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0737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docx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docx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

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

新能源发展规划

 

前言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冲击等问题的背景下,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建设“乐居吴江”和“南部现代新城区、优势产业新板块、开放创新新高地、和谐乐居新家园”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吴江区能源结构优化、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对于吴江实现转型升级新发展、培育经济战略新支撑、实现绿色崛起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吴江区级新能源发展规划属于首次编制的专项规划。

课题组在认真分析吴江发展新能源的区位优势、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立足吴江,着眼苏州,面向长三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新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等的框架性思路,以供参考。

本规划中新能源范围主要包括:

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品种。

规划期为2016年—2020年。

 

第一章“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发展回顾

一、“十二五”时期能源消费情况

“十二五”期间,吴江区新能源开发利用步伐不断加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通过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政策引动,推进了一批标志性的重点示范项目,搭建了一批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出台了一批扶持性的新能源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

2015年,本区新能源开发利用总量为22万吨标准煤,比2010年增长4.4倍,年均增速达21%,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0%;新能源产值达到64.5亿元,是2010年的9倍,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图1.12010-2015年吴江区新能源产值情况(单位:

亿元)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资源,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

吴江能源资源相对匮乏,除少部分秸秆、沼气及太阳能光热利用外,一次性能源98%由外面调入。

主要能源消耗除了区内部分热电联产企业发电供热外均从区外供给。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稳步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建筑用能、交通用能和生活用能刚性增长,使全区的能源消费总量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给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据统计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91.04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为0.1268吨标煤,能耗同比增速为2.32%。

按照区域板块划分,其中吴江经济开发区(同里镇)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28.53万吨标煤,万元工业产值能耗0.0244吨标煤;汾湖高新区(黎里镇)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46.27万吨标煤,万元工业产值能耗0.1155吨标煤;吴江高新区(盛泽镇)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182.48万吨标煤,万元工业产值能耗0.3538吨标煤;太湖新城(松陵镇)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10.97万吨标煤,万元工业产值能耗0.111吨标煤;平望镇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60.5万吨标煤,万元工业产值能耗0.2843吨标煤;七都镇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7.93万吨标煤,万元工业产值能耗0.0246吨标煤;震泽镇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26.11万吨标煤,万元工业产值能耗0.0959吨标煤;桃源镇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28.22万吨标煤,万元工业产值能耗0.3029吨标煤。

1、煤炭:

据统计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消耗原煤(包括烟煤、洗精煤、煤制品、焦炭等)380.32万吨,主要来源是山西、内蒙、安徽及我省徐州地区,运输方式主要是通过水运,由秦皇岛和连云港转运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输至吴江各区、镇。

2、天然气:

据统计全区2015年天然气利用量达到10.11亿立方米。

同比2014年(4.71亿)增长114.6%,创出历史新高。

截至2015年底区内拥有管道天然气工业用户242家,商业用户530家,居民用户9.58万户。

其中城市燃气完成3.0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3%;电厂转输完成6.7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76.1%。

从销售渠道来看

(1)、吴江港华燃气完成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4%;

(2)、吴江天然气管网公司完成8.6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3.2%,主要是两家发电企业转输量出现大幅度提高。

目前我区天然气主要来源均由中石油西气东输一线(由苏州天然气管网股份公司输送)和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吴江分输站输配提供。

3、电力:

电厂建设情况:

由于我区所处地理位置既不靠海又不靠大江大河,受原料运输条件限制因此不能建设大型火电发电企业,只能建设与产业发展配套热电联产企业。

截至2015年底我区共有燃煤机组热电联产企业9家,具体是:

华电吴江热电有限公司、大唐苏州燃机热电有限公司、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盛泽热电厂、苏州苏盛热电有限公司、苏州苏震热电有限公司、吴江罗森化工有限公司热电厂、盛虹集团有限公司热电分厂、吴江艺龙实业有限公司热电厂、吴江三联印染有限公司热电厂等,总装机容量为105万千瓦,其中天然气发电机组4台总装机容量为72万千瓦,燃煤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为33万千瓦。

据统计2015年总发电量50.05亿千瓦时,供热量3111.17万吉焦折合1038.3万吨蒸汽。

2015年,吴江区电力供应情况详见下表1.1。

 

表1.1苏州市吴江区2015年供用电情况表(单位:

万千瓦时)

名称项目

累计电量

增幅%

同比

全社会用电总计

2294076

5.79

其中:

工业用电

2055185

6.25

全区供电量

2200107

5.92

自备电厂发电量

60999

2.53

公用电厂上网电量

293437

51.64

各镇用电合计

2195842

5.85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294617

5.26

其中

吴江开发区

244362

5.12

同里

50255

5.96

汾湖高新区

259745

4.35

其中

芦墟

85413

5.03

黎里

174332

4.02

太湖新城

162424

6.19

其中

市区

88477

3.60

横扇

73947

9.46

盛泽

780249

3.08

七都

128520

4.62

桃源

139422

3.31

震泽

120747

4.21

平望

310118

18.29

二、“十二五”新能源开发取得的成绩

(一)项目带动,开发利用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吴江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新能源利用规模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截至2015年底吴江区光伏发电项目共11个、发电装机容量累计约80.92兆瓦,总投资7.4亿元。

表2.1苏州市吴江区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情况表

编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MW)

运营模式

总投资

(万元)

1

中达电子

2.177

分布式

2558

2

阿特斯

10

合同能源管理(分布式)

9033

3

吴江金刚玻璃

2.007

分布式(建筑一体化)

3480

4

久知新能源

2.04

分布式(建筑一体化)

2028

5

苏州晟晨

20

合同能源管理(分布式)

18000

6

吴江南玻玻璃

11

分布式

9500

7

吴江南玻华东工程玻璃

6

分布式

6500

8

敏华实业

6

分布式

4800

9

永新置业

0.041

分布式

35

10

汾湖高新区石头潭一期

20

分布式

18000

11

华诚电子

0.085

分布式

68

地热及热泵利用步伐加快。

在东太湖地热温泉等一批地热、热泵项目的带动下,吴江区地热及热泵利用规模迅速增加,利用方式和领域不断拓宽。

生物质能利用取得突破。

2014年吴江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工建设,将于2016年6月底发电。

风能开发利用有序推进。

图2.1吴江区新能源利用配比

(二)创新驱动,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十二五”期间,吴江区坚持以高起点规划为引领,抓好创新驱动,延伸新能源研发、装备制造、技术服务业等相关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产业体系初具规模。

在创新环境培养方面,积极发展能源服务业,加大科技创新步伐,初步形成了创新企业、研发机构、产业联盟良性互动的创新格局。

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领域,围绕方案设计、检测认证、成套设备供应等环节,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技术服务企业和中介机构。

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吸引高水平创新团队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共建创新高地。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研发的核心零部件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经具备了为国内小型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提供核心零部件的条件。

吴江已经初步形成了创新企业、研发机构、产业联盟良性互动的创新格局。

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

聚焦重点领域,激发企业活力,积极“补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已具备硅片、硅棒、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成套设备的能力;在风能产业领域,已经形成小型风力发电机和配套产品等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初步实现产业化。

目前已经涌现出括亨通集团、通鼎集团、永鼎集团、隆盛电器、吴江变压器厂、金康电力、胜信光电和通用电力电器等8家规模以上企业。

亨通集团成为线缆行业中国领军企业,瞄准世界十强目标不断拓展产业链。

能源服务业得到提升。

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领域,围绕方案设计、检测认证、成套设备供应等关键环节,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技术服务企业和中介机构。

(三)政策引动,发展环境不断趋优

在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吴江区实施“4+4+1”产业发展规划,把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四新”产业之一。

在重点项目推进方面,吴江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吴江盛泽燃机热电联产项目、南玻、敏华等新能源屋顶太阳能项目等项目被列入政府重点项目规划。

通过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燃煤小锅炉淘汰供需对接会等一系列活动,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发展新能源的良好氛围。

吴江区环保局牵头组织开展燃煤小锅炉淘汰供需对接会,为300多家燃煤锅炉企业和替代能源供应商搭建面对面沟通平台。

三、新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吴江区新能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虽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时期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一)资源可利用总量相对较少

吴江区新能源品种比较齐全,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等,但新能源资源总量较少,能源基本靠外部输入。

太阳能、风能资源贫乏,不宜大规模建设。

吴江属于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域四类地区,春夏季多阴雨,太阳能资源只有秋冬季可以利用。

吴江区新能源资源总量较少,除少部分秸秆、沼气及太阳能光热利用外,一次性能源98%由外面调入。

主要能源消耗除了区内部分热电联产企业发电供热外均从区外供给。

吴江属于全国太阳能资源区域四类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贫乏,不宜大规模建设。

地热、余热潜力较大,但是受制于投入大、相关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问题,开发利用困难。

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畜禽粪污、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及污泥等,利用成本较高。

(二)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

核心技术缺乏,大多数新能源企业聚集在产业链低端,采取“两头在外”的模式,即从区外引进技术设备,在区内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组装,加工费用利润微薄。

研发经费缺少,新能源研发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但由于进入门槛高、回收期长,企业研发面临融资难题。

专业人才缺失,致使产业整体上的生产技术落后,技术成果转化不够及时,严重影响企业快速有效占领市场。

(三)发展环境尚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尚不够完善。

生产的技术标准体系、产品的相关检测体系和质量标准认证体系都有待完善,市场竞争不规范,产品竞争集中在中低端。

在不同部门之间,协调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电力、环境、产业等相关部门缺乏统一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执行能源产业政策的行政机制。

第二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吴江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新能源发展建设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发展的机遇

(一)政策利好持续

国家、江苏省、苏州市政府不断加大对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营造新能源发展的优良环境。

国家相继出台了《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新能源产业“十二五”规划》、《关于完善核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

《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新能源产业被列在第一位。

2012年,《江苏省“十二五”新能源产业推进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苏州市新能源产业提升发展计划》,太阳能光伏生产发展作为苏州市提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点。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深入推进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在国家提出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目标的大背景下,政策利好还将持续。

(二)低碳经济助推

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低碳经济迅速发展成为近年来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

由于新能源产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新能源产业还可以带领电力、汽车、新材料、通讯等产业进行变革,衍生出一系列新兴产业,有助于新能源产业上游产业,如光伏、风机、多晶硅等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电网、电动汽车等下游产业的发展,对节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能起到推动作用。

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和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吴江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

(三)吴江转型升级需要

“十三五”时期,是吴江转型升级、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

吴江区是制造业大区、强区,能源消耗大,工业生产所需能源主要靠外部调入,因此新能源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十三五期间,能源需求将持续稳步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约束的矛盾更加突出。

预计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和风电装机分别达到1亿和2亿千瓦以上,风电价格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由于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计入能源消费总量,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比重,一方面可以减轻能源消费约束,另一方面,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可以成为吴江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竞争加剧

国际上,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和资源环境压力增大严峻形势,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等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以此重构战略优势,占领后石油时代的经济制高点,围绕新能源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纠纷不断加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由于受到国际需求减缓以及我国新能源产业市场开发与产业发展、制度建设不协调等影响,新能源产业正在遭受内部无序发展与外部申诉的双重压力,部分新能源产业出现产能过剩乃至恶性竞争现象。

(二)利用端待突破

从用户端启动新能源发展是国外较为普遍和成功的做法。

而我国由于新能源产品成本偏高,同时受到电力系统以及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多因素的制约,国内市场开发不足,本土市场消纳困难、利用效率低,只能依靠出口维持生存。

第三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专栏1:

新能源建设“3+4+N”工程

“十三五”时期,吴江区将重点建设“公共信息平台”、“产业创新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三大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太湖新城新能源研发产业基地”、“平望镇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七都镇智能电网产业基地”、“汾湖新能源服务产业基地”四大基地的建设与产业集聚;着力打造“绿色交通示范项目”、“低碳旅游示范项目”、“热泵示范项目”、“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新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一批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乐居吴江”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战略方针,大力推进能源生产革命、能源消费革命、能源技术革命和能源体制革命,把新能源发展作吴江对接新常态、培育新优势的重要举措,以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产业应用领域提升和产业支持政策提升为着力点,优化能源布局,实施“3+4+N”工程,全面推进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应用,积极促进风电装备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化,不断推动生物质能多元化应用,努力将吴江建设成为全国新能源研发高地、应用示范高地和装备制造高地。

(二)发展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

新能源发展体系的发展,既包括能源生产的创新,也包括能源消费的创新,还包括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的创新。

以技术、市场、组织、战略、体制机制的有机结合与协同创新为手段,创新新能源发展的管理机制、方法和工具,实现“全员、全时空、全价值链”的创新。

坚持双向协同。

从注重能源供给侧管理,转为注重供给和消费的协同管理。

从供给侧,加强电源调峰,加强特高压输电、主动配电网、微电网等智能电网建设,加强储能技术开发。

从需求侧,注重节能减排、推动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规划、设计、生产、流通全过程规划新能源利用。

坚持市场主导。

加强市场机制建设,通过各种经济激励措施促进新能源利用和产业发展。

积极研究新能源市场机制建设方式方法,采取税收、财政补贴等手段,促进新能源的推广利用,探索推广绿色信贷、绿色交易平台等融资手段,使新能源利用和新能源产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出台技术质量标准、市场准入限值及信息披露制度,实现新能源企业的优胜劣汰和优化升级。

坚持重点突破。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聚焦重点与整体提升结合,以太阳能开发为主体,以风能、地热、生物质能开发为三翼,以装备制造为重点,统筹推动调峰电源、智能电网、电力消纳产业,积极发展载能产业,加强服务支撑体系

 专栏2吴江区“十三五”新能源规划主要指标表

分类

序号

项目

单位

2020年目标

备注

总量目标

1

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1300

2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10

结构目标

3

光伏发电装机

万千瓦

25

4

太阳能光热利用

万平方米

8.5

5

生物质能发电装机

万千瓦

5

6

风电装机

万千瓦

1

产值目标

7

新能源产业

亿元

250

产业布局目标

8

太湖新城新能源研发产业基地

1

重点项目数

9

平望镇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

1

重点项目数

10

七都镇智能电网产业基地

1

重点项目数

11

汾湖新能源服务产业基地

1

重点项目数

建设,促进新能源产业向完整产业链延伸。

二、主要目标

(一)利用总量目标

到2020年,新能源开发利用总量为130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力争达到10%左右,形成以太阳能利用为主体,风能、地热及生物质能利用为三翼的“一体三翼”发展模式。

其中:

太阳能:

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万千瓦;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利用面积8.5万平方米,新增5万平方米。

地热及热泵类能源:

本区地热、热泵类(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供暖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新增13万平方米。

生物质能:

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万千瓦,新增3万千瓦;年产沼气总量达25万立方米,新增10万立方米;生物质燃料10万吨标准煤。

风能:

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1万千瓦。

(二)产业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实现翻番。

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超20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在太阳能光伏、光热、风能、地热领域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系统集成商和技术服务商。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到2020年,新建2-3个省级新能源实验室和技术研发平台;新能源标准和规范体系进一步完善;系统设计、关键零部件制造水平显著提升。

技术服务更加健全。

新建1-2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培育形成3-5个省级具有影响力的产品认证、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机构;新能源综合技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空间布局目标

按照“深度挖潜、集聚发展”的理念,构建形成“4核多点”的新能源空间发展格局。

以“太湖新城新能源研发产业基地”、“平望镇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七都镇智能电网产业基地”、“汾湖新能源服务产业基地”四大基地,打造新能源产业增长极核;以“东太湖低碳旅游示范项目”、“盛泽太阳能屋顶示范项目”、“黎里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太湖新城新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一批高水平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带动吴江区新能源应用整体提升。

第四章“十三五”新能源发展主要任务

立足于吴江新能源发展基础,充分利用国家和地方两级政策平台,积极培育新能源市场需求,重点开发三大高品质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四大高端产业基地、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示范项目,努力将吴江建设成为全国新能源研发高地、应用示范高地和装备制造高地。

一、开发三大高品质创新服务平台

(一)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结合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的实际服务需求,建设政策、资金、环境、人才、技术全方位公共信息沟通平台。

提供公共专利信息查询和服务,为全社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及时跟踪国际市场需求和国际领先技术的信息,组织引导企业参与国际市场,促进技术交流与项目对接。

(二)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推广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经验,引进和建设新能源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整合现有资源,积极组建高水平的新能源基础性研究实验基地,提高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装备水平,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建设共享,建立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网络,并与其他地区等进行联网互动,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三)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构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提升技术市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进一步强化生产力促进、创业服务、科技培训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营造新能源科技产业化的良好环境。

二、建设四大高端产业集聚基地

(一)太湖新城新能源研发产业基地

依托太湖新城研发、总部及金融优势,招大引强,利用吴江区位优势,打造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基地。

(二)平望镇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

重点拓展小型风机产业链,小型风力发电机整机及新型复合材料风叶、塔架、主轴、机械传动、运行控制、输变电机组等风力发电配套产品的研发与制造。

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三)七都镇智能电网产业基地

利用七都镇智能电网装备制造业优势,依托亨通等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国内一流的特高压输电、主动配电网、微电网等智能电网研发装备产业基地。

(四)汾湖新能源服务产业基地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与物联网,积极对接上海,重点扶持咨询、信息和技术服务业,引进新能源合同管理项目运作模式,培育发展能源管理专业节能服务公司,支持新能源生产企业向增值服务转型。

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金融,引导金融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设立新能源产业创业投资基金。

加快发展新能源配套服务业,为新能源产业提供物流、安装、运营、维护和后勤保障服务,促进服务业与新能源产业协调发展。

三、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示范项目

(一)绿色交通示范项目

构建交通方式结构合理、能源结构高效地低排放绿色交通系统,通过交通设施规划设计、智能交通信息建设、以及相应的控制管理政策,实现人和物“智慧移动”。

推动新型交通工具和相关交通产业,重点建立绿色慢行交通系统,推进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依据各镇、园区情况,选择燃气及混合动力出租车的使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在公共交通中的使用,纯电动车在示范线路的运行等示范项目。

(二)低碳旅游示范项目

以东太湖动、同里镇、莺脰湖等景区为试点,打造纯电动车旅游线路、纯电动车机场专线巴士等纯电动车旅游示范运行线路,优化旅游区的交通能源结构,打造低碳旅游示范项目。

(三)热泵示范项目

在桃源等地区选定合适地点,建设一批地源热泵示范项目,申报“建筑节能工程”、“可再生能源工程”等,积极争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