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七校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七校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七校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七校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七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
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列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海瑞去世后,南京人民,如丧考妣。
出丧那天,不少店铺自动停止营业以示。
许多与海瑞、非亲非故的普通民众也纷纷前往送葬。
人们为这位善良、刚毅、正直、清廉的官员,献上最诚挚的感激和哀思。
A.奔走相告哀怜似曾相识B.奔走呼号哀悼素不相识
C.奔走相告哀悼素不相识D.奔走呼号哀怜似曾相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形容人们听到或看到特别使人振奋或担心的事,迅速地互相转告。
奔走呼号:
一边奔跑,一边喊叫,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
句中是“海瑞去世”,应该用“奔走相告”。
哀怜:
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
哀悼:
悲痛地悼念(死者)。
文中的语境是“去世”,用“哀悼”。
似曾相识:
好像曾经认识一样。
素不相识:
向来不认识。
句中有“非亲非故”用“素不相识”。
故选C。
2.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文房四宝”,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千古留佳作,神颖传万年。
②圭玄韵味足,砂麝聚青瑰。
③苦辣酸甜事,包容千古明。
④厚重蓄神蕴,深沉存雅堂。
A.①纸②砚③笔④墨B.①笔②墨③纸④砚
C.①墨②砚③笔④纸D.①笔②砚③纸④墨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此题注意描绘的内容和“文房四宝”相符。
故选B。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敏锐善感的心理特质,使得朱自清经常产生生命不堪重负的感觉,不免陷入低徊的情绪中。
。
。
。
,,。
①于是朱自清便从现实批判和伦理承担两方面来直面人生的沉重
②现实批判,展示了朱自清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感
③但是平正的理性,又不许他陷入颓唐
④在伦理关系重建中建构父子、夫妻、朋友的亲密关系,一日三省自己的过失
⑤也实现了自我道德人格的升华
⑥朱自清又在转换儒家文化合理内核中寻找到心灵安置之所
A.①②④③⑥⑤B.③①②④⑥⑤
C.③①⑥⑤②④D.①②⑥⑤④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此题考核排序,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此题③“陷入颓唐”承接上文“陷入低徊的情绪”,放在最前面;①“于是”新的做法,引出先问,④“在伦理关系重建中”和②“现实批判”照应①中的①中“现实批判和伦理承担”,顺序是先总后分;⑥⑤“找到……”“也实现了”语意承接。
故选B。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4.根据下面的材料,对“创客”内涵,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创客”是一群陶醉于自己的奇思妙想,又执着地要将每个“灵光一闪”变成现实的人。
对于这些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年轻人,什么都能缺,就是梦想不能缺。
(《光明日报》2014年5月3日)
市领导与年轻的创客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创新创造成果,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实现梦想。
(《解放日报》2015年4月26日)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有一句名言:
“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
”这句话在创客文化中依然得到了应验。
创客们对他们眼中的“美”——市场空白之处、无人涉足之地——格外地敏感。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3月24日)
A.富有激情活力和奇思妙想、执着大胆、敏感捕捉生活之美的年轻人。
B.富有激情活力、怀揣梦想、自主创新创业、敏感捕捉商机的年轻人。
C.富有激情活力、怀揣梦想、自主创新创业、敏感捕捉生活之美的年轻人。
D.富有激情活力和奇思妙想、执着大胆、敏感捕捉商机的年轻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压缩语段的能力,要求根据材料的内容概括“创客”的内涵,答题时注意注意选项和原文对读,找到细微的茶杯,题中AD项,“执着大胆”错,是市领导鼓励的话;C项,“善于寻找生活之美”错,文中的“美”指“市场空白之处、无人涉足之地”。
故选B。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厨者王小余传
清·袁枚
小余王姓,肉吏之贱者也。
工烹饪,闻其臭者,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
初来请食单;余惧其侈,然有颖昌侯①之思焉,唶曰:
“予故窭人子,每餐缗钱②不能以寸也。
”笑而应曰:
“诺。
”顷之,供净饮一头,甘而不能已于咽以饱。
客闻之,争有主孟之请。
小余治具,必亲市物,曰:
“物各有天。
其天良,我乃治。
”既得,泔之,奥之,脱之,作之。
客嘈嘈然,属餍而舞,欲吞其器者屡矣。
然其簋不过六七,过亦不治。
或请授教,曰:
“难言也。
作厨如作医。
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而谨审其水火之齐,则万口之甘如一口。
”问其目,曰:
“浓者先之,清者后之,正者主之,奇者杂之。
视其舌倦,辛以震之;待其胃盈,酸以厄之。
”曰:
“八珍七熬,贵品也,子能之,宜矣,嗛嗛二卵之餐,子必异于族凡,何耶?
”曰:
“能大而不能小者,气粗也;能啬而不能华者,才弱也。
且味固不在大小、华啬间也。
能,则一芹一菹皆珍怪;不能,则虽黄雀鲊三楹,无益也。
而好名者有必求之与灵霄之炙,红虬之脯,丹山之凤丸,醴水之朱鳖,不亦诬乎?
”曰:
“子之术诚工矣。
然多所炮炙宰割,大残物命,毋乃为孽欤?
”曰:
“庖牺氏至今,所炮炙宰割者万万世矣。
乌在其孽庖牺也?
虽然,以味媚人者,物之性也。
彼不能尽物之性以表其美于人,而徒使之枉死于鼎镬间,是则孽之尤者也。
”曰:
“以子之才,不供刀匕于朱门,而终老随园,何耶?
”曰:
“知己难,知味尤难。
吾苦思殚力以食人,一肴上,则吾之心腹肾肠亦与俱上;而世之贪声流歠者,难奇赏吾,而吾伎且日退矣。
且所谓知己者,非徒知其长之谓,兼知其短之谓。
今主人③未尝不斥我、难我,而皆刺吾心之所隐疚,是则美誉之苦,不如严训之甘也。
吾日进矣,休矣,终于此矣。
”
未十年卒。
余每食必为之泣,且思其言,有可治民者焉,有可治文者焉。
为之传以咏其人。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注】①颖昌侯:
指西晋何曾“日食万钱”“厨膳滋味,过于王者”,贪嘴之意。
②缗钱:
即串起来的铜钱。
③主人:
这里指随园主人,也就是袁枚。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颐下巴
B.待其胃盈,酸以厄之厄阻遏
C.不亦诬乎诬荒谬
D.吾苦思殚力以食人食侍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小余初次请示菜单,袁枚想贪嘴,王小余考虑到自己是穷人家出身,劝袁枚不要太奢侈。
B.王小余做菜讲究食材,工序繁复,美味可口,客人吃到手舞足蹈,多次恨不得连餐具都吞下。
C.王小余认为,厨和医的相同处在于专心研究万物本性,并细心斟酌,调和一致,适合众人。
D.王小余觉得袁枚是知己,又是畏友,能让自己不断进步,所以不想供职朱门,想终老袁家。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余治具,必亲市物,曰:
“物各有天。
其天良,我乃治。
”
(2)子之术诚工矣。
然多所炮炙宰割,大残物命,毋乃为孽欤?
8.文末作者认为王小余话中包含了“治民”(为官)的道理,请概括其道理。
【答案】5.D6.A
7.
(1)小余准备食物,一定亲自购买食材,他说:
“事物各有天性,它天性好,我才置办。
”
(2)你的技艺确实精巧啊。
但是多烧煮(烹调)杀生,大量杀生害命,难道不是作孽吗?
8.满足众望\量才用人,尽其所能\重视才能(才力)\不贪虚名\敬业进取\严于律己
【解析】
【5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D项,食,动词,提供食物。
故选D。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王小余考虑到自己是穷人家出身,劝袁枚不要太奢侈”错。
原文“初来请食单;余惧其侈”“予故窭人子,每餐缗钱不能以寸也”,选项张冠李戴。
故选A。
【7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重点注意,治具:
准备食物;市:
购买;天:
天性;其:
它;乃:
才;诚:
确实;工:
精巧;然:
但是;毋乃:
难道不是。
【8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这类试题多为概括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
此题要求概括王小余话中包含了“治民”(为官)的道理,注意根据文中的相关句子“吾以一心诊百物之宜”“浓者先之,清者后之,正者主之,奇者杂之”“且味固不在大小、华啬间也。
能,则一芹一菹皆珍怪;不能,则虽黄雀鲊三楹,无益也”“而好名者有必求之与灵霄之炙”“是则美誉之苦,不如严训之甘也”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小余姓王,是个身份低贱的煮肉差役。
他擅长烹饪,人们闻到他烧菜的香味,十步以外没有不下巴跳动、歆羡向往的。
最初他向我请示菜单,我怕他太奢侈,但又有颍昌侯(那样贪嘴)的想法(指西晋何曾“日食万钱”“厨膳滋味,过于王者”),就叹了口气说:
“我本来是个穷人,每顿饭花的钱(缗钱,即串起来的铜钱)不能超过一寸。
”他笑着答应说:
“好。
”不久,上了一道净饮,味道甘美,大家不停地喝到饱。
客人听说了他,争着请他为自己主厨。
小余准备菜肴,一定要亲自上市场,说:
“东西各有其天性,天性好的,我才用。
”买到后,就淘洗、加热、清理、调制。
客人吵吵着,接连地吃到满意,手舞足蹈,好几次恨不得吞下餐具。
但是篮子里只有六七道菜,超过这个数目也不再做了。
有人请他传授技艺,他说:
“很难说啊。
当厨子就像当大夫。
我用专一的心思诊断各种事物适合怎么做,细心斟酌怎么用水火来调和,这样就可以众口如同一口了,都以此为美味。
”问他细节,他说:
“味浓的在先,味淡的在后。
味正的为主料,味奇的为调剂。
等人舌头麻痹了,就用辣味来刺激它;等人胃满了,就用酸味来将食物压缩。
”问者说:
“八珍七熬(八珍指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渍、熬、肝膋,七熬未知),这是珍贵的品种,您能烹饪,这正常。
区区两只鸡蛋的饭,您做的必定跟普通人不一样,为什么呢?
”他说:
“能做大菜而不能做小菜的,是因为气质粗。
能做简餐而不能做盛宴的,是才力弱。
而且味道本来不在乎大或小、简单或丰盛之间啊。
如果才能好,则一个水芹、一味酱料都能做成珍贵奇怪的菜;才能不好,那么即使把黄雀腌了三间屋子,也没什么好处。
而贪图名声的一定要做出灵霄宝殿上的烤肉、红虬做出的肉干,用丹山的凤凰来做丸子,用醴水的朱鳖来炮制,不是很荒唐吗?
”问的人又说:
“您的技艺确实精巧啊。
但是多烧煮杀生,残害动物的性命,不是做孽吗?
”他说:
“从伏羲氏到现在,所烧煮杀生的已经万万世了,伏羲的恶孽在哪里呢?
虽然如此,但是用味道来取悦人,是动物的本性。
那些不能尽动物的本性而向人展示其美味,而白白地让它们在锅里面枉死,这是一种极重的罪孽。
”问者说:
“以您的才能,不在豪门巨家里整治膳食,而在随园里终老,这是为什么呢?
”他说:
“懂得我难,懂得美味更难。
我苦思尽力地为人做饭食,一道菜上去,我的心肝肾肠也跟着一起送上去了。
而世上那些只知道咂着声音吃喝的人,很难格外欣赏我,这样我的技艺就会一天天退步了。
况且所谓知己的人,说的是那种不只能了解其长处、也同时能知道其短处的人。
现在随园主人(指袁枚)并非不斥责我、为难我、跟我吵闹,可是他都能刺中我心里暗自内疚的地方。
像这样,那么一味的给我以美誉,实为苦楚,不如随园主人对我严厉的训诫反而甘美,我就一天天进步了。
算了吧,我还是终老在这里吧。
”
不到十年,他去世了。
我每每吃饭,都为他而哭,也会想起他说的话,里面有治理百姓的道理,有写文章的道理。
就为他作了这篇传,称颂这个人。
但是平正的理性,又不许他陷入颓唐。
于是朱自清便从现实批判和伦理承担两方面来直面人生的沉重。
现实批判,展示了朱自清作为现代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感。
在伦理关系重建中建构父子、夫妻、朋友的亲密关系,一日三省自己的过失。
朱自清又在转换儒家文化合理内核中寻找到心灵安置之所,也实现了自我道德人格的升华。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曲江二首(其一)杜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①,苑边高冢卧麒麟②。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注:
①翡翠:
翡翠鸟。
②麒麟:
石麒麟墓饰。
9.前三句(“一片”~“经眼”)如何层层渲染“伤多”,请分析。
10.尾联“行乐”在诗中具体指什么?
诗人“行乐”原因有哪些,请具体说明。
【答案】9.开头借“一片(一瓣)花飞”,暗示春天开始消逝,敏感诗人开始伤感;接着借风飘万点花情景,表达诗人满腹愁怀(“正”字);最后描写春花“欲尽”,诗人只得“且看”(姑且去看,实际不忍再看),诗人愁绪无以复加。
10.“酒入唇”(“喝酒”)。
百花凋零,春光逝去,令人发愁;景象残败,昔盛今衰,令人感伤;浮名无用,羁绊自身,令人难受。
(惜春伤春、忧时伤世、看透浮名)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此题要求分析“层层渲染”“伤多”,注意是渲染,注意抓住诗人的凭借即可,此题有诗句中的“一片”“万点”和“欲尽”着手分析。
根据落花的数量的变化分析“伤多”。
【10题详解】
此题考核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分析“行乐”在诗中具体所指以及诗人“行乐”的原因。
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作答即可,“行乐”在诗中具体是指,“莫厌伤多酒入唇”中的“喝酒”。
“行乐”的原因有,首联写的景是百花凋零,春光逝去,令人发愁,这是其一;其次,这眼前的景象是春景残败,令人伤感,这是诗人“行乐”的原因之二;“何用浮名绊此身”,浮名无用,羁绊自身,令人难受,这是诗人“行乐”的原因之三。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
(荀子《劝学》)
(3).皇览揆余初度兮,________。
(屈原《离骚》)
(4).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韩愈《师说》)
(6).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________。
(《老子》)
(8).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___________,未为迟也。
(《战国策》)
【答案】
(1).翱翔蓬蒿之间
(2).而致千里(3).肇赐予以嘉名(4).飞湍瀑流争喧豗(5).不耻相师(6).举匏尊以相属(7).大辩若讷(8).亡羊而补牢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翱翔”“肇”“豗”“匏尊”的写法。
五、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伊和他
叶圣陶
温和,慈爱的灯光,照在伊丰满、浑圆的脸上;伊的灵活有光的眼,直注在小孩——伊右手围住他的小腿,左手指抚摩他柔软的头发——的全身,自顶至踵,无不周遍,伊的心神渗透了他全身了。
他有柔滑如脂的皮肤,嫩藕似的臂腕,肥美、鲜红的双颐,澄清、晶莹的眼睛,微低的鼻,小小的口;他刚才满两岁。
伊抱他在怀里,伊就抱住了全世界,认识了全生命了。
他经伊抚摩头发,回头看着伊,他脸上显呈出来的意象,仿佛一朵将开的花。
他就回转身来,跪在伊怀里,举起两只小手,捧着伊丰满的面庞,还将自己的面庞凑上去偎贴着,叫道,“妈!
”小手不住的在伊脸上轻轻的摩着,拍着。
这是何等的爱,何等的自然,何等的无思虑,何等的妙美难言!
钟摆的声音,格外清脆,发出一种均匀的调子,给人家一个记号,指示那生命经历“真时”,不绝的在那里变化长进。
伊和他正是这个记号所要指示的,他们的生命,他们的爱,他们爱的生命,正在那里绵延的、迅速的进化哩。
他的小眼睛忽然被桌上一个镇纸的玻璃球吸住了,他的面庞便离开了伊的,重又回转身去,取球在手里。
“红的……花!
白的……花!
”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全神灌注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
他的小灵魂真个开了花了!
“你喜欢这花呀。
”伊很真诚的吻他的肩,紧紧的依贴着不动。
他将球旋转着;他小眼睛里的花,刻刻有个新的姿态;他的小口开了,嘻嘻的笑个不住。
伊仍旧伏着看他,仍旧不动。
“天上……红的……云,白的……云,红的……星,白的……星!
”他说着,一臂直伸,指着窗前,身体望侧倾斜,“妈!
那边去。
伊就站了起来,抱他到窗前。
一天的月光,正和大地接吻;温和到极点,慈爱到极点,不可言说。
“天上有亮么?
”伊发柔和绵美的声音问。
“那边,亮!
一个……星!
两个……星!
四个星!
六个星!
十一个星!
两个星!
……一只恋月的小鸟,展开双翅,在空碧的海里浮着。
离开月儿远了,又折转来浮近去,充量呼吸那大自然的恩惠。
那小鸟又印入了他澄清、晶莹的小眼睛里了。
他格外的兴奋,举起他握球的小手,“一个……蜻蜓!
来!
捉他l”就将球掷去。
那球抛起不到五寸就下坠,打着在伊左眼的上角,从伊的臂上滚到地上。
伊受了剧烈的激刺了,有几秒钟功夫,伊全不感觉什么。
后来才感痛,不可忍的痛!
伊的眼睛张不开了,但能见无量数的金星在前面飞舞。
眼泪汩汩的涌出来,两颊都湿了;伊的面庞伏在他小胸口,仰不起来。
这个时候,他脸面的肌肉,都紧张起来;转动灵活的小眼睛,竞呆了,端相着伊,表显一种恐惧,怅惘,可惜的神情,—一因为他听见玻璃球着额发出的沉重的声音——仿佛他震荡的小灵魂在那里说道:
“这怎样!
没有这回事罢!
”
伊痛得不堪.泪珠伴着痛,滴个不休;面庞还是伏在他的小胸口。
他慢慢的将小手扳起伊的面庞。
伊虽仍旧是痛,却不忍不随着小手的力仰起来。
伊的面庞变了:
左眼的上角,高起了一大块,红而近紫;眼泪满面,照着月光,有反射的光。
伊究竟忍不住这个痛,不知不觉举起左手,按那高起的一块。
他看了,上下唇紧阖,并为一线,向两边延长。
动了几动,终子忍不住,大张他的小口,哑的哭了出来。
红苹果似的两颐,被他澄清、晶莹的泉源里的水洗得通湿。
伊赶忙吻他的额,脸上现出美丽的,感动的,心底的笑,和月一样的笑。
这时候,伊的感觉,一定在痛以上了。
……
一九二0,八,一二
(选自一九二0年九月《新潮》第二卷第五号)
12.文章写“他”玩玻璃球伤了“伊”眼睛这一内容,请简要分析其用意。
13.简要分析划线句的作用。
14.本文重点描绘了一幅母子亲情图,请简要概括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2.
(1)侧面表现母亲对“他”的爱(突出母子情深);
(2)丰富文章的内容;(3)突出“他”的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4)主要借此表现主题;(4)增添行文波澜。
13.
(1)突出了儿子在母亲心目中的地位;
(2)表明儿子的生命存在对母亲的意义;(3)暗示全文关于生命的主题方向。
14.
(1)对童真童趣的欣赏;
(2)对母爱的颂扬;(3)对唯美生命的礼赞;(4)对和谐自然美的向往。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要求分析文章写“他”玩玻璃球伤了“伊”眼睛这一内容的用意,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此题情节的内容在题干中已有交代,分析是注意从情节和人物以及主旨的角度分析,从内容观看,丰富文章的内容;从人物看,这一情节突出“他”的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表现母亲对“他”的爱并表现主题;从结构看,增加文章的波澜。
【13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中的句子作用的能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
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
此题注意结合“全世界”“全生命”以及文章的主旨分析其作用。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文章中作者的情感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注意从标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段落以及文中的重点句子作答,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在句子“温和,慈爱的灯光,照在伊丰满、浑圆的脸上”“这是何等的爱,何等的自然,何等的无思虑,何等的妙美难言”“伊就站了起来,抱他到窗前。
一天的月光,正和大地接吻;温和到极点,慈爱到极点,不可言说”“伊赶忙吻他的额,脸上现出美丽的,感动的,心底的笑,和月一样的笑”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发掘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内涵
李晓东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竞秀、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名、兵、农、阴阳、纵横诸家,以卓越的智慧,奠定了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