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学地理教学情境教学研究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60074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中学地理教学情境教学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完整版中学地理教学情境教学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完整版中学地理教学情境教学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完整版中学地理教学情境教学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完整版中学地理教学情境教学研究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中学地理教学情境教学研究毕业设计.docx

《完整版中学地理教学情境教学研究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中学地理教学情境教学研究毕业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中学地理教学情境教学研究毕业设计.docx

完整版中学地理教学情境教学研究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中学地理教学情境教学研究

专业地理科学

作者姓名史建名

单位聊城大学

指导教师张重阳

2015年5月

教务处编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表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前言1

1地理教学情境概述1

1.1教学情境的内涵1

1.2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特征2

1.2.1启发性2

1.2.2探索性2

1.2.3创造性2

1.3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意义3

1.3.1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3

1.3.2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3

2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现状3

2.1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3

2.1.1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流于形式4

2.1.2情境创设成“作秀”4

2.1.3情境创设重“公开”4

2.1.4情景创设变“无情”4

2.1.5大部分地理教师缺乏创设教学情境的意识5

2.1.6地理教学情景创设针对性不强5

2.2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5

2.2.1真实性原则5

2.2.2可接受性原则6

2.2.3诱发性原则6

2.2.4发展性原则6

3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分类7

3.1合作式情境7

3.2问题式情境7

3.3探究式情境7

3.4体验式情境7

3.5激励式情境8

4中学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对策与案例设计8

4.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8

4.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9

4.3创设“激励”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10

4.4构建“合作“情境,营造学生的竞争意识10

结语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摘要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发展,所以要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地理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一个综合体。

本文主要针对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学地理;情景创设;研究

Abstract

Facingthechallengeoftheeraofknowledgeeconomy,ourconceptofeducation,educationalcontentandeducationalmethodandrelativelag,affectedthedevelopmentoftheyoung,sotomiddleschoolgeographyresearchofcreatingteachingsituation.Thegeographyteachingsituationisaspecialenvironment,isasynthesis.Thispapermainlyputs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totheproblemsinthecreationofthegeographyteachingsituationinmiddleschool..

Keywords:

Middleschoolgeography;SituationalTeaching;Research

 

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前言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发展,不能适应提高素质的需要。

传统教育是以应试为主的教育,强调经验的传授,以提高分数和升学率为目标。

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上,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教学民主,习惯于生硬灌输、强迫压制学生的方式方法。

学生学得太苦太累,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自主性、创造性、发展性较低,书本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能力较弱。

同时不注意与其它学科和外界的交流,影响了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既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更与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现代化的实现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去甚远。

因此,教育必须进行一次自身的革命,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1地理教学情境概述

1.1教学情境的内涵

地理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境的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社会和发展历程等方面背景的综合体[1]。

地理课堂是由一系列情境构成的,这些情境可以是围绕某一教学目标而展开的一幕、一个片段,可以使由教师安排的教与学的活动;既有反映知识应用的真实情境,又有教师创设的虚拟情境。

既包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和协商,也包含有相应的活动背景。

它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是物理的、现实的,又是心理的、人工的,是一种通过选择、创造构建的微环境。

地理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育学。

1.2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特征

1.2.1启发性

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在地理教学课堂中恰当地将问题情境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问题、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教授的知识贴近生活,学生会更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这样教学的效果比较好,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快速解决。

另外,学生也会将自己的一些生活阅历与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加深理解,启示学生要多多留意身边的事情。

1.2.2探索性

兴趣与探索行为相辅相成,好奇心驱使人去探究,在探究中或认识了原来未知的事物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或认识了造成挫折的原因,从而去寻求新的探究途径,随着认识的加深,兴趣也不断的浓厚起来。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灵活的使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举办一些课外实习,将原来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搬到真真实实的生活中,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强烈的探索性,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时,教师要抓住时机传授知识并加以适当的实践指导。

实践证明,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境往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强烈的激发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3创造性

在地理教学中恰当的使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讨论环境,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

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从而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同时,要适时引导学生冷静分析,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创造性,学生也有巨大的创造性,他们会想到一些新奇有创意的点子,使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促进教学活动的进行。

古语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学相长“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注意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1.3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意义

1.3.1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

主体性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理论,该教育观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2]。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这种认知活动中的能动性、主动性和独特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要求。

中学地理学习相对于中学阶段的其他学科,显得更单调乏味。

但是,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地理教学课堂效率同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

中学地理课堂情境创设是一个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前深入钻研文本,构思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构思充分利用各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以便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1.3.2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应该联系实际,并创设形式多样、发人深省的问题情境。

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教师要启发激励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变换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上,让学生能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地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入手来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例如:

在学生的生活常识中,一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日地距离最近,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可为什么我们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反而是在冬季气温很低?

引导学生理解问题。

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学习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另外,从合作学习的主要类型看,主要有师师互动型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型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型合作学习、全员互动型合作学习四种[4]。

2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现状

2.1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情景教学比较适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但是部分教师忽视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没有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只顾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导致情境创设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结合地理课堂教学将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

2.1.1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流于形式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只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情境的创设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

即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氛围的,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

实际上,教学情境设计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情境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而是要分阶段设计,逐步地扩展、深入、充实,让情境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开发。

2.1.2情境创设成“作秀”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强调学生的自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使用。

部分老师在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知识追求形式的生动,而不是要针对教材特点、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实现在“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

创设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合作学习的“活动”情境,表面上课堂活跃,实际上浪费时间,实质是学生和老师一起“做秀”的感觉,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切忌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2.1.3情境创设重“公开”

教师在平时“家常课”的教学中,习惯于用“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授课方法。

很少或根本就不使用情景教学法,可是,在“公开课”时会努力的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师生特点创设多种情境,这样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设计精妙,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恰当,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公开课”公开就一举成名。

2.1.4情景创设变“无情”

情境教学的实质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的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更多的是从教材出发,依据教学任务、内容、对象、难点、教学条件及教师自身情况等因素,而在情境的设计和实施中往往忽视了与学生情感沟通。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与学生良好情感的建立,努力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情境教学创设应当重“情”。

2.1.5大部分地理教师缺乏创设教学情境的意识

现在的教师大部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应试教育的弊端在现代教育体制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不少教师在教学时还存在着“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本身缺乏创设教学情境的意识,而现代社会主张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另外,许多教师虽然有创设教学情境的意识,但是由于多年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方式,一时难以改变,仍然以教师为中心,不顾学生的想法,以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新课改的实施和进行的步伐。

还有一些教师,虽然想创设教学情境,但由于自身的水平有限或操作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不熟练,不能和好的创设学生需要的地理教学情境,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1.6地理教学情景创设针对性不强

仙子课堂上创设的教学情境针对性不强,不能突出主题、也不能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师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高质量的教学情境。

注重教学情境对学生发展和教学的实际效果,避免创设“华而不实”的教学情境。

2.2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2.2.1真实性原则

中学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原则是指创设的地理教学情境要基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生活,要联系生活实际,要具有科学性,并能将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钟来。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地理知识是刻板的和肤浅的,也是不完整的。

教学情境创设的越真实,越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学生够简单知识体系就越完整可靠和完善。

比如在讲天气和气候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先让学生描述最近的天气变化,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给学生解释“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原因,还能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2.2.2可接受性原则

地理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即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5]。

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年纪的学生,思维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年级、同一年龄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相对高中学生较弱,遇到问题,不善于独立思考,所以,在教学时要多用写形象直观的或能促进感官的图片、视频、动画、生动的语言描述等创设情境。

同事也要尽量激发学生的潜能,将直观具体的情境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图像判断能力比初中省都形影的加强了,所以在教学时要有针对性的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尽量要精简,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2.3诱发性原则

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的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时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适当的设置问题,既不能让学生轻而易举的回答出来,也不能让大部分学生难以回答,创设教学情境应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

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情境比较有挑战性和诱惑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讨论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4发展性原则

新课标下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所指的发展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发展;是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是智力方面的发展;是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只限于在学校的发展[6]。

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只看到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同时,现代社会也在提倡可持续发展,教师在教学是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有能力应对不同的问题,教会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7]。

3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分类

地理学习情境是指学生学习时所需要的课堂学习场景。

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实际上是依据学习目标,围绕学习内容,对课堂学习的有关场景进行描绘、设计和美化,以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从学习形式上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合作式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依据学习目标,围绕学习内容,选择一个学习问题情境,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情境,应是他们不能立即解决,但又是可以凭借以前的知识、经验来解决的。

在此基础上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进行交往,在交往中互相学习,相互了解,互相帮助,互相探讨,共同进步,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小组的学习目标。

3.2问题式情境

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到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学习情境。

当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时,就会导致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

由于学习的愿望重视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情境常常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容易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因此,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与解决,就成为了地理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驱动力。

问题式情境的创设也就成为了整个地理课堂情境创设中的核心问题。

3.3探究式情境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围绕一定的地理问题、文本或材料,自主寻求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

探究式情境以提出地理问题即创生的学习为出发点,通过积极的、自主的学习方式,自主构建知识信息。

探究式情境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探究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强调通过探究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探究式情境也可称为问题式情境。

3.4体验式情境

依据学生现有认知结构和水平,选择一个学习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探究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种种解释即假设,为自己提出的解释寻找证据,或对别人提出的解释提出质疑,在一种解释被否决后,还要提出其他的新解释,寻找新的证据,提出进一步的质疑,再次提出更多新的解释,再一次寻找证据验证所提出的解释,通过这一系列的质疑和评价,反思自己的预设,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最终得出结论和报告,并向其他人展示或陈述。

这样可以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体验有所收获的喜悦与兴奋,增强对地理问题探究的信心。

3.5激励式情境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选择一定的学习问题情境,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别、社会背景等,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学习小组中,即异质分组。

在这个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个成员必须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小组成员之间必须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依赖的。

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彼此互相指导、互相学习。

小组成员承担不同角色,分担责任,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认识不同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激发出更多、更新的观点。

最后合作学习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成绩,当小组成功地实现了学习目标时,所有的成员都能得到相同奖励。

这样的积极互赖产生促进性的互动,明确了个人责任,增强了学生社交才能,形成了一个合作学习、积极鼓励、不断探索、解决问题、人人成功的学习氛围。

4中学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对策与案例设计

4.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

苏格拉底说过: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8]。

提问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的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是学习活动的主线,始终要贯穿于整个教学全过程,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联想、去比较、去发现。

因此,在问题创设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注重以教学的重点为主精心设计的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在创设问题探究情境时,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陈旧”与“过时”的存在,要提出“低碳生活”“节能环保”“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9]。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的发问乐于思考。

问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认知程度、生活实际而设计,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够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层层深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并将分层教学的思想渗透到提问中,让问题成为课堂师生探讨和进步的桥梁。

【案例】在学习七年级“世界人口”时,教材中人口数量是1999年的,问题情境可以增加新内容,如:

目前世界人口数量是多少?

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会带来什么影响?

又如:

在学习八年级“非洲”时,提出“撒哈拉当今面临哪些问题?

这些问题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又比如,在讲解“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可以提出“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环境有什么影响?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4.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新课程倡导教育要面向生活,追求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地理,把生活知识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用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所面对的是熟悉的、常见的,可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认识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教学中关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活生生的生活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知识的主动性。

【案例】在七年级中国地理《气候的主要特点》中,可将学生课前网上搜集的全国各地美食、服饰、动植物等制作成PPT展示,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如生活在南方的人们爱吃米饭,而北方人却偏爱各类面食?

我国川、湘、黔等地方的人们为何喜欢吃辣椒?

我国西北地区的人民头上总是戴着纱巾?

……这些由平时随处可见的?

生活现象而产生的问题,将会充分激起学生的热情,课堂讨论的气氛也会变得很热烈,学生的上课情绪也将高涨起来,对相关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3创设“激励”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新课程注重评价的民主性。

创设生动的语言情景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9]。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适当给以点拨、调控,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参与探究的自信和乐趣。

“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10]”要避免一棒子打死人,要评出激励,评出情感。

有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奥妙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召唤和鼓舞。

”教师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难易适中的任务,让每个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进而提高自我成功感。

(2)让他们观察那些学习能力与自己差不多的学生取得成功的学习行为,是他们确信自己也有能力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由此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3)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找出可以改进的因素,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增强获得成功的自信。

【案例】在“天气和气候”的天气预报活动题时我请一位基础较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