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330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docx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高三复习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选择题

1.“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

下表不能反映()

时期

所送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A.这一民俗保留了传统特色B.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C.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D.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2.《申报》上有这样一则征婚启事:

“一、面貌端庄,中等身材;二、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三、高尚的人格;四、身体壮康,精神饱满;五、对于女子情爱,专而不滥,诚而不欺;六、经济有相当的独立;”征婚启事中的这些内容主要说明当时()

A.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B.出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潮

C.婚姻风俗获得彻底改革D.勇于争取自己的择偶权利

3.1912年1月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了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

①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②男女平等的观念

③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④救国必须要依靠女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4.“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

”这里的“文明婚姻”()

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

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D.采用了简单化的形式

5.下表是对上海、哈尔滨两地居民择偶标准的调查统计,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A.计划经济时代更注重家庭出身和本人政治面貌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更注重个人能力和文化水平

C.婚姻观念很大成程度上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

D.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思想文化深深影响婚姻习俗

6.20世纪初,中国某征婚广告写道:

(一)女子须不缠足者;

(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

”下列对材料评述正确的是()

A.强调女子“不缠足”说明当时封建制度已被推翻

B.提出夫妇“可离婚”说明妇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

C.强调女性“须识字”说明当时掀起扫盲运动

D.提出“女可再嫁”说明新文化运动已经爆发

7.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

“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

①平等性②广泛性③继承性④深刻性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清《漱华随笔》中记载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

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名。

由年长者致辞,谓:

“某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

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中国婚俗已发生质变

B.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已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C.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

D.政治运动对婚姻习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9.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

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

”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①商品价格日渐下降②市场上洋货流行

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

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

这一现象表明

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11.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组号

流行服饰

流行语

阅读

文娱形式

A

列宁装

最可爱的人

苏联小说

扭秧歌

B

唐装

时间就是金钱

古典文学

看电视剧

C

军装

破四旧

毛选

学唱样板戏

D

中山装

上网

时装杂志

跳交谊舞

12.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

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

13.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14.1900年蔡元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

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这说明()

A.废止缠足已经成为社会时尚B.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深远

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动摇

15.上海竹枝词中有云:

“清晨相见谷(好)猫迎(晨),好度由途叙阔情。

若不从中肆鬼汁(赚钱),如何密四叫先生。

”出现这样的表达方式是()

A.自然地理决定的B.传统文化导致

C.中西交融的结果D.外国侵略的体现

16.《申报》曾刊登如下公告: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该公告颁布的时代背景是()

A.维新派倡导变革社会习俗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新文化运动兴起D.五四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17.图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所设计的服装。

此后几十年,它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当时中山装大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

A.它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

B.孙中山个人崇高的政治威望

C.它让人“见其服而知贵贱”

D.它表达了国人对民主共和的崇尚

18.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

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

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西方文明的冲击B.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C.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D.“抵制洋货、倡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20.右图是1913年章太炎在报纸上刊登的征婚广告,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

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C.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21.1872年《申报》报道:

“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喧笑语,视为固然。

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奠能禁止。

”对该报道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统道德礼教受到冲击②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③女子逐渐融入都市新生活④辛亥革命推动社会生活变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23.“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

礼堂所备证书,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

”材料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中西合壁,土洋并存成为此时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B.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C.民国政府倡导旧式婚礼的稳定性

D.新文化运动已经蓬勃开展

24.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组号

流行语

流行服饰

文娱形式

阅读

A

最可爱的人

列宁装

扭秧歌

苏联小说

B

时间就是金钱

唐装

看电视剧

古典文学

C

破四旧

军装

学唱样板戏

毛选

D

上网

中山装

跳交谊舞

时装杂志

25.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

“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1998--1900年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D.1928--1937年

26.1871年12月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某记者在广州的一篇游记,描写广州“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铀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

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下列关于当时广州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广州是唯一的对外开放城市B.广州传统的商品经济已经瓦解

C.广州是中西合璧的对外开放城市D.西方文化的传播导致传统文化已消失

27.《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

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

好莱坞的电影受到批判,后来遭到禁演,苏联和中国的电影取而代之;西方人的服装和西服受到批判,旗袍和其他被视为“资产阶级的”中国服饰也遭到了批判;开始流行中国式的服饰,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建国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B.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C.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D.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28.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

如唐之“丰满华丽”,宋之“理性美”,民国的“中西合璧”,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多姿多彩”。

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百家争鸣”、商业繁华、政治民主、经济全球化

B.富强开放、理学盛行、民主共和、经济全球化

C.“百家争鸣”、理学盛行、新思想萌发、百花齐放

D.富强开放、民族融合、中体两用、百花齐放

29.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30.观察下图,图片内容反映出当时我国()

A.物质供应较为紧张B.与苏联的关系更为密切

C.女性缺乏审美情趣D.社会生活带有政治色彩

31.右图为南京金陵女子大学1919届毕业生在1935年20周年校庆时的合影。

这反映了()

A.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没有改变

B.中国妇女的地位在逐步提高

C.中国已经实现了男女平等

D.妇女受教育的状况已经与男子相同

32.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

“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

”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已由通商口岸进人内地

33.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

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4.在汉语中,外来事物名称常加有夷、胡、番、西、洋等字,以上诸字中“洋”字出现最晚,但其构成的词语却是最多,鼎盛时期有400多个。

如“洋布”、“洋钉”、“洋楼”,“洋车”等,可是到了后来,数量急剧下降。

以下关于“洋”组词的兴衰分析不当的是()

A.其兴反映了天朝上国心态变为正视西方文明

B.其兴反映了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影响渐深

C.其衰与盲目自大、盲目排外心理有关

D.其衰既由于政治原因,也由于中国日益走向近代化

35.阅读“张一元”企业大事年表(部分),以下结论相符合史实的是()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①企业创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②在第二家茶店开业初期,经常有穿着改良的旗袍的女子和穿着西服的男子出入茶店

③二十年代开始中国人自办的电台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非常重视广告播报

④“张一元”企业还可以通过商情类报刊进行广告宣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36.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

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

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民主政治的发展D.思想领域的变化

37.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①欧风美雨的影响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服饰质地的不同④服装款式的差异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②④

38.下表摘自《格致汇编·互相问答》。

对清末民初社会生活习俗中出现的新现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序号

提问人

籍贯

提问内容

回答要点

27

某君

广州

请问照相新法

详细介绍

43

某君

烟台

西人饮苦酒(啤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制成,能否多饮?

发表专文详细介绍

135

友人

上海

美国近有人以电线传声,数十里之远都能闻知何人言语,此事甚奇而不可解,何理?

中国人能造否?

传声电器,新发明不久之方法,介绍原理

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②旧的社会陋习已经彻底革除

③日常生活科学知识逐步为国人所认识④沿海城市居民生活崇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9.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

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

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

该材料说明了()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40.成语“衣冠禽兽”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

其实它的原意并非如此。

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

鹤、锦鹤、孔雀、雁、白鹇……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

麒麟、狮、豹、虎、熊……上述服饰的功能是()

A.御寒功能B.标识功能C.装饰功能D.遮羞功能

41.右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A.②③B.①②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2.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

“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

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

”这主要反映当时中国()

A.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D.改革开放改变着社会面貌

43.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

“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反清革命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D.倡导婚姻自由

44.下图是中国不同时期的服饰,可见服饰变化()

A.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B.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D.展示中国服饰由开放到保守

45.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

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

这主要表明()

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D.废止妇女缠足得到认可

46.下列诗词中,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尚的是()

A.簷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B.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

C.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D.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过似放灯时

47.(2011年3月汕头市一模17题)我国休闲活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休闲方式,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民国时期:

戏曲、逛游艺场、电影、集邮、聚赌、茶馆

B.新中国初:

卡拉OK、蹦迪、健身、泡吧、电视、收藏、旅游、探险

C.文革时期:

体育、交谊舞、集邮、电影、样板戏、喝咖啡

D.改革开放后:

看样板戏、唱语录歌、跳忠字舞

48.(2011年4月天津河西区一模6题)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

“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

……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

”这种情形最早应该出现在()

A.戊戌变法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49.(2011年4月宁波二模17题)周启多是宁波籍抗日航空烈士,1914年农历二月出生于镇海一个大户人家,1925年随父母到天津居住,同年考入南开中学。

1936年,报考了南京空军军官学校。

“七七事变”后随军内迁到云南,1940年元旦,他在驱逐日机时牺牲。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活动中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A.在宁波时穿长袍马褂B.在天津时坐有轨电车上学

C.在南京时吃到淮扬菜D.在昆明的广播中得知张自忠殉国

50.(2011年3月深圳市一模18题)《大公报》载:

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

“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各省纷纷效法。

这说明()

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

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51.(2011年4月天津五校联考4题)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

“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旷种现象反映了()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52.(2011年4月琼海市模拟14题)下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

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观念B.审美情趣C.生活水平D.国际潮流

53.(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12题)服装凝聚着时代的色彩,中国军服也不例外。

以下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不同时期的服装,请按顺序排列()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54.(2011年1月新疆高三诊断12题)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

“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

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

”材料正确表明作者观点的是()

A.外来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B.中国人不适宜着西装   

C.传统服饰仍有生命力D.中国服饰西方化    

55.(2011年3月济宁市质检14题)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

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

该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

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

56.(2011年4月天津市宝坻区一模7题)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

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7.(2011年4月湘潭市二模12题)《申报》上有这样一则征婚启事:

“一、面貌端庄,中等身材;二、学不在博而在有专长;三、高尚的人格;四、身体壮康,精神饱满;五、对于女子情爱,专而不滥,诚而不欺;六、经济有相当的独立;”征婚启事中的这些内容主要说明当时()

A.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B.出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潮

C.婚姻风俗获得彻底改革D.勇于争取自己的择偶权利

58.(2011年3月湖南十校联考7题)“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

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

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二、非选择题

59.(2011年3月濮阳市一模28题)(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差异单位:

选择项目

择偶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5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样本资料来自1996年在上海、哈尔滨对(55岁以下的已婚士性及其配偶为调查对象(共3200名)的入户访问

——徐安琪:

《择偶标准:

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

“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请吹鼓手,这在新中国都被当成是封建迷信的资本主义的旧观念、旧风俗,要破除,要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

早在50年代,大摆结婚宴席被批评为浪费、不经济。

……1964年后人们继续提倡简单节约的婚礼,用新的结婚仪式取代旧的习俗,新娘不再用轿子迎娶,也不再穿红色的嫁衣,亲威、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新郎、新娘讲述相互结识的经过。

新郎新娘不是在‘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