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工作全面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6292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工作全面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体育工作全面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体育工作全面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体育工作全面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体育工作全面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工作全面总结.docx

《小学体育工作全面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工作全面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体育工作全面总结.docx

小学体育工作全面总结

小学体育工作全面总结

多年来,我校在上级领导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逐渐改进办学条件和办学思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指导思想,以全民健身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宗旨们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首先,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和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三育并重原则,把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当作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认真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把学校体育工作列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

现将实验小学体育工作全面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

1、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和每位教师坚持不懈的专业学习,认真学习十八大文件,献身党的教育事业中。

2、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重实际做实事,积极投身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改革,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3、加强体育教师的师德教育,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

二、教学改革和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方面:

1、加强体育课程改革,丰富校本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教学措施。

2、进一步完善对校本教材的修订工作。

3、完成了国家和省体质健康检查的考核检查工作。

三、在教学日常工作和常规管理方面:

1、教师按新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任务)进行教学,严格执行教学进度、做好上课有计划、有教案,准备充分,课后有分析和反思,有总结。

2、狠抓日常教学管理,通过听课、评课等措施,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查和监督,认真把好教学质量关,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3.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每周一次教学研究活动,每两周一次业务培训,并且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

通过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4、多次组织体育公开课教学,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本学期体育科组有7名体育教师和3名兼职体育教师,积极鼓励体育教师继续升造,加强现有教师专业业务能力的提高,并派出了多名教师外出参加培训。

同时还组织本部门教师到其它兄弟学院校区学习与交流。

2、积极发挥老教师的表率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努力带好新教师的业务水平,注重对教师的全方位培养,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思想素质。

五、在教科研工作方面

1、鼓励教师参加科研研究,撰写科研论文,自研课题,编写校本课程,积极参与省、市、区科研立项申报工作,有一项市课题立项和区自研课题成功申报。

2、积极开展体育教研工作,在体育教学中探讨有效体育教学,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学习和工作,积极开展体育业务素质学习,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作为体育科也开设了《高效体育教学研究》的课题。

围绕课题,体育科组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教学活动:

3、定教研时间、教研主题,进行“主题式互动教研”。

体育科组每周星期一的第一、二节的研讨主题为“高效训练”;每周星期五的研讨主题为“有效课堂”。

通过“主题式互动教研”,发挥集体智慧,探讨体育科有效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4、通过博客这个载体,写反思,写体会,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体育老师以青年教师居多,为了更快地成长,把反思与博客相结合,把平时的教学、训练、教研中的心得体会和课后的反思都一一记录下来在博客上写反思,写体会,积累文章,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5、围绕“如何让体育教学工作更高效”、“还学生真正的体育课”展开积极的讨论。

在讨论中,确立了以锻炼体能、提高身体素质为目的,以快乐体育为载体,选择教学方法,构建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有效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各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低年级主抓兴趣、动机、习惯。

中年级主抓方法、理解、积累。

高年级主抓心理、变通、创新。

6、注重高效课堂的养成。

课堂上以常规为教学基础,通过课堂常规的要求,进行队列队形的操练,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课间操的改革,以自编的“腰鼓舞”代替以往的广播体操,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兴趣。

通过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的确立,科组内各位教师都积极钻研,查找资料,在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问题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制定了《小学高效体育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并根据模式进行有效教学和试教活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正确运用适合少年生理特点的教学和教学手段,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情趣,唤起学生自觉性,能动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自觉地参预各项体育活动。

特别在分组自选项目练习时,自觉锻炼,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能力。

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完成课的内容,在教学中做到有效。

上学期胡老师为全省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体育教师上了一节高质量的课改试验课,课后并对该课进行了评课,评课中教师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通过体育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我们课堂教学的质量,更加深入的领悟和推进新课标的理念。

六、体育教师的培训与兼职教师的培训方面:

在体育教师培训方面,由于我校年轻教师较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我校专门请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臧教授对年轻体育教师和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让他们通过培训,重新认识“健康第一”的思想和深刻内涵,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的方法与组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在“看”“听”的讨论中,使过去的体育课非常的单一,老师教什么,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权,学生与教师之间是被动的,在学习培训中,体育教师和兼职的教师,观念有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教学中。

七、科组的教学及训练工作方面

体育教学是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指导学生从事体育学习,自觉参加体育锻炼,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质。

从而提高身体健康状况,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将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有利于将来参加工作有健康的身体,因此各位教师认真写好学期计划,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写好教案,每节课时都考虑到运动量的合理安排,又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根据场地的合理安排,用理想的教材搭配课时。

加强体育锻炼,按教材的内容,增大运动量的训练,由其是素质的项目重点加强训练,引导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达到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体育教师除了上好体育课外,每人兼任一个运动队的训练工作,每个体育教师是全校最早到学校工作的,坚持每天早晨七时十分回到学校开始训练工作,各运动队还利用下午笫七节课的时间及放学的休息时间进行训练,有时休息天也进行加强训练,无私奉献很多的休息时间,为了学校的体育工作,为了参加体育竞赛取得好的成绩,体育教师默默地贡献和牺牲了自己很多的宝贵的休息时间。

本学期体育科组认真贯彻执行体育新的条例,开展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标准和小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评分测试工作。

并且积极开展体育教研工作,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体育教学结合学生的爱好与学生终生体育受益相结合,开展体育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学到的体育知识为将来毕业后也得到运用。

八、场地器材配置方面:

学校有200米田径场(环形)一块,标准篮球场两块,排球场一块,羽毛球场两块,器械体操+游戏区有200平方米,肺活量测试仪2台,体育器材室一间90平方米,各类体育器材配置,基本达到中小学配备标准,每年对器材低值易耗器材设备都会及时补充。

九、大课间和体艺2+1以开展方面:

我校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习卫生工作条例》和2007年“中央七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的精神,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对加强大课间活动指示精神,在区教育办的组织和策划以及指引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设施。

务求将大课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基本情况如下:

(一)切实落实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有保证

根据“中央七号文件”精神,我校开足、上好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上四节,三至六年级每周上三节。

积极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研究。

每学期对全校学生分别进行《国标》、《省标》体质测试,并及时上报;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制定符合我校学生身心健康的运动方案,时刻关注学生健康发展,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有力保证。

(二)民族传统大课间活动,提升学校德育管理有载体

我校大课间活动集“体、德、艺、趣”于一体,激昂的陕北腰鼓、欢快的黎族竹竿舞、轻松的跳橡筋、极富韵律的跑操等项目中融入民族传统元素,既满足学生身体发育需要,增强体质,有效提升精气神,又让学生在充满童真童趣的活动中增强集体凝聚力及爱国精神。

依托体育大课间活动,学校德育管理质量大大提升。

(三)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途径

除扎实落实体育课程,我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文件要求,每天下午组织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进行体育活动,有效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同时,进一步落实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的精神,开展毽球、跳绳等项目,做到传统活动与现代活动有机结合,竞技活动与游戏活动相互渗透。

在活动中,学生的灵敏、柔韧、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1、设计背景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大力推动素质教育。

我校以“为孩子明天的成功而奠基”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把大课间作为德育管理的一项重要抓手,提高学生精神面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自2008年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逐步明晰大课间活动的定位——民族传统特色,即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大课间活动中,营造更为浓厚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感受和锻炼,做到全员参与,融“体、德、艺、趣”于一体,让师生在大课间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体育活动的无穷乐趣。

2、设计依据

基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大背景,我校以“为孩子明天的成功而奠基”为宗旨,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以让全体师生拥有强健的体魄为起点,每天开展一小时体育活动,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提升体质,享受成功,健康成长。

(1)、立足校本,因地制宜

根据本校场地、器材、师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将民族特色发展形成本校大课间资源,进而推动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校园文化的建设。

(2)、科学设计,安全至上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运动负荷的变化规律,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大课间的内容。

严格器材管理,落实安全职责,让安全制度成为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

(3)、明确目的,达成共识

多形式学习,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明确大课间活动的目的、意义,理解大课间活动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4)、与时俱进,讲究实效

充分借助专家引领,结合本校各科组老师集体智慧,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论证、创新、升级,保证本校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四)设计特点

1、主线鲜明,民族传统显内涵

我校大课间活动以民族传统项目为主线,根据本校场地、器材、师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设计为大课间活动内容,在激昂的陕北腰鼓、欢快的黎族竹竿舞、轻松的跳橡筋、极富韵律的跑操等项目中融入民族传统元素,层层递进,合理安排,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提高水平和彰显个性的舞台,把趣味、娱乐、竞争、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强体质,还表现出积极进取、勇敢自信、公平竞争、团结友爱的精神,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精神面貌得到有效提高。

同时,以民族传统为主线的大课间活动有效促进了学校德育管理质量的提升,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载体。

2、内容丰富,形式创新显特色

为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满足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对体育运动需要的同时,照顾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每年拓展活动内容,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满足学生渴望运动的心理,设置腰鼓、竹竿舞、跳橡筋、跑操、徒手操、垫子操、放松操……内容丰富,形式创新,趣味性强,特色鲜明。

长期以来,体育活动学生参与面达100%,学生身体锻炼效果明显,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在大课间活动中得到有效落实。

3、体艺双馨,综合素质显提升

为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舞蹈的兴趣,通过音乐、美术与体育的有效整合,创设整套大课间的音乐及艺术造型,让学生在民族传统项目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美,学生不仅获得体育锻炼,还提高了审美素质,在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综合素质有效提高。

4、多方保障,管理有序显活力

为使大课间活动开展得有效、有序、安全、有趣,制定出具体详细的“大课间活动方案”,建立“组织、时间、制度、人力、物力、安全、器材”五项保障体系。

学校明确领导小组及教师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制定《小学大课间活动制度》,任何教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

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每天上午9:

55-10:

25坚持开展室内外大课间活动,每天设置不同内容。

师生全员参与,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的保护者,自己又是活动者。

学校划定各年级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及体育老师跟班进行现场活动指导。

大课间活动器材由学校购置,由各班学生自行保管,并严格器材管理,落实安全职责。

高效保障系统,让师生融入快乐大课间,同锻炼同欢乐,营造欢乐、阳光、积极向上的良好校园氛围,让校园生活彰显活力。

(五)目的明确,大课间活动开展有方向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大力推动素质教育。

我校以“为孩子明天的成功而奠基”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把大课间作为德育管理的一项重要抓手,以提高学生精神面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提升学校内涵发展。

自2008年开展大课间活动以来,逐步明晰大课间活动的定位——民族传统特色,即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大课间活动中,营造更为浓厚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感受和锻炼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做到全员参与,融“体、德、艺、趣”于一体,让师生在大课间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享受体育活动的无穷乐趣。

(六)提升素质,大课间活动开展有意义

1、学生素质的提升。

我校民族传统大课间活动通过艺术与体育的有效整合,创设整套大课间的音乐及艺术造型,让学生在民族传统项目活动中,调动更多的感觉器官,更深刻、更细致地感知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美,学生不仅获得体育锻炼,还提高了审美素质及艺术素养,在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综合素质有效提高。

2、打破传统大课间形成,让全体学生加强自我创造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才华,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律自控和自管能力,提高学生体育观的形成,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七)提升管理,大课间活动开展有内涵

1、提高师生“精气神”。

民族传统大课间活动把趣味、娱乐、竞争、思想教育有机结合。

学生在激昂的陕北腰鼓、欢快的黎族竹竿舞、轻松的跳橡筋、极富韵律的跑操等活动中展示能力、提高水平,彰显个性。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增强体质,还表现出积极进取、勇敢自信、公平竞争、团结友爱的精神,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精神面貌得到有效提高。

2、改善师生关系。

师生在大课间活动中共同运动,老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教育效果大大提升。

同时,在校园有限的空间里,经过巧妙设计、科学安排,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足够的运动,让教师们可以一边锻炼,一边协助班主任承担部分管理工作,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全校师生更具“精”、“气”、“神”。

我校大课间活动案例实施以来,广东省教育厅的领导和专家组多次组织广东省各地级市的体育教研员、体育教师代表来我校观摩,并对我校大课间表示高度赞赏。

从另一意义上说,以民族传统为主线的大课间活动有效促进了学校德育管理质量的提升,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载体。

(一)所需场地:

运动场、各楼层走廊、教学楼背面空地;

(二)所需器材:

1、师生每人一套腰鼓,由于陕北腰鼓所需,操场配有大鼓四面、镲八副;

2、跳竹竿舞的班级共需三十六组竹竿;

3、跳橡筋班级,每班六条橡皮筋;

4、身体素质练习的班级,每两人一块体操垫;

(三)运动安全注意事项:

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和内容选择上立足于本校特色,根据本校场地、器材、师资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了安全职责。

严格器材管理,落实安全职责,既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也要加强安全管理,以预防为主,做到器材保护与人员保护相结合。

具体措施:

1、出队:

学生迅速走出教室成两路纵队集合,在正副班主任的带领下,通过预先设定的路线,同时从五个楼梯口出队,做到科学设计路线,合理分流。

2、腰鼓:

在放腰鼓的过程中,分批摆放,井然有序。

3、跑操:

跑操过程中各班安排两名教师带队,同学间保持适当距离,队形整齐,步调一致,匀速行进,每名同学前、后、左、右能照顾到,方阵中横看成排,竖看成行。

减少学生因跑动过程中产生拥挤和碰撞的现象,避免损伤。

4、跳橡筋:

在跳橡筋的过程中,选用宽边、柔软橡筋,避免学生被橡筋弹伤;在变换队形时安全有序,做到收放自如。

5、竹竿舞:

在搬出来、放回去的过程中,指定专人完成,做到安全有序,避免竹竿划伤同学。

跳、敲竹竿的同学,听着音乐有节奏地跳、敲竹竿,避免踩竿造成安全事故。

(四)总要求:

做到“四化”——行动统一化、队列军事化、动作规范化、活动有序化。

1、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1)衣着宽松,统一穿运动服装,不带任何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在指定区域进行活动,不随意跑动;

(3)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教师;

(4)活动时要协作、谦让,互相帮助,服从教师指挥,有序开展活动。

2、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1)加强安全教育,并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及运动后的科学饮水知识;

(2)按《大课间活动方案》准备活动器材,做好安全检查工作;

(3)检查学生衣着,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4)活动时,要积极参与并做好组织及安全防护工作,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5)如有意外伤害事故,要严格按照《突发性伤害事件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五)突发性伤害事件处理办法:

1、伤情发生后,在场教师必须第一时间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伤害严重必须立即通知学校领导,并及时送医院观察治疗或打120急救;

2、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妥善做好沟通、安慰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

我校大课间活动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坚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在本案例实施过程中,以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主载体,促进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落实,培养师生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同时,将大课间文化融入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当中,增强学校凝聚力,增进师生情感,丰富了校园文化。

在全面实施本案例以来,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受到了全校师生与家长的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扬,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一)以大课间活动为主线,夯实学校办学理念

我校将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工作思路的主线,树立以“为孩子明天的成功奠基”为办学理念。

把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每项工作当中,与学校的教育科研、日常教学等紧密结合,注重将大课间活动与德育、艺术融为一体,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大课间活动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实施大课间活动与阳光体育一小时的落实,我校学生体能体质得到很好的提升,自2009年至今,我校的体育队(篮球队、游泳队、体操队、田径队等)取得骄人成绩,在大课间活动氛围的熏陶下,学校其他校队也形成了不甘落后的运动精神,在我市、区各级活动、比赛中屡获殊荣。

全体学生更是在大课间活动中锻炼了体魄、磨炼了意志,在近几年我区的小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中,我校均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区的前茅。

学校坚持大课间活动与阳光体育一小时的落实,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彰显了我校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成效。

(三)以大课间活动为支点,提升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提升凝聚力

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以来,始终坚持科学的教育原则,将大课间活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通过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我校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共同运动的方式,与学生平等交流,消除了师生间的代沟与隔膜,提升教育效果。

同时,在校有限的空间里,经过巧妙设计、科学安排,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运动,让教师们可以一边锻炼,一边协助班主任承担部分管理工作,在活动过程中践行“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

本案例的实施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促进教育教学科研,让我们的师生更具“精”、“气”、“神”,孕育出高效课堂,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2、促进交流

我校大课间活动案例实施以来,广东省教育厅的领导和专家组多次组织广东省各地级市的体育教研员、体育教师代表来我校观摩,并对我校大课间表示高度赞赏。

同时,我校为本市三十多个镇区、街道,进行公开的展示达80多场次。

3、扩大影响

为我省、市、区大课间活动的推广和普及作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我校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利用场地的做法,也得到同行们的一致认同,其中不少镇区的兄弟学校纷纷借鉴我校“跑操”、“竹竿舞”的组织形式、队列设置和场地应用,为我市、区的大课间活动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同时,我校通过多渠宣传、正面引导的方式,引导我校家长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通过《日报》《城报》东莞教育信息平台、校园网站等多种渠道,及时、正面地宣传我校大课间活动的编排、进度、成效等信息,让社会、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大课间活动,并定期组织家长、群众专场大课间展示,邀请家长参与到大课间中,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分享活动的喜悦,受到家长、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方日报》《日报》《城报》等报刊多次追踪报道我校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为我市推动全民运动作出一份贡献。

九、学生体质健康方面:

1、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颁布以来,我校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规定,认真执行东莞市教育局统一安排测试项目:

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400M、投掷沙包、立定跳远等体育项目,把《标准》与体育教学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结合、与运动竞赛等项目结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分析数据如下:

2009年全校学生人数2697人,优秀率:

13.6%良好率:

50.43%及格率:

31.67%不达标率:

5.6%。

2010年全校学生人数2542人,优秀率:

15.26%良好率:

53.82%及格率:

27.12%不达标率:

4.8%。

2011年全校学生人数2355人,优秀率:

18.7%良好率:

56.35%及格率:

19.85%不达标率:

4.1%。

2012年全校学生人数2297人,优秀率:

27.9%良好率:

57.35%及格率:

23.55%不达标率:

1.5%。

2、增强学生体质。

2009年我校实施大课间活动以来,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我校学生身体素质不断增强,效果显著,优秀率从2009年到2012年提升了2.64%,而不及格率逐年下降。

可见,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体质有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