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试题重点强化练4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8442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试题重点强化练4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试题重点强化练4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试题重点强化练4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试题重点强化练4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试题重点强化练4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试题重点强化练4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试题重点强化练4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试题重点强化练4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试题重点强化练4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教版试题重点强化练4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重点强化练(四)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建议用时:

40分钟)

一、选择题

下图是2015年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动图。

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

21490079】

1.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数量最多与最少的分别是(  )

A.甲、乙  B.甲、丙  C.丙、乙  D.乙、甲

2.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群与城市带,人口变动出现“城—城”流动现象,最有利于“城—城”流动的是(  )

A.人口快速增加     B.产业快速转移

C.城际快速交通的发展D.城市之间距离扩大

1.A 2.C [第1题,人口变动值=(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市区总人口,读数计算可得出,甲城市市区人口数量最多,乙城市市区人口数量最少。

选A。

第2题,最有利于“城—城”流动的是城际快速交通的发展,C对。

人口快速增加与人口流动没有必然联系;产业转移有一定的发展周期,且对人口“城—城”流动影响不显著;城市之间距离扩大,不利于人口“城—城”流动。

选C。

]

(2018·保定市模拟)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人口发展状况而采取的相应的政策措施。

人口政策会随着本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那时一个家庭四五个孩子很正常;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读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完成3~5题。

3.三次婴儿潮相比(  )

A.第一次婴儿潮规模小的原因是生育率低

B.第二次婴儿潮规模最大是因为人口基数大

C.第三次婴儿潮规模较小是因为育龄妇女人数少

D.对我国人口结构、经济影响最大的是第二次婴儿潮

4.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0年尤其是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理由可能是(  )

①人口惯性 ②单独二孩政策实施 

③经济快速发展 ④医疗条件极大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从目前看,第四次婴儿潮并没有出现,原因可能是(  )

①生育观念的改变 ②受政策的影响 

③抚养成本提高 ④经济结构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D 4.A 5.B [第3题,由材料可知,刚刚解放的新中国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

由图可知,第一次婴儿潮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至1960年,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基数小,战后婴儿潮出生人口的绝对数量相对不大。

第二次婴儿潮大致自1962年至1976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影响最大的主力婴儿潮;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状况逐渐好转,补偿性生育来势迅猛,人口出生率较高,婴儿潮规模最大。

第三次婴儿潮出现在1986至1990年,上一次婴儿潮新增人口进入生育年龄,育龄妇女人数多。

第4题,目前人口众多的“80后”一代已经长大,陆续成家立业,加上国家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中国可能迎来新一轮的婴儿潮。

第5题,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改变,生育意愿相对减弱,加上社会抚养成本提高,因此没有出现第四次婴儿潮。

]

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在这个点以上的人口数与以下的人口数相等)的那个人的年龄。

下图是某国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6~8题。

【导学号:

21490080】

6.该国20世纪60年代的人口增长状况大致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7.读图可知,该国2010年后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数量萎缩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平均年龄下降D.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

8.由于年龄中位数的变化,以下产业受影响较大的是(  )

A.电子装配业B.汽车制造业

C.金融服务业D.文化创意产业

6.B 7.B 8.A [第6题,1964年老少比接近10%,且年龄中位数约为20岁,说明少年儿童人口数所占的比重很高,人口增长较快。

选B。

第7题,1964年至2010年间,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在不断上升,说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在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在上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持续下降,则2010年以后所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应是人口老龄化。

选B。

第8题,年龄中位数的上升,意味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将会越来越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将会面临“用工荒”。

]

(2018·沈阳模拟)下图示意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测)。

据此完成9~11题。

注:

图中2010、2015、2020、2025、2030分别表示2010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30年。

9.下列关于实现人口“零增长”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北省比河北省晚

B.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晚

C.季风区比非季风区早

D.东北地区比西北地区早

10.上海最先实现人口“零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C.传统生育观念影响大D.地方户籍政策限制多

11.到203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先后实现人口“零增长”,由此可以推断出(  )

A.2030年社会养老负担最轻

B.省际人口迁移对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没有影响

C.我国总人口“零增长”将出现在2030年

D.2030年后我国人口数量可能会减少

9.D 10.C 11.D [第9题,由图可知,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是2020~2025年,而西北地区的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省级行政区人口实现“零增长”的时间是2025~2030年,由此可推断出,东北地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比西北地区早。

湖北省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2020~2025年)比河北省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2025~2030年)早。

北方地区的北京、天津等省级行政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2015~2020年)早于南方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级行政区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2020~2025年)。

广西、安徽、江西等省级行政区地处季风区,但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比位于非季风区的新疆、青海等省级行政区晚。

第10题,上海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受传统生育观念影响小,再加上受地方户籍政策限制多,外来人口转化为上海户籍人口难度较大,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最先实现人口“零增长”。

第11题,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在2030年及其之前先后实现人口“零增长”,故203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可能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的态势,所以2030年后我国人口数量可能会逐渐减少。

]

二、非选择题

12.(2018·上海调研)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的估算(万人)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1535.95

1705.68

1894.17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460.99

1543.03

1596.84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1788.5~1870

1841.5~1935

1894.5~2000

  

(1)读图甲,说明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2)根据上海201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

读图乙,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4)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

(1)题,从金字塔型特征看,上海市的少儿比重较低,但老年人口比重较高,说明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2)题,图中显示,上海的劳动人口比重较高说明劳动力充足,但也说明了就业压力大、住房困难等问题。

第(3)题,图中显示,上海市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区的人口减少,而近郊、远郊人口增加,说明了城市化的影响。

第(4)题,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及措施时,应抓住自然资源因素的基础性特征及科技发展、地区开放程度的影响。

[答案] 

(1)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低,老年人口比重高,处于严重老龄化阶段。

(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

劳动人口比重偏大。

有利影响:

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

不利影响:

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3)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度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人口增加的变化趋势。

(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

为提升人口容量,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展,其人口容量就越大。

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

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

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及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知识。

(1)题,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2)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源、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空间分布、迁移距离、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等),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等。

结合设问中相关省区的地理背景即可得出答案。

第(3)题,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若认为应该限制,应从人口迁入对迁入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若认为不应该限制,应从人口迁入对迁入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的有利影响进行分析。

[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

(2)3省与3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3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皆为人口大省,剩余劳动力多。

(3)应该限制:

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加重了大城市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不该限制:

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