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张玉明版各章习题及答案doc.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张玉明版各章习题及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张玉明版各章习题及答案doc.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张玉明版各章习题及答案doc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折算指数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转移支付
二、简答题
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①政府转移支付;②购买一台用过的电脑;③购买公司债券;④购买当年新建房屋;⑤你从书店购买的本教科书;⑥你从高年级同学处购买他使用过的本教科书;⑦印刷厂购买了6吨白纸用于印刷本教科书;⑧某出版社印刷了3000本教科书,但还未售出;⑨日本某大学教授采用了本教科书,日本学生购买了300本。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D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的哪些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3.如果两个本来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
产出不变)?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5.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6.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7.说明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中的储蓄和投资与宏观经济均衡中的投资和储蓄的区别。
三、计算题
1.马克在一家比萨屋作兼职,每年的工资和小费共计16000元,在这一年里以每个比萨10元的价格共卖了4000个比萨。
在这一年的一些时候,他没有去工作,所以他收到了3500元的失业补偿金。
去年,他买了一辆二手车花了1500元,请用支出法计算,马克为国内生产总值做了多少贡献?
2.假设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000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55000亿美元。
你能得出结论认为这些数据给出了经济增长的一个错误的指标吗?
用其他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得出一个更加精确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3.一个国家某个核算年度发生了如下经济行为;①一金矿开采公司支付给员工10万元工资,开采了100千克金,卖给了首饰制造商,售价50万美元(假定机器设备、厂房及金矿的开采权免费获得,机器设备等无折旧);②该首饰制造商支付20万美元工资给自己的员工,制造出一批首饰卖给消费者,首饰售价100万美元(同样假定无固定资产折旧)。
(1)从最终产品来看,GDP是多少?
(2)每个生产阶段的增加值是多少?
用增加值法计算的GDP是多少?
(3)在各个环节中,工资和利润各为多少?
用收入法计算GDPo
4.假定一个国家只生产三种产品——啤酒、白银和白菜。
它们在2000年和2006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
2000年
2006年
数董
价格
数量
价格
啤酒
100
10
120
15
白银
200
50
300
100
白菜
400
5
600
10
试求:
(1)2000年和2006年的名义GDP。
(2)以2000年为基期,200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变化多少百分比?
(3)以2006年为基期,2000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选择哪一年作为基期”,这种判断是否正确?
(5)用2000年作基期,计算2000年和2006年的GDP折算指数。
5.假定某经济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产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
B年产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
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都用光,价值增加值是多少?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数据:
(单位:
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
9600
总投资
1600
净投资
600
消费
6000
政府购买
1920
政府预算盈余
60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3)政府稅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4)个人储蓄。
四、论述题
1.为什么国民收入核算中总产出、总收入和总支出三者相等?
2.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
GDP?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它以地域为统计标准。
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
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
个人收入(PI):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GDP折算指数(GDPdeflator):
是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也称为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其公式如下:
GDP平减指数=
X100
Ep©
/=1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是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应用统计、会计、数学等方法,为测定一个国家(地区、部门)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流量)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存量)所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
其各项总量指标及其组成,是进行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研究的重要依据。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牛产总值(GDP)o其计算公式:
某年人均(GDP)=某年全国GDP/某年平均人口数。
转移支付(transferpayment),乂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是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二、简答题
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
1政府转移支付;②购买一台用过的电脑;③购买公司债券;④购买当年新建房屋;⑤你从书店购买的本教科书;⑥你从高年级同学处购买他使用过的本教科书;⑦印刷厂购买了6吨白纸用于印刷本教科书;⑧某出版社印刷了3000本教科书,但还未售出;⑨日本某大学教授采用了本教科书,日本学生购买了300本。
答:
①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的转移支付只是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部分人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部分人手中,这期间并没有对应的商品和劳务生产出来和发生交换。
事实上,在消费支出中,已经包括了政府转移支付形成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对应的消费支出部分,并不是所有的转移支付都形成消费支岀,所以政府转移支付不能单独作为一项计入GDP。
2购买一台用过的电脑
此项不应计入GDP。
因为一台用过的电脑不是计算期当年生产的,是以前生产的。
它的价值当年就已经计入了当年的GDP。
所以,其价值不能再一次计入本年的GDP;关于此电脑交易产生的有关费用,是发生在本期的,应该记入本年的GDP。
3购买公司债券
购买公司债券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也并未增加实际的资本或资产。
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这种行为不能算作投资,也不能计入GDP。
4购买当年新建房屋
此项应当计入GDP。
购买当年新建造房屋是在本期发生的生产活动,新增加的价值也应该记入本期的GDP。
在经济学上,居民购买房屋不被看作消费而是被看作投资。
因为住宅建筑可以被人长期居住,长期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期限更长。
因而,购买当年新建房屋是新增投资,应当计入当年的GDP。
值得注意的是,购买住宅和购买普通消费品是不同的,在经济学上应当算作投资而不是消费。
5你从书店购买的本教科书
从书店购买本教科书属于消费品,因此,所花费的费用要计入到GDP屮。
6你从高年级同学处购买他使用过的本教科书
根据GDP的概念,所有本年度生产的最终产品计入本年的GDP中。
从高年级同学处购买他使用过的本教科书已经在上年中计入了,不能在本年中再计入GDP中了。
7印刷厂购买了6吨白纸用于印刷本教科书
印刷厂购买的6吨白纸属于中间产品,不是最终产品,因此,不能计入到GDP中。
8某出版社印刷了3000本教科书,但还未售出
某出版社印刷3000本教科书虽然还未出售,但已经是最终产品了,因此这3000本教科书的价值要计入GDP。
9日本某大学教授采用了本教科书,日本学生购买了300本。
日本学生购买300本本教科书的价值要计入GDP。
按照指出法,净出口的价值要计入到GDP中的。
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D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的哪些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
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3.如果两个本来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
原因如下:
(1)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吋,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
(2)合并以后甲乙两地区间的贸易就会对总的GDP产生影响。
举例说:
甲国向乙国出口10台机器,价值1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
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
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
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
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答: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所谓“常住单位”,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
一国的“常住居民”包括:
(1)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
(2)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3)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
也就是说,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吋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吋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
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吋也有外国居,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
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既分配给本国居民,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
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
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
5.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答:
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
支出法和收入法
对国民收入(以GDP为例)的核算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后两者较为常用。
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1)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公式如下:
GDP=C+I+G+(X-M)
其屮:
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屯、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
资本产品和屮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屮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
资本产品的损耗屮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岀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
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小于期初存货。
公式屮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1—重置投资。
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G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入。
X—M为净出口,可正可负。
(2)收入法指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
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Z外,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公式如下:
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屮:
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
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包括租赁收入、专利和版权的收入等。
利润是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以上用支付法和收入法对GDP的核算,同样适用于GNPo
6.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答: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一般1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PerCapitaGrossNationalProduct简写为PerCapitaGNP)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商品和劳务总值的按人口平均值。
一个是总和,一个是平均值,二者关系: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GNP)除以该国国民人口的总数所得出的商。
即指分摊到每个国民份上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值。
在经济学上,一般用来衡量或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7.说明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中的储蓄和投资与宏观经济均衡中的投资和储
蓄的区别。
答:
(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屮,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
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
(2)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
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
这和国民收入核算屮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状态。
这和国民收入核算屮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三、计算题
1.马克在一家比萨屋作兼职,每年的工资和小费共计16000元,在这一年里以每个比萨10元的价格共卖了4000个比萨。
在这一年的一些时候,他没有
去工作,所以他收到了3500元的失业补偿金。
去年,他买了一辆二手车花了
1500元,请用支出法计算,马克为国内生产总值做了多少贡献?
解:
根据题意,马克每年的工资和小费16000元为收入;而3500元是转移支付,而购买二手车的费用1500元是不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因此,用支出法计算,马克为国内生产总值做的贡献就只能计算这一年被消费的最终产品比萨的价值,BP:
10x4000=40000(元)。
2.假设美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5000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55000亿美元。
你能得出结论认为这些数据给出了经济增长的一个错误的指标吗?
用其他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得出一个更加精确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解:
按照名义量计算1999年到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10%,
5000
但是由于按照名义量计算没有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因此按照名义量就得出1999年到2000年经济增长10%的结论就是错误的。
应更加精确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应该以1999年为基年,计算岀2000年的实际GDP,再计算经济增长率就比较精确了。
3.一个国家某个核算年度发生了如下经济行为;①一金矿开釆公司支付给员工10万元工资,开采了100千克金,卖给了首饰制造商,售价50万美元(假定机器设备、厂房及金矿的开采权免费获得,机器设备等无折旧);②该首饰制造商支付20万美元工资给自己的员工,制造出一批首饰卖给消费者,首饰售价100万美元(同样假定无固定资产折旧)。
(1)
从]
终产品来看,
GDP是多少?
(2)每个生产阶段的增加值是多少?
用增加值法计算的GDP是多少?
(3)在各个环节中,工资和利润各为多少?
用收入法计算GDP。
解:
(1)首饰为最终产品,价值100万美元。
即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的GDP为100万美元。
(2)开矿阶段生产50万美元,首饰制造阶段生产50万美元,即100-50=5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100万美元。
(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得工资共计:
10+20=30(万美元)
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得利润共计:
(50-10)+(50-20)=70(万美元)
用收入法计算GDP为:
工资+利润=30+70=100(万美元)
可见,用收入法、增值法和最终产品法计算的GDP是相同的。
4.假定一个国家只生产三种产品——啤酒、白银和白菜。
它们在2000年和2006年的产量和价格如下表所示:
2000年
2006年
数量
价格
数量
价格
啤酒
100
10
120
15
白银
200
50
300
100
口菜
400
5
600
10
试求:
(1)2000年和2006年的名义GDP。
(2)以2000年为基期,200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变化多少百分比?
(3)以2006年为基期,2000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这两年的实际GDP变化多少百分比?
(4)“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选择哪一年作为基期”,这种判断是否正
确?
(5)用2000年作基期,计算2000年和2006年的GDP折算指数。
解:
(1)2000年名义GDP=100X10+200X50+400X5=13000(美元)
2006年名义GDP=120X15+300X100+600X10=37800(美元)
(2)以2000年为基期,2000年的实际GDP=13000(美元),2006年的实际GDP=120X10+300X50+600X5=19200(美元)。
这两年实际GDP的变化=(19200-13000)/13000=47.69%o
(3)以2006年为基期,2000年的实际GDP=100X15+200X100+400X10=25500,2006年的实际GDP=37800(美元)。
这两年实际GDP的变化=
(37800-25500)/25500=4&24%。
(4)题目中所给的结论是不完整的,原因如下:
1名义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的:
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动。
由于价格变动导致的名义GDP变化并不反映实际产出的变动,故将名义GDP折算为实际GDP,通过实际GDP来比较GDP的变化。
2基期的选择不同,计算出来的实际GDP就不一样,但是GDP的变化趋势应该不变的,所以“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的说法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是不正确的。
(6)用2000年作为基期,2000年的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3000/113000=100%,2006年的GDP折算指数=37800/19200~196.88%。
5.假定某经济有A、B、C三厂商,A厂商年产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余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
B年产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
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购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
假定投入在生产都用光,价值增加值是多少?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解:
(1)价值增加:
A厂商的价值增加:
5000—3000=2000
B厂商的价值增加:
500-200=300
C厂商的价值增加:
6000-2000=4000
总的价值增加:
2000+300+4000=6300
(2)GNP=最终产品价值=2800+500+3000=6300
(3)国民收入=GNP—折旧=6300-500=5800
5.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数据:
试计算:
付后的收入;
(1)国内生产净值;
(4)个人可支配收入;
(2)净出口;(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
(5)个人储蓄。
(单位:
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
9600
总投资
1600
净投资
600
消费
6000
政府购买
1920
政府预算盈余
60
解:
(1)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一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1600-600=1000(亿美元),因此,国民生产净值=9600-1000=8600(亿美元)。
(2)从GNP=C+I+G+NX中可知NX=GNP—C—I—G,因此,净出口NX=9600-6000-1600-1920=8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60+1920=198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