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5071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5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语文试题解析版

南京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卷

高三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身怀济世宏愿的汤显祖,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由身居庙堂的仕宦沦落为游走江湖的剧优,曾经的之梦破灭,他只能为戏曲世界中的儿女申诉。

的际遇使他阅尽世事沦桑,于是他以诗以剧的艺术形式描绘出一个、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

A.经天纬地急转直下惊心动魄

B.经国济世江河日下惊心动魄

C.经天纬地江河日下勾魂摄魄

D.经国济世急转直下勾魂摄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题中经天纬地:

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

经国济世:

指拯救人世,治理国家。

根据文中的“身居庙堂的仕宦”可知用“经国济世”。

急转直下:

形容形势或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顺势发展下去。

江河日下: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格局后文“际遇”可知用“急转直下”。

惊心动魄: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勾魂摄魄:

形容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或威吓的力量。

根据后文的“艺术世界”可知应用“勾魂摄魄”。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汉代陶塑在艺术风格上没有直接继承秦代的具象写实,汉兵马俑较之秦兵马俑,在形式处理上“取大势去繁缛”,不造作不雕饰,。

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因为汉代生产技术的落后,而是因为受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自然审美观的影响。

A.虽然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但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

B.虽然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但反而有了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C.只有没有了自然朴拙的亲切,才会有一种精雕细刻的精致

D.即使没有精雕细刻的精致,也会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

因此解答本题时:

一要看几个句子的主语是否一致,二要看主语不一致的句子是不是从同一陈述对象的角度展开的。

当然,有时上下句采用顶真的手法,虽然主语不致,但上下文也是连贯的。

本题,横线处应该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前文中说的是“汉兵马俑较之秦兵马俑,不造作不雕饰”,所以要补充的句子要先说“秦兵马俑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后文说的汉兵马俑“朴素”的特点,补充句子的后半句应该说的是汉兵马俑“朴素”。

根据语境可知,句子应该是转折关系,所以应该用表转折的连词“但”。

只有B选项最符合要求,故选B。

【点睛】话题统一是保持语言表达连贯性的首要条件,一般说来,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集中的,围绕同一陈述对象所展开的话题,前后衔接紧凑,思维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一致性就遭到破坏,语句也就变得不连贯了。

命题者往往便会据此出题,或抽去其中一句让考生选择,或改变其中一句叙述的对象要考生修改。

保持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必然要做到几个句子的主语一致或围绕同一对象展开。

3.下列对偶佳句的内容与所属类别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②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③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④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

A.①风流人物②风月情浓③君子之交④腹有诗书

B.①风月情浓②君子之交③腹有诗书④风流人物

C.①风流人物②君子之交③风月情浓④腹有诗书

D.①君子之交②腹有诗书③风月情浓④风流人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八阵图:

在四川夔州奉节县西南七里。

八阵图是在沙滩上聚石成堆,共有八个军阵图形,相传是诸葛亮推演兵阵的遗迹。

功盖:

意思是诸葛亮创立蜀汉,造成魏吴蜀三国鼎立的盖世功业。

应该对应“风流人物”。

②表示亲友间的寄赠和慰藉。

对应“君子之交”。

③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

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谁家”“何处”系泛指,包括天下所有有家不能归的游子与空栖玉楼的思妇。

这里逐步接近主题,引出主题。

既然月是团圆的象征、爱情的象征,那么在春、江、花、月、夜中,月成为思妇与游子相思的媒介和纽带就最自然和恰当的了。

对应“风月情浓”。

④是绘画行当。

对应“腹有诗书”。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主要考查的内容有表达技巧、情感的方面的分析。

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如本题①八阵图:

在四川夔州奉节县西南七里。

八阵图是在沙滩上聚石成堆,共有八个军阵图形,相传是诸葛亮推演兵阵的遗迹。

功盖:

意思是诸葛亮创立蜀汉,造成魏吴蜀三国鼎立的盖世功业。

应该对应“风流人物”。

4.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A.画里常写空山,一人观竹听风。

人问空山何在,空山即是心中。

B.风中孤雁南去,无端生出闲愁。

秋山秋水伴我,何人

你心头?

C.秋水时深时浅,春色有淡有浓。

年年来此树下,心情总是不同。

D.关河万里萧索,心中三分寂寥闲看几枝新花,乱了一本芭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漫画的意境的题目,要求选出和漫画内涵最吻合的一项是,注意诗中的意象,A项,“空山即是心中”应该是虚,不应出现在画面中,“年年来此树下”“闲看几枝新花,乱了一本芭蕉”都是实景,画面中应该出现,可是画面中没有,由此选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公墓志铭

王安石

公讳况,字元均。

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书未尝去手,无所不读,盖亦无所不记。

其为文章,得纸笔立就,而闳博绮丽称天下。

初举进士,赐同学究出身,不就。

后数年,遂中甲科,补江宁府观察推官,迁太常丞,通判江宁府。

方是时,赵元昊反,夏英公、范文正公经略陕西,言“臣等才力薄,使事恐不能独办,请得田某自佐”,以公为其判官,直集贤院、参都总管军事。

自真宗弭兵,至是且四十年,诸老将尽死,为吏者不知兵法,师数陷败,士民震恐。

二公随事镇抚,其为世所善,多公计策。

大将有欲悉数路兵出击贼者,朝廷许之矣,公极言其不可,乃止。

又言所以治边者十四事,多听用。

遂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充蜀、梓、利、夔路兵马铃辖。

西南夷侵边,公严兵惮之而诱以恩信,即皆稽颡。

蜀自王均、李顺再乱,遂号为易动,往者得便宜决事,而多擅杀以为威,至虽小罪,犹并妻子迁去蜀,流离颠顿,有以故死者。

公拊循教诲,儿女子畜其人,至有甚恶,然后绳以法。

蜀人爱公,以继张忠定,而谓公所继治为未尝有误。

岁大凶,宽赋减徭,发廪以救之,而无饥者。

事闻,赐书奖谕。

居顷之,遂以为枢密副使,又以检校大傅充枢密使。

公行内修,为人宽厚长者,与人语,款款若恐不得当其意,至其有所守,人亦不能移也。

自江宁归,宰相私使人招之,公谢不往。

及为谏官,于小事近功,有所不言,独常从容为上言为治大方而已。

范文正公等皆士大夫所望以为公卿,而其位未副,公得间辄为上言之,故文正公等未几皆见用。

当是时,上数以天下事询大臣,慨然欲有所为,盖其志多自公发。

公所设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为独行异言,以峙声名,故功利之在人者多,而事迹可记者止于如此。

嘉祐八年二月乙酉薨于第,享年五十九。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世所善,多公计策多:

赞许,推崇

B.款款若恐不得当其意款款:

诚恳

C.儿女子畜其人畜:

养育

D.公所设施,事趣可趣:

通“趋”,趋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况不做标新立异的行为,不说不同寻常的话,不以这些行为来积累名声,所以功名利益在别人身上的多,而他自己可以记的事却不多。

B.赵元昊造反的时候,夏竦、范仲淹两位先生担任陕西经略,认为田况的能力足以辅佐他们,就向朝廷申请,朝廷果然答应让田况来辅佐他们。

C.以往四川做官的人得到朝廷的同意可以便宜行事,而大多都是擅自诛杀来立威,甚至即使是很小的罪行,也一并把妻子儿女迁到四川去受苦。

D.范文正等人都是当时的士大夫期望担任公卿的人,然而一直没有如愿,田况得到机会就对皇上说这件事,结果范文正等人不多久就被朝廷重用了。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真宗弭兵,至是且四十年。

(2)又言所以治边者十四事,多听用。

(3)及为谏官,于小事近功,有所不言,独常从容为上言为治大方而已。

8.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田况为政方面的特点。

【答案】5.A6.C

7.

(1)自从真宗皇帝平息战争,到现在将近四十年了。

(2)又上书用来治理边关的十四条建议,大多被采纳实行了。

(3)等到他担任谏官时,对于一些近于事功的小事,就不上报,只是常常悠闲舒缓地对皇上说一些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罢了。

8.治理有方,勤政爱民,善于举荐。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多”,那些被世人称道的做法,大多是田先生的计策。

应该译为大多。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迁到四川去受苦”,结合“蜀自王均、李顺再乱,遂号为易动,往者得便宜决事,而多擅杀以为威,至虽小罪,犹并妻子迁去蜀,流离颠顿,有以故死者”分析,应为迁离四川。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

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弭”,消除;“兵”,战争;“是”,代词,指现在;“且”,将近。

(2)“所以”,用来……的办法;“听用”,被采纳实行。

(3)“及”,等到;“为”,动词,担任;“于”,介词,对于;“从容”,悠闲舒缓;“为治”,治理国家;“大方”,大政方针(古今异义词);“而已”,罢了。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田况为政方面的特点”,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

分析注意从事件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结合“二公随事镇抚,其为世所善,多公计策”“公极言其不可,乃止。

又言所以治边者十四事,多听用”分析,田况治理有方。

结合“公拊循教诲,儿女子畜其人,至有甚恶,然后绳以法。

蜀人爱公,以继张忠定,而谓公所继治为未尝有误。

岁大凶,宽赋减徭,发廪以救之,而无饥者”分析,田况勤政爱民。

结合“及为谏官,于小事近功,有所不言”“范文正公等皆士大夫所望以为公卿,而其位未副,公得间辄为上言之,故文正公等未几皆见用。

当是时,上数以天下事询大臣,慨然欲有所为,盖其志多自公发”“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为独行异言,以峙声名,故功利之在人者多,而事迹可记者止于如此”分析,田况善于举荐。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田况,字元均。

年轻的时候就有伟大的志向,喜欢读书,书本不曾离手,没有他不读的书,也没有他不去记的东西。

他写文章,拿到纸笔就立即写成,他的文章宏伟博大文辞华美绮丽被天下人称颂。

初次考试就考中进士,被赐于同学究出身,他没有接受。

以后过了几年,考中了甲科,补充担任江宁府观察推官,后来升迁为太常丞,在江宁府担任通判。

正当这个时候,赵元昊造反,夏竦、范仲淹两位先生担任陕西经略,说“我们才力浅薄,朝廷派遣的任务恐怕不能独力完成,请求让田况来辅佐我们”,(皇上)就让田公担任他们的判官,在集贤院值班,参于全面管理军事事务。

自从真宗皇帝平息战争,到现在将近四十年了,各位老将都去世了,担任军官的人不懂用兵作战的策略和方法,军队多次遭到失败,军民都很惊恐。

夏竦、范仲淹两位先生每次失败后都进行安抚,那些被世人称道的做法,大多是田先生的计策。

有一位想要全部出动几路军队攻打敌人的大将,朝廷也答应他了,田先生极力说这样做不行,才停止了。

又上书用来治理边关的十四条建议,大多被采纳实行了。

升迁为右谏议大夫,担任成都知府,充任四川、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的兵马铃辖。

西南的蛮夷侵入边关,田况部署军队威慑他们并且以恩德信义来引诱他们,随即都下跪臣服。

四川自从王均、李顺造反了两次,就被号称为容易变乱之地,以往做官的人得到朝廷的同意可以根据情况自行决断处理事情,而大多都是擅自诛杀来立威,甚至即使是很小的罪行,也一并把妻子儿女迁离四川,流转离散颠沛困顿,有因为这样而死去的人。

田先生抚慰教导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养育那里的百姓,到了有非常严重的罪行的时候,才用法律来惩办他们。

四川人敬爱田况,认为他是张忠定的延续者,都说田先生的延续治理是没有什么失误的地方。

年成歉收大饥荒,田况就宽免赋税,减轻徭役,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因而没有受饿的人。

事情被朝廷知道,赐书信褒奖。

过了不久,就任命他做枢密副使,又凭检校大傅的身价充任枢密使。

田况注重内在修养,为人宽厚如同长者,跟人谈话,柔和亲切恐怕不能够让别人满意,到了他有所坚持的时候,别人也不能够改变他的心志。

从江宁府回来,宰相私下里派人招揽他,他推辞不去。

等到他担任谏官时,对于一些近于事功的小事,就不上报,只是常常悠闲舒缓地对皇上说一些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罢了。

范文正先生等人都是当时的士大夫期望朝廷任命为公卿的人,然而他们的职位和他们的才能并不相称,田况得到机会就对皇上说这件事,所以文正先生等人不多久就被朝廷重用了。

正当这个时候,皇上多次用天下大事来询问大臣,慷慨地想有所作为,大概他的志向都是由田况激发的。

田况有所筹划,事情趋向于办好,功业期望于成功,根据才能任命优秀的人,不一定要自己定主意,不做故为标新立异的行为,不说不同寻常的话,不以这些行为来积累名声,所以功名利益在别人身上的多,而他自己可以记的事也就以上这些罢了。

嘉祐八年二月乙酉在家中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

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①,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①法界观:

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

“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首联呼应题目,表明“青春”虽然已难挽回,但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

C.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D.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

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E.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10.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答案】9.BC10.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恼、泯除机心的愿望。

颔联下句描写黄蜂在蜜熟之际也不采蜜,以黄蜂之懒,间接写出自己的心灰意懒。

颈联上句描写芍药樱桃花凋零,表明春色不再,表达伤春伤己之情。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AE项考核内容,BD项考核结构,C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仍能以写诗度过余生的积极心态”理解错误,应是“用写诗消磨时光”;C项,“形成了对比”分析错误,没有不必关系。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此题根据“病客”“鬓丝”“惟思睡”“两忘机”分析“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忘却烦恼、泯除机心”的愿望,分析情景关系时抓住“蜜熟黄蜂”“芍药樱桃俱”等意象描绘所写景物,然后分析情感。

点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起坐喧哗者,众宾欢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_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

(4)__________________,来吾导夫先路!

(屈原《离骚》)

(5)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6)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8)__________________,决胜于千里之外。

(司马迁《史记》)

【答案】

(1).觥筹交错

(2).夙兴夜寐(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4).乘骐骥以驰骋兮(5).赢得生前身后名(6).举匏樽以相助(7).小人穷斯滥矣(8).运筹于帷幄之中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筹”“寐”“誉”“匏”“筹”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玫瑰为开花而开花

张丽钧

独自坐在玫瑰园里,想着关乎玫瑰的心事。

这么繁盛,这么美艳。

但我却不想说,她们是为了答谢辛勤的园丁而开花;也不愿说,她们是为了酬酢和畅的惠风而开花;更不能说,她们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开花。

还是诗人说得妙:

玫瑰为了开花而开花。

——的确,对一朵玫瑰而言,开花就是一切。

我曾是一个可怜的“目的主义者”。

以为有“目的”的行为才是有价值的行为。

就这样,我欣然将心交给“目的”去蛀蚀。

当我将自己摆在一朵绝美的花面前,我就像一个强迫症患者,本能地摸手机,本能地要拍照。

从哪一天开始,我背弃了那个浅薄焦虑的自我?

我已经学会“零负担”地欣赏一朵花,驻足,心动,玩索,然后带着感动,悄没声离开。

马年到来的时候,有人发来一个段子,大意是讲“马如人性”:

见鞭即惊为圣者,触毛即惊为贤士,触肉始惊为凡夫,彻骨方惊是愚人。

就想,有没有第五种马呢?

它不惊,亦不驽;它不愿为“鞭影”而奔突,只肯为释放生命而驰骋;它俯瞰氤氲草色、仰观高天流云,它总是乐意在残照里完美一幅剪影;它保持着可贵的矫健与豪野,它感谢上苍让它成为了一匹美学意义上的马。

《民国老课本》里有一篇课文,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话:

“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

”——你瞧,这分明是一只具有诗人气质的羊啊!

可惜,这只可爱的羊早就从课本中走丢了,取而代之的是“羊的全身都是宝,肉可以吃,奶可以喝,皮、毛可以穿”。

我曾经嘲笑过辗转认识的几个同城姐妹,每当桃花盛开,她们一定带着扑克牌和小被子,兴致勃勃地将自己送到迁西的一座桃花山上,挑一树最热闹的桃花,在树下郑重铺开小被子,盘坐,打牌。

她们吵嚷着当“皇上”或做“娘娘”,贴满脸的纸条,就这样一直玩到日落西山,才甘心地往回返。

那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曾在心里不屑地说:

多么可笑啊,竟在美丽的花树下做那等俗事!

今天,我却倏然懂得了她们。

我曾多次跟同行分享那个“孔雀与作文”的故事——语文老师讲了一则故事让大家找论点:

雄孔雀都非常珍爱自己漂亮的尾巴,每日必梳理呵护,生怕有丝毫损伤。

一帮无耻猎人知道这一特性就专找雨天捕孔雀,因为下雨会将雄孔雀的大尾巴淋湿,由于有饱满的水分缀着,孔雀生怕起飞会弄伤羽毛,故不管猎人离得多近也绝对一动不动,任人宰割。

很快,一位“学霸”发表高论了: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则孔雀──贪慕虚荣,因小失大,忽略整体,只看部分……二则猎人——善于抓住时机……”老师听后,点头赞许。

哎,可怜的师生!

“目的”是那么重,“目的”这个幽灵,时刻都在明处、暗处招引着我们,让我们做稳它的信徒。

一看到玫瑰,就恨它不结个南瓜;一看到马,就恨它追不上“磁悬浮”;一看到羊,就指望它多出肉、出好肉;一看到桃花,就想到蜜源;一看到孔雀,就想到活捉……被“目的”劫持的我们,心灵干枯,嘴脸丑陋。

谁能引领我们叩山为钟、抚水为琴,真正做一回大自然浪漫缠绵的舞伴?

谁能引领我们赞赏玫瑰为开花而开花、激励孔雀为美丽而美丽?

我想,除了我们自己,大概不会有别人。

玫瑰园里,花开不语……

(有删改)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落笔扣题,第二段写玫瑰,省略了具体描绘,而运用排比写自己的心理——“不想说……也不愿说……更不能说……”是为了突显玫瑰“这么繁盛,这么美艳”。

B.“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在通篇只有短短四句话的课文中,看似非常突兀,令人哑然失笑,却用充满美感的镜头告诉我们:

即使是牲畜,也不是只懂得吃草。

C.全文从玫瑰开花的平常景象写起,由此及彼,以小见大,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善用各种修辞,语言明快又不乏犀利,给人深刻启迪。

D.作者联想插叙“孔雀与作文”的故事,着力表现“学霸”的高见和老师的赞许,既表现了主旨,也隐含着对这种作文教学现状的批评。

1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

请举出两例并赏析其作用。

14.第四段写“马如人性”,“它感谢上苍让它成为了一匹美学意义上的马”,请提炼概括“美学意义上的马”有哪些特点?

15.“玫瑰为开花而开花”在文中主要有哪两层内涵?

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丰富的人生启示。

【答案】12.A13.①曾经的我“将自己摆在一朵绝美的花面前,我就像一个强迫症患者”与学会“零负担”地欣赏形成对比,表现摆脱目的主义的美好。

②将“第五种马”与前四种马对比,突出追求生命的诗意与情趣、坚守生命本真的可贵。

③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