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 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8755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 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人教版 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人教版 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人教版 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人教版 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 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 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 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 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运动的描述综合测试题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刻舟求剑的故事家喻户晓,“舟已行矣,而剑不行”这句话所选用的参考系是(  )

A. 舟                                 B. 舟上的人                                 C. 地面                                 D. 流动的水

2.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SAB=S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6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m/s,那么物体在B点时的即时速度的大小为(  )

A. 9m/s                               B. 8m/s                               C. 10m/s                               D. 9.49m/s

3.如图所示,自行车的车轮半径为R,车轮沿直线无滑动地滚动,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气门芯位移的大小为( )

A. πR                                    B. 2R                                    C. 2πR                                    D. 

4.下列有关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很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很大                      B. 速度变化量△v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D. 加速度大,速度变化一定快

5.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引入“质点”等的概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建立模型法                        B. 实验方法                        C. 控制变量法                        D. 提出假设法

6.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青山”运动的参考系是()

A. 两岸                                  B. 竹排                                  C. 青山                                  D. 岸边的树

7.为了使高速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110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泉州还有100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 110m/h是平均速度,100m是位移                 B. 110m/h是平均速度,100m是路程

C. 110m/h是瞬时速度,100m是位移                 D. 110m/h是瞬时速度,100m是路程

8.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速度一定为零

二、多选题

9.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 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的平均值

D.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10.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1=s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  )

A. 若s0=s1+s2,两车不会相遇                              B. 若s0<s1,两车相遇2次

C. 若s0=s1,两车相遇1次                                     D. 若s0=s2,两车相遇1次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球不可以视作质点

B. 第4s末和第1s指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点

C. 古代“刻舟求剑”故事中,刻舟求剑者的错误在于错选了参照系

D. 建立质点概念的物理方法是等效替代的方法

12.有关加速度方向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a=

知,a的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              B. a的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

C. 只要a>0,物体就做加速运动                            D. 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

三、实验探究题

13.某探究小组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

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

(1)通过计算分析,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小车做的是________运动.

(2)由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3)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B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υB=________m/s2.

14.如图所示是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接低压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相邻两计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为1、2、3、4、5、6、7都为记数点.测得:

s1=1.40cm,s2=1.91cm,s3=2.38cm,s4=2.92cm,s5=3.41cm,s6=3.89cm.(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实验过程中应      

A.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B. 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2)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________s

(3)利用逐差法求物体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用题中所给的字母s1、s2、s3、s4、s5、s6、T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4)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6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v6=________m/s.

四、综合题

15.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1)给出如下器材:

A.一段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  

B.低压直流电源   

C.打点计时器   

D.秒表   

E.天平   

F.细绳和纸带    

G.钩码和小车       

请选出本实验所用的器材________,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其它器材吗?

________若需要,请补充;若不需要,前一空不填.

(2)请按照实验进行的先后顺序将下述步骤的代码补充填在横线上________

A.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

B.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C.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

D.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

E.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合适的钩码

F.换上新纸带,再重复实验两次    G.断开电源,取出纸带

(3)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0、1、2、3、4、5、6七个计数点.用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

cm)8.78、16.08、21.87、26.16、28.94、30.22.

请写出求解的过程,求:

(I)2点的瞬时速度;(II)质点运动的加速度(用逐差法计算,)

 

16.在公路的十字路口,红灯拦停了很多汽车,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的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之间的距离均为l=6.0m,若汽车起动时都以a=2.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到v=10.0m/s后做匀速运动通过路口.该路口亮绿灯时间t=40.0s,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另外交通规则规定:

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允许通过.请解答下列问题:

(1)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问有多少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2)第

(1)问中,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3”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时刚好停下,求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

(3)事实上由于人反应时间的存在,绿灯亮起时不可能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现假设绿灯亮起时,第一个司机迟后△t=0.90s起动汽车,后面司机都比前一辆车迟后0.90s起动汽车,在该情况下,有多少辆车能通过路口?

 

17.在某次海上军事演习中,一艘鱼雷快艇以30m/s的速度追击前面同一直线上正在逃跑的敌舰.当两者相距L0=2m时,快艇以60m/s的速度发射一枚鱼雷,经过t1=50s,艇长通过望远镜看到了鱼雷击中敌舰爆炸的火光,同时发现敌舰仍在继续逃跑,于是马上发出了第二次攻击的命令,第二枚鱼雷以同样速度发射后,又经t2=30s,鱼雷再次击中敌舰并将其击沉.求第一枚鱼雷击中前后,敌舰逃跑的速度v1、v2分别为多大?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考点】参考系、坐标系

【解析】【解答】解:

舟已行是说船相对于地面在运动,而剑落水后相对地面不再移动;故此句选用的参考系是地面;

故选:

C.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2.【答案】C

【考点】速度、速率,加速度

【解析】【解答】解:

设加速度大小为a,经A、C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vC.

从A到B的过程中,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得:

vB2﹣vA2=2a

从B到C的过程中,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得:

vc2﹣vB2=2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得:

v1=

=6m/s,v2=

=12m/s,

联立可得:

vB=10m/s

故选:

C

【分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AB、BC两段过程分别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式列方程,得出A、B、C三点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根据AB段和BC段的平均速度与A、B、C三点的速度列式,联立求出vB

3.【答案】D

【考点】位移与路程

【解析】【解答】解:

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轮子向前运动半个周长,气门芯的初位置与末位置如图,由几何知识得,气门芯的位移大小x=

=R

故选D

【分析】位移是起点到终止的有向线段.当气门芯由轮子的正上方第一次运动到轮子的正下方时,轮子向前运动半个周长,找出气门芯的初位置与末位置,求出位移大小.

4.【答案】D

【考点】加速度

【解析】【解答】解:

A、物体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可能为零,例如火箭发射的瞬间,故A错误;

B、速度变化量△v大,如果花费很长的时间,根据a=

知,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

C、加速度增大,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

D、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大,速度变化一定快,故D正确;

故选:

D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物体速度无关,即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答案】A

【考点】质点

【解析】【解答】解:

我们从力学角度研究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时,只需考虑质量这一最重要的属性,其他因素均可略去.对于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我们假设其质量集中在物体的质量中心,便抽象出质点模型.

所以从学方法来说,是属于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

故选A.

【分析】我们从力学角度研究引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时,只需考虑质量这一最重要的属性,其他因素均可略去.对于具有一定质量的物体,我们假设其质量集中在物体的质量中心,便抽象出质点模型.

引入理想模型的概念,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从而便于人们去认识和掌握并应用它们.

6.【答案】B

【考点】参考系、坐标系

【解析】【分析】小小竹排江中游描述竹排的运动,其参考系是江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述青山的运动,其参考系是竹排.

故选B

【点评】参考系统是描述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小小竹排江中游描述竹排的运动是相对于江岸.巍巍青山两岸走描述青山的运动是相对于竹排.

7.【答案】D

【考点】位移与路程,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解:

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表示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到银川还有100m,100m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

故选:

D.

【分析】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

8.【答案】C

【考点】速度、速率,加速度

【解析】【分析】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快慢,速度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A错;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大小没有直接关系,BD错;C对;故选C。

【点评】难度较小,加速度指的是速度的变化快慢,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没有直接关系。

二、多选题

9.【答案】A,B

【考点】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解: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故A正确.

  B、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B正确.

  C、平均速度只能根据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求解,不能利用速度的平均值来表示.故C错误.

  D、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D错误.

故选:

AB.

【分析】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10.【答案】A,B,C,D

【考点】追及相遇问题,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

【解析】【解答】解:

由图线可知:

在T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2,乙车前进了s1+s2;

A、若s0=s1+s2,则s0>s1,若s0+s2>s1+s2,即s0>s1,两车不会相遇,A符合题意;

B、若s0<s1,即s0+s2<s1+s2,在T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的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B符合题意;

C、若s0=s1,即s0+s2=s1+s2,两车只能相遇一次,C符合题意.

D、由于s1=s2.则若s0=s2,两车相遇1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BCD.

【分析】v﹣t图象的面积代表位移,题目中两车之间的位移关系未知,根据追击运动的位移关系可以求解。

11.【答案】A,C

【考点】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解析】【解答】解:

A、“坐地日行八万里”的地球不能看做质点,否则就没有自转了,故A正确;

B、第4s末是指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点,第1s指的是时间长度,是时间,故B错误;

C、刻舟求剑”故事中,刻舟求剑者的错误在于错选了船为参考系,故C正确;

D、质点在生活中并不存在,是理想模型法,故D错误;

故选:

AC

【分析】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才能可做质点.参考系是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一个点,时间对应一个线段.

12.【答案】A,D

【考点】加速度

【解析】【解答】解:

A、由a=

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A符合题意.

B、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可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B不符合题意.

C、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a>0,但a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D

【分析】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没有必然联系,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可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a>0,但a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一定相同。

三、实验探究题

13.【答案】

(1)匀加速直线

(2)0.8

(3)0.4

【考点】速度、速率,加速度

【解析】【解答】解:

(1)根据纸带的有关数据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得:

a=

=

×10﹣2m/s2=0.801m/s2,(3)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vB=

=

 m/s=0.4m/s.故答案为:

(1)匀加速直线;

(2)0.8;(3)0.4.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14.【答案】

(1)A

(2)0.1

(3)0.503

(4)0.365

【考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出公式应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答】解:

(1)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这样可以尽量在纸带上多打点,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同时为了使打点更稳定,减小误差,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A正确,B错误;

(2)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0.02×5s=0.1s.(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

S4﹣S1=3a1T2

S5﹣S2=3a2T2

 S6﹣S3=3a3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

a=

(a1+a2+a3)=

=

×10﹣2m/s2=0.503m/s2.(4)计数点6的瞬时速度为:

v6=

=

m/s=0.365m/s.

故答案为:

(1)A;

(2)0.1;(3)0.503;(4)0.365.

【分析】正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具体使用,尤其是在具体实验中的操作细节要明确;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计数点6的瞬时速度.

四、综合题

15.【答案】

(1)A、C、F、G;刻度尺、导线、低压交流电源

(2)B、A、C、E、D、G、F

(3)解:

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v2=

设0到1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

x3﹣x1=2a1T2

x4﹣x2=2a2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

a=

(a1+a2)

代入数据得a=

=﹣1.5

【考点】速度、速率

【解析】【解答】解:

(1)实验使用的计时器为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必须是低压的交流电源,不需要低压直流电源;

刻度尺要用来测量纸带的点之间的距离,所以必须要有刻度尺;

打点计时器本身就是计时的仪器,所以不需要秒表;

物体的质量不需要知道,所以不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只需要刻度尺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

所以本实验所用的器材A、C、F、G,需要补充刻度尺、导线、低压交流电源;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应先把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然后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的没有滑轮的一端,并连好电路,再把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固定在小车后面,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边吊着合适的钩码,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断开电源,取出纸带,最后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做两次.根据上面的过程可知步骤为:

BACEDGF(3)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v2=

设0到1之间的距离为x1,以后各段分别为x2、x3、x4,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

x3﹣x1=2a1T2

x4﹣x2=2a2T2,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两个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

a=

(a1+a2)

代入数据得a=

=﹣1.5

故答案为:

(1)A、C、F、G刻度尺、导线、低压交流电源

(2)BACEDGF(3)0.66m/s﹣1.5

【分析】

(1)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从而确定所需的器材,如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交流电源,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因此需要刻度尺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应联系实际做实验的过程,结合注意事项:

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运动,断开电源;选出合适的顺序.(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16.【答案】

(1)解:

汽车加速时间为:

40.0s时间,汽车能行驶的位移为:

x=

代入数据解得:

x=380m,

所以:

n=

=63.3

根据题意,能有64辆汽车通过路口

答:

若绿灯亮起瞬时,所有司机同时起动汽车,有64辆汽车能通过路口;

(2)解:

记t0=3s,当计时灯刚亮出“3”时,第65辆汽车行驶的位移为:

代入数据解得:

x1=350m.

此时汽车距停车线的距离:

x2=64l﹣x1=34m

 第65辆车刹车的加速度:

=

≈1.47m/s2.

答:

刹车后汽车加速度大小为1.47m/s2.

(3)解:

设能通过辆汽车,则第辆汽车能通过路口要满足:

≥(﹣1)l,

数据代入后解得:

≤25.7

所以能通过25辆汽车.

答:

在该情况下,有25辆车能通过路口.

【考点】速度、速率,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导出公式应用,临界类问题

【解析】【分析】

(1)先求出加速的时间,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求出40.0s时间,汽车能行驶的位移,从而求出能通过路口的汽车;

(2)先求出当计时灯刚亮出“3”时,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行驶的位移,再求出汽车距停车线的距离,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求解加速度;(3)设能通过辆汽车,则第辆汽车能通过路口要满足

≥(﹣1)l,代入数据即可求解.

五、计算题

17.【答案】第一枚鱼雷击中前,敌舰逃跑的速度v1,当鱼雷快艇与敌舰相距L0=2m时,发射第一枚鱼雷,在t1=50s击中敌舰,此时位移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