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07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10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500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5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07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1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E07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1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E07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1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E07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1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E07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1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07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108.docx

《E07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1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07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108.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07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108.docx

E07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108

瓯海中心单元E-07地块工程

质量通病控制方案和施工措施

 

编制人:

职务:

审核人:

职务:

审批人:

职务:

鸿厦建设有限公司

二0一四年三月

 

 

一工程概况

第一节总体概况

工程名称

瓯海中心单元E-07地块工程

工程地点

瓯海区娄桥街道娄桥村、岩头村

建设单位

温州市中梁红置业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温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设计单位

浙江绿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温州华夏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鸿厦建设有限公司

第二节工程概况

一、基本概况

本工程位于温州市瓯海区核心地段,分为E-07a地块、E-07b地块,地下室连体一层,整个地下室在平时用于停车库,战时部分为人防;层高为3.25~3.85m。

地上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总建筑面积为185650㎡,其中地下室面积为45890㎡。

本工程主体建筑为住宅,附楼为商业用房;1#、2#楼为二类高层住宅,3#、5#~13#楼为一类高层住宅,一类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其他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按50年,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抗震类别为丙类。

a地块分为六个单体,1#、2#楼为17层,3#楼28层,5#、6#楼32层,7#楼33层。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01558㎡。

b地块分为六个单体,8#、10#、12#楼28层,9#、11#楼32层,13#楼30层。

本工程建筑总面积84092㎡。

表一:

a地块概况一览表

楼栋号

建筑面积㎡

层数(地上)

层高m

建筑总高度m

1#

12203

17

一层4.5

2层~17层3.0

59.600

2#

11597

架空层71

17

一层4.5

2层~17层3.0

60.200

3#

10493

架空层33

28

一层~二层3.15

3层~28层3.0

92.000

5#

17010

架空层401

32

一层5.4

2层~32层3.0

101.300

6#

8157

架空层245

32

一层5.4

2层~32层3.0

101.300

7#

16557

33

一层3.15

2层~33层3.0

107.400

(消防水箱)

表二:

b地块概况一览表

楼栋号

建筑面积㎡

层数(地上)

层高m

建筑总高度m

8#

16105

架空层350

28

一层5.4

2层~28层3.0

94.100

9#

8157

架空层218

31

一层5.4

2层~32层3.0

101.300

10#

8926

架空层218

28

一层5.4

2层~28层3.0

94.100

11#

7566

架空层183

31

一层5.4

2层~31层3.0

101.300

12#

9179

架空层213

28

一层5.4

2层~28层3.0

94.100

13#

11447

架空层336

30

一层5.2

2层~30层3.0

99.200

本工程的消防工程包括火灾探测系统、火灾报警及联动系统、消火栓系

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卷帘系统、防排烟系统等。

二、结构概况:

本工程为框剪结构,地基采用机械钻孔灌注桩,桩径分别为ø600、总桩数246根,砼强度等级为C25;ø700、总桩数789根,砼强度等级为C30;ø800、总桩数791根,砼强度等级为C30;钢筋采用I、Ⅱ、Ⅲ级钢材。

基础承台、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P6(P8),地下室顶板、顶板、侧壁、消防水池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P6,地下室一层顶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P6。

表三:

a地块主体结构概况一览表

楼栋号

墙、柱砼等级

梁板砼等级

1#

1~17层C30

1~17层C30

2#

1~17层C30

1~17层C30

3#

1~2层C40、3~7层C35

8~28层C30

1~2层C40、3~7层C35

8~28层C30

5#

1~5层C40、6~11层C35

12~32层C30

1~5层C40、6~11层C35

12~32层C30

6#

1~9层C40、10~14层C35

15~32层C30

1~9层C35、10~32层C30

7#

1~6层C40、7~14层C35

15~33层C30

1~6层C35、7~33层C30

表四:

b地块主体结构概况一览表

楼栋号

墙、柱砼等级

梁板砼等级

8#

1~5层C40、6~11层C35

12~28层C30

1~5层C40、6~11层C35

12~28层C30

9#

1~9层C40、10~14层C35

15~32层C30

1~9层C35、10~32层C30

10#

1~2层C40、3~7层C35

8~28层C30

1~2层C40、3~7层C35

8~28层C30

11#

1~9层C40、10~14层C35

15~31层C30

1~9层C35、10~31层C30

12#

1~2层C40、3~7层C35

8~28层C30

1~2层C40、3~7层C35

8~28层C30

13#

1~5层C40、6~15层C35

16~30层C30

1~5层C35、6~31层C30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

2、《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5、《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指南》(CECS132:

2009)

7、《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126-2001);

8、《普通铝合金门窗工程设计与施工规定》(DBJ15-30-2002)

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0、《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2、瓯海中心单元E-07地块工程的设计图纸、施工合同及相关资料;

13、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三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方法及措施

第一节混凝土结构缺陷的防止方法与措施

1.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脆性材料,由骨料、水泥石以及存留其中的气体和水组成。

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条件下,硬化并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拉应力或剪应力),造成在骨料与水泥石粘结面或水泥石本身之间出现肉眼看不见的微细裂缝,一般称为微裂。

这种微细裂缝的分布是不规则的,且不连贯,但在荷载作用下或进一步产生温差、干缩的情况下,裂缝开始扩展,并逐渐互相串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的裂缝(一般肉眼可见裂缝宽度约为0.03~0.05mm),即通常所说的裂缝。

1.1塑性收缩裂缝

1.1.1现象

裂缝多在新浇筑并暴露于空气中的结构、构件表面出现,开头很规则,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裂缝较浅,类似干燥的泥浆面详下图:

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一般在浇筑后4h左右),当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1.1.2原因分析

①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②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

③混凝土水灰比过大,砖胎模、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1.1.3预防措施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底板砼厚度400厚,伐板2600~3000厚,顶板400~450厚,主体为剪力墙框架结构,对砼的浇筑、振捣、养护采取如下预防措施。

①本工程使用的是商品砼,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②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③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使水分不易蒸发并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曝晒。

④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地下室底板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1.2沉降收缩裂缝

1.2.1裂缝多沿结构上表面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详下图,或在埋设件的附近周围出现。

裂缝呈现梭形,宽度1~4mm,深度不大,一般到钢筋上表面为止。

多在混凝土浇筑后发生,混凝土硬化后即停止。

1.2.2原因分析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这种沉落受到钢筋、预埋件、大的粗骨料以及先期凝固混凝土的局部阻碍或约束,或混凝土本身各部相互沉降量相差过大而造成裂缝。

1.2.3预防措施

①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不使水灰比、砂率、坍落度过大;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振捣。

②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可先浇筑较深部位,静停2~3h,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筑,以避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

③确保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1.3凝缩裂缝

1.3.1现象

混凝土表面呈现碎小的六角形花纹状裂缝,详下图,裂缝很浅,常在初凝期间出现。

1.3.2原因分析

混凝土表面过度的抹平压光,使水泥和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水分蒸发后,产生凝缩而出现裂缝。

有时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压光,也会产生这种裂缝。

1.3.3预防措施

①混凝土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少程度。

②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如表面粗糙,可撒较稠的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再压光。

1.4碳化收缩裂缝

1.4.1现象

在结构的表面出现,呈花纹状,无规律性(详下图),裂缝一般较浅,深1-6mm,有的至钢筋保护层全深,裂缝宽0.05-0.2mm,少数大于1.0mm,多发生在混凝土浇筑完后数月或更长时间。

1.4.2原因分析

混凝土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收缩,受到结构内部未碳化混凝土的约束而导致表面发生龟裂,在空气相对湿度较小(30~50%)的干燥环境中最为显著。

1.4.3预防措施

避免过度振捣混凝土,不使表面形成砂浆层,同时加强养护,提高表面强度。

1.5温度裂缝

1.5.1现象

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

深入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

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mm以下,沿全长没有多大变化。

表面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进深的或贯穿的多发生在浇筑后2~3个月或更长时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沿截面高度,裂缝大多呈上宽下窄,但个别也有下宽上窄情况,地下室底板配筋较多时,有时也出现中间宽两端窄的梭形裂缝。

详下图:

1.5.2原因分析

①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较大。

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很低,因而出现裂缝。

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②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

当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果混凝土浇筑时温度很高,加上水泥水化热的温升很大,使混凝土的温度很高,当混凝土降温收缩,全部或部分地受到某种约束,将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的拉应力,产生降温收缩裂缝。

这类裂缝较深,有时是贯穿性的,将破坏结构的整体性。

1.5.3预防措施

a.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降低水灰比;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

b.采取分段间隔浇筑或适当设置施工缝或间断缝,以减少约束应力。

c.在结构薄弱部位及孔洞四角,适当配置必要的细直径温度筋,使对称均匀分布,以提高极限拉伸值。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允许(25℃)范围以内。

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炎热天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养护时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地下室底板保湿保温,减少温度收缩裂缝。

2.楼板45°角裂缝的控制

楼板裂缝,楼板裂缝一般为45°裂和跨中裂缝,该裂缝都是一种受构造、收缩、温度影响的裂缝,该裂缝虽然对结构本身不构成重大威胁,但必须修补,以保证耐久性要求。

2.1控制楼板钢筋的位置、间距、保护层厚度等,防止负弯筋下沉,板角宜放置放射筋或双向负弯筋,详下图:

2.2控制好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少空隙率和砂率,防止混凝土收缩过大。

2.3控制拆模和上荷载的时间,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75%(7d)或100%(14d)时不应拆模,在浇捣混凝土未满3d不宜上过重的荷载。

2.4加强混凝土养护,在夏天曝晒下宜采用覆盖和加水养护,加水养护的时间不少于7d。

2.5加强施工操作控制,特别是面钢筋移位的控制,砼振捣密实的控制,表面抹压时间的控制,拆模方法的控制等。

3.内外墙体裂缝的控制

3.1柱拉结筋留置位置、间距、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埋入砌体。

3.2砌体砌筑至梁下200左右时,宜停一段时间,让砌体下沉稳定后,再砌斜顶砖。

标准层砌体应分三次砌筑,每次不超过1.4m。

3.3斜顶砖处及柱边与墙门缝隙,应用砂浆填密实。

3.4不同材料联结处双面应加设300-500宽金属挂网。

第二节外墙、屋面、厨卫、门窗渗水防治方法与措施

外墙、屋面、厨卫、门窗渗水是一个涉及几道施工作业步骤和工艺的问题,只有做好了施工的每个环节,我们才能有效地避免渗漏水质量缺陷。

4.1屋面的层序必须按设计和标准图集施工,每个层序必须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外墙砌体必须灰缝饱满,特别是竖缝的饱满容易被大家所忽视。

4.2屋面的沿沟、压顶、泛水、变形缝、管口应严格按照设计、图集认真进行局部加强处理,墙体拉接筋的留置应满足规范规定,并埋入墙中的部位用混凝土固定。

在砌体砌到梁底20cm处时,须等待七天以上时间,待砌体砂浆收缩沉降后再砌筑斜顶砖和填塞密实墙和梁柱间的缝隙。

4.3外墙和橱卫间墙找平层,在不同墙体料交接处宜在找平层中附加金属网,网的宽度宜为300~500mm。

外墙宜满钉挂网、找平层宜采用掺聚合物防水水泥基、抗裂剂、减水剂或杜拉纤维等材料的水泥砂浆。

当找平层较厚(一般20厚)时,应分层(如12+8)批档。

4.4屋面外墙橱卫间墙防水层。

按设计选取的屋面外墙面橱卫间墙的防水设防标准做法进行施工,不同的防水层按不同的要求进行选用材料和工艺工法作业。

每道防水层施工后,应保留养护或通风干燥的周期,应单独蓄水或浇水进行检漏检渗,而后才能继续上一层的施工作业。

第三节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主体工程(模板、钢筋、混凝土、砌体)

1.1钢筋工程

㈠钢筋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①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在立框架柱、剪力墙的模板支撑系统前,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预埋Φ12的钢筋头或Φ48短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能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

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

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和柱与梁顶交界处,扎筋时给框架柱、暗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用电焊将它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砼时不会发生偏位。

剪力墙在距楼面标高500mm处,用不小于Φ12的水平钢筋,临时将竖向钢筋按排列逐一绑扎固定,再沿垂直于水平钢筋的方向,用16号铅丝在模板上或楼面钢筋上将水平筋加以固定,以此控制好竖向钢筋的间距和排距,并能防止在下料和振捣时造成竖向钢筋偏位。

加强砼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整车或整料斗的砼直接灌注到柱、墙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应先将砼卸在盘板上。

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

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箍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

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钢筋接头应用铁丝扎紧,一条直筋上的扎点尽量采取交叉方向绑扎,绑扎部位在搭接部位分中心及两端三处绑扎牢固。

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操作时经常互相提醒,接头位置错开绑扎。

②钢筋加工:

钢筋下料切断尺寸不准:

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

对于I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③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弯形。

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

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

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

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

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

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

垫卡、垫块及钢筋保护层

垫卡及垫块:

禁止使用碎石做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面积不小于40mm×40mm。

梁柱垫块应垫于主筋处,厚度为纵筋保护层厚度减去箍筋直径;基础垫块厚度同基础保护层。

梁二排钢筋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图1a            图1b

(1)一、二排纵筋之间的净距不小于25mm和一排纵筋直径的较大者。

如箍筋弯勾阻挡二排纵筋位置,应按如图1a、1b处理。

(2)分隔筋直径不小于25mm和纵筋直径的较大者,一、二排纵筋与分隔筋三者必须靠紧,用粗铁丝绑扎。

(3)梁面第一分隔筋距支座0.5m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m设一处,同一面纵筋每跨不少于2处;

(4)梁底第一分隔筋距支座1.5m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m设一处,每跨不少于2处。

1.2模板工程

①梁模板:

通病现象: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胀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防治措施:

A、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B、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

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C、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②柱模板:

通病现象:

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模板夹渣蜂窝

防治措施:

A、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

B、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C、四周斜撑要牢固。

D、柱、梁柱节点、混凝土墙以及梯板的模板安装均应在其根部预留100×100mm的垃圾出口孔,清洗垃圾后再予封孔,防止接口处出现夹渣现象。

垃圾出口孔按下列要求留设:

(1)柱、梁柱节点每根(处)留一个垃圾孔;

(2)楼梯板每跑留一个垃圾孔;

(3)混凝土墙每3m留一个垃圾孔。

③板模板:

通病现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防治措施:

A、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B、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C、板模按规定起拱。

1.3混凝土工程

①蜂窝

产生原因:

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A、预防措施:

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

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

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粘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a.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颜色一致。

b.开始浇筑混凝土时,底部应先填以50~100mm与浇筑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柱子和墙应分层浇筑,每层不能大于0.35m。

②露筋

产生原因:

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

预防措施:

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自重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能移动。

A.浇混凝土时,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发现问题及时修整。

垫块一般隔一米左右绑一个。

B.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适当的石子,石子最大的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

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采用带刀片的振动棒进行振捣。

C.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进行入料。

D.拆模时间要根据试件试验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

E.操作时不要踩踏钢筋,如有踩弯和脱扣者,应及时修补好。

③麻面

产生原因:

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A.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④孔洞

产生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A.预防措施: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⑤缝隙及夹渣

产生原因:

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A.预防措施:

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

⑥墙柱底部缺陷(烂脚)

产生原因:

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A.预防措施:

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注混凝土前先浇足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

⑦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产生原因:

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A.预防措施:

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⑧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产生原因:

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袜平;梯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