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0416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docx

《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docx

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

中职学生学习数学心理辅导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

以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心理测量和数量统计分析手段与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分层次、分步骤、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建立学习数学的基本策略,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和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

一、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的背景

数学是思维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思维属于认知领域,但思维与情感、兴趣、意志等非认知领域的因素密切相关,“数学为大众”,“数学应该属于所有人”。

中职生一般情况下数学思维较差,造成差的原因主要是在小学和初中的某一学段因在学习数学中发生某些困难,从不大喜欢数学到惧怕数学,使其数学的兴趣、情感、意志得不到提升,长处以来,数学思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使得许多从事职业学校教学的教师常埋怨,学生基础太差、太笨。

因此,提高中职生数学学习的成绩,必须对学生的现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教育干预,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课题试从心理学的角度,从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管理与课堂心理环境,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等不同方面进行实践与研究,把学生对数学的惧怕中解脱出来。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指导者、辅导者

传统教学中,教师既“导”且“演”,集数职于一身,结果是“导”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与此相应,学生只充当配角或背景,甚至是旁观者,由于教师活动占用了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好靠作业来体现了。

这种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真正得到体现,且重复性的作业使学生对数学逐渐失去兴趣,疲于应付,难于达成身心方面的和谐发展。

若教师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突出学生是主体,就会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会把数学学习当做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

2、突出学习中的辅导

心理辅导离不开数学学习,学习数学本身有学科教育心理学。

传统的数学学习中,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忽视对学生学习准备状态的了解,更不重视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数学学习心理辅导,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既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心理辅导要求多渠道地开发教育资源,尤其要把学生自身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因此,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辅导,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型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的教学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学习数学心理辅导”的界定

所谓学习数学心理辅导,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依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数学学习基本规律,从学生原有数学基础出发,分层次、分步骤、有计划地在数学中指导学习数学,即建立学习数学的基本策略,从而逐步提高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和数学学习能力。

(二)研究目标

1、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原理,探索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策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中职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点,设计数学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2、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感、意志和学习数学技能和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

在教学中探讨运算、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这三种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提高运算的准确性,简捷性,培养学生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式的能力,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培养抽象概括、分析体会、推理的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三、课题研究步骤和方法

(一)设计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辅导策略

1、激发情趣策略

——有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无论学习什么知识,从事什么工作,与数学密切相关。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

如生活中零存整取的储蓄,存一年后全部本利和,即是用数列求和问题;团小组选出植树、消除校园死角等活动的选法,即用数学中的组合知识,这样的应用题,贴近学生的实际,又与数学密切相关。

——有趣。

数学的变化规律与其无穷魅力,感受数学学习的有趣、有情。

从而使学生从怕学数学到爱学数学。

最近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题词——“数学好玩”,这对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来说,有很大的启发。

因为只有使得青少年学生觉得数学“好玩”,才能对它有学习的兴趣,只有对它有兴趣,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它,除了联系实际把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讲得生动有趣以外,还要不断发掘数学中有趣的题材,使其成为动脑筋的数学游戏。

——有为。

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能学好数学,用自己学习成功有体验或实例,启发他人学习,或借鉴他人经验学习,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2、查缺补遗策略

中职学生由于初中数学未曾学好,他们所掌握的初等数学知识,可以说是残缺不全的,少数学生连分数加减法都不会,从能力上来看,他们的计算能力、看图能力都很薄弱,因此,要使中职生学好数学,辅导策略中的重要一环,即是查缺补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的缺陷,并进行补习,由于学生的非认知因素还需培养,集中补习是不现实的,故可采用随堂补,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或采用专题复习,复习时尽量避免起点过高,难度过大,就题论题的复习模式,尽量避免知识上的机械重复,努力做到“低起点,多层次,高落点”,使每个专题都要有鲜明的主题,每题紧扣主题,并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避免“教师讲得高兴,学生听得开心,课后忘心”的尴尬局面。

3、建构数模策略

“数学建模”是指根据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规律,抽象和提炼出一个数学问题,用数学工具来求解,并将结果经解释验证后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生产、生活的过程。

“数学建模”作为实施“问题解决”的一种重要方式和发展,日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学知识应用和数学建模数学已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和自觉的教学行为。

——归纳法建模:

从个别到一般。

归纳是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个别到全体的思维方法,它在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作用。

首先,它是提示数学规律的重要手段。

例如,人们经过多次观察、比较,得出“不重合的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其次,归纳是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数学教学中,用归纳法引入数学要领原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个别问题中抽象概括一般结论的能力,第三,归纳启发人们用特殊方法解决一般问题。

事实上,研究特殊情况要比研究一般情况容易,而特殊情况的结论往往又是解决一般问题的桥梁。

——类比法建模:

从旧知到新知。

数学家欧拉曾经说过:

“类比就是大胆创造。

”这充分说明类比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学生的类比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类比建模是在两类不同事物之间进行对比,找出若干相同或相似点之后,推测在其它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后的一种化归方法,通过类比,我们可以由已知的事实出发,引出新的猜想,建立新的命题。

如在等比数列教学中进行如下尝试:

当学生发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在定义、通项公式中的相似点时,学生运用类比法尝试得到以下一些猜想:

{

}是公差为

的等差数列

{

}是公比为

的等比数列

性质1:

猜想1:

性质2:

是{

}中的

三项,则

猜想2:

是{

}中的三

项,则

性质3:

猜想3:

——化归法建模: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笛卡儿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化为数学问题。

这里的“化”意为“化归”,善于使用化归是数学思维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这样说,化归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最基本的思想。

数学化归,狭义上讲就是指将问题难化易,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悉,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数学策略,其基本思想是: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将待解决的问题A,通过某种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个问题B;而问题B是相对较易解决或已有固定解决程式的问题或较为熟悉的问题,且通过对问题B的解决可得到原问题A的解答。

——数形结合法建模:

以数构形,以形思数。

在解决代数问题时,巧妙的利用数形结合方法,使问题凸现出具体直观的一面,从而能很快的找到突破口,使思路明确化,能快捷的解决问题。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直观又入微,不少精巧的解题方法正是数形结合的产物。

4、数学评价策略

——激励评价

无论是作业批改、课堂测试、期末考试,学生的各项学习成就均用数量不等的红星表示,如在期末书面考试中,学生达到“了解”级水平的,给予3颗星;达到“理解”级水平的,给予4颗星;达到“掌握”水平的,给予5颗星。

在测验中,有一道应用题,题目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有位学生用了5种方法,其中一种富有独创性,就给他7颗星,在课堂上,基础好的学生说出解题过程,也可能只得1颗星,基础差的同学只要积极参与,能列出式子,也可得1颗星,该评价策略以激励为主,肯定进步为主,体验成功为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自选难度评价。

期末考试时可以设计两张难度不同的试卷,分为较容易的“基础卷”和较难的“能力卷”,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选择一种进行考试,教师根据考试作出等级评定。

两张试卷虽然难度有差异,但只要达到所选试卷“优秀”或“合格”的标准,就评为相应的等级,自选试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选择能力,根据学生差异用不同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

采用建立“数学学习档案”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自己的数学学习档案中可收录自己参加活动的重要资料:

如自出试卷、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有关的数学学习信息和资料、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结果等。

教师应鼓励、指导学生建立好自己的学习档案并据此进行反省和自我评价,将学习档案评价与学习活动整合起来。

——过程评价(活动表现评价)

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运算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评价,它重视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包括活动的成果。

评价的结果应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给学生恰当的反馈以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如何评价中职生的数学学习普遍感到难,本课题对这一问题所做的探索,可促进全体中职生的个性发展,激励每个学生走向成功作为评价的根本目标和宗旨。

新的评价策略要多样化,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师的评价,力求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将评价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既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又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以上诸方面的发展。

(二)实施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辅导策略

1、实施

学习中的心理辅导过程包含个体的动力系统、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

乐于学习是“我要学“,是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的整合,实施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辅导,须靠教研组全体老师来实施。

陶行知先生力主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会学。

他说: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

”让学生学会一些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知识则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积累个案,并定期进行交流,实施好辅导策略。

2、反馈

通过“如何学好数学”的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加强平时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结果显示:

提高中职生的数学成绩的关键是学习态度,学生数学基础的现状说明教材的改革势在必行,即降低知识起点,增加使用弹性;问卷反馈促使教师对数学教学方法去探索;调查还表明了数学学习与专业课及能力培养的联系,及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3、修正

在实施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辅导策略中,通过调查、座谈的反馈及时进行策略的修正。

如在情绪辅导中对研究中忽略教师的因素后,补充了以下建议:

①学校和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心理环境;②学校和教师应精心设计和安排学生的学习及课外活动;③教师自身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学生和感染学生;④教师要重视建立温暖、尊重的师生关系。

又如,学生的作业是学习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一种形式,是预习、听课、复习的继续。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会解题,答案正确,对学生作业的规范不大注意,职业学校的学生一直来就未曾养成这一习惯,为此我们对研究策略进行修正,加强对学习作业的规范,因为作业规范对学生的学习意义很大,有利于将所学到的知识巩固和消化,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

四、研究成果与启示

(一)研究成果

本课题经过三个学期的实践研究,从教师的感受、学生的进步来看,已取得明显的成果。

1、初步构建了学习中的心理辅导策略

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总结,形成了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初步构建了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辅导策略:

激发情绪策略、查缺补遗策略、建构数模策略、数学评价策略。

针对中职生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的现状,我们认真研究了有效数学学习评价策略,以评为重点,真正解决学生学习数学三方面问题:

“爱学”、“会学”、“善学”。

在教学实践中试行“学生成长档案评价方法”,主要内容为:

平时成绩、笔试成绩、特长成绩、学生自出试卷及成绩。

操作方法:

档案申请→教师审核→成绩评定→填写成绩(见表1)。

 

表1数学学科学生成绩评价的试行办法

笔试评价

时间和方法

内容

题型

难易比例

考试目标和要求

100+x,(x指

知识应用)

时间:

120分钟

四个基本模块:

函数、

向量和复数、

几何方案Ⅱ、

概率与统计

选择题

判断题

填空题

解答题

较容易:

35%

中等:

50%

较难:

15%

考查中突出对多种数学思维的考查:

策略创造能力、探索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合理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特长分评价

赋分条件

加分细则

考查目的

1、解题时有自己的见解,提出与课本不同的解法的;

2、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课或现实实际问题的;

3、对模块建型有研究的。

1、解题时能提出不同解法,每种加2分;

2、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加2分;

3、使用函数计算器特别熟练的,加2分;

4、撰写数学小论文的,加5分。

1、把数学知识的考查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2、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增加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活学知识。

 

学生自出试卷评价

内容

题型

成绩评定(10分)

1、概念、基础知识

2、基本技能训练

3、综合知识

4、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问题的联系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1、知识起点适当(2分)

2、重点突出(2分)

3、难易呈阶梯形(2分)

4、题意新颖(2分)

5、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分)

学生特长档案评价

内容

操作方法

1、平时成绩:

课堂练习、课外作业(20%)

2、笔试成绩:

期中、期末考试成绩(60%)

3、特长成绩(10%)

4、学生自出试卷及成绩(10%)

档案申请→教师审核→成绩评定→填写成绩

2、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情感教育目标体系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情感教育最终不能像知识教育那样落到实处,造成这种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目前尚未有一套表述清晰、易于操作的情感目标体系,所谓“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之类的语言缺乏明确的标准,从而给课题目标的实现和成果的评价带来困难,为了克服这个缺陷,有必要建立科学的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目标应具有清晰的内涵和确切的“水平”(见表2)。

表2情感目标的分类表

编号

目标

1.0

动机

1.1

1.2

1.3

1.4

愿意学习数学

感觉到学习的需要

有目的学习

致力于数学

2.0

兴趣

2.1

2.2

2.3

2.4

对数学不反感

相信数学有时很有趣

以解决数学问题为乐

主动研究数学问题

3.0

自我观念

3.1

3.2

3.3

3.4

把数学学习作为义务

为学习数学愿意作出某种克服和牺牲

有较稳定的自信心和自制力

形成较强的责任感和毅力

4.0

数学鉴赏

4.1

4.2

4.3

留意数学形式的美感

有意识地体现数学美

能遵循美学原则来探讨数学问题

3、大面积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与情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相应协调活动中,构建了学习主体,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与情感,且明显增强,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数学成绩明显提高。

我们对实验班和对比班学习数学兴趣与情感进行对比调查表明,实验班在主动提出问题、知识迁移等能力明显强于对比班,促进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见表3、表4、表5)。

表3实验班、参照班实验前成绩比较分析表

班级

学科

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检验判断

实验班

数学

52

77.4

7.71

两班相比无显著差异

参照班

数学

52

79.5

7.85

 

表4实验班、参照班实验后成绩比较分析表

班级

学科

人数

平均分

标准差

检验判断

实验班

数学

52

82.39

6.44

参照班相比显著差异

参照班

数学

52

79.35

7.05

4、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平

自本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以来,本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小组教师的科研意识大大提高,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成为共识,并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工作。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投入得到了增强

通过本课题研究,本组全体教师深知:

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而产生的群体心理状态,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知、情、意、行等各种心理品质的提升。

一年多来,教师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投入了较多的情感,增强了在教学中情绪的自我调节,促进了师生间积极而愉快的互动,促进了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

(2)教师的创新意识增强,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

通过课题研究,全体教师对“创新”已形成共识,真正理解了“创新教育”在心理辅导中的意义,能积极主动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日常教学中,变原来的“灌输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3)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大有提高

一年来教师的科研能力大大提高,开展多种不同课题的研究方法,不断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广泛积累研究资料,成果明显。

与路桥专业合作撰写的课题获第二届省政府级职教教学成果二等奖;本课题研究方案获市第五届职教成果二等奖;三篇教学论文分别获市第四届职教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通过研究找到了学业不良个体心理因素与学业成就因果关系路径。

课题研究运用心理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手段与方法,对影响学业成就因素的发展特点及其综合机制作用进行实证研究,认为:

职校生缺乏在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控制性观念,缺乏元认知调节能力及系统的认知结构,是导致数学成绩不良的主要原因。

①多元回归分析

表6学业不良生学业成就多元回归分析

学习策略

非智力因素

原有知识

智力水平

0.238

0.385

0.781

0.095

0.052

0.079

累计

0.095

0.147

0.856

②路径分析

为探讨几种心理因素对学生不良学业成就的综合影响机制,我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强迫进入法,进行路径分析,经多次复回归分析,结果见图1:

非智力因素

智力

0.173

0.295

原有知识

0.215

0.721

0.300

 

0.238

学习策略

学业成就

图1学业不良个体心理因素与学业成就因果关系路径图

本研究所给出的路径模型是把学生成就看作学习策略、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智力等因素的函数。

由图1路径系数可以看出,对学业不良生学业成就影响有多条显著路径。

(二)启示

1、重视数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数学学科逻辑反映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的逻辑联系,而心理逻辑则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知规律;数学逻辑意味着对数学知识的如实描述,而心理逻辑则意味着对认知主体(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准确把握;数学逻辑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掌握,而心理逻辑教学必须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科学性一面,有时两者并不完全吻合。

数学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有机结合意味着数学课堂教学在确保教学内容无误的同时还应关心学生的人生经验,关注他们的认知规律,关注他们的需要与兴趣,关注他们的心理年龄特征。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力求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坚持生活化、问题化取向,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

教育是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即教材的生活化取向受到许多教师的关注。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从问题开始,问题化取向,即面对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中职数学教材应将生活化取向与问题化取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目前,我省对中职数学实验版的编写正是努力在此问题上有所突破,在新课引入方面下功夫,以吸引职校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强调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同时,不能忽视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学习与考试压力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他们为记不准而苦恼,为听不懂课而苦恼,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什么都无所谓,不是听不懂,而是不愿听、不想听。

故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却忽视了直接影响职校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智力因素。

可以想象,一旦职校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所改进,学习能力有所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必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增强主编: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德恩等著:

《职业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方展画主编:

《浙江省创新教育研究与探索》,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刘丙元:

《心理因素对学业不良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教育科学研究》,

2003年第7、8合刊。

[5]全国教育管理研究会课题组: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6]刘衍玲:

《学业优秀与学业不良高中生心理素质的比较研究》、《西南师范

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