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60100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毕业设计.docx

《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毕业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毕业设计.docx

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学生:

王思彤

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班级:

1961082801

指导教师:

张淑萍

 

二0二一年六月

 

题目:

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

摘要

随着汽车越来越多的走入寻常百姓家中,“汽车成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推动社会进步的车轮,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的普遍使用,将改变经济社会结构,形成一整套新的经济、文化、生活体系,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

为我们出行带来了方便,与此同时汽车故障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麻烦。

当汽车出现故障时,我们要先根据现象将故障归纳到某一系或机构中。

然后再从中找到具体的故障部位。

最后进行修复或更换,将故障排除。

因此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的关键是要弄清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及汽车的构成。

汽车分为配气机构和曲抦连杆两大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起动系,冷却系,点火系五大系统。

关键词:

发动机,故障现象,故障原因,排除方法

 

Analysisandeliminationofenginefault

Abstract

Withmoreandmorecarscomingintothehomesofordinarypeople,"carshavebecome"machinesthatchangetheworld"andwheelsthatpromotesocialprogress.Carshavebecomeanindispensablepartofourdailylife.Thewidespreaduseofautomobileswillchangetheeconomicandsocialstructure,formasetofneweconomic,culturalandlivingsystems,improvepeople'squalityoflife,promotesocialprogress,andpromoteeconomicdevelopment.Atthesametime,thecarfaultalsobringsusalotoftrouble.Whenthecarbreaksdown,weshouldfirstsumupthefailuretoacertainsystemormechanismaccordingtothephenomenon.Andthenfindoutthespecificfaultlocation.Finally,repairorreplaceittoeliminatethefault.Therefore,thekeyofenginefaultanalysisandtroubleshootingistofindoutthefaultphenomenon,faultcausesandtroubleshootingmethods,aswellasthecompositionofthecar.Automobileisdividedintovalvetrainandcranklink,fuelsupplysystem,lubricationsystem,startingsystem,coolingsystemandignitionsystem.

Keywords:

Engine,faultphenomenon,faultreason,troubleshooting

符号表

P

压力

MPa

τ

着火延迟时间

μs

ϕ

当量比

Ea

总活化能

密度

kg/m3

混合气中氧气的摩尔分数

Ms

马赫数

A

指前因子

T

实验温度

K

a

压力指数

激波速度

m/s

b

当量比指数

R

通用气体常数

c

氧气指数

γ

比热容比

 

1前言

当汽车出现故障时,我们要先根据现象将故障归纳到某一系或机构中。

然后再从中找到具体的故障部位。

最后进行修复或更换,将故障排除。

因此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的关键是要弄清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和排除方法及汽车的构成。

随着与汽车有关的各类法制法规日趋完善、汽车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汽车性能检测与诊断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此,本文就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单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与措施。

1.1汽车维修业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汽车维修业的发展必须由粗放型想集约型转变。

目前,汽车维修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吸引社会各方面的资金,不断提高汽车维修业的规模化程度和整体素质,提高市场占有率。

1.2汽车维修业依靠提高科技含量,增强竞争能力

汽车维修业依靠提高科技含量,增强竞争能力维修行业伴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对现代汽车维修业提出了许多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国维修业在跟踪现代维修技术方面较之制造业领先。

追踪高新技术、掌握高新技术、提供高质量的维修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已成为汽车维修企业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

2燃料供给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2.1化油器不来油故障诊断

2.1.1故障现象

在确定电路无故障后,启动起动机。

起动机开关接通后,发动机转动,但不启动或启动数秒后又熄火,并伴有化油器回火现象。

往化油器加入少量汽油后能启动但随后熄火。

无烟排出或排出时间极短。

2.1.2故障原因

(1)油箱存油不足

(2)油箱盖气阀堵塞 

(3)油箱开关未打开

(4)油箱内吸油管焊接处断裂

(5)油管接头松动

(6)油箱吸油管堵塞

(7)汽车滤清器沉淀杯漏气

(8)汽油滤清器滤芯堵塞

(9)汽油滤清器中心螺栓沉淀漏气 

(10) 汽油泵偏心轮和外摇臂接触处严重磨损

(11)汽油泵油杯衬垫漏气

(12)汽油泵内外摇臂接合处和内摇臂与膜片接杆结合处严重磨损

(13)汽油泵油杯进油口滤网堵塞

(14)汽油泵膜片破裂 

(15)汽油泵进出油阀不密封

(16)化油器阻风门不能关闭

(17)化油器进油滤网处堵塞

(18) 化油器带速螺钉调整不当

2.1.3诊断与排除方法

(1)检查化油器浮子室内是否有油,若有面正常,则故障在内油路,若无油或油面过低,则故障在外油路。

  

(2)检查外油路故障先确认燃油箱已打开,燃油箱有油。

再将化油器进油管接头摘下。

用汽油泵手拉杆泵油,若不出油表明燃油箱内油已尽,燃油箱至油泵有堵组漏气外,汽油泵工作不良。

(3)检查外油路是否堵阻或漏气,用打气筒打气是,油道应畅通;堵住出气端打气时,各密封处不应有漏气现象;响燃油箱内打气时应能听到吹泡声。

(4)以上检查无故障,仍泵不出油,表明故障在汽油泵。

若转动曲轴时,油泵不出油,手拉杆泵时出油,则为汽油泵拉杆磨损过量或离偏心轮过远。

应更换汽油泵。

(5)转动曲轴,化油器进油管出油正常,而浮子室内油平面过低或无油,应进而检查化油器进油滤网是否堵阻,三角针阀是否卡死。

(6)检查内油路故障。

转动节气门操纵臂,查看加速喷口是否喷油。

不喷油表明加速装置工作不良,此故障易使发动机冷车难以启动;若喷油,发动机仍有不来油或来油不畅现象。

2.2混合气过浓的诊断与排除

2.2.1故障现象

(1)化油器节气门轴或衬垫等处有油渗出,发动机不易启动

(2)排气管冒黑烟,有时伴有放炮现象。

(3)发动机动力下降,温度升高油耗增大

(4)拆下火花塞,可见其电极有潮湿的汽油和大量积碳

(5)发动机怠速不稳,消声器发出无节奏的“噗·噗”声

2.2.2故障原因

(1)阻风门没有打开,或空气滤清器滤网堵塞。

(2)浮子室油面调整不当或三角针阀密封不严,致使油平面过高。

(3)浮子破裂。

(4)空气制动量孔堵塞或省油器失败。

(5)化油器主量孔配剂针旋出过多。

2.2.3排除方法

(1)检查化油器浮子室油面是否过高。

(2)油平面正常,再检查阻风门是否打开,空气滤清器是否进气不畅。

(3)油平面过高,应调整油平面,油平面不能调至正常高度时,应检查三角针阀是否密封,浮子是否破裂。

(4)以上检查均正常,仍过浓时,应检查化油器主量孔是否过大,省油器是否工作不良,空气量孔是否堵塞。

2.3混合气过稀的诊断与排除

2.3.1故障现象

(1)发动机不易起动。

(2)发动机动力下降,但适当关闭阻风门后,动力有所好转。

(3)发动机转速不易提高,急加速时化油器有回火现象。

排气管有时“放炮”,且易熄火。

(4)怠速不稳,容易熄火。

2.3.2故障原因

(1)油平面过低

(2)外油路供油不足

(3)化油器主量孔,主油道孔堵塞或主量孔配针旋入过多。

(4)化油器底座或进气歧管密封不严,节气门轴松旷漏气。

2.3.3排除方法

(1)检查化油器平面是否过低,如过低调至正常。

(2)油平面正常,将组风门适当关闭后,情况有所好转,应检查进气歧管衬垫,化油器底座节气门轴等处是否漏气;检查化油器主量孔是否堵塞不畅。

(3)化油器有主量孔配剂针,应检查是否旋入过多。

(4)油平面调至正常,发动机经中高速运行一段时间后,若油平面又过低,则为化油器进油滤网堵塞或外油路来油不畅,按来油不畅故障诊断的要求检查。

2.4汽油机怠速熄火的诊断与排除

2.4.1故障现象

(1)发动机起动后,松抬加速踏板就熄火。

(2)怠速运转不稳,容易熄火。

(3)汽车停驶时,发动机怠速良好,但行驶时,变速器操纵杆移至空挡就熄火。

2.4.2故障原因

(1)化油器怠速调整螺钉调节不当。

(2)化油器节气门轴松旷漏气或化油器衬垫漏气。

(3)化油器怠速量孔,怠速油道或怠速喷口堵阻。

(4)化油器怠速空气量孔堵阻。

(5)浮子室油平面过低。

(6)真空省油器的真空泵塞漏气。

(7)正空增压器的真空管道漏气或曲轴箱通风管,单向阀卡滞漏气。

2.4.3排除方法

(1)检查油平面。

(2)调整怠速。

(3)如果仍无怠速,则可检查怠速量孔,怠速油道和怠速空气量孔是否堵塞。

 (4)未堵阻,则应检查进气歧管的一些辅助装置,化油器节气门下方是否漏气,从而影响进气歧管真空度。

2.5汽油机怠速过高的诊断与排除

2.5.1故障现象

(1)松开加速踏板,发动机转速降不到正常范围。

(2)调低发动机转速就熄火。

(3)发动机油耗增大。

2.5.2故障原因

(1)节气门轴卡滞。

使节气门关闭不严。

(2)节气门复位弹簧弹力过弱

(3)怠速量孔过大

(4)化油器平面过高。

(5)节气门开度调整螺钉和怠速调整螺钉调整不当

2.5.3排除方法

(1)检查化油器平面是否过高。

(2)起动时,用手关闭节气门,检查怠速是否下降。

若下降表明气门拉杆卡滞,或复位弹簧力过弱。

(3)调整怠速。

若好转,则为调速不当。

(4)以上检查仍过高,则应拆下化油器上盖,检查怠速量孔是否过大。

2.6汽油机怠速不稳的诊断与排除

2.6.1故障现象

怠速运转时,转速不均匀,发动机抖动。

2.6.2故障原因

(1)怠速调整不当。

(2)怠速空气量孔堵塞。

(3)节气门固定螺钉松动。

(4)化油器固定螺钉松动或衬垫漏气

(5)发动机个别缸不工作或点火时间过早。

(6)怠速过渡喷口堵塞。

2.6.3排除方法

(1)调整怠速。

(2)用单缸断火法检查各缸工作情况。

若断火后怠速无变化,表明个别缸不工作影响怠速不稳。

(3)检查节气门轴上的固定螺钉是否松动。

(4)通过以上检查调整后怠速仍不稳,则应检查怠速量空,怠速喷口,怠速空气孔,怠速过渡喷口是否正常

(5)检查节气门边缘与怠速喷口的位置。

节气门关闭时,怠速喷口应位于节气门边缘下方为合适。

(6)检查化油器底座,进气歧管衬垫是否漏气,节气门间隙是否符合标准。

2.7汽油机急加速不良的诊断与排除

2.7.1故障现象

(1)发动机缓慢加速时运转正常,急加速时,转速不能迅速提高,有时甚至熄火。

(2)急加速时有时有“回火”“放炮”现象

2.7.2故障原因 

(1)化油器加速泵联动装置松动或脱落。

(2)加速泵进.出油阀不密封 

(3)加速喷口或油道堵塞

(4)加速泵弹簧折断或弹力过弱

(5)加速泵皮碗破裂或磨损过甚

(6)加速泵泵腔磨损过甚

(7)加农装置工作不良

2.7.3排除方法 

(1)抖动节气门,检视加速喷口出油情况,若无油喷出,加速装置故障。

(2)检查加速泵连动装置是否正常工作,若正常,可拆下加速喷口螺钉后抖动节气门,此时出油,表明加速喷口堵塞;仍不出油,表明加速泵皮碗或进.出油阀有故障。

(3)若上述检查均正常,则应再检查加速弹簧是否过弱,油道是否畅通。

(4)急加速时,发动机有轻微回火,高速时发动机无力,这是供油不足所致,应检查化油器平面是否过低,若不低可调整加速泵喷油量。

2.8汽油机中、高速不良的诊断与排除

2.8.1故障现象 

(1)发动机怠速正常,可中.高速时熄火,行驶无力。

(2)中、高速时有回火现象。

2.8.2故障原因 

(1)化油器浮子室油平面过低

(2)主量孔或主油道堵塞或配剂针旋入过多

(3)加速装置工作不良

(4)节气门不能完全打开

(5)机械加浓装置或负压加浓装置。

(6)空气滤清器堵塞

2.8.3排除方法

(1)将加速踏板踩到底,检查节气门是否完全打开,不能全开时予以调整。

(2)检视化油器油平面是否过低,外油路供油是否充足。

(3)上述检查正常,可在中,高速时适当关闭阻风门,若好转,再检查化油器主供油装置是否供油不畅,节气门下方是否漏气。

(4)发动机转速提高后,排气管冒黑烟,动力不足,可检查阻风门是否全开,空气滤清器是否堵塞。

(5)上述检查均正常,则应再检查调整化油器加浓装置,改变卡环在环槽的位置来改变加浓时刻。

 

3润滑系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3.1机油压力过高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3.1.1故障现象

(1)怠速运转时,转速不均匀,发动机抖动。

(2)机油表指示196kpa以上,起动后增至490kpa以上 

(3)发动机在运转中,机油压力表示数突然增高 

(4)有时机油压力表指示数突然增高后又突然下降将过低

3.1.2故障原因

(1)机油粘度过大

(2)限压阀调整不当

(3)发动机曲轴轴承或连杆轴承间隙过小

(4)主油道堵塞

(5)机油滤清器堵塞且旁通阀开启困难

(6)机油压力表失准或传感器失效

(7)机油压力增高,油路中某处大量泄油,又使压力下降

 3.1.3排除方法

(1)检查机油粘度是否过大。

(2)用对比法检查机油压力表和传感器是否失效。

(3)以上正常,则应拆检限压阀是否过硬,在检查曲轴轴承和连杆轴承间隙是否过小。

(4)检查机油滤清器滤芯是否堵阻,旁通阀弹簧是否过软。

(5)检查缸体主油道是否堵阻。

3.2机油压力过低的诊断与排除

3.2.1故障现象

(1)发动机起动后机油压力迅速降至0左右,或怠速运转后油压指示灯亮。

(2)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机油压力始终过低火机油警告灯不断闪亮,蜂鸣警告器发响报警

(3)油底壳油面增高粘度变小

3.2.2故障原因

(1)机油油量不足,使机油泵的泵油量减少或因进空气而泵不上油,导致机油压力下降

(2)发动机温度过高,使机油变稀,从各运动件配合间隙中大量流失而导致油压下降;

(3)机油泵零部件损坏或因磨损、装配等问题出现间隙过大时,将会造成机油泵不出油或出油不足的故障;

(4)曲轴与大、小瓦之间的配合间隙过大,会使机油压力降低; 

(5)机油滤清器、吸油盘堵塞,会使机油压力降低;

(6)回油阀损坏或失灵。

若主油道回油阀弹簧疲劳软化或调整不当,阀座与钢珠的配合面磨损或被脏物卡住而关闭不严时,回油量便明显地增加,主油道的油压也随之下降;

(7)机油选用不当,如机油粘度太低,发动机运转时会因此加大机油泄漏量,从而使油压降低;

(8)机油管路中有漏油、堵塞现象。

3.2.3排除方法

(1)用机油尺测机油量并检查其年度与品质

(2)拆下机油传感器,短时间启动,如机油喷出无力,应查看机油泵限压阀弹簧是否失效,有无杂志卡在阀门上,英气机油短路。

(3)再检查集滤器,机油管路,机油泵有无堵阻或泄露。

(4)检查曲轴和连杆间隙是否过大

(5)点火开关接通时就无油压指示,故障在机油表或传感器,对比检查。

4起动系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4.1起动机不转

4.1.1故障现象

点火开关打到启动档,起动机不转

4.1.2故障原因

(1)蓄电池电容量不足

(2)起动电磁开关线圈断路或接触盘接触不良

(3)起动机内部故障

(4)起动系防盗系统故障

4.1.3故障原因

(1)打开点火开关,观察防盗系统指示灯是否异常。

若防盗系统故障,先排除防盗系统故障。

(2)开大灯起动起动机,若灯光变暗,起动机不转,蓄电池容量不足。

(3)若大灯亮度正常,起动机不转,则为起动机导线连接不良。

(4)起动机搭铁,短接电磁开,关若正常屯转为电磁开关故障。

若有火花但不转则为内部机械故障。

无火花不转,则为起动机内部断路故障

4.2起动机运转无力

4.2.1故障现象

起动机运转缓慢无力,带动发动机困难,或接通启动开关,起动机只有“咔,哒”声并不转动

4.2.1故障原因

(1)蓄电池电量不足或连接导线松动

(2)起动机内部故障。

(3)起动机开关触点烧蚀或电磁开关线圈短路。

4.2.1排除方法

诊断的程序基本上与起动机不转相同。

4.3起动机空转

4.3.1故障现象

接通起动机开关。

起动机只能空转,小齿轮不能进入飞轮齿圈带动发动机转动。

4.3.2故障原因

电磁控制式起动机的电磁开关铁芯行程太短。

起动机单向齿合器打滑,飞轮齿圈上的的齿损坏。

4.3.3故障排除

(1)起动机驱动小齿轮不能与飞轮齿圈齿合得空转,故障在起动机操纵与控制部分。

(2)检查单向齿合器,若磨损严重则更换。

 

5冷却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5.1发动机水温过高故障分析与排除 

5.1.1故障现象 

如果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水温表指示很快到达

100℃的位置;或在冷车发动时,发动机水温迅速升

高至沸腾,在补足冷却水后转为正常,但发动机功率明显下降。

5.1.2故障原因

(1)检查发动机各部位有没有地方漏水和堵塞,(包刮水泵,水管,水闷头等等)

(2)检查水箱和副水箱(膨胀箱)有没有损坏漏水或水垢造成堵塞。

(3) 检查节温器有没有打不开和水泵、水温感应器、温控开关有没有损坏。

(4) 水温上升以后,查看风扇转不转 

(5) 节温器主阀门脱落。

(6) 风扇离合器工作不良。

(7) 汽缸垫冲坏,水套与汽缸沟通

5.1.3排除方法

(1)运行中发动机突然过热,应首先注意电流表动态。

若加大油门时电流表不指示充电,指针只是由放电3A-5A间歇摆回“0”位,说明风扇皮带断裂。

如电流表指示充电,则应使发动机熄火,用手触摸散热器和发动机,若发动机温度过高而散热器温度低,说明水泵轴与叶轮松脱,使冷却水循环中断;若发动机与散热器温度差别不大,则应查找冷却系有无严重漏水处。

(2)冷却水在启动后不久温度即升高至沸腾,则多为节温器主阀门脱落并横在散热器进水管内,阻碍了冷却水的大循环。

因为这种故障能使冷却系内压力迅速升高,当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突然冲开阻滞的主阀门,使其改变方位,迅猛地导通大循环水路,此时沸腾的水便冲开盖。

行驶过程中发现冷却水沸腾,应立即停车,使发动机低速运转至水温正常后再熄火检查,而绝对不许掺水降温,以防温差变化太大造成有关零件内应力增大而产生裂纹。

5.2发动机水温过低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5.2.1故障现象

水温表指示偏低,行驶10公里不能达到正常温度。

5.2.2故障原因 

(1)水温表,传感器,节温器损坏

(2)温度过冷,电子扇常转

5.2.3故障排除

(1)检查一下车里有没有节温器,或节温器有没有损坏。

若果坏了更换。

(2)温控开关是不是低温,在冬季应该用高温。

(3)电磁风扇是否常转,如果常转需要维修。

(4)检查水温感应塞是否反映正常水温指数,否则更换。

5.3发动机冷却系泄漏故障分析与排除

5.3.1故障现象

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发现冷却液减少

5.3.2故障原因

(1)水箱或上下水管漏水

(2)缸垫漏水串水,水进入油路

5.3.3排除方法

(1)上下水管处有水迹应维修或更换。

(2)水箱漏水应先检查漏水部位,在进行维修或更换。

(3)检查油标尺如果机油量过多并呈白色,则为缸垫串水,应更换缸垫和机油。

6点火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6.1低压电路短路的诊断与排除

6.1.1故障现象 

(1)打开点火开关,电流表指“0”不动或小于正常值不摆动。

(2)发动机不能起动

6.1.2故障原因

(1)供电系统故障:

蓄电池存电严重不足。

,桩柱接线松动或接触不良。

(2)线路故障:

蓄电池至分电器触点之间断路。

6.1.3故障排除

(1)打开点火开关,电流表指“0”不动,其他仪表也不摆动,则为蓄电池至点火开关间断路或蓄电池搭铁松脱。

蓄电池存点严重不足。

(2)打开点火开关,转动曲轴时,电流表指示小电流放电,表明点火开关至断电触点间断路。

用搭铁试火法确定故障部位。

(3)拆下分电器接柱上,若无火花,则此故障在此导线与点火开关之间。

(4)测试附加电阻,若附加电阻输入端有火花,附加电阻输出端无火花,可用万用表检测附加电阻的阻值。

(5)测试点火线圈低压电路,若点火线圈低压输入端有火花,输出端无火花,应检测其初级线圈是否断路。

(6)分电器低压输入端有火花,用此线刮擦接线柱无火花,此时应打开分电器盖,摇转曲轴,看断电触点是否闭合。

不能闭合,表明触点间隙过大,应检查调整触点间隙。

能闭合,应检查接线柱到活动触点弹簧的导线是否断路或接触不良,触点是否严重烧蚀或脏污。

6.2汽油机高压无火的诊断与排除

6.2.1故障现象

(1)打开点火开关,起动发动机,电流表动态正常。

(2)发动机无着火证兆,不能起动。

6.2.2故障原因

(1)点火线圈次线圈断路或短路。

(2)分火头漏电。

(3)分电器盖漏电或中心碳极脱落。

(4)高压线断路。

(5)火花塞不良或淹死

6.2.3故障排除

(1)打开点火开关,从分电器盖上拔下中心高压线,使其端头距汽缸体约5~7mm,拨动触点试火,若无火花应检查点火线圈。

(2)中心高压线试火时,如有强烈火花,可装上分电器盖,起动发动机对高压分线试火。

如有火花应检查火花塞:

若无火花,则故障在分火头分电器盖,高雅分线,在逐项检查。

(3)火花塞应检查其是否漏电,电极是否潮湿或积炭过多,间隙是否符合标准。

(4)若中心高压线末端对分火头跳出火花,表明分火头已击穿。

(5)分电器应检查其中心碳极是否完好,该体是否裂损或窜电。

 

结论

全文得到的主要结论总结如下:

通过以上对发动机各系故障现象,故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