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文言文练习题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1.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文言文练习题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文言文练习题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1.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文言文练习题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1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精选文言文练习题50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1)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课内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1)根据课文内容,选出每句中“之”字的含义。
之:
A.弈秋的教导 B.天鹅 C.他,这里指前一个人 D.的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 ②一人虽听之。
________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 ④虽与之俱学。
________
(2)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
朗读“曰:
非然也”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两个学生学习状态的句子。
(4)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
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滥竿充数①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说③之,廪食④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①选自《韩非子》。
滥:
虚妄不实。
竽:
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
滥竽,常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②南郭:
复姓。
处士:
指没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说(yuè):
同“悦”,高兴。
④廪(lǐn)食:
这里是供给粮食的意思。
(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Ⅰ齐宣王使人吹竽________ ①用;②派;③让
Ⅱ请为王吹竽________ ①请求;②敬辞;③邀约
Ⅲ好一一听之________ ①喜好;②常常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 斯:
________
②从而谢焉 谢:
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②,问之,曰:
“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③。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①媪(ǎo):
年老的妇人。
②杵(chǔ):
棒槌。
③卒业:
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去:
________
②方:
________
③欲:
________
④还:
__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还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判断下面句子的划线字意思是否相同。
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②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窥头于牖⑦,施⑧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 sh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
叶公的字。
②钩:
衣带上的钩。
③写:
摹画。
④凿:
古代饮酒的器具。
⑤闻:
听说。
⑥下之:
到叶公住所处。
⑦牖(yǒu):
窗户。
⑧施(yì):
延伸。
⑨还(xuán)走:
转身就跑。
⑩五色无主:
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________(hǎo hào) 似________(sì shì)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
【附参考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6.提高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1)解释“度”字。
先自度其足________
吾忘持度________
宁信度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
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
)
而置之其坐________ 至之市________ 而忘操之________ 反归取之________ 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并谈谈你的感受。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从此以后,人们把________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
(3)伯牙见锺子期能从自己的音乐中理解自己的心情,他的心情是________;伯牙听到锺子期已死,“破琴绝弦”,此时他的心情是________。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伯牙和锺子期的关系,可以用________。
(填四字词语)
(4)如果你的知心朋友因某种原因而与你分离,你会用下面哪两句诗来表达你与他(她)离别时的感伤?
( )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阅读课外诗文,完成练习。
忆昔
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
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注释]①昔:
以前,从前。
②君:
对对方的尊称。
③抔(póu):
量词,把,捧。
(1)诗文中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诗文中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
(2)写一写你读了本诗文后的感受。
9.学写古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
(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4)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________。
”
10.阅读与欣赏。
园中有树,其①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②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③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④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⑤前利,而不顾其⑥后之有患也。
(1)下列依次对选文中的“其”字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园;②蝉;③螳螂;④黄雀;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B.①树;②蝉;③螳螂;④黄雀;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C.①树;②螳螂;③黄雀;④弹丸;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D.①园;②螳螂;③黄雀;④弹丸;⑤它们自己;⑥它们自己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线的句子。
(3)用八字成语给这篇选文拟个题目:
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
11.快乐读书吧。
郑人买履
《淮南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注释】①履:
鞋子。
②欲:
将要,想要。
③度(duo):
测量。
④操:
携带。
⑤反:
通假字,同“返”,
返回。
⑥市罢:
集市散了。
⑦宁(ning):
宁可。
(1)根据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①至之市而忘操之。
②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2)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个故事。
(3)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______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____________?
曰:
非然也。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通国:
________使:
________援:
________然:
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两个学弈者的不同表现。
①其中一个人:
________
②另一个人:
________
③第二个人的表现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4)两个人学习的结果怎样?
在原文中找出来。
(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请用一句话阐述。
13.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_____(chǔzhū)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_____(zhézhē)枝,诸儿竞 _____(jìngjīng)走取之,唯_____(wèiwéi)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阅读文言文,找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
(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
1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jiàn)者死!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善哉!
”乃罢其兵。
【附参考译文】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
“谁敢劝阻就处死谁!
”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
吴王问他:
“你这是为什么呢?
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少年说:
“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地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
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
”吴王想了想说:
“你讲得很好!
”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1)对照译文,我能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谏:
________
②三旦:
________
③善哉:
________
(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
A.习惯早晨锻炼
B.用弹弓打黄雀
C.观察螳螂捕蝉
D.引起吴王注意。
(3)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曾子①杀猪
曾子之妻之②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③还,顾④反为女杀彘⑤。
”妻适⑥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⑦与婴儿戏耳。
”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⑨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
遂⑩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②之:
到,去。
③女:
通“汝”,你。
④顾:
回来。
⑤彘:
猪。
⑥适:
往,到。
⑦特:
只不过。
⑧待:
依赖。
⑨子:
你。
⑩遂:
就。
(1)当曾子的妻子阻止曾子杀猪时,曾子是怎么说的?
(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2)这则语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写出你积累的与本文表达的教子观念相同的名人名言。
16.尝试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2)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②(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
(请从文中找出符合这句意思的话语。
)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17.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①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②而截之。
【注释】①俄:
一会儿。
②依:
依照。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初竖执之 执:
________
②遂依而截之 遂: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计无所出。
②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3)读完上文,你想对这个鲁国人说些什么?
18.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
“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
(1)解释词语。
辩斗:
________ 以:
________
日中:
________ 及:
________
盘盂:
________
沧沧凉凉:
________
孰:
________ 汝:
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
②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
(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19.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
汤汤乎若流水:
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_______。
(3)这个故事是个美好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________”这个成语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
其父文荣,弱冠游楚,楚中移文至华亭,客死归州官舍矣。
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
“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
”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
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
“天下岂有无父之人战!
”乃焚香告家庙曰:
“此去不负骨,誓不归矣。
”自出,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失度,饥饱无时。
投止旅店,头晕目昡,遍身焦灼如火。
次日,病不能起。
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只邻庙。
芳容乃曰:
“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
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
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
或赤脚行山溪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
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
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注】①里正:
古代地方官吏名。
(1)下列语句中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父文荣,弱冠游楚 弱冠:
二十岁
B.客死归州官舍矣 客死:
死在异乡
C.寒燠失度,饥饱无时 寒燠:
极其寒冷
D.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 步履:
行走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
②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
(3)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请概括作答。
21.文言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②株,折颈而死,因③释其耒④而守株,冀复⑤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
①株:
树桩,即露在地面的树根。
②触:
撞到。
③因:
于是。
④耒lěi:
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
⑤复:
又,再。
)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兔走触株 ________
②释其耒而守株 ________
③冀复得兔 ________
④而身为宋国笑 ________
(2)找出文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
22.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本文选自( )
A.《战国策》
B.《韩非子》
C.《山海经》
(2)成语________出自这则文言文。
(3)下列成语中的“释”字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因释其耒而守株
A.解疑释惑。
B.冰释前嫌。
C.手不释卷。
(4)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嘲笑。
(5)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为每天守在树桩旁边就能捡到撞死的兔子。
B.光顾着捡兔子而荒废了田地,顾此失彼。
C.对于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
D.错误地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来看待。
23.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兔走触株 株:
________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
________
③冀复得兔 冀:
________
④因释其耒而守株 耒:
________
(2)写出句子意思.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4)翻译下面句子:
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5)回答下面问题.
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24.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宝贝)
B.拊掌大笑(拍手)
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
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和( )。
A.艺术电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
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凶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25.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夯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歆辄难之
B.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俱乘船避难________ 幸尚宽________
纳其自托________ 遂携拯如初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②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4)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凶是什么?
②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5)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6.文言文阅读
(一)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
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兔走,触株 走________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_______
③而身为宋国笑 身________ ④冀复得兔 冀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7.课外阅读
北人食菱
北人①生而不识菱者,仕②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③壳入口。
或④曰:
“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⑤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⑥强⑦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