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观 讲稿.docx
《《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观 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观 讲稿.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观讲稿
《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观
(1)-·海德格尔·爱智论坛
第四章现象学运动第三节海德格尔“此在与时间”里面所画的表格(126页):
时间性此在的存在之存在状态
过去沉沦态
现在抛置态
将来生存态
先行于……的存在――生存――将来Sorge:
已经在……的存在――被抛――曾在寓于……中的存在――沉沦――当前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很高兴不经意间找到了五维时空坐标系的发明者wdek先生.我对您挑战权威的勇气和持续钻研的耐性表示钦佩,不过我不得不指出的是您在建立整个体系之前的假设的逻辑性错误.您关于光速的相对性的探索的起点恰恰是先假定光速不变---也就是说您其实是在与爱因斯坦所采用的理论建立的基础相同的对于光速不变的假定上开始推论光速的相对性的.如果推导的结果指向与实际结果(实验的可重复验证的结果)一致,那就与您的初衷相悖,反过来证明相对论的基础是牢固的.如果情况相反才能说,相对论错了----但是(我只粗略的翻了一遍您的著作,但是并不妨碍我理通其中的逻辑性证明过程)这却是您极力避免出现的情况.您的推导过程也许在数学上可以成立(在某些情况下),但是因为您的前提与结论是完全相反的,这里就不可避免的有逻辑错误.我读到您的著作也纯是偶然,我首先读到了关于五维时空坐标系的论述.对于您在五维时空坐标系加入的那个t坐标,我当时的感觉是海德格尔的时间性的物理应用.这是令我震惊的.因为这样做无疑是把海德格尔的纯粹个人体验式样的时间与物理学根植于的对应于客观世界的理论体系中的时间置入同一模型中(且不论这个模型的现实可能性)加以考察.这同样是一种逻辑混乱.因为海德格尔是不相信"流俗的"时间观念的,而这个流俗的时间观念却是自经典物理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所一直沿用的,尽管我们根据相对论来看这个经典的时间观念必定要受到怀疑.我认为您的错误就在于将海德格尔的本己概念移植入科学.有时间的话,我将继续说明这种做法之所以不能成立的根源所在.
时间与变易、变化或运动有关,人们所持的是一种空间化的时间观念。
注:
空间化的时间观念:
外时间而已
------------------------------------
因此,借用现代宇宙论的说法,Dasein的时间是一种“有界无限”的时间。
注:
“有界无限”:
“无界限的有限”。
首先是有限,在有限的基础下有一种无限。
------------------------------------
Dasein的无限性指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可能之在,它存在着就保持其自身为可能之在。
注:
即认识无限尔。
------------------------------------
一个在者总要“出离”自身变成他物――变易,但是在者不可能保持住“绽出”且总是在“绽出”。
“出离”:
“必然性的出离”!
变易:
“变易”!
------------------------------------
人的理想――即使不是唯一的也是最高的理想――就是超越时间,超越有限性。
注:
超越时间,超越有限性:
超越时间不等于超越有限性。
这里首先要廓清,“超越时间”所指的乃是超越流俗的时间,即异化的外时间。
现象学派的海德格尔谈“超越时间”,应当是超越到“内时间”中去。
而当他在《时间与存在》里提出“四维时间”的时候,我们就应当得知,这里还有另外一种超越,因为四维时间不等于内时间。
“维度”即是一种限度,因此四维时间首先是一种有限。
“超越时间”,当它最终超越到四维时间中去的时候,它恰恰是超越到有限,而它所要超越的,则是无限(不论内时间还是外时间,都各自是无限。
)。
------------------------------------
这种时间是Dasein的时间,不过不要以为这种时间是主观的,恰恰相反,这种时间是真正源始的时间。
注:
为什么说这种时间是真正源始的而非主观?
我们说这里道出内时间的本质:
作为“内”时间,它却赢获一种本体的地位,这就是现实!
同时,当内时间异化为外时间,就是说本体异化,异化为虚无。
另外,当内时间流于肤浅解释,即当它流于主观时,它似乎也成为一种异化。
因此说,主观和客观各自是虚无。
存在总是和无相对,当巴门尼德说“它是,它不可能不是”时,就传达出了永恒的真理:
•“它”——本体,必然性,变易;
•“是”——出离,出离为现实,获取内时间;
•“不可能”——非存在,无限,虚无,惟有限可能,无限则不可能;
•“不是”——非现实,经验,虚无之绽放。
现有一个问题请教:
你在《存在与时间》中的时间观
(1)说:
"此在与世界浑然天成、水乳交融,无分彼此,这是一个主客未分的源始境域。
"
我的理解,你是不是说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不再区分主体客体,主客不分了?
这个区分消失了、解决了?
还是另有说法?
请解释一下可以吗?
Dasein“此在”似应做“本是”理解为佳。
“本是”是加冠词的“这一个是”,即亚里士多德toonheion(作为是的这个是)中的toon。
能成为“本是”的必已有一个“我”在其中了,因能作为是者存在的都是一个“我”。
但海德格尔不用“我”,而用Dasein,以去除唯我论的人称性。
因为是“我”才有时间性。
当我们用“是”来谈论对象时,乃是在“是”的领会中,把对象就其本身看成了“我”,更确切地说,是在“我”的敞开中让对象“是”。
黑格尔也说“实体即主体”,海德格尔比黑格尔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归结于宾词,海德格尔的Dasein则真正落在主词上。
乾去坤来,就其生生而言,人在其中而有乾坤,乾坤之去来在人之生存,此生存乃唤上前来地唤回到心性之与天地参成己成物之缘起相生与共的如如而在。
时中之及物及人展开的空间,即时中及物及人的感性之实际境遇的质量之间的空才呈现出来,但是这个空是通达在场者的天地神人之生成游戏被领会到的。
因此,这个时中与感性境界的不二之体用,它是一个整体性的本真的能在。
人就其缘起相生之共在的生生而言天地宇宙之一,就人在其中流行之用谓之用之本性,这个本性的呈现在人之生,这个具体的生自死之际遇得到领会。
因此,人的这个整体性建立在死亡之领会而能在上,本真之能在因为有死而获得自身的整体性,整体性的向死而生的本真性质在寓于之中得到解释,即被抛在……中之去和沉沦之路,即儒家之与天地参成己成物之相生与共之缘起而生的生生之大化流行及其滞留状态。
这是一个纵之大化流行的天命以及横之绽放和展开。
就后者而言前者之用而呈现其体的不二性质。
万物以此为性为心而生的感性,包括感应感知而为性。
人是因为已经在天地之中而不得不与天地参获得成己成物之将来,首先是这个乾知大始的势力运动在并已经促成了自身之先行,并为自己的生之操心之操心活动把最为本质的已经在着的朝向将来之去呈现出来,这就是朝向将来的曾在的生生之意。
在这点上他获得缘起与共之相生而去的不得不的自由,或天命之性,由心意气堕入沉沦之凝聚的及物及人之来的当下绽放展开。
但是感性经验至此而有领会认知的滞留,由此滞留的感性经验执转的话人就为感性经验把心意气之随缘起相生之性一起凝固在此而无彼之此。
这是科学知识的根基,同时也是生之沉沦的历史之路的形态。
只有在此根基上才谈得上后来黑格尔说的异化,但是其扬弃的力量仍在,只是被遮蔽了。
这是中国思想中道家损之又损以及孟子之求放心或阳明之致良知或佛教的空无之性的追求根据,其遮蔽澄明的张力在此显示出现实常人的孔子之曰的意必固我,以及感性之滞留而起身的躯壳之念,甚至在此有康德之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和对立,以及世界之无目的性的合目的性之概念的审美共同感之领会通达到的实践理性之自由意志,执转为科学知识状态下的心物现象而归为心物之在其自身的区分期待的统一。
所谓在我上者灿烂之星空,位我心者道德之律令以及第一批判中的辩证法之存在论上的根据导致的活动在思想上的演绎。
未知死,焉知生?
对曾在的无法把握,对将在的不可把握而至的Sorge,海氏其实关注的是此在的现在——现在之生存。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显然是以“将来”来统摄“当前”与“曾在”的,但在后期是不是更注重本真的“当下即是”?
如果更多的从“将来”来理解时间性和存在的意义,那么,对于存在的意义,就只能去追问,去迎候。
只能处于可能性之中,而难以把捉到手或者说进入其中。
只有在本真的“当下即是”中,才真正进入存在本身,进入真理之中,进入Ereignis之中。
简析《存在与时间》之后海德格尔的时间观
首先需要说明,海德格尔的思想在30年代出现了某种转向,此后,他始终通过各种方法尝试直接由存在本身出发思考存在,放弃了Dasein这一中介,对于时间的研究也力图从时间本身出发。
如果说SZ《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明确以“将来”为核心考察时间及时间性;那么ZS《时间与存在》中,他似乎是从作为在场状态的“当前”以及使当前敞开的“切近”出发,考察曾在和将来,而把切近作为本真时间的第四维。
为什么有这样一种出发点的转换?
这是否意味着海德格尔放弃了“将来”或“可能性”的优先地位?
我们认为这种转换出于两个原因,
一,两个时期所强调的重点不同:
•SZ中他强调Dasein的筹划、先行到死、良知、抉择等等,所以着眼于将来;
•而ZS中,他意图将时间与存在都还原为更源始的Es,强调在场状态和敞开领域,即二者共属一体的本源领域,因而突出作为“让在场”的“当前”。
二,•SZ中海德格尔以去存在的Dasein区别于现成的存在者,再三强调去存在的可能性,以求“反转”、“克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ZS中,他要通过透视本真的时间,要不顾及存在者思考存在,从Ereignis处思考存在的本己境域,从而跨越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存在问题始终是海德格尔思想的主题,通过强调可能性的优先地位,达到克服形而上学始终是其主要目的,尽管运思的具体角度和途径发生了不断的变化。
二者并不矛盾,海德格尔本人一再声称,他的工作“是道路,而非著作”,是不断尝试去思考,而非给出最终结论。
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讲稿,赞同“同时logos先生能够公布自己的讲稿这个行为本身也很伟大,因为不少人经常以什么版权问题为理由,不想公布自己的讲稿。
”--
光具有相对速度,相对论的前提是错误的,从新评价迈克尔逊实验,
《哲学中的推理法则》、《论存在与时间》、《续论存在与时间》是哲学部分,其中回答了几千年的哲学难题,什么是“存在”、什么是“时间”。
17#大中小发表于2003-1-1218:
05只看该作者
我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是有独特的感情的,因为我的理论的直接切入点就是来源于此书。
哪是2000年五月,我到成都购书中心看书,不经意中看到《存在与时间》,在这之前我只是听说过这本书,当时仅仅是出于好奇只想随便翻一下,不想这一翻就成为我这生的转折点。
看到存在不同于存在者时,我感到非常的吃惊!
因为在我当时的记忆中,对物质的定义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里出现了矛盾。
物质定义为存在,我们非物质的理论是什么、情感是什么?
由此,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现在记忆中是当时好几天没有睡好觉。
我所想到的是宇宙中应该将存在者分为那几个部分更合理。
也就是我的网页《存在与时间》的第一段。
当时,我将宇宙分为五个部分:
物质、能量、空间(虚空)动物的心理存在者、时间(这段文字用了好象是三个月)。
当我定义了存在后,前后出现了矛盾,于是我就将时间从组成部分中去掉分析。
同时因为时间是相对论中很重要的部分,于是就结合分析,完整的时间理论体系应该讨论这些问题。
(当时应该是对相对时间论很赶兴趣,主要是想否定它,当时不知道难度有如此的大)!
--
只看该作者首先表示万分的感谢。
存在与时间的上半部自信基本上还能看得懂,所以在我自己看来并不需要一些准备性的东西。
本人只不过对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比较好奇而已。
存在与时间以前只看了半本,总感觉后半部的此在-存在-时间这种说法有些牵强。
但是总是找不到人问这些问题。
文章我先存着,现在在看其他方面的书,以后有机会看的时候再向LOGIC请教。
不过本人感觉中后期的海德格尔放弃了存在=时间这种说法,在“当下”里面似乎没有时间这么一回事情
只看该作者我个人认为,logos
老师对海德格尔讲解是很透彻的。
用了两个晚上学习(说实话,我以前看到存在不同于存在者后就没有仔细研究其他内容)。
对于时间,正如老师所说,现在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海德格尔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存在问题他也是没有解决。
我这里并不是否认海德格尔的伟大!
我个人是非常敬重海德格尔的。
在《存在与时间》中,我认为海德格尔只是在表达他早期的时间观。
后期是有所改变的。
对于事物的认识,我认为应该从现实出发,说明问题。
理论是为了阐明客观现实。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
可感知世界万物正是各学科的研究对象。
对于时间我是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正在求证过程中。
我在这里讨论的目的在于求证,因为我比较喜欢讨论(我想这也是人大建立论坛的本意),可能会给人争强好胜、自以为是的感觉,这是性格问题以及对知识(智慧)的爱!
请各位老师、朋友见谅!
我是这样认为的:
这是在其它论坛的讨论,
关于时间定义,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作为物理量理解;二是回答什么是时间的哲学问题,或者说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在我的网页《五维时空坐标中》有比较全面的分析(当然不够详细),从原子钟到GPS,到年、月、天、秒。
我是查了很多的书才作到如此全面的,不知能否作为你的参考。
在我的理论中,时间T是有充分的理论与事实依据的,这是绝对时间。
而时间t是时间段,这在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中肯定是这样的。
二者不能替代是肯定的。
二者的关系在我的网页中有充分的论述。
对于第二个问题,目前在哲学中除我之外没有完整的论述,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对时间空间有比较多的论述,但现在看来先验时间空间论是有很大缺陷的。
不过爱因斯坦受这本书的影响很大,他是反对先验时空观的。
在我的网页《五维时空坐标》中对此有所论述。
有关比较好的哲学论述时间的书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不过与物理差别很大,霍金的《时间简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意义》。
他们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时间分为现在、过去、将来,这显然太简单了,根本没有把握问题的核心。
在相对论中,爱因斯坦认为时间是排成序列的事件,而不同空间位置时间的同步就是通过光速作为转换中介的,他的四维时空坐标的变量是(x、y、z、L=ct),这里确实如同您所说,光速c在相对论的时间观中居于核心地位。
他的时间与我们理解的时间有很大的区别。
这里您可以直观的看出,光运动速度、方向的改变,计时就会改变。
这也是霍金奇怪时间论的基础,因为他的时间论是基于广义相对论。
在相对论中,光速不变是很特殊的,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匀速直线运动,而是指在真空中,光没有相对速度。
光速在相对论中有两个观点:
一是光不具有相对速度,这是相对论的前提(下面将分析);二是光速c是运动速度的极限,这是相对论的结论(根据洛伦兹转换)。
这里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时间,时间是什么?
理论的基础在于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在时间问题上我也是同样的观点,不知道您是否看了我的网页内容。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是排成序列的事件,我认为这一定义过于宽泛,如果将时间定义为事件过程的起止点与相对长短的特殊存在者就更准确,因为排成序列的事件有很多,比如声波、震动波等,而他们不是时间。
我是这样认识时间的(这里首先要考虑哲学问题),时间的本质是存在者所经历过程的长短或起止点的规定性。
另外时间包括两种一是时间T,也就是日历时间年月日时分秒;另外一个是时间段t,比如我是31岁,地球46亿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等,后者依存与前者。
在物理学中的时间是时间段t,并且与T混同。
这是大众的时间观。
另外时间是对两类现象描述的,一是生命的长短与起止点;二是运动过程的长短与起止点,对应的是速度。
比如在过程长短为1小时内我的行走速度是5公里,而火车是100公里。
这里要区分过程长短与距离长短的区别,这里可以看出同样的过程长度,距离不同。
以前的物理学中就是这样的时间观。
以上两者是有共同的基础,就是时间T与时段t,虽然内涵不同,但却是刻度、基准等一致的。
我的理论的基础在《哲学中的推理法则》中,可感知世界万物是各学科的研究对象;一切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心理学,其目的都在于使我们的经验相互协调并将他们纳入逻辑体系。
我们所说的过去、现在、将来,是与时间刻度相联系的,总是相对于某一确定时刻,比如今天16点而言,昨天是过去,明天是将来;如果以2000年-1-1为基准,则他们同属于将来。
所以我的时间观包括了以前的时间观,但更全面。
讨论时间时,很重要的是要分析相对论的相对时间论,如果不分析,时间理论就不完善,这方面我已经经过了一年的网上讨论,目前还没有发现原则性的错误。
在分析中还非常感谢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位专家,在我的理论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如果您愿意,了解一下我的理论我觉得是有意义的。
欢迎来信充分讨论。
就我所知,目前最完整的时间理论是我的网上的论文(包含哲学、天文、物理等),在时间分析中,霍金的《时间简史》可以了解一下,他是基于相对论作为他的理论基础。
另外,对海德格尔的时间,我认为还应该从心理存在者角度分析,参见我的网页《续论存在与时间》,人类心理能超越物理时空的,我想这也与海德格尔“三维”立体有联系。
比如,在头脑中,能有孔子、亚里士多德等人,有历史,将来也能在脑海中在现、预测。
这是超越物理时空的。
这里很重要的是他希望将以上二者区别,但没有能区别、说明。
这里,还有的问题是“三维”,维度问题显然是引用了物理术语,在物理中是指一个变量,这里看不出变在那里,而只是一个变量的不同表现。
如果不是引用的物理术语应该加以说明。
从心理角度分析,外界世界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是有一个主观世界的,这是客观实在的,每个人都有并且是变化的,但有差别,这一世界随着他的出生而来,死亡而去。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这里已经没有物理时间了。
这是动物对物质的超越,进而是人对动物的超越性,也是人之为人的骄傲与伟大。
我的观点还在求证过程中请logos老师以及其他专家、朋友指正。
谢谢!
对于存在,我是将存在者作为本体,分析有、无问题。
我认为这里的关键是在海德格尔的理论中,其基础在于将存在看作有“纯粹”的脱离存在者的存在。
这是问题的关键。
也是我的理论能摆脱以前困饶,走出新路的关键所在。
我的网页昨天已经改做IE浏览的,更方便。
存在不同于存在者,存在是存在者存在,没有脱离存在者的“纯存在”
具体分析参见我的网页:
《论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在分析中,我认为还将人的存在分析存在,这属于偷换论题。
缩小了概念的内涵。
这里还应该将他纳入整个存在主义的范畴讨论:
烦、忧、畏,我认为他们共同特点是都比较悲观看待人世。
个人观点,请多指正。
不同观点越辩,越近真理。
我想这也是建立论坛的原因。
--
时间就是此在在其存在论生存论中的存在,此在无论在生存的哪种状态中都无法逃避时间,因为时间性本身组建着此在的存在。
说穿了实际上海得格尔的存在论根源在于尼采生存哲学的现象学解释之中,而用一种机械论或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理解海德格尔是不通的。
只看该作者看了很受用。
有如下想法:
海得格尔的时间是作为时间整体出现的,但还是有结构,即三维结构尔不是线形的。
时间是此在的存在方式,就是:
只有面对未来,才凸现过去,并沉沦于当前。
我觉得Dasein的整体能在好象不是说的Sorge的结构,后者是非本真的整体。
而前者应该是本真的整体。
整体能在是通过死亡揭示的,但本真能在是通过决断凸显的,前者着重的是整体性,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后者是这种整体存在的分析,以证明整体存在?
正如sorge是整体存在,其结构或者说体现在生存,实际性和沉沦上。
另外,一个概念老师是不是随意了。
“去远”本身就是“切近”的意思,是去除距离的意思,所以不是相反。
(按照陈译本,不知老师在什么意义上使用?
)自己想过一切的在人中最高,
那些肯听良言的人也算还好,
只有那些自己什么也不想,
对他人什么也不听的人才最糟糕。
——(古希腊)赫西俄德
这个论坛很多人都是学现象学的,所以我认真的把楼主的帖子读完了,当然我有很多疑问,这当然一是因为我对海德格尔不熟悉的缘故,另外也是因为讲稿省略了许多论证造成的。
我想对于我的提问,请求网上的达者提供一些证明给我。
1、此在的整体性能在,应当是,而且只能是死亡来提供。
但此在的本真性能在一定需要死亡吗?
一定需要先行到死才能达到吗?
我觉得“自由”、或者“独立”就可以解决问题。
我这里的自由指的是:
不受生存意志的束缚(生存)、不被在世者影响(实际)、直面本真的自我(沉沦)。
2、沉沦指的是:
以常人的面目生存着,而不是以“自我”的面貌生存着,海德格尔似乎说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沉沦。
那么超越沉沦究竟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3、楼主一直告诫我们不要以常俗的线性的时间观念来理解海德格尔。
我想这是正确的。
但是我同样要告诫的就是:
看看那些学习自然科学的人,他们是最容易放弃时间线性观念的人群。
物理学进展到现在,和牛顿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间再不是那种均匀流淌的物理学概念了。
没有歧视,一个更为宽广的天地,欢迎您的加入。
的确如此,如果从通常时间的意义上来说,存在论时间就是永远处于过程之中的,即在途中——这一旦停止,那就是存在之终结的来临。
线性时间观和循环时间观,这两种主要的时间观念,体现的都是一种关于时间的文化,但是,唯有存在论的时间体现的是一种关于时间的智慧——当然,前两种时间观念也是体现着智慧的,但是那不能和存在论时间观念相提并论,在此意义上,我们倒是应该把存在论时间观念和佛教中的时间观念相比较。
前两种时间观念着眼于复数的人,但是存在论时间观念则着眼于单数的人。
但是我想说的是,现在对时间的研究如果不是奠基于存在论的时间,那将是很可疑的,虽然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时间理论具有其局限性。
对于时间,我们在反思上来看,当时间从存在之中走出之后,就成为了工具性的时间。
我们人类先有时间,即工具性的时间,之后开始反思时间,有了存在论的时间。
逻辑上的发生史和自然的发生史是有差异的。
目前人类是仅有的一种对时间具有意识和反思意识的生命存在者。
在此转述福柯的一句话:
人是那个如此幸运的交叉点,世界的一切的一切的都要经过人(参见《词与物》)。
因此,如果不是在存在论的实践基础上,对时间的研究又有何意义呢?
当我们问时间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真地究竟地要寻获一个对时间的永远的定义呢?
如果是这样子的话,那么这种定义是在什么意义上的呢?
这应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在时间问题上的关系:
自然科学在寻求一种对时间的工具性定义,而人文学科在寻求一种对于我们人类而言的意义。
所以,不论多么全面的时间理论,如果在工具性定义的意义上,将永远无法到达完美,尽管也许很全面。
logos兄,有个基本问题我还搞不明白:
死亡作为界限的理由是什么?
时间为何就不是循环不息的?
生命就是权力意志,权力意志就是生命!
时间是不是属人的?
如果是,那么体现于个人之上的时间就是直线式的。
但是对于复数的人而言,循环不息这个时间的性质并不与其直线的性质矛盾。
对于个人而言,死亡,作为其生命的终结,和出生一起,构成个人的生命时间的两端。
如此,死亡,就构成个人生命时间与他人生命时间的界限。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是《存在与时间》中最难理解的内容,我不揣冒昧,把我的《存在与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