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审视高考作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4893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新审视高考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新审视高考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新审视高考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新审视高考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新审视高考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新审视高考作文.docx

《重新审视高考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新审视高考作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新审视高考作文.docx

重新审视高考作文

重新认识高考作文,写出受欢迎的佳作

一、原题回放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

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

《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

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命题意图

2011年高考课改区宁夏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新疆海南共用一套题。

作文在命题形式上与去年相同,都属于新材料作文;命题的价值取向都与都与现实社会关联,对于倡导中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等具有导向作用。

但细细分析还是会发现,今年的作文命题较去年稳中有变:

一是去年所给材料有一定的隐喻性,如果不认真审题,就难以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

今年的比较直接,学生容易把握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

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

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谈人才成长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二是社会关注点有很大不同,2011年新课程标准卷的高考作文是非常值得回味、研究的,因为这个题目不在仅仅是关注个人的成长和成才规律;更是要我们关注世界和国家的命运,关注国家社会发展状况的大事,体现了恢弘大气又能够紧贴近时代脉搏的一种命题风范。

由此看来,2011年新课程标准卷的高考作文命题可谓高屋建瓴。

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远的历史意义,让学生在作文的实践中,思考作文要紧跟时代节拍,不能脱离现实,无病呻吟。

伟大的时代成就宏伟的事业,宏伟的事业召唤有为的青年。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的莘莘学子将个人的命运同民族、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做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而不是做在象牙塔中坐井观天的脱离实际的“书虫”

三、构思方略

新课程在注重高考作文命题限定性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命题要能够给考生提供较为充分的自主性与开放性。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在此一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没有难为考生,立意的角度还是材料限定的范围,根据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我们可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

中国崛起、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

这是材料的“切入点”。

作文只要围绕“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个中心结合“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来写作都是符合题意的。

在立意上可将文章开掘得透辟独到,颖悟深邃,尽情展现自己思维的强度与力度。

理性地看待中国崛起,一分为二地分析中国崛起,这是对中学生思维认识的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要辩证地看问题,学会理性思考,分析在中国崛起中六个方面内部的问题和外部的问题。

从文体方面说,写成议论文比较容易上手,围绕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选择适合自己分论点来写作。

虽然作文容易入手,但是要写出很好的文章则不是很容易,因为学生对此话题比较熟悉,但要写出新意,寻找恰如其分又新鲜生动的素材却并不容易,当然,这需要学生平时对生活的认识和积累。

比如“经济发展”方面可以谈“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发展进步”;“国际影响”方面可以谈抵制分裂、维护国家尊严的万众一心,姚明,刘翔,李娜等体育健儿的光荣与从容。

“民生改善”方面可以谈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众志成城…“科技水平”方面可以谈鸟巢、水立方,和神舟飞天的尖端科技。

从语言方面说,考生应该明确语言内里是思维,这是考试成功一条规律,良好的语言素养是我们面对作文题目从容应对的不二法则。

良好的语言素养,是让我们写出健朗大气、饱含情感的文字,而要杜绝那种做作忸怩、无病呻吟、故作高深、言之无物的文风。

四、感觉出题意外的有没有?

  专家分析:

审题不难,得高分不易。

“不宜只写发展成绩,辩证地写一些困难和不足更易得高分”。

郑州中学高三年级主任李文增老师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审题的难度小,不过要得高分并不容易。

“我估计分值会集中在45分至50分。

  作文题目和2008年类似,那一年是有关“汶川地震”。

两次高考作文都比较关注现实热点问题,都是新材料作文。

  李老师表示,相对于今年其他省市的语文高考作文试题,新课标卷的作文淡化了审题,考生更容易把握立意。

“这也是今年作文的一个特点。

  不过,虽然作文审题不难,但是考生想要写好,也并不容易。

  在写作过程中,考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假大空,没有真情实感,说空话。

  他说,材料里面有个问句,“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和关注的特点呢?

”这句话实际上是材料的重点,也是审题的重点。

如果不考虑这句话,可能会跑题。

“考生如果只谈中国崛起,不谈特点,容易跑题。

不过跑题的情况也不会太多。

  4类作文会得高分

  李文增老师认为,如果作文中涉及以下4个方面,作文更容易得高分。

  第一,以小见大来写。

如果写国际影响,题材就太大了,由小的地方来入手,反映大的问题。

  第二,关注现实,和现实贴得比较近。

  第三,写得深刻的,抓问题比较准。

“普遍来说,高中生对社会关注不够,想写得深刻不容易。

”李老师说,考生如果能抓住实际,写得深、透,更易得分。

  第四,谁的文笔好,容易得高分。

结构和语言比较好的,再一个字写得漂亮的。

  “作为一般学生来说,可能都会有空的嫌疑,这样一来,谁的深,谁的语言好,谁的结构好,谁的卷面好,就沾光了。

”李老师说,据他估计,满分60分的作文,考生分值会集中在45分到50分。

真正低分的不多,高分的也会有,但不会太多。

  重在考能力,符合新课改要求

以往的河南高考作文题,都存在审题问题,审题不好就容易偏题。

“今年淡化审题,重在考能力,看考生的语言能力、构思能力,把握问题的实质能力。

”李老师认为,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一个理念,重视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训练。

  五、那些作文那些时代

  上世纪70年代:

命题作文为主,政治色彩浓厚

  刚刚恢复高考的上世纪70年代,作文题目既有比较鲜明的政治色彩,也有振兴中华的热切愿望。

  1977年,北京的作文题目是: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天津的题目是:

他像雷锋同志那样;黑龙江的题目则是:

每当我唱起《东方红》。

  1978年起,全国统一命题,作文题目是:

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年作文题是:

改写《陈伊玲的故事》(何为小说《第二次考试》)

  上世纪80年代:

从泛政治化到多元表达的飞跃

  上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从题材到体裁,都有所创新。

不仅在形式上涵盖了读后感、命题作文、书信体等多种体裁,还第一次用了看图作文的方式。

  1983年的高考作文题,就首次以漫画出题,这道作文题就是著名的“挖井”。

这个题材非常新鲜的看图作文,有人看了一头雾水,有人看了深有感触。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陌生的词汇出现在了高考作文题中,那就是“环境保护”。

那时候,很多人对环境污染都没有概念,很陌生。

  1985年的一个高考材料作文,《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却极具前瞻性地关注到了这个未来的社会热点现象。

  上世纪90年代:

重视品德,培养创新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在高考作文中显露无遗。

  1991年的一个高考作文题目: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关于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的辩论,关注的更多的是考生的品格素养。

这一阶段,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阶段,高考的命题也从关注社会热点慢慢转向了社会道德和个人品格修养。

  1999年广东的命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90年代作文中最有新意的作文题,激发考生的创造性思维。

  21世纪:

思维发散,个性张扬

  进入21世纪之后,这10年高考作文变化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2001年至2003年,作文题目采取全国统一命题的形式,内容都体现在考生的道德取向。

  2004年至2006年,全国实行新课改的省份,开始自主命题,题型出现了话题、材料、命题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体现了社会文化趋势,饱含哲理和对美学价值的追求。

  2007年至2010年,作文题开始趋向生活化,要求学生更能面向现实生活。

特别是2009年以来,题目开始关注人的心灵世界。

  有专家指出,由道德高标回归现实生活,由泛泛地讲一个大道理,回归到关心每个个人,关心生命的质量,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正是我们时代经历的一个过程。

六、满分作文

1、祖国啊,我为你骄傲!

60分

那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是您亲吻大地时的姿态;

那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是您傲然挺立时的高度;

那沧浪急流的黄河长江,是您激情澎湃时的热血。

祖国啊,我为您骄傲!

为您那饱经沧桑却依旧灼灼其华的大好河山,为那历经千年却依旧鲜活生动的中华文化,更为您今日呈现于世的泱泱大气!

祖国啊,我为你骄傲!

为您那屹立于东方却威震于世界的影响力之大,当几内亚海的海盗叫嚣着张狂时,是您派出了数百人的维和部队保护了过往的船只;当海地的地震仍旧频频不止时,是您派出了数支救援的部队为废墟下的生命点亮了希望的火种;当金融危机的风暴袭卷整个世界时,是您用沉着冷静的姿态力挽狂澜于紧急之时,稳住了经济的平稳和安定。

祖国啊,我为您骄傲!

为您那对儿女关心备至的深情之真。

为了让农民也能够买得起家用电器,您施行家电下乡补助政策来为其开路;为了让那些贫穷的孩子也能接受到知识的浸润,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来为其铺道;为了让打工人员也能有个温暖的栖身之地,您执行“公租房”收费标准来为其保障;为了让空巢的老人重拾家庭的温馨幸福,您出台法律条文,将“常回家看看”的希望写进字里行间。

祖国啊,我为您骄傲!

为您那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之快。

昨日破旧的工地棚屋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排排整齐的“廉租房”;昨日的泥泞小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条条坚硬的柏油马路;昨日的废置荒地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那一行行葱绿挺拔的树木。

大山的深处,洁净的自来水取代了苦涩的雨水;山谷之中,宽阔的路径取代了狭窄的山道;草原之上,青砖白瓦的房屋取代了破旧的毡房。

祖国啊,我为你骄傲!

我多想以流水为声调,为您演绎出一首三音八叠的乐曲;我多想以清风为笔墨,为您描摹出一张盛世和谐的图景。

我多想以明月为标点,为您书写出一段永世不朽的诗篇。

祖国啊,我为你骄傲!

简评:

难得该考生浪漫主义豪情喷薄而出,万里长城、珠穆朗玛、黄河长江都成了作者引吭高歌的时代音符;非黄钟大吕不足以抒发万丈豪情,非厚地高天不足以寄托江山之爱;作者立意宏大,格调高远,高屋建瓴地用密集的意象铺排,避免了空泛空洞,形象地勾勒出中华大地崛起的瑰丽景象。

自标题至正文,紧扣“祖国啊,我为你骄傲”如多重奏反复咏叹,中心得到集中强化。

尽管个别语言还稍显稚嫩,但在考生文章中已属佼佼者。

2、中国科技的奔腾之心60分

惊闻中国崛起排在全球十大新闻第一位,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国科技的腾飞。

曾经,一穷二白的我们造出了自己的飞机大炮,造出了自己的东方红卫星,造出了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

那昔日的辉煌更加激励如今奋斗着的我们。

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的支持密不可分。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神舟六号、七号、八号的顺利发射和返回,无数科研人员辛勤的汗水得到了回报,此时,胡主席的慰问和祝贺更是鼓舞他们为中国的科技进步鞠躬尽瘁。

国家主席亲自为国家自然科学奖颁奖,这对获奖者是何等的荣誉;国家鼓励发明创造,保护专利,很好的保护了大家的知识成果。

国家政府的支持为科技进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中国科技的进一步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的核心动力。

文革之后,中国重新恢复了高考,促进义务教育的普及,使中国人民整体的科学素质显著提高。

大学的兴建、教育的普及宛如一场细雨,滋润了中国人民渴望知识的心灵,也为科技的发展培养了浩浩荡荡的生力军。

华人在国际科学界也频频获奖,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前段时间,钱学健获诺贝尔奖,更是激励了不少人。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相信中国肯定能出现爱因斯坦、霍金式的“大家”,也许他身处国际科技前沿,但他一定会从中国教育中获得营养。

中国的经济腾飞也为科技进步提供了雄厚基础。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位居世界第二,为中国的科研活动提供了人足够的资金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奖金高达500万元,同时对各种科研活动的赞助、政府的专项拨款,都为科技工作者做好了后勤保障,使他们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在科研领域任意驰骋。

赞颂功绩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自省。

中国的科技固然进步了许多,但因底子薄,故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我们虽然研制出了歼—20,但这只是开始,而外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虽然我们航天事业发展迅速,但外国早已建立了空间站,探索宇宙几十年了;虽然我们已成为科技大国,但许多设备的核心技术还没有掌握,离科技强国还有一段距离。

现在的我们不应骄傲,而是继续努力,脚踏实地走向科技强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给中国科技一颗奔腾的心,走复兴强国之路。

简评:

想面面俱到写中国崛起的六个方面,想再有深度,那是800字的考生文章无法胜任的。

作者抓住中国崛起的一个方面——科技发展,写自己“所感”,重点突破,无疑是聪明的选择。

写科技发展,抓住国家领导重视、教育的发展、经济基础的支持三个方面,最后再辩证的认识科技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层次清晰,能围绕中心。

每段都能选取鲜活典型的事例,加强了说服力,也避免了阐述的大而空。

3、最后一座土坯房

周末,我回到了“阔别”三月的家。

天下高三一般忙,周六不休息,周日休半天。

春节后,我再没回过家。

家在百里之外的深山里,回家一趟不容易。

再过几天就要高考了,学校放了两天假,让学生放松一下,以待最后一搏。

同学们归心似箭,周末一放学,顿“作鸟兽散”。

我坐在长途班车上,恨不得汽车飞起来;一下车,步履匆匆地踏上一条羊肠路,走五六分钟,就可以看见半山腰上的“土坯房”了。

那土坯房,就是我的家。

我家五口人一直住在那间老屋里。

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剥蚀得满目疮痍。

这些年,富起来的农民越来越多,漂亮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把山村点缀得如同别墅区一般富丽堂皇。

渐渐地,我家的老屋竟成了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丑陋无比,有碍观瞻。

我家又是山村的制高点,这样就有点滑稽,成了“鸡立鹤群”。

奇怪的是,父亲是挣钱的好把式,干活不惜力气,又有技术,但父亲就是迟迟不盖新房。

乡亲们说父亲是个守财奴,舍不得花钱。

听到这些善意的挖苦,手巧口拙的父亲付之一笑,啥话也不说。

我也不理解,早几年负担重,风烛残年的爷爷奶奶常看病,现在日子好过了,父亲还是按兵不动,真不知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转过一道弯,奇迹出现了——土坯房竟然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小洋楼”,雪白的墙体,蓝色的屋顶,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我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惊喜地往家跑,顾不得“窈窕淑女”的形象,像个野小子。

三月不见,家人亲热得不行,父母弟妹围上来,这个说我胖了,那个说我廋了,这个说我白了,那个说我黑了。

我应付几句,赶紧屋里屋外看新房。

这是一座两层小楼。

外墙贴着洁白的瓷砖,崭新如洗;室内装修简洁而美观,地板光可鉴人,天花板上悬挂着华美的灯饰,雍容典雅……母亲一边陪我参观一边说:

“你爸早就想盖房了,可盖房子动静大,怕影响你学习,咱上高中图啥呢?

不就是图考上大学吗?

……你三个月不回家,你爸就趁这个机会动工了,他不让对你说,怕你读书不安心,老想着回家帮忙。

是啊,家里大兴土木,谁都不得安宁。

父亲口齿木讷却心细如发。

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弥漫到全身,不由得往父亲怀里钻,脑袋在那宽厚的胸口上贴了好久,像在聆听父亲的心跳。

夜晚,我躺在舒适的席梦思床上,浮想联翩。

随着我家新楼的竣工,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成了历史的陈迹。

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我家是亿万中国农民家庭的缩影。

试看今日之中国,像我家这样的农民家庭不知有多少。

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与新时期以前的农民不可同日而语……

想着,想着,我眼前出现了幻觉——

在学校举行的才艺选拔大赛上,我声情并茂地唱了两支歌后,主持人考我一个老气横秋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富强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

“亿万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哗,台下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点评】选材精当,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通过我家住房的变迁表现当代中国农民生活的巨变,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这一重大主题;构思颇有特色,结构精致缜密,主要表现在文章前后的照应技巧上,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二者吻合得天衣无缝。

例如,开篇写“三月没回家”,既是高三生活的真实写照,又为后文“土坯房”变成“新楼房”巧埋伏笔;中间部分写父亲“迟迟不盖新房”,是设置悬念,后面母亲陪我参观时说的一番话是揭开谜底,前后有机衔接,不露痕迹。

结尾颇具匠心,让题旨自然浮出水面,把理性的思考化为形象的揭示,生动地诠释了主题,使所供材料的主旨得以彰显。

此外,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也值得称道,运用精彩的语言修饰,精妙的细节描写,精当的遣词造句,勾勒出一幅山村生活质朴清新的图景,使人如在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