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5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5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5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Word版含答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考点题组训练新课标版专题15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Word版含答案
★1.(2019·全国新课标卷Ⅱ,34,4分)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1.C本题考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材料中美国人喜欢看幻想型影片以及演员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说明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故C项正确。
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明显的论据来论证;B项错误,民众身陷危机不是淡定应对,而是逃避;D项错误,现代主义艺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才出现。
★2.(2019·全国新课标卷Ⅰ,31,4分)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2.D本题考查美国经济危机及其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胡佛总统面对经济危机也采取了一些干预措施,他的反危机措施主要是以扶助大企业为目标,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等,D项正确;A项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之一,与题意不符;B项中的霍利—斯穆特法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项中当时胡佛政府的农业措施是用5亿美元收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减少“过剩”农产品,缓和农业危机。
所以,C项中农民自愿是错误的。
3.(2019·海南单科,19,2分)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
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3.A本题题干强调在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大幅提高,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分化差距加大,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造成消费严重不足,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所以说A项是符合要求的。
而B项提到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问题主要出现在19世纪中期左右,排除B项。
C项中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时间为19世纪末,排除C项;D项中的财政支出在题干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所以D项也不正确。
★4.(2019·广东文综,39,7分)(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7分)
4.
(2)概述:
苏俄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力增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矛盾和对立出现;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
(7分)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2)主要原因: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人民相对贫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突出。
(3)直接原因:
毫无顾忌地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以及股票投机活动。
(4)政策原因:
各国国内政策的失误,即经济危机是自由放任政策的产物。
2.爆发的标志:
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二、经济危机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1.表现
(1)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2)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3)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
2.经济危机的特点:
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3.经济危机的影响
(1)
(2)国际关系上:
资本主义各国为转嫁危机,加紧了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
(×)
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资本家故意毁坏过剩的产品是为了保持产品的垄断价格,维持其高额的生产利润。
2.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主张遏制经济危机。
(×)
经济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虽然采取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但是也对经济进行了干预,只不过对经济危机的遏制远远不够。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必然性,尤其在发展高峰时要注意经济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因为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如贫富悬殊,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幅度与产品的生产能力、产品的生产总量之间存在矛盾等,所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要居安思危。
2.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的大幅增长,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越来越明显,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政策及向别国转嫁危机的措施只会反过来危及自身,扩大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
3.危机的爆发虽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集中爆发的后果,但危机的爆发也给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提供了机遇。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给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4.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发展经济要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5.各国政府应承担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加强国际合作。
(2019·海南单科,20,2分)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审题思路】
(1)审题干:
本题题干叙述了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的经济状况,题干要求分析对这一状况的理解。
(2)看选项:
题干中信息反映了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故B项中的未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是错误的。
1929年以前,美国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项“保持基本平衡”错误;D项中美国政府在此阶段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
(3)与题干关联:
本题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成果中获取很少,故A项正确。
【答案】A
导学导考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的企业状况。
解题的关键是中心词“少数企业”。
启示:
表述类题目的基本解题方法主要有:
一是史论结合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及方法论来判断题干与选项之间程度关系,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主要运用唯物主义与辩证分析法,根据题目的设问指向,选用相关的基本理论观点作指导,确定最佳选项。
二是逻辑推理法,即根据选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来推断题干与选项之间程度关系的方法。
三是特征分析法,即根据题干所界定的特定历史时期、历史阶段来分析判断题干与选项之间的程度关系。
1.(2019·广东广州一模,22)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后,苏联政府决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从西方低价大量购买国家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并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
“这一有利时机”是指()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西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盛行
1.B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相对过剩,苏联政府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从西方低价大量购买国家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故B项正确。
2.(2019·山东潍坊一模,34)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800人,其中约有1700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
这表明()
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
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
C.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D.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倾销市场
2.C“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说法明显错误,故A项错误;苏联社会制度早已建立,故B项错误;1931年正是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而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故C项正确;材料比较的不仅有设备,还有人才,故D项错误。
3.(2019·河南洛阳一模,28)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
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
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
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
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
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3.A材料中“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说明传统的以英镑为主的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故A项正确;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能说明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和苏联属于世界强国,故D项错误。
4.(2019·安徽马鞍山一模,20)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
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4.C依据材料无法推断南京国民政府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态度,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但不是主张非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29至1933年大危机,资本主义弊端的暴露使得部分中国人对资本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因此提出非资本主义道路,故C项正确;1933年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马克思主义主张实行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道路不符,故D项错误。
5.(2019·河南洛阳一模,22)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
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
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
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
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
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5.B材料并非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的信息说明胡佛也曾经对经济进行干预,这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故B项正确;材料中“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说明并不是胡佛负有主要责任,故C项错误;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罗斯福新政,故D项错误。
6.(2019·福建南平一模,34)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
“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
我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可见,梅隆()
A.反对自行调节B.主张干预经济
C.抨击经济改革D.相信自由经济
6.D注意时间是1932年,正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梅隆的言论体现了他仍相信自由经济,主张经济的自行调节,反对干预经济,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改革,D项符合题意。
7.(2019·四川成都二模,13)(节选)社会变迁需要多角度地考查和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中所示三个时代美国在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三个时代的美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7.(3)问题:
进步时代:
垄断组织操纵国家经济命脉;焦虑时代:
经济危机暴露了市场自发调节(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弊端;里根时代:
凯恩斯主义失灵,经济陷入滞胀困境。
共同:
调整制度和政策;缓和社会矛盾;追求社会公正;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任答两点)
★1.(2019·全国新课标卷Ⅰ,34,4分)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1.B题干中提供的材料信息“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体现了罗斯福新政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
从题干提供的四个选项来看,“制订公平经营章程”和“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属于工业领域的调整措施;“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措施;“提供农副产品补贴”属于农业调整方面的措施,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正确。
2.(2019·重庆文综,11,4分)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
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废除“中立法案”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C.立即对日本宣战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
2.D罗斯福首次就任总统是在1933年,当时美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从题干中“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可知,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迅速通过新政提案,故D项正确。
3.(2019·江苏单科,18,3分)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
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
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
3.D 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美国“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不符合应对经济危机的时代要求,A项错误;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开始于1933年,B项错误;1934-1935年,预算下降,C错项误;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经济逐步复苏,D项正确。
★4.(2019·安徽文综,21,4分)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
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4.D 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罗斯福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本身是加强对企业的干预,而不是放弃,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仍然是政府所有的公司,B项错误;材料表明不是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是加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C项排除。
材料中的“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体现了D项。
★5.(2019·福建文综,21,4分)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5.A 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设立工程振兴局的目的是以工代赈,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金融”“法规”等信息,B、C两项错误;D项中“控制市场”说法错误。
6.(2019·北京文综,23,4分)右图是1933年刊登在《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用以宣传当时美国政府的某项措施。
位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代表美国政府,“NRA”是“全国复兴管理局”的缩写。
这项措施旨在( )
A.恢复银行信誉
B.鼓励建立工会
C.加强社会保障
D.调整劳资关系
6.D 本题考查对图片信息的解读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从图片中的“NRA”可知,它是美国为表彰遵守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企业颁发的蓝鹰标志。
此措施是为了鼓励企业给劳动者更好的待遇,借以调整劳资关系。
其他选项的银行、工会、社会保障均与题意无关。
★7.(2019·天津文综,7,4分)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7.A 从示意图可知,1933年美国汽车产量较1929年迅速下降,这是由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导致的。
经济危机发生后,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相对贫困,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故选A项。
B项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当时汽车产量下降并非是厂家生产能力下降所致。
C项与史实不符,当时美国政府只是对企业的生产规模进行了规定,并未限制汽车生产。
经济危机发生后,汽车销售价格下跌,排除D项。
★8.(2019·广东文综,21,4分)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
A.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8.A 根据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面临工人失业、银行倒闭、生产相对过剩等问题。
因此,B、C、D三项排除;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加强立法工作,规定最高工时与最低工资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待遇。
A项正确。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严重,社会矛盾激化。
2.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
3.1932年,罗斯福当选总统,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推行新政。
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主要内容
内容
具体措施
影响
整顿银行业和金融业
①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银行信用;②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
调整农业生产
颁布《农业调整法》,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了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复苏
恢复工业生产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经营章程,对企业进行政府监督
减少盲目生产,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刺激生产和消费,稳定社会秩序
保护劳工权利
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保障工人的权利,缓和劳资矛盾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颁布《社会保险法》,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稳定社会秩序
2.特点: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直接影响:
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间接影响: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使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3.深远影响:
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并影响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
罗斯福新政
“一个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
“两个阶段”:
调整与复兴经济;改革。
“三大背景”:
胡佛反危机措施失败,民众要求改革,罗斯福当选总统。
“四项措施”:
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实施救济与举办公共工程。
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
(×)
罗斯福新政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在不改变其生产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和缓和社会矛盾的改革。
其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未触及生产资料私有制,所以不是社会主义。
一、罗斯福新政“新”的表现
1.新的理论和政策:
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
3.新特点:
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4.新起点:
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
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
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审题思路】
(1)审题干:
题干中提及了三种对自由的理解,其中第一种“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是指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第二种“社会化的自由”主要指财富平等分享,这是一种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自由。
1936年美国人接受的自由强调“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这实际上是国家干预经济下的自由。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就是这种国家干预经济下自由的体现。
所以说罗斯福新政体现的自由既不是第一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也不是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财富平等的分享”的自由。
“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强调了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
(2)看选项:
C项强调的是政治自由,而题干提及的三种自由都是关于经济的自由,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凸显了政府的干预,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而A项强调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而B项强调的是对财富平等分享的自由,这不符合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所以A、B两项都不正确。
【答案】 D
二、运用多种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
1.现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了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
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
罗斯福新政中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1.(2019·广东揭阳一模,22)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