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8535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docx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docx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全课概述

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如何进行分配。

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本课分为2个框题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新课标基本要求

阐述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新课程学习

第一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2、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3、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按劳分配是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南岭村”的例子,提出问题:

这个村子是怎样分配个人收入的,引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通过教师引导与讨论,得出结论——按劳分配,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2-63页内容,说明什么是按劳分配?

我国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分配是生产关系中一个重要内容,它是由“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中,所有制的问题已经在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节“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学过,它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

和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为主体”相对应,个人消费品分配上必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生产关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也才能体现出分配制度上的社会主义性质。

所以,这部分内容成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既要向学生讲清楚按劳分配的含义,又要向学生讲清楚在公有制内部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学生真正理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又不可实行平均分配的原因和道理。

其中,要向学生解释清楚按劳分配的适应范围——只限公有制内部,而不是全社会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都适用按劳分配;同时,还必须使学生明白,虽然按劳分配只能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却不能反过来说公有制经济中只采用按劳分配一种分配形式(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等并不属于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教师点拨:

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教师活动:

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

2、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直接取决于生产关系,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是所有制结构的主体,因此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第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产品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直接联系,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达到极大丰富,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在当前的生产力状况下,我国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距。

教师活动:

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中如果实行平均分配会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如果实行平均分配,必然导致“懒汉”的出现,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和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整个社会的发展必然缓慢,最终导致共同贫穷。

教师活动:

可见,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也体现了优越性。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教师总结:

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就是活动:

既然按劳分配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它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占怎样的地位?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总结:

4、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现实表现

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首先,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虽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按劳分配必然是主体;同时,劳动者中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占多数,所以按劳分配方式必然是主体。

其次,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尽管目前公有制企业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在各种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

最后,从按劳分配对其他收入方式的影响看,公有制企业劳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经济活动中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标准。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

在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除去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到底还有哪些?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为什么在我国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下面内容的学习来了解。

1、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教师活动:

为什么我国所有制结构和我国的分配制度有相同的地方?

都以某某为主,多种并存?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有什么内在联系?

学生活动:

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这种分配方式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公有制是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但在其他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不能按劳分配,而只能采取其他非按劳分配方式。

这种分配方式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2、多种分配方式的主要形式

第一、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讨论在这里劳动者充当了什么角色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第二、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受益分配。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4页漫画与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教师点评:

参与受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要做到能分清一种分配属于哪种要素的收入。

教师活动:

在我国为什么允许这些要素参与分配?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什么重要作用?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

总结学生的结论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意义

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理解

使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生产关系内部要素之间关系的原理,推导出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如下所示:

2.使学生在回顾已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关系的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基础上,推导出公有制内部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如下所示:

也就是说,使学生知道,决定按劳分配的因素首先应该从生产关系内部看生产资料公有制,因为生产关系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起直接决定作用;其次,生产关系毕竟是由生产力决定的,所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公有制内部实行按劳分配(而不能实行按需分配)的最终(根本)决定因素。

由此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也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例探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据此回答例1——例4

[例1]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B)

A.经营风险收入B.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C.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D.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例2]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答案:

A

A.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B.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C.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D.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例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直接原因是答案:

B

A.生产力水平B.所有制结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D.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

[例4]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人通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一定的收入,这种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答案:

C

A。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B.按劳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D.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课余作业

组织学生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情况,分清哪些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哪些是非按劳分配收入,并进一步分析现在的收入形式与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给家庭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教学体会: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入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理解、把握我国分配政策的合理性。

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

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能使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点]:

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在这种分配制度中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即我们下面要学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

【经典故事】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

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

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

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选委员会,但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导入新课]  

在经济学领域有这样一个比方,把社会财富比作一块“蛋糕”,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这块蛋糕做大,把蛋糕分配得更合理。

那么怎样才能把这块“蛋糕”做得更大?

怎样才能把这块“蛋糕”分配得更合理呢?

这就涉及我们分配领域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这一框。

  

通过投影仪出示三个教学目标:

  

学生齐读,做到心中有数。

  

[推进新课]  

讨论两个观点:

(用多媒体出示)  

观点一:

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人人平均、不存在差别就是公平。

  

观点二:

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

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

  

(设疑)你是如何理解公平的,为什么?

  (学生讨论)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社会公平的含义

从经济角度来讲,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公平

1)主要表现

公平的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所以不是平均主义。

2)意义

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社会和谐。

 

3)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

经济的角度,首先,分配制度作保证;其次,企业方面,初次分配重公平,保证两个比重;国家方面,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500元邵阳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教师板书)  

经济活动中产出和投入的比率就是效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资源节约了和社会财富增加了就是效率提高了,这就是效率的实质。

  

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用最少的资源的投入创造出最大的社会财富,也就是提高效率,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的目标之一。

说到了资源,请大家看这样一组数据:

  

(用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1:

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

水资源为1/4,森林资源为1/5 耕地资源为1/3石油为1/10,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为世界人均的1/2。

  

材料2:

一个单位GDP的能耗比较:

  

日本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中国   

1  

1.33  

1.5  

1.5  

2.17  

2.67  

3.5  

11.5  

(教师引导)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我们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大量资源的消耗。

这两组数据能给我们一个怎样的警示?

  

(学生讨论)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节约资源、提高效率要从小事做起,要从我们身边的事做起。

中国环境科学院的任陈海院士说,近1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9%,最高达到14、2%,但这种增长却对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不利影响。

可以说,中国20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资源浪费为代价换来的。

首先是对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我国GDP增长的能耗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倍、德国的7、7倍、英国的4、6倍、法国的10倍、意大利的9、7倍。

其次,环境污染严重。

到今天,环境和生态的承受能力正在达到极限。

壁如水资源问题,全国70%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淮河流域污染企业首先遭到了关闭,继之是太湖地区的污染企业,长江的年排污水量为每年130多亿立方米,水质已严重恶化。

下一个治理的重点将是长江沿江污染企业。

森林方面的生态破坏已经使中国在1998年不得不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砍伐。

《中国经济时报》曾报道过河北邯郸市的例子,1993年邯郸市GDP约360亿元,而当地滏阳流域污染对工农业造成的损失是7、5亿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9亿元,对环境质量造成的损失为15、4亿元,损失总额高达32亿元,约占GDP的9%。

这就是说,如果将环境和资源成本计算进去,我们每年的经济增长入不敷出。

因此,要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教师板书)  

根据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形象比喻(学生讨论)  

 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没有蛋糕你分什么”。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离开效率谈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蛋糕分好了大家都高兴,才会更积极地去做蛋糕”。

只有坚持社会公平,真正做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才能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积极性。

  

(教师引导)我们看问题应该辩证地看,除了有一致性外,有没有矛盾性?

矛盾性体现在哪儿?

  

(学生讨论)  

 矛盾:

要想把“蛋糕”做大,就要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怎样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呢?

这就要求在对“蛋糕”进行分配时将每个人的报酬与做“蛋糕”的贡献挂钩。

而每个人在能力等方面又是有差异的,所以他们所得到的蛋糕的份额必然呈现很大的差异,也就是出现不公平。

要使每个人获得的“蛋糕”份额均匀,则无疑会损伤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因此,效率与公平又是冲突的。

  

(教师引导)通过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效率与公平究竟怎样才能统一起来呢?

(通过多媒体出示)  

“天下第一村”江西省华阴县华西村。

华西村拥有八家上市公司、60多家企业,全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

这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一年的经济总量。

现在的华西村家家住别墅,面积小的有400平方米,大的有600平方米;户户有轿车,多的人家有3辆;家家有存款,少则100万,多的过千万。

为什么他们的生活过得这样富裕,而且若干年过去了,这种日子始终保持着蒸蒸日上势头?

  

思考:

华西村是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

  

(学生讨论)  

 汽车、住房、等生活必需品是按需分配,孩子的上学、老人的养老等不用自己出钱,这防止了收入差距悬殊,但这并不是主要的分配方式,更多的收入来源于按劳分配和资本分红。

这又防止了平均主义,提高了人的积极性。

  

3.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教师板书)  

(教师引导)  

A、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两种极端要避免)  

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凭借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了,就像华西村和它的村民们,少数地区和人的富裕是不是真正的富裕?

有句广告语说的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大家都能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富裕。

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富裕起来的华西村是怎么做的。

  

 B、初次分配和在分配要处理好效益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要注重公平  

 C、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倡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注意: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部分先富是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  

 关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也是刚刚结束的十七大关注的焦点问题,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样的提法也是第一次。

由此可见,更加注重什么?

(公平)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

这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重效率,使劳动者的收入和贡献挂钩,调动了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热情,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富裕,更加注重公平,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课堂练习]  

1(单选)下面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这种公平是绝对的  B、这种公平是收入分配相对的平等  

C、公平就是消灭差别  D、有差距必定阻碍经济的发展  

2(单选)下面对效率认识正确的是()  

A、就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B、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C、就是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商品  D、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3.(单选).“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

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

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4简答:

  

电脑城A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

要求:

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

30元/天。

电脑城B店现要招聘一批推销员,推销中学生学习软件。

要求:

会普通话,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

报酬:

底薪10元/天,每推销出一套学习软件可抽取10元佣金。

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采取哪种分配方式?

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七课

(一)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⑴(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表现和意义  

⑵怎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⑴效率的含义  

⑵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⑶怎样才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国家收入的分配)

全章概述

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百姓生活保障,还是国家的政治活动,经济文化建设,都需要依靠国家提供的财力,因此,国家必须直接掌握一定的收入。

国家的收入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

国家收入的分配使用有什么作用?

这是本课要向大家介绍的有关国家收入分配方面的知识。

本课分为2个框题

新课标基本要求

评议一个政府财政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新课程学习

第一框国家财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2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3财政的作用;4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5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

6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2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2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的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

1财政收入;2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3财政的巨大作用

教学难点:

1财政政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

教具: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师】2008,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过去一年,我们共同分享了太多、太多的痛苦、喜悦和期盼。

板块一:

盘点2008国家生活感悟财政巨大作用

中国人民用智慧、意志、勇气、力量战胜了年初的冰雪灾害、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八九月份完美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九月份还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并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就在这个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为应对日趋严峻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中央投入300亿元;北京举办奥运会、残奥会,中央投入300亿元;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中央投入140亿元;扩大内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