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x
《厦门市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市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基础试题
2011-02-160750
厦门市2011届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虽九死其犹朱悔。
(屈原《离骚》)
(2)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千羲之《兰亭集序》)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4)间关莺语花底滑, 。
(白居易《琵琶行》)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苏轼《赤壁赋》)
(6)舞榭歌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同亭怀古》)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
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贾诩有良、平①之奇。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
卓败,众恐惧,校尉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
诩曰: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
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众以为然。
佐乃西攻长安。
后诩为庄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固辞不受。
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佐等亲而惮之。
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催托煨。
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
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
诩说绣与刘表连和。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
诩谓绣曰:
“不可追也,追必败。
”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诩谓绣曰:
“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绣谢曰:
“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今已败,奈何复追?
”诩曰:
“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问诩曰:
“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日必克。
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诩曰:
“此易知耳。
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
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
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绣乃服。
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诩曰:
“不如从曹公。
”绣从之,率众归太祖。
太祖见之,喜,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
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注]①良、平:
指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和陈平。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间行归乡里 间:
抄小路
B.典选举 典:
主管
C.诩阴结绣 阴:
阴谋
D.太祖比征之 比:
接连
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贾诩有“良、平之奇”的一组是(3分) ( )
①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 ②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
③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④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⑤人战,果以胜还 ⑥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段煨在表面上对贾诩很恭敬,但内心害怕他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贾诩看出后,感到不安,后来离开了段煨。
B.曹操征讨张绣,不料兵败,只得撤军。
张绣欲追击,贾诩认为穷寇莫追。
但张绣不听,结果人败而归。
C.贾诩一生数易其主,先后投靠过董卓、李催、段煨、张绣等,后说服张绣一起归附曹操,辅佐曹氏政权直至去世。
D.本文以“贾诩有良、平之奇”为主线,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手法,表现了贾诩的远见卓识。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若不济,走未后也。
(3分)
译:
(2)催等欲以功候之,同辞不受。
(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菩萨蛮
[唐]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1)上阕“柳丝袅娜春无力”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3分)
(2)下阕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一种并作赏析。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赤壁决战前夕,曹操在长江大船之上置酒设乐,大会文武官员。
他乘醉横执长槊,立于船头,赋诗一首。
一位部属当众进言,指出曹操诗句中的“不吉之言”。
曹操大怒,用槊将他刺死。
(《二国演义》)
B.在觉新的办公室,觉慧反复朗读《新青年》杂志里的“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句话,不仅激起了觉民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
(《家》)
C.双桥镇的失陷,打破了吴荪甫建设“双桥千国”的幻想。
但炅荪甫仍雄心勃勃,他与别人筹建了益中信托公司,千方百计地吞并小厂。
然而不久后,吴荪甫却发现自己也有被吞并的危险。
(《子夜》)
D.葛朗台太太去世后,葛朗台的财产面临着被女儿欧也妮瓜分的危险。
于是,葛朗台通过公证人,让欧也妮签署了一份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的文书,从而把全部家产总揽在自己手里。
(《欧也妮·葛朗台》)
E.涅赫柳多夫来到莫斯科,把“马斯洛娃案”上诉到枢密院。
在审理过程中,首席枢密官急着要去见他的瑞士情人,副枢密官纵情声色而没来得及阅读卷宗,导致草率结案,上诉被驳回。
(《复活》)
8.简答题。
(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红楼梦》中“慕雅女雅集苦吟诗”的故事。
(2)简述《巴黎圣母院》中小山羊泄露秘密的故事。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孟子曰: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①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②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③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孟子·尽心下》)
[注]①穿逾:
穿穴逾墙(行窃)。
②尔汝:
轻贱之称。
③餂(tiǎn):
探取,取利。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人性本善,恻隐羞恶之心都是人的本心所围有的,所以会有所不忍和有所不为,这是仁义的发端。
B.人人都有忍不住的时候和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还能忍耐下去并坚持去做,就可达到仁义的境界。
C.“无欲害人之心”“无穿逾之心”“无受尔汝之实”都只是人的善端,必须加以扩充, 才能实现道德的完善。
D.用沉默的手段来探取对方隐藏于心的东西,从而获得好处,这种做法和人所共见的小偷行为一样的可耻。
(2)孔子说: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言语(说话)有什么讲究。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艺领域愈演愈烈的“泛娱乐化”倾向,已经引起了高层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场 “反三俗(低俗、庸俗、媚俗)”的大讨论正在展开。
但愿这场讨论能使人们认清“泛娱乐化”的根源和危害,还文化界一个清新健康的环境。
“娱乐”是好是坏,难以一言以蔽之,因为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涵义。
在前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人们劳作之余,通过非生产性活动所带来的身心放松和调剂,以达到生理和精神的愉悦状态;在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人们从事生产性劳动之外的闲暇时间和活动。
它不再是劳动的补充和调剂,而是人们生命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途径,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后现代语境中,“娱乐”是一种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它是对于理性、正统、庄重感和仪式性的反叛、嘲讽、解构和消融,试图以反叛者的姿态,反对并解构一切正统的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
前两种意义上的“娱乐”,对于当下生活具有积极意义;而第三种“娱乐”大肆充斥我们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则绝非幸事。
近十多年来充斥文艺领域的“泛娱乐化”,不仅是市场力量的结果,也不仅是肽浅的时尚风潮,而是更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思想文化根源。
在社会根源方面,随着私人生活空间扩展和自由度增加,人们的恋爱婚姻、情感偏好、闲暇娱乐等成为私人生活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事
情。
它们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密切相关,因此吸引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同时,在“市场化”的“消费主义”浪潮之下,人们也更多关注个体的成就,追求个体的快乐;对于事关群体前途命运的严肃题材,则相应地表现出淡漠和疏离。
这是“泛娱乐化”得以形成的“群众基础”,它一旦被市场化的、逐利取向的文艺创作“盯上”,以“三俗”为代表的“泛娱乐化”就很容易滋生蔓延。
在思想文化根源方面,则主要是受全球艺术发展趋势的影响,即西方发达国家发端的,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的倾向。
在西方国家的后现代语境中,“泛娱乐化”具有独特的效应。
但当它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并大规模充斥于其文艺创作领域之后,就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在“娱乐至死”的喧哗声中,一些需要严肃思考的重大命题难以开展,理性、人本的工业化城市化文明建构更为艰难,那些真正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具有高尚文化品格、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艺作品,其生存和传播空间反而受到挢压,这是“泛娱乐化”真正的危险和吊诡之处。
文艺创作是精神活动的过程和产物,它折射出创和社会大众的心灵。
沸腾而喧闹的娱乐看似繁华欢乐,但承载人们精神的心灵,甚至整个文化生态,都有可能在无度的娱乐中荒芜沙化。
泰戈尔说:
“当他微笑时,世界爱了他;当他大笑时,世界怕了他。
”尼采也说,感到安全和愉悦的人,脸上会涌现出“精神的微笑”,那是对美好生活所藏匿的无数舒适感到惊讶的标志;相反,用尽气力、寻找一切机会放声大笑,恰恰是焦虑不安的表现。
所以,呼唤思想和德性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回归,恢复一种有道德、有价值的社会生活,实在是“反三俗”的应有之义。
(摘自《解放日报》,封寿炎)
10.下列不属于中国“泛娱乐化”的成因的一项是(3分) ( )
A.恋爱婚姻、情感偏好、闲暇娱乐等关乎个体的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的问题,正随着私人生活空间扩展和自由度的增加,吸引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B.在“消费主义”浪潮下,人们更多关注个体的成就,追求个体的快乐:
对于事关群体前途命运的严肃题材,则相应地表现出淡漠和疏离。
C.在“娱乐至死”的喧哗卢中,那些真正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具有高尚文化品格,反映主流价值的优秀文艺作品,其生存和传播空间受到挤压。
D.两方发达国家的文化由精英文化向人众文化转化,从严肃艺术向娱乐文化发展,并成为全球艺术发展的趋势,中国文化艺术深受影响。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娱乐只有在现代语境中,才不是劳动的补充和调剂,而是人们生命本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的发展、丰富和完善的途径。
B.“泛娱乐化”既是对丁.理性、正统、庄重感和仪式性的反叛、嘲讽、解构和消融,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补充、发展和丰富。
C.现代人内心焦虑不安,只能用尽气力、寻找一切机会放声火笑,所以以“三俗”为代表的“泛娱乐化”能拥有广泛的市场。
D.关丁“反三俗”的人讨论,其真正的价值意义在丁.n乎唤思想和德性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回归,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2.结合文本,谈谈如何遏制文艺领域愈演愈烈的“泛娱乐化”。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烧窑的用破碗
张晓风
小时候,听人说“烧窑的用破碗”,蒙蒙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渐渐长大才知道世间竞真是如此,用破碗的,还不只是窑户哩!
完美的瓷,我是看过的,宋瓷的雅拙安详,明瓷的华丽斗艳都是古今不再一见的绝色了,然而导游小姐常冷静地转过头来,说:
“这样一件精品,一窑里也难得出一个啊,其他效果不好的就都打烂了!
”
大概因为是宫窑吧?
所以惯于在美的要求上大胆越分,才敢如此狂妄的要求十全十美,才敢于和造化争功而不忌讳天谴。
宫里的瓷器原来也是如此“一将功成万骨枯”啊!
我每对着冷冷的玻璃,眷那百分之百的无憾无瑕,不免微微惊怖起来,每一件精品背后,都隐隐堆着小冢一般的尖锐而悲伤的碎片啊!
而民间的陶瓷不是如此的,民间的容器不是案头清供,它总有一定的用途。
一只花色不匀称的碗,一把烧出了小疙瘩的酒壶都仍然有生存权,只因为能用。
凡能用的就可以卖,凡能卖的就可以运到市场上去,每次窑门打开,一时间七手八脚,窑便忽然搬空了。
窑大约是世上最懂得炎凉滋味的一位了,从极热闹极火炽到极寂寞极空无—成器的成器,成形的成形,剩下来的是陶匠和空窑,相对峙立,仿佛散戏后的戏子和舞台,彼此都疑幻疑真起来。
设想此时正在套车准备离去的陶瓷贩子忽然眼尖,叫了一声:
“哎!
老王呀,这只碗歪得厉害呀,你自己留下吧!
拿去卖可怎么卖呀,除非找个歪嘴的买主!
”
那叫老王的陶匠接过碗来,果真是个歪碗哩!
是拉坯的时候心里惦着老母的病而分了神吗?
还是进窑的时候小么儿在一边吵着要上学而失手碰撞了呢?
反正是只无可挽回的坏碗了,没有买主的,留下来自己用吧!
不用怎么办?
难不成打破吗?
好碗自有好碗的造化,只是歪碗也得有人用啊!
捏着一只歪碗的陶匠,面对着空空的冷窑,终于有了一点落实的证据一一具体而微温,仿佛昨日的烈焰仍未褪尽。
在满窑成功完好的件头中,我是谁?
我只愿意是那只瑕疵显然的歪碗啊!
只因残陋,所以甘心守着故窑和故主,让每一个标价找到每一个买主,让每一种功能满足每一种市场,而我是眷眷然留下来的那一只,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
成年后读梅尧臣写瓦匠的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张俞写蚕妇的诗也类似:
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原来世事多半如此吗?
一国之中,最优秀的人才注定只供外销①吧?
守着年老父母的每每是那个憨愚老实的儿子。
如果这是一个瓦匠买不起瓦的世界,英雄豪杰或能鼎革造势,而我不能,我只愿是低低的茅檐,为那老瓦匠遮蔽一冬风雪。
如果蚕妇无法拥有罗绮,我且去作一袭黯淡发白的老布衣,贴近她愤愤不平的心胸。
至于那把一窑的碗盘都卖掉的陶匠,我便是他朝夕不舍的歪碗,或喂水,或饮粥,或注酒,或服药,我是他造次颠沛中的相依。
他或者知道,或者并不知道,或者感激,或者因物我归——也并不甚感激,我却因而庄严端贵如同唐三藏大漠行脚时御赐的紫金盂。
(选自《张晓风的国学讲坛》,花城出版社)
[注]①写作此文时,台湾大批学子留学并定居海外。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由俗语“烧窑的用破碗”入题。
对这一俗语起初是不理解,到后来有了深
切的领悟。
B.在旅游时为完美的瓷器所吸引,导游小姐的话让他知道精品得来之不易,感受
到精品的极致的美。
C.将陶匠和空窑比作散席后的戏子和舞台,形象地写出了窑搬空之后,陶匠内心
的寂寞和失落感。
D.在文中引用梅尧臣写瓦匠和张俞写蚕妇的诗,意在抨击世间的不公,表达对贫
贱者的深切同情。
E.运用了想象、对比、拟人和比喻等手法,通过平凡的生活情境表达出对世事的
感悟。
14.为什么说瑕疵显然的歪碗“因为不值得标价而成为无价”?
(4分)
15.文章最后一段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5分)
“自然之友”梁从诫
尽管人们在提起梁从诫时,总是习惯性地加上“梁启超之孙”、“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的头衔,但他的种种行为却显得颇力“寒酸”。
他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印在用过的废纸上,事先剪成一小叠,做成“名片”。
每次外出吃饭,即便是赶赴香槟酒晚宴,他都随身携带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着勺子、筷子。
他拒绝纸巾,只使用一方发黄的白手帕。
梁从诫明白,环保主义者光做到“身体力行”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能力、有策略去影响他人。
然而,十几年中,人们常常看见梁从诫单薄而无奈的身影,在一个工业发展狂飙突进的国度中显得格格不入。
他像一个孤独的老人,“可他依然坚持着,淡然而从容”。
一名“自然之友”的工作人员记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梁从诫经常在国家机关、大学和社会机构进行演讲。
有一次,全场只有5名观众。
他却笑着说:
“如果我能在你们5个人的心中种下5颗绿色的种子,我就很欣慰了。
”
他甚至感召了一名在五道口服装批发市场摆摊的小伙子。
这个染着金发,崇拜切-格瓦拉的年轻人,每天收摊时,总会穿梭于市场的各个角落,捡拾废弃的塑料袋。
然而,这位温文尔雅的学者,在许多场合,都是“不受欢迎的人”。
一段时间里,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梁从诫,总是这样一个老头:
执拗、脾气火暴,不撞南墙不回头。
1999年,他应邀到上海参加全球500强财富论坛。
面对台下的经济巨头,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毫不客气地说:
“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世界工厂’实际上只是‘世界厨房’。
用我们的原料做好饭菜,端上国际大餐桌,给我们剩下一堆鸡乇蒜皮烂骨头,还有烟熏火燎的污染!
” 2001年,在北京城市河道治理对话会上,他因为河床干涸的缘由,与一位北京市领导争执得面红耳赤。
他当面斥责:
“你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以至于这位官员气得拂袖而去。
然而与外界给予的高度评价相比,梁从诫内心一直有着深深的挫败感。
“我们祖孙三代都是失败者。
”他私下不止一次跟友人感叹。
有感于败多胜少,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梁从诫曾把环保比作“一场难以打赢的战争”。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屡败屡战。
他说:
“不能因为赢不了就不打,就像你知道人总是要死的,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好好活了。
”
唯一让他欣慰的是,“自然之友”开始受到足够的重视。
一次,在全国人大有关环境立法的会议上,作为唯一一家被邀请的NGO(非政府组织),邀请信的抬头写鲍是“自然之友”,而不是“梁从诫”。
有人评价,很大程度上,梁从诫是利用他的家族名望促进了“自然之友”的发展、壮大。
然而,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都知道,其实,梁从诫十分抗拒贴上“名门之后”的标签。
每有学校请他演讲,打出“梁启超之孙,梁思成、林徽因之子”的横幅,立即都会被他拿下。
他跟人解释:
“我都70多岁了,每次一介绍,我还是别人的儿子,甚至孙子,我不喜欢。
”
我们祖孙三代如果说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社会责任感。
”一次专访中,梁从诫认真地说,“梁家三代生于斯、长于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只能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
(摘自2010年11月3日《中国青年报》,周凯莉)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梁从诫身体力行做环保,他的种种颇为“寒酸”的生活细节与他“名门之后”的身份很不相称。
B.面对全场只有5名观众的窘境,梁从诫没有气馁,依然坚持演讲,努力在人们心中播下绿色的种子。
C.温文尔雅的梁从诫骨子里有一股倔脾气,这使他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四处碰蹙,有着深深的挫败感。
D.梁从诫十分抗拒“名门之后”的标签,他不愿意自己到老了还不被世人看重,还活 在祖父、父母的影子里。
E.文章重在表现梁从诫在环保事业方面所做的努力,丰富的事例和精彩的话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14.文中说全国人人会议的邀请信上抬头写的是“自然之友”,而不是“梁从诫”,这意味着 什么?
(4分)
15.这篇人物通讯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仿照下面划线的句子,写两个句子。
要求:
句式一致,内容合理。
(3分)
诗人说:
“一株三叶草,再加上你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因为,每一汪水塘都有海洋的气息, , 。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同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湖北省部分学校专门对《-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然后重新编排再发给学生学习。
在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中,“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
校方解释,“昔孟母,择邻处”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启示读书考取功名是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材料二:
山东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3分)
(2)你对上述现彖有何看法?
请简要概述。
(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上海“11·15”火灾“头七”这天,10万上海人自发用鲜花铺满了胶州路教师公寓外的街道。
不少市民为祭奠者免费提供鲜花,代外地网友献花。
江苏盐城一位常年捡破烂的83岁老人张忠泉,将自己多年积蓄的10万元巨款捐给慈善机构,而他自己每天的伙食费不过2元。
东莞富豪刘柏权与儿子及直升飞机教练,见到两名劫匪骑摩托车抢劫路人。
他们出动保时捷跑车、私人直升飞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