月太能改变一个人,而且是从外到里深刻地改变。

有谁能风流倜傥一辈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毕竟不比长安,人到老年的李白毕竟也不比年轻气盛的李白啊!

     蒙蒙烟雨依然无声无息,无声无息地编织着暮春的江南。

风有酒的气味,雨有酒的气味,青弋江有酒的气味,桃花潭那墨黑色同嶙峋的崖岸有酒的气味。

江水不倦地流,小漩涡似一朵朵水青色的小莲花,开在多少有些禅意的墨青色的江面上。

似乎有一叶小舟,倏地滑进烟雨,滑进迷蒙中的别离,从古至今,由远而近,招招手,惜别古人,惜别那诗意的陈年旧事。

逝者如斯,而烟雨中的桃花潭却留驻了永远的小舟和在踏歌的节奏中濡润出生命嫣红的桃花。

是谁在吟咏那首古诗呢?

  我听见水面上有些声音,平平仄仄,殷殷切切

14、结合文意看,为什么说“桃花潭也是江南独有的”?

(4分)

15、作者认为,“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是迥然有异的两个人”。

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青年李白与老年李白各有怎样的特点。

(4分)

16、文章结尾处的“逝者如斯,而烟雨中的桃花潭却留住了永远的小舟,和在踏歌的节奏中濡润出生命嫣红的桃花”照应了前面的哪句话?

这种照应有什么作用?

(6分)

17、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在桃花潭缠缠绵绵的蒙烟细雨中,在江南特有的景致感染下,李白的诗《赠汪伦》就顺口流了出来。

B、江南的细雨、江水和桃花和谐组成的烟雨迷蒙的意境,曾经让李白陶醉,现在也让作者心动。

C、在山水灵秀、春雨霏霏的江南,年老的李白,已没有了曾经的激情,他感受更多的是真实的人间烟火,生活中短缺了诗意。

 D、这篇散文抓住了江南多雨的特点,将自然和人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烟雨江南的美妙图景。

E、这篇散文笔调淡雅而又饱含深情,在细致人微的描写中勾勒出了江南的情韵和独有的文化气息。

四、根据要求,完成18——23题。

(30分)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北宋  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①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②,蓁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④,不可具状。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⑤,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

井干、丽谯⑥,华则华矣!

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

“竹之为瓦,仅十稔⑦,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

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⑧。

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

已亥闰三月,到郡。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

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解】 

①刳(kū):

剖开。

②雉堞(dié):

城墙的泛称。

③榛(zhēn)莽:

丛生的草木。

④幽阒(qù):

幽静。

辽夐(xiòng):

辽阔。

⑤氅(chǎng):

外套。

⑥齐云、落星、井干、丽谯:

都是楼名。

⑦稔(rěn):

谷物一熟为一稔,这里引申为一年。

⑧西掖:

中书省的别称。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屋皆然(比:

连,并) B、第见风帆沙鸟 (第:

依次) 

C、平挹江濑(挹:

汲取)   D、亦谪居之胜概也(概:

景象) 

1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比屋皆然 ②矢声铮铮然       B、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吾以至道乙未岁 

C、①皆竹楼之所助也 ②吾所不取   D、①皆竹楼之所助也 ②庶斯楼之不朽也 

20、下列关于文章是如何描写诗意环境的概括,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 ,不可具状。

  ③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④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⑤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⑥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2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将竹楼与古代的四大名楼摆在一起,运用比喻、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高雅的志趣。

 

B、本文既有对闲情逸趣的赞美又有对贬谪生涯的感喟,并且前后照应,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

 

C、作者极力渲染谪居之乐,把省工廉价的竹楼描绘得幽趣盎然,含蓄的流露出忿懑不平的心情。

 

D、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句,间或用韵,清丽简淡而富有情韵,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竹工云:

“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 (2分)

译文:

(2)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3分) 

译文:

(3)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

(3分)

译文:

23、结合课文,翻译下列各句。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2分)

 译文: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分)

译文: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3分)

译文:

(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分)

译文:

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杜  牧                                            杨万里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4、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

25、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6分)

                                                                                                                                          

六、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

(6分)

26、金属也会"疲劳"。

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

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以上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

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

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

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

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办法。

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七、阅读下面一则题为《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的消息,按要求作文。

(60分)

27、一名公交车司机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做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行人的安全。

他做完了这三件事,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这名司机叫黄志全,所有的大连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

读了上述材料,你一定感受到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一定感悟到在自己生命的痛苦和对社会强烈的责任之间的壮烈选择。

请你以“痛苦与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一、选择题(18分)

题号123456

答案

二、填空题(每格一分,共10分)

7、—————————————————————

8、—————————————————————

9、—————————————————————

10、—————————————————————

11、—————————————————————

12、—————————————————————

13、—————————————————————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8分)

14、

(1)—————————————————————

(2)—————————————————————

15、

(1)—————————————————————

(2)—————————————————————

16、

(1)—————————————————————

—————————————————————

(2)—————————————————————

—————————————————————

17(     )

四、根据要求,完成18——23题。

(30分)

题号18192021

22、

(1)—————————————————————

(2)—————————————————————

(3)—————————————————————

23、

(1)—————————————————————

(2)—————————————————————

(3)—————————————————————

(4)—————————————————————

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24、————   ————

25、———————————————————————————

—————————————————————————————

六、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

(6分)26、———————————————————————————

参考答案

一、

1、A罗襦(rǔ-rú)   罄  竹难书(qìn-qìng) 

B  愆 qiān,   C  殊-姝,     D  勖(miǎn-xù)勉 

2、B   A在……基础上  C“不适当地拓展”有歧义  D 杂糅 

3、C 略 

4、C   扬汤止沸:

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想使它不再沸腾,比喻治标不治本,不解决根本问题。

 A琴瑟失调:

一作“琴瑟不调”,比喻夫妻关系不好。

句中指外援的主教练的意见不合,使用对象错误。

B置若罔闻:

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形容毫不关心或不予理会。

此处应用“熟视无睹” ;D 比喻只顾管好自己,不去干预别人家的事。

并非“及时行乐”的意思。

 

5、D ①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名作动,坚持正义)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作动,保全)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形作动,弄错) ④逸豫可以亡身(使动)⑤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作名,险峻偏远的地方) ⑥函梁君臣之首(名作动,用木匣装)⑦智勇多困于所溺(形作名,智勇之人)⑧则其至又加少矣(动作名,到达的人)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⑩火尚足以明也(形作动,照明)     

6、D 略

二、

7、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8、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而无物以相之

9、时间的流驶   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10、修我矛戟

1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12、依依墟里烟

13、蒲苇纫如丝

三、(18分)

   14.①因为青弋江上的蒙烟细雨是江南独有的,而桃花潭正在青弋江上。

   ②因为桃花潭留下了汪伦迎送李白等文坛佳话。

(两个要点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评分)

   15.①青年李白激情四溢,胸怀壮志,渴望建功立业。

   ②老年李白激情减退,心存忧郁,渴盼人间真情。

(两个要点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评分)

  16.①它照应了“桃花依然像古代那样地开着,在岸边,在水里,在那种烟雨迷蒙的意境之中,静静地濡染着生命的嫣红”这句话。

   ②作用:

强调了汪伦迎送李白的文坛佳话体现出的情韵之美,使文章的结构呈现出既疏朗又紧凑的特点。

(第①个要点占2分,第②个要点占4分;意思对即可评分)

   17.A、C(4分)

18.B(第:

只)

19.D(A.这样/……样子B.因/在C.是……的/用在动词前,组成名词

5楼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8分)

14、

(1)—————————————————————

(2)—————————————————————

15、

(1)—————————————————————

(2)—————————————————————

16、

(1)—————————————————————

—————————————————————

(2)—————————————————————

—————————————————————

17(     )

四、根据要求,完成18——23题。

(30分)

题号18192021

答案

22、

(1)—————————————————————

(2)—————————————————————

(3)—————————————————————

23、

(1)—————————————————————

(2)—————————————————————

(3)—————————————————————

(4)—————————————————————

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24、————   ————

25、———————————————————————————

—————————————————————————————

六、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

(6分)26、———————————————————————————

七、按要求作文。

(60分)

 

参考答案

一、

1、A罗襦(rǔ-rú)   罄  竹难书(qìn-qìng) 

B  愆 qiān,   C  殊-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