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3452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5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建筑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建筑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建筑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建筑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

《建筑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结构监理实施细则.docx

建筑结构监理实施细则

高桥安置三期工程监理细则

(建筑与结构)

本细则按照建筑与结构工程中所含分部工程为:

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建筑屋面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以上工程各分为一章,每个分部工程按照所含各个分项工程各划为一节,每节中包含该分项常见的质量问题、及监理应具备的资料。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

银川市金凤区增减挂钩试点项目(高桥安置区三期)

二、建设地点:

银川市金凤区十三街以东,金凤十五路以南,金凤十六路以北

三、建设规模:

建筑面积平方米11.29万㎡

四、工程性质:

民用住宅

五、监理服务期:

合同签订生效至工程竣工验收合格

本工程拟建场区位于银川市金凤十三街以东,金凤十五路以南,金凤十六路以北,所在区域北定位为居住用地,发展前景良好,地块用地三面邻路,东面紧连城市规划的居住用地,环境优美,出行条件良好。

本工程的多层、小高层项目,在工程的平面定位放样及竖向高程控制等方面均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大的工作难度。

如何妥善解决或处理施工扰民或民扰问题、及安全文明施工是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中,也是施工管理中必须重视和解决好的一大难点。

工程项目总览表

序号

单位工程

名称

建筑

层数

檐高

(m)

建筑面积(㎡)

基础

结构类型

1

1#

18+1

55.2

9575.06

筏板基础

框剪结构

2

2#

18+1

55.2

9575.06

筏板基础

框剪结构

3

3#

18+1

55.2

9575.06

筏板基础

框剪结构

4

4#

18+1

55.2

9575.06

筏板基础

框剪结构

5

5#

18+1

55.2

9575.06

筏板基础

框剪结构

+6

6#

18+1

55.2

9371.01

筏板基础

框剪结构

7

7#

11+1

32.2

5553.04

筏板基础

框剪结构

8

8#

9+1

26.4

4595.52

筏板基础

框剪结构

9

9#

9+1

26.4

4372.5

筏板基础

框剪结构

10

12#

11+1

32.2

5553.4

筏板基础

框剪结构

11

13#

6+1

17.7

3260.42

筏板基础

框架结构

12

幼儿园

3

10.8

2136.28

独立基础

框架结构

13

地下车库

-1

3.7

30210.6

筏板独基

框剪结构

1.预计工程投资额:

2.工程质量标准:

合格

3.建设单位:

宁夏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4、设计单位:

武汉中天世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监理单位: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施工单位:

浙江宏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编制依据

1、相关技术标准、质量验收规范

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3、委托监理合同、施工承包合同

4、本工程的监理规划

5、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图纸会审纪要、设计交底文件及设计变更文件等)

6、已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

7、其他相关文件资料

第二章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和规定

一、监理监督贯彻执行“三检制”的管理制度

(1)自检

①操作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按相应的分项工程质量验评标准自检,经组长验收后才准继续施工;

②班组长对所施工的分项工程,逐项地检查班组每个成员的操作质量,经自检达标后方可提请工长组织验收;

③工长对班组督促自检,并对班组长操作质量进行中间检查,经检查达标后,再提请总工长(或现场技术负责人)组织专职质量检查人员进行质量核对;

④工长或现场技术负责人,未经专检人员核验的分项工程或经核验未达到标准时,不得安排下道工序,否则要追究责任或进行处罚;

(2)互检

①工种间的交接检:

上道工序完成后下道工序插入前,现场技术负责人必须组织交接,双方(工长)班组长进行交接检查,未经交接检或已经交接检但未达到要求的分项工程,接方可拒绝插入施工;

②总、分包间的交接检;

a、对规范、规程、标准及施工图中规定的,需要在工序间检查的项目,交方应按接方要求认真办理总分包交接手续,移交有关资料和进行交接签证,否则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b、凡总、分包之间有相互关系的隐蔽项目,负责做下道工序的单位必须在隐蔽前,与做前一道工序的单位办理交接手续,经交接双方共检,达到质量标准并经双方签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隐蔽工序的施工,否则由做最后一道工序的单位承担一切后果;

③、成品保护交接检:

a、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单位在施工前,必须对已完成的成品,例如高级装修、高级细木、高级暖卫瓷活、电气等进行成品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始终有防止成品、半成品损坏或污染等有效措施;

b、上道工序出成品后必须向下道工序办理成品保护手续,否则出现成品损坏、污染、丢失时由上道工序单位承担后果;

c、对已办理成品保护交接检的项目,如发生损坏、污染、丢失等问题,均由做下道工序的单位承担后果;

(3)专检:

①、所有分项工程的“隐检”、“预检”项目,必须按程序作为一道工序,提请专检人员进行质量检验评定。

未经专检人员检验、评定的项目,或虽经检验评定,但尚未达到质量标准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凡违反此规定的责任者,要进行处罚;

②、专检人员在核验评定分项工程质量等级时,必须按质量标准、质量控制目标(优良),认真检查严格把关;

③、在施工过程中,应认真检查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协助工长、班组长搞好质量管理,要着重抓薄弱环节、抓重点部位、抓质量通病、抓隐患、预检等工作;建立本工程现场监理工作制度,规范监理工作。

根据本工程规模和特点建立以下制度:

1、工程开工、复工申请审批制度。

本工程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填报工程开工报审表,总监理工程师会同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准备工作进行检查,符合要求方能批准开工。

对停工整改后复工的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填报工程复工报审表,经监理人员检查符合要求由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复工。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审核制度。

本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开工前应编制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机构审核。

对于重要的分项工程应另行编制独立的施工技术方案,在分项工程施工前报监理机构审核。

经审定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报送建设单位备查。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审核程序见程序十四

3、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制度。

项目监理部收到施工图后,总监理工程师即组织监理人员认真熟悉图纸,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书面提交建设单位。

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会议,对图审及程序十四、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审核程序

 

修改补充

提出修改意见

 

设计交底有关决定做出会议纪要,并发送各方执行。

4、工程材料、构配件及设备进场报验制度。

施工单位运进场的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必须将其质量证明资料和报审表报送项目监理部,由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并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抽检。

对于采用的新材料、新产品应要求施工单位报送有关部门鉴定、确认的证明文件,并经考察论证后使用。

工程材料、构配件及设备报验程序见程序十六。

5、工程材料、试块、试件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

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试件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见证取样和送检人员由公司委派专职或兼职监理人员负责,并经自治区质检总站或银川市质检站培训合格后取得上岗证。

送检的材料、试块、试件包括:

承重结构混凝土、砂浆试块,承重结构用砖及混凝土小型砌块,承重结构钢筋及钢筋焊接试件,混凝土及砂浆用水泥,承重结构混凝土掺的外加剂,以及防水材料。

见证取样的送检比例为规定应取样数量的30%以上。

6、隐蔽工程、检验批及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制度。

分项工程施工前,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准备工作,重要的分项工程应编制施工技术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经监理机构审批,监督施工单位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第三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

第一节 降水工程

一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应抽样检验合格,其质量标准见下表。

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验方法

单位

数量

1

排水沟坡度

1~2

目测:

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畅通

2

井管(点)垂直度

1

插管时目测

3

井管(点)间距(与设计相比)

≤150

用钢尺量

4

井管(点)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

mm

≤200

水准仪

5

过滤砂砾料填灌(与计算值相比)

mm

>60

>93

检查回填料用量

6

井点真空度:

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

Kpa

Kpa

80~100

真空度表

真空度表

7

电渗井点阴阳极距离:

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

mm

mm

120~150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二 应注意的常见质量问题

1 对不同的土质应用不同的降水形式,见下表。

   适用条件

降水类型

渗透系数(cm/s)

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m)

轻型井点

多级轻型井点

10-2~10-5

6~12

喷射井点

10-3~10-6

8~20

电渗井点

<10-6

宜配合其他形式降水使用

深井井管

≥10-5

>10

2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三 应具备的监理资料

1检验批评定表。

2降水平面布置图。

3巡视检查记录。

第二节 土方开挖工程

一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应抽样检验合格,其质量检验标准见下表。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

检验方法

柱基基坑基槽

挖方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控项目

1

标高

-50

±30

±50

-50

-50

水准仪

2

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200

-50

+300

-100

+500

-150

+100

经纬仪,用钢尺量

3

边坡

设计要求

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一般项目

1

表面平整度

20

20

50

20

20

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基底土性

设计要求

观察或土样分析

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

二 注意事项

1 土方开挖前应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以及工程测量等准备工作。

2 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开挖,应注意宜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顺利排水。

3 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基础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4 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机械开挖应留至少10cm土改为人工开挖,如果基础不能及时施工,可在基底标高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

5 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

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的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宽度。

6 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

推土机、铲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下沉。

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调试,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

三 应具备的监理资料

1 检验批评定表

2 工程地址勘察报告。

3 基槽(基坑)核验报告。

4 地基处理记录。

第三节 土方回填工程

一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应抽样检验合格,其质量检验标准见下表。

填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

检验方法

柱基基坑基槽

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面基础层

人工

机械

主控项目

1

标高

-50

±30

±50

-50

-50

水准仪

2

分层压实系数

设计要求

按规定方法

一般项目

1

回填土料

设计要求

取样检查或直观鉴别

2

分层厚度及含水量

设计要求

水准仪及抽样检查

3

表面平整度

20

20

30

20

20

用靠尺或水准仪

二 注意事项

1 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密度。

回填土每层应测定压实后的干密度,检验其密实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

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

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结果。

2 回填土下沉。

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压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压,坑(槽)底有机物或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造成。

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规定,检查发现后及时纠正。

3 回填土夯压不密实。

应在夯压前洒水,使其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对“橡皮土”要挖出换土重填。

4 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土,且对填土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落等事故。

5 填方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应妥善处理基底的软硬点、空隙、旧基、暗塘等。

6 回填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周围填土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至管顶0.5m以上,在不损坏管道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回填和压实。

7 在抹带接合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密实要求和地基情况等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一般不超过填方高度的3%。

8 成品保护:

8.1 施工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桩、轴线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8.2对基础、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以及从基础墙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防止回填灰土时碰撞或损坏。

8.3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或配合比错误。

8.4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和地坪面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防止日洒雨淋。

三 应具备的监理资料

1检验批评定表。

2隐蔽验收记录。

3旁站监理记录。

4土方密实度试验报告、干密度试验报告。

第四节 卷材防水层

一 质量标准(GB50208-2011)

1 主控项目

1.1 卷材防水层所用卷材及其配套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2 卷材防水层在转角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等部位做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一般项目

2.1 卷材防水层的搭接缝粘贴或焊接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扭曲、折皱、翘边和起泡等缺陷。

2.2 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立面卷材接槎的搭接高度,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卷材应为150mm,合成高分子类卷材应为100mm,且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

2.3 侧墙卷材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结合紧密,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4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0mm。

二 注意事项

1 粘贴不牢固,起皱折、翘边、鼓泡。

2 夏、冬季材料的使用掌握。

3 细部的构造做法不对。

4 有渗漏的现象。

5 卷材铺贴的顺水倒置。

6附加层的漏设。

7 成品保护:

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损坏已做好的找平层、防水层、保护层。

7.1施工屋面运送材料的手推车支腿应用麻布包扎,防止将已做好的面层损坏。

7.2防水层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污染墙面、檐口及门窗等。

8防水层空鼓:

基层未干燥,铺贴压实不均,窝住空气;控制基层含水率,操作时注意压实,排出空气。

以上问题主要是对设计图纸不全面掌握,施工前测试基层含水的情况,基层底油的操作不对,施工时对热贴用火的掌握情况不好,所以,对进场材料必须见证取样,施工全过程的旁站检查,细部构造的预先检查。

热、冷施工的了解。

三 应具备的监理资料

1检验批评定表。

2防水卷材质量保证资料、见证取样资料。

3淋水试验记录。

4隐蔽验收记录。

5旁站监理记录。

第五节 防水混凝土工程

一 质量标准(GB50208-2011)

1主控项目

1.1 防水砼的原材料、配合比及坍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1.2 防水砼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砼抗压、抗渗试验报告。

1.3 防水砼结构的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道、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 一般项目

2.1 防水砼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设件位置应正确。

检验方法:

观察和尺量检查。

2.2 防水砼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检验方法:

用刻度放大镜检查。

2.3 防水砼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其允许偏差为+8mm、-5mm;主体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5mm。

检查方法:

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二 注意事项

1 防水砼所用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1 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级,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水泥;

1.2 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

1.3 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1.4 拌制砼所用的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1.5 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

1.6 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 防水砼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2.1 试配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应比设计值提高0.2MPa;

2.2 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

2.3 砂率宜为35%~45%,灰砂比宜为1:

2~1:

2.5;

2.4 水灰比不得大于0.55;

2.5 普通防水砼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泵送入时入泵坍落度宜为100~140mm。

3 砼拌制和浇筑过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拌制砼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工作班检查不应少于两次。

每盘砼各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偏差应符合下表:

砼组成材料计量结果的允许偏差

砼组成材料

每盘计量

累计计量

水泥、掺合料

±2

±1

粗、细骨料

±3

±2

水、外加剂

±2

±1

注:

累计计量仅适用于微机控制计量的搅拌站。

3.2 砼的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工作班至少检查两次。

砼的坍落度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砼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80的有关规定。

砼实测的坍落度与要求坍落度之间的偏差应符合下表:

砼坍落度允许偏差

要求坍落度(mm)

允许偏差(mm)

≤40

±10

50~90

±15

≥100

±20

4 防水砼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砼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

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制作。

4.1 连续浇筑砼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一组为6个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采用预拌砼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4.2抗渗性能试验应符合现行《普通砼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的有关规定。

5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将影响U.E.A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率,直接影响补偿收缩及减少收缩裂缝的效果。

6细部构造处理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审核图纸,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等细部要精心处理。

7地下室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施工,其技术负责人及班组长必须持有上岗证书。

施工完毕,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交总包归档。

地下室防水工程保修期五年,出现渗漏要负责返修。

8穿墙管外预埋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主管与套管按设计要求用防水密封膏封严。

9结构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变形缝内填沥青木丝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缝内20mm处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抹20mm防水砂浆保护。

10后浇带一般待混凝土浇筑60天后(或者按照设计要求),应以原设计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接槎处要清理干净,养护28d。

三 应具备的监理资料

1检验批评定表。

2水泥、砂子、碎石质量保证资料。

3外加剂质量保证资料。

4防水混凝土配合比。

5混凝土强度报告、抗渗试验报告。

6旁站监理记录。

7隐蔽验收记录。

第六节 涂膜防水层

一 质量标准

1 主控项目

1.1 涂料防水层所用材料及配合比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

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1.2 涂料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

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 一般项目

2.1 涂料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胶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2.2 涂料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和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2.3 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

检验方法:

针测法或割取20mm×20mm实样用卡尺测量。

2.4 侧墙涂料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应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二 应注意的常见质量问题

1 防水涂料厚度选用应符合下表:

防水涂料厚度(mm)

防水等级

设防道数

有机涂料

无机涂料

反应型

水乳型

聚合物

水泥基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 

1级

三道或三道以上设防

1.2~2.0

1.2~1.5

1.5~2.0

1.5~2.0

≥0.8

2级

二道设防

1.2~2.0

1.2~1.5

1.5~2.0

1.5~2.0

≥0.8

3级

一道设防

≥2.0

≥2.0

复合设防

≥1.5

≥1.5

2 涂料防水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2.1 涂料涂刷前应先在基面上涂一层与涂料相容的基层处理剂;

2.2 涂膜应多遍完成,涂刷应待前遍涂刷层干燥成膜后进行;

2.3 每遍涂刷时应交替改变涂层的涂刷方向,同层涂膜的先后搭茬宽度宜30~50mm;

2.4 涂料层的施工缝(甩槎)应注意保护,搭接缝宽度应大于100mm,接涂前应将其甩茬表面处理干净;

2.5 涂刷程序应先做转角处、穿墙管道等部位的涂料加强层,后进行大面积涂刷;

2.6 涂料防水层中铺贴的胎体增强材料,同层相邻的搭接宽度应大于100mm,上下层接缝应错开1/3幅宽。

3 穿过墙体的管道、预埋件、变形缝处,涂膜施工时不得碰损、变位。

4 已涂好的涂膜未固化前,不允许上人和堆积物品,以免涂膜防水层受损坏,造成渗漏。

5 气孔、气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