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备考二十种物质鉴别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53143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20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备考二十种物质鉴别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备考二十种物质鉴别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备考二十种物质鉴别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备考二十种物质鉴别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考化学备考二十种物质鉴别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备考二十种物质鉴别方法.docx

《中考化学备考二十种物质鉴别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备考二十种物质鉴别方法.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备考二十种物质鉴别方法.docx

中考化学备考二十种物质鉴别方法

中考化学备考:

二十种物质鉴别方法

2019-03-2714:

14 分类:

学科中考 作者:

杨丹妮88 阅读:

20

中考化学学科中,如何鉴别Na2SO4溶液和NaNO3溶液?

怎样鉴别ZnCl2溶液和MgCl2溶液?

不用任何化学试剂,也不能加热,如何鉴别NaOH溶液和AlCl3溶液?

如何鉴别CaCO3和CaCl2固体?

如何用水鉴别NH4NO3固体和KCl固体?

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别下列三种溶液:

NaCl溶液、NH4Cl溶液和Na2CO3溶液?

1.沉淀法

待鉴别物质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进行鉴别。

例:

如何鉴别Na2SO4溶液和NaNO3溶液。

解:

使用BaCl2溶液鉴定。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a2++SO42-=BaSO4↓

2.气体法

根据某物质加入某一试剂,是否有气体产生,予以鉴别。

例:

有两瓶失落标签的固体,它们是Na2CO3和NaCl,如何鉴别。

解:

使用盐酸鉴别。

反应离子方程式:

CO32-+2H+=CO2↑+H2O

3.过量法

利用加入某种试剂,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达到鉴别的目的。

例:

怎样鉴别ZnCl2溶液和MgCl2溶液。

解:

将两种待鉴别的溶液分别放入二支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均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NaOH溶液,可看到有一支试管内的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另一支试管内无此现象。

则先产生白色沉淀后逐渐消失的试管内放的是ZnCl2溶液,另一支试管内是MgCl2溶液。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g2++2OH-=Mg(OH)2↓

Zn2++2OH-=Zn(OH)2↓

Zn(OH)2+2OH-=ZnO22-+2H2O

4.相互法

利用物质间反应,现象不同而予以鉴别。

例:

不用任何化学试剂,也不能加热,如何鉴别NaOH溶液和AlCl3溶液。

解:

根据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和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现象不同进行鉴别。

方法是:

取一试管,将两种溶液中的任何一种倒入试管内,再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溶液,滴入几滴于试管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摇动仍不消失,则说明试管内放的是AlCl3溶液,胶头滴管内放的是NaOH溶液。

反之,先产生白色沉淀,摇动沉淀立即消失;试管内是NaOH溶液,胶头滴管内是AlCl3溶液。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l3++3OH-=Al(OH)3↓

Al(OH)3+OH-=AlO2-+2H2O

5.溶解法

利用物质的溶解情况进行鉴别。

例:

如何鉴别CaCO3和CaCl2固体。

6.溶解热法

利用物质溶于水,放热或吸热情况不同,予以鉴别。

例:

如何用水鉴别NH4NO3固体和KCl固体。

解:

将两种固体分别溶于水,水温有明显降低的是NH4NO3,无明显变化的是KCl。

7.密度法

根据物质密度不同而进行鉴别。

例:

水和苯是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密度是水大于苯。

如何进行鉴别,不能用试剂和加热。

解:

取一试管,倒入等量两种液体,此时分为等量两层,下层是水,上层是苯,再加入任何一种液体,若上层增多,则加入的是苯;若下层增多,则加入的是水。

8.丁达尔法

根据胶体有丁达尔现象,鉴别胶体和其它分散系。

例:

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9.凝聚法

加入电解质而使胶体发生凝聚,进行鉴别。

例:

如何区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解:

两种液体分盛于二试管中,滴入几滴Na2SO4溶液,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则试管内放的是Fe(OH)3胶体。

若无这种现象的是FeCl3溶液。

10.颜色法

物质颜色不同,或与其它物质反应,生成不同颜色,达到鉴别的目的。

例1:

怎样区别H2和Cl2。

例2:

有两瓶无色溶液,NaCl和NaBr,请予鉴别。

解:

用AgNO3溶液鉴别。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g++Cl-=AgCl(白色)↓

Ag++Br-=AgBr(浅黄色)↓

11.加热法

利用物质热稳定性不同,进行鉴别。

例:

不用任何化学试剂,如何鉴别失落标签的二种固体物质是明矾和硫酸铝。

解:

将二种固体分别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水珠出现的,是明矾,无此现象的是硫酸铝。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KAl(SO4)2+3H2O=Al(OH)3+H2SO4+KHSO4

12.焰色法

根据离子或单质的焰色反应,加以鉴别。

例:

如何鉴别NaCl溶液和KCl溶液。

解:

焰色为黄色的为NaCl溶液,焰色为紫色的为KCl溶液。

13.燃烧法

利用物质燃烧颜色不同或其它现象,予以鉴别。

例:

如何区分两种无色气体:

H2和C2H2。

解:

将两种气体分别点燃,有较多浓烟的是C2H2,无烟的是H2。

(也可根据H2和C2H2燃烧时焰色不同进行鉴别)。

14.熔、沸点法

利用物质熔、沸点不同而区别的方法。

例:

水和二硫化碳的鉴别。

解:

将两种液体取少量,倒在表面皿上,过一会,有一液体立即挥发,是CS2;反之,不挥发的是H2O。

15.闻气味法

根据物质气味不同而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

鉴别H2S和H2。

16.指示剂法

根据溶液的酸碱性,用指示剂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

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别下列三种溶液:

NaCl溶液、NH4Cl溶液和Na2CO3溶液。

17.氧化法

利用氧化剂,使被测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

怎样鉴别KCl和KBr溶液。

解:

用通入Cl2的方法鉴别。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2+2Br-=Br2+2Cl-

18.还原法

利用还原剂,使被鉴别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再根据现象予以鉴别。

例:

怎样鉴别FeCl2和CuCl2溶液。

解:

在盛有FeCl2和CuCl2溶液的两支试管中,通过往试样溶液中分别放入铁片的方法鉴别。

19.磁体法

根据物质的磁性,进行鉴别的方法。

例:

怎样鉴别黑色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20.碳化法

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区别其它物质。

例:

怎样区别浓硫酸和稀硫酸。

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

B.盐酸使指示剂变色

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逐渐变为黑色

D.浓盐酸在空气里敞口放置瓶口有白雾生成

2.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碗、筷、匙、饮料吸管,以及食盐、冰糖和水,不能进行有关实验操作练习的是(  )

A.固体溶解B.液体倾倒C.排水集气D.过滤

3.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各选项分析推理关系成立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则集气瓶中一定不含有氧气

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化合物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所以空气污染物都是由二氧化硫造成的

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氧原子B.水分子C.水D.氢原子

5.下列关于硬水与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B.硬水通过煮沸或蒸馏可以得到软水

C.硬水通过过滤和消毒可以得到软水

D.硬水和天然软水都是混合物

6.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性质上看:

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

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

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

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B.金刚石、石墨、C60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

D.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8.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烧物达到着火点就能燃烧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9.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让他们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无任何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不含铜

B.滤液中含FeCl2和CuCl2

C.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

D.滤液中含FeCl2和HCl

1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物质都是易溶物

B.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甲、乙的混合物

C.甲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至10℃后仍然饱和

D.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12.根据你的经验,下列家庭小实验能成功的是(  )

A.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等热固性塑料

B.用食盐水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用实验室里的柠檬酸和小苏打等自制汽水并饮用

D.用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等制作家庭简易净水器

13.下列根据化学用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2H表示两个氢元素

B.

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C.

如图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55.85

D.

如图原子在反应中易得电子

1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1

NaCl固体

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

2

CO2

H2O

将混合气通过盛氢氧化钠固体的装置

3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

4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Ca(OH)2溶液,过滤

A.①B.①②C.②③D.②③④

15.化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及健康状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可用作复合肥

B.研制、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C.农药和化肥的过度施用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D.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可能导致酸雨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水的两种变化过程:

(1)图中表示化学变化的是  (填“甲”或“乙”),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在甲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用图形表示);

(3)图A~C中表示化合物的有  (填序号).

17.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

A.Na、ClB.C、BeC.F、ClD.Cl、Ar

(2)由第7号元素和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  。

(4)钠、氯、氧三种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

1:

4的化合物,则此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

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A.NO和O2B.CO和N2C.SO2和CO2D.NH4+和H2O

18.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1中能表示NaCl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

(2)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  (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B.生石灰固体C.冰块D.硝酸铵固体

(3)“配制4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时,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3所示.

①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填序号)

A.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侧B.右边的平衡螺丝向右调

C.右盘中减少砝码D.左盘中增加食盐

②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③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若配制过程中,在已经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和水,其他操作均规范,则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或“<”或“=”)5%.

④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请划掉不妥的地方,并在方框中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

三、简答题。

19.日前哈市首个蔬菜物联网基地在双城蔬菜园区建成投入使用.

(1)蔬菜大棚所用的聚乙烯薄膜属于  (填字母)

A.合成材料B.金属材料C.复合材料

(2)为了适应北方春季低温气候,在种植叶类蔬菜时适宜施加的一种复合肥是  (填化学式).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  ,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

(3)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和  (填化学式)等进入人体内都会先与水发生反应.

四、流程题。

20.“厉害了,我的国”国人为之骄傲的第一艘国产航母于2017年4月26日在大连下水,5月5日,我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成功,标准着我国航空事业有了最大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铜运用于航母的电力系统是利用了铜的  。

(2)大型客机大量使用了铝锂合金、钛合金等,钛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铝比铁的金属活动性  (填“强”或“弱”),在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用文字叙述)。

(4)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石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涂上防锈蚀可防止生锈,其原理是  。

(6)比较Mn、Pd(钯)、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①将Mn片、Pd片Cu片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Pd片和Cu片没有变化。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②要确切得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将Pd片加入到  溶液中,观察现象。

五、实验题

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a  ,b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气体收集装置是  。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  (填①或②)通入。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六、科学探究题

22.同学们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1)写出如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  .

(2)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  (填装置编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择下列药品中的  (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b.熟石灰c.块状石灰石d.稀硫酸

(4)常温下,可用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若要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下同).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可以是  .

(5)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填序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b.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c.将水换成冰水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6)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

①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变  色.

②图2中A所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

③镁和锌可以用来验证盐酸的性质②,小红要探究镁和锌与盐酸反应的快慢,需要控制不变(相同)的量有  (填序号).

A.两种金属的颗粒大小B.盐酸的浓度C.温度.

七、计算题

23.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稀硫酸,小江为了测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NaOH固体和水配制40g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往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已知:

2NaOH+H2SO4=Na2SO4+2H2O)

(1)配制40g10%的NaOH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g;

(2)该稀硫酸中H2SO4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

B.盐酸使指示剂变色

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逐渐变为黑色

D.浓盐酸在空气里敞口放置瓶口有白雾生成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

采用淘汰法即可将正确的答案选出。

A、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其中HCl和Fe2O3发生化学反应;

B、盐酸使指示剂变色,是化学变化。

原因是指示剂随溶液PH值改变而结构改变致使变色的化合物,属于化学变化。

C、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棍逐渐变为黑色,利用了浓硫酸的脱水性(碳化),将木棍中的物质按水的比例脱去,属于化学变化;

D、浓盐酸在空气里敞口放置瓶口有白雾生成,是浓盐酸的挥发性,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D。

【点评】正确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键是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方法是比较变化前后物质的差别:

是只限于物质的状态变化,还是物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碗、筷、匙、饮料吸管,以及食盐、冰糖和水,不能进行有关实验操作练习的是(  )

A.固体溶解B.液体倾倒C.排水集气D.过滤

【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排水集气的方法、过滤的方法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固体溶解可以用杯子、筷、匙、食盐或冰糖、水完成;

B、液体倾倒可用瓶子、杯子和水完成;

C、排水集气法可用饮料瓶、吸管和水完成;

D、以上物品缺少过滤用的铁架台和滤纸等物品。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家中一些物质可以代替实验室中哪些仪器)、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各选项分析推理关系成立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则集气瓶中一定不含有氧气

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化合物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所以空气污染物都是由二氧化硫造成的

【分析】A、氧气浓度太小,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能证明不含氧气;

B、根据物质的构成分析即可,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构成的.

C、根据化合物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D、二氧化硫只是空气污染物的一种.

【解答】解: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不复燃,则集气瓶中可能含有氧气,例如空气等,故错误。

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化合物必须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故正确。

D、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但是空气污染物都是由二氧化硫造成的,故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类推法,属于易错题目,因而同学们对一些典型的概念、理论准确记忆,理解把握,并多涉猎题型进行训练.

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氧原子B.水分子C.水D.氢原子

【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以及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结构以及分子的概念,难度不大。

5.下列关于硬水与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B.硬水通过煮沸或蒸馏可以得到软水

C.硬水通过过滤和消毒可以得到软水

D.硬水和天然软水都是混合物

【分析】软水:

硬度低于8度的水为软水.(不含或较少含有钙镁化合物)硬水:

硬度高于8度的水为硬水.(含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硬水会影响洗涤剂的效果;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人长期饮用危害健康.硬水加热会有较多的水垢.

【解答】解:

A、肥皂水在软水中发泡多,在硬水中发泡少。

故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故A说法正确;

B、硬水经过煮沸或蒸馏以后,水里所含的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就会分解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沉淀。

这些沉淀物析出,水的硬度就可以降低,从而使硬度较高的水得到软化。

故B说法正确;

C、过滤只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消毒只是除去了有毒物质,所以硬水通过过滤和消毒并不能得到软水,并不能出去可溶性的钙离子和镁离子,故C错误;

D、硬水和天然软水中都含有钙镁化合物和其它杂质,都是混合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6.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性质上看:

丁烷具有可燃性

B.从变化上看:

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组成上看:

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从结构上看:

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分析】A、根据丁烷的用途判断。

B、根据丁烷的组成和燃烧的定义判断。

C、根据丁烷的组成和化学式判断。

D、根据丁烷的结构和化学式判断。

【解答】解:

A、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丁烷是打火机的主要燃料,可见它定能燃烧放热,所以正确。

B、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一般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错误。

C、从丁烷的化学式看,它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所以正确。

D、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构成的,每个丁烷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所以正确。

故选:

B。

【点评】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所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研究物质的基础。

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