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和第三章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3236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28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和第三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第二章和第三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二章和第三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二章和第三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二章和第三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和第三章教案.docx

《第二章和第三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和第三章教案.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和第三章教案.docx

第二章和第三章教案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一空气(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会描述现象,掌握文字表达式,并会进行误差分析。

2.了解空气的组成。

3.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过程:

引入:

堵住注射器的末端后,推动活塞很难,证明空气的存在,我们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呼吸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生命的支柱,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课题一:

空气

一、板书课题:

空气

二、出示目标:

(投影)

过渡:

大约二百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得出:

空气是有氧气和氮气组成的,那么空气中是否还有其他物质呢?

空气中氧气占多大体积,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些问题。

过渡:

通过实验我们看到,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得到怎样的结论呢?

1.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红磷燃烧后,烧杯里的水为什么能倒吸到集气瓶中?

3.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得到怎样的结论?

4.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试着分析原因。

5.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6.什么叫混合物、纯净物?

检测题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

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2.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若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试分析原因?

3.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

为什么?

4.选择题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汽水C液态氧D水泥砂浆

 

课题一空气(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危害,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和主要污染物。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

1.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五分钟后会回答上述问题。

二、先学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测自学效果

检测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属于氧气的用途的是()

A使铁制品生锈B用于潜水、医疗C用于炼钢

2.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做保护气,灯泡内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这些都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下列现象体现了氮气怎样的性质?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在上升;

4.稀有气体是氙等气体的总称,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因此常作

四、后教

第一题:

B体现:

供给氧气能供给呼吸

C体现:

氧气能支持燃烧

第三题:

氮气不支持燃烧、氮气难溶于水。

(教师展示实验装置)追问:

氮气还有哪些用途?

(请看光盘)

第四题:

师:

过去人们认为他们不能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曾把他们叫做惰性气体,后来人们发现这些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又改名“稀有气体”。

稀有气体有哪些用途呢?

请看光盘。

 

课题二氧气

学习目标:

1.掌握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能描述硫、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3.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过程:

引入:

空气主用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对我们人类轰动关系最为密切,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氧气的有关性质。

一、板书课题:

课题二氧气

自学指导:

 

1.检查自学效果。

检测题

检测题

(一):

操作题(要求:

动作要慢,便于大家观察)

分别请三位同学演示实验2----4

实验2—2注意:

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2---3注意:

(1)集气瓶中先加入少量水;

(2)比较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不同。

实验2---4注意:

(1)铁丝盘成螺旋状;

(2)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集气瓶;

(3)集气瓶中先加入少量水。

(二)笔答题

1.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回答: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这是因为,也可用向上排空气法,这是因为。

2.写出下列变化的文字表达式,并分析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1)磷在氧气中燃烧;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硫在氧气中燃烧。

五、后教

第一题:

体现氧气两个重要的物理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第二题:

注意:

条件并追问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时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特征一:

两种变一种化合反应

特征二:

物质与氧发生反应氧化反应

 

课题三制取氧气

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2.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了解分解反应。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展示目标。

二、引导实验:

教师演示:

实验2—5实验2---6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每个实验说明的问题。

(过渡)为什么上述实验可重复多次,好像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呢?

三、自学指导:

1.什么叫催化剂?

催化剂有什么特征?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3.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检测题

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四、后教

若有错误,先请同学们纠正;若正确则追问:

1.在第一、三两个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什么?

有什么特征?

(引出催化剂的概念)

2.追问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3.教师演示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

(动作要慢,注意操作过程)

课题三活动与探究

制取氧气的操作和装置

学习目标:

1.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会动手制取氧气;

2.会通过实验,验证氧气的一些性质。

教学过程:

1.展示挂图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讨论

1)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习题

【例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例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

【例3】桌子上有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A.是氮气B.是氧气C.是空气D.没有物质

【例4】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把它补充完整。

【例5】空气的成分中,按体积计算由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

A.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B.氧气、氮气、水蒸气、稀有气体

C.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D.氧气、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

【例6】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例7】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

当时化学家把这1/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例8】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空气中的()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例9】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可制化肥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例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例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例1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

氮气占_______,氧气占_________,___________占0.94%,_________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___。

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样说明空气中有少量的____________;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__。

【例13】装在某容器中的空气经测定其中氮气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是10L,则该容器的容积为()

A.10LB.15LC.12.5LD.18L

【例14】最早运用天平研究化学并得出“空气是由1/5体积氧气和4/5体积的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汤姆生B.道尔顿C.拉瓦锡D.门捷列夫

知识点:

空气中各组分的用途

【例15】空气中供我们呼吸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

【例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B.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D.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例17】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了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氮气填充灯泡B.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

C.用氦气填充气球D.用金属铜做电线

【例18】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例19】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A.H2、N2B.N2、O2C.CO2、COD.N2、Ar

【例20】已知氦气是一种比氢气密度几乎大一倍的气体,在首都东亚远东会上作升空表演的“北京2000”遥控飞艇内,充的就是氦气而不是易燃易爆的氢气,这是因为使用氦气()

A.不会使飞艇飞得太高B.氦气发光C.更安全D.以上都正确

【例2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通电时一般都能发出有色光B.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一定不能和其他物质反应D.氙气可作麻醉剂

【例22】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氧气—供人呼吸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

C.氮气—作保护气D.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例23】下列对空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灯泡里充入氮气和氩气使灯泡经久耐用

B.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4:

1

C.空气组成中各成分气体及含量总是保持不变的

D.最早运用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个结论的是拉瓦锡

【例24】食品腐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有氧气存在而发生氧化反应。

因此,吸收掉密封的食品包装盒内的氧气就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下列哪种物质适宜封入食品包装盒中用来吸收掉盒内的氧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A.红磷B.固体烧碱C.还原性铁粉D.生石灰

【例25】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小刚,他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

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

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

知识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

【例2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C.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是混合物

D.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例27】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态氧B.石灰水C.冰水混合物D.四氧化三铁

【例2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铜B.空气C.矿泉水D.大理石

【例2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汽水B.液氧C.碘酒D.食醋

【例30】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黄酒B.矿泉水C.24K黄金D.铁矿石

【例3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碘食盐B.澄清的石灰水C.海水D.冰水

【例32】(10济宁,11★★)我们接触到的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精盐B.白酒、纯碱C.铝合金、生铁D.红磷、氧化铜

【例3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空气,氧气B.氯酸钾,氮气C.液氧,食盐水D.金属镁,氧化汞

知识点:

空气中含其含量的测定

【例34】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细铁丝B.红磷C.硫粉D.木炭

【例35】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例36】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例37】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的水占容器的4/5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例38】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1/5。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例39】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下列分析的原因正确的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A.有残余氧气B.未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C.生成物溶于水D.空气中的某种成分溶于水

【例40】如图所示,用该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燃烧匙中加入红磷,红磷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请按要求填空:

(1)在空气中点燃红磷,并迅速插入玻璃罩内,塞紧橡皮塞,此时看到的主要现象

是      ,该变化的化学表达式为       。

(2)当红磷燃烧完毕,玻璃罩冷却到室温后,看到玻璃罩内水面的变化是,出现该现象的

原因是:

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而生成了固态的,从而使罩内的气体

体积,玻璃罩内气体压强玻璃罩外大气压。

(3)上述试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的性质有哪些?

,。

(4)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21%,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例4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分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

(注:

集气瓶容积为100mL)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1

21

22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例42】如下图所示,有三种不同的实验装置,集气瓶中均充满空气,燃烧匙内所盛有的物质(装置一中物质为红磷:

装置二中物质为木炭;装置三中分别装有红磷和木炭)均为过量,大烧杯内盛有水.当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

 

装置一装置二装置三

打开止水夹,请依次描述打开止水夹后三种装置所出现的现象及其原因:

(1)装置一中所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装置二中所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装置三中所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

用了上图所示装置: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

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

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25mL

22mL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l%

(填“>”、“=”、“<”)。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

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例44】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l:

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

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

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

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

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

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

点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

发出红光,放出热量。

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2的目的是。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3)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例45】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

选用实际容积为4O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

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界的水

中考要求

内容

基本要求

目标层次

1.认识水的组成。

★★

2.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的区别。

3.知道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4.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

物质的性质实验

1.能测定水的组成。

★★

知识点:

水的组成与性质

【例1】冬天,自来水管容易爆裂,主要原因是()

A.铁管热胀冷缩B.铁管热缩冷胀

C.液态水比冰密度大D.冰比液态水密度大

【例2】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纯水

C.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

D.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例3】水被称为“生命之源”,双氧水被称为“绿色氧化剂”。

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气        B.都含有氢元素C.都含有氢分子     D.都含有2个氢原子

【例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所以通电后能产生氢气和氧气。

B.水分子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C.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通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

电解水实验

【例5】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_____(填“变”或“不变”),只是____发生改变,因而属于_____变化,变化前后水的化学性质_____(填“变”或“不变”)。

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得到____气,负极得到_____气,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电解水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例6】关于电解水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证明水中含有氢气、氧气两种物质B.证明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为1:

1

C.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D.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例7】下图是水的电解实验。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例8】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a中的气体是H2B.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

1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

【例9】对在水的电解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正极产生氢气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大

C.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8

D.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为l∶2

【例10】下图为电解水的实验,电解产物有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B.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C.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1D.氢气和氧气的密度比为2:

1

【例11】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电源A为极,B为极。

(2)C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是,可以用检验;

D试管收集到的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