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1978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料.docx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料.docx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资料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功能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六月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前景1

(一)发展基础1

(二)发展前景5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6

(一)发展思路6

(二)发展目标6

三、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7

(一)空间布局7

(二)发展重点8

1.太阳能8

2.核能10

3.风能10

4.动力及储能电池11

5.智能电网12

四、主要任务12

(一)掌握核心技术12

(二)培育优势企业13

(三)加快项目推进14

(四)完善平台建设14

(五)加快载体建设14

五、保障措施15

(一)加强组织领导15

(二)加强政策扶持15

(三)落实规划任务15

(四)强化目标考核15

 

为进一步推动成都新能源产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西部第一、全国一流”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的要求,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成都市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等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前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成都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建立了新能源产业功能区,加快核心技术研发与转化,加强产业招商与项目建设,实现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技术路线较为领先、产品类别相对齐全、产业链比较完善、研发与检测实力比较雄厚的产业发展特色。

2010年,成都获批“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成都(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并蝉联“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新能源产业城市”称号。

1.产业规模快速壮大

成都新能源产业自2008年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6.75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187%,年均增长率达70%。

其中,太阳能、核能、风能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33.86亿元、72.45亿元、80.44亿元,分别占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7%、25%、28%。

2.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太阳能产业。

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8户,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亿元。

晶硅光伏方面,具备多晶硅材料、铸锭、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已形成500兆瓦硅片、500兆瓦电池片、150兆瓦电池组件生产规模;薄膜光伏方面,非晶硅、碲化镉、铜铟镓硒薄膜电池全面发展,具备薄膜材料、玻璃基板、薄膜电池的完整产业链,在建薄膜光伏产能3200兆瓦,预计今年首个非晶硅薄膜电池项目可实现投产;聚光光伏方面,已开工建设全球首个聚光光伏产业园,将形成2GW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生产能力;光热方面,2.5GW聚光热发电反射镜系统生产线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核能产业。

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8户,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亿元。

核能发电方面,在核动力工程设计、核蒸汽供应系统集成供应、反应堆运行和应用研究、反应堆工程实验研究及核级设备鉴定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拥有一批压力容器、控制棒驱动机构、核电主管道、超细颗粒各向同性石墨制品等核岛关键部件、材料的生产企业;非动力核技术应用方面,在同位素及制品、辐照加工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

——风能产业。

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9户,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亿元。

拥有1.5兆瓦级以上的风电电机生产能力,风电润滑液压设备、风电轴承产能规模居国内领先,目前已形成2200台风电电机、7000套风电润滑液压设备、1.2万套风电轴承生产规模。

——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

现有企业9户,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亿元。

具备镍氢电池及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解质完整产业链,目前已形成年产贮氢合金材料5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8500吨、隔膜500万平方米、水性粘合剂1100吨、锂电池2000万安时的生产规模。

——智能电网产业。

现有企业10余户,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

已有微功率智能电网用户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表、智能型交流和直流一体化系统等相关研发产品。

3.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太阳能产业。

晶硅光伏方面,在多晶硅及单晶硅铸锭、切片,多晶硅及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薄膜光伏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N碲化镉液相合成技术,非晶锗硅双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核心技术;聚光光伏方面,拥有集发电和LED照明于一体的双用聚光太阳电池组件、追踪式大型菲涅耳透镜点聚焦太阳能系统等国家太阳能专利,太阳能自动控制器、太阳能户用聚光光伏(CPV)发电系统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认证。

——核能产业。

拥有核电站一回路主管道材料的成分优化和控制技术、一回路主管道大尺寸弯管铸件致密化静态铸造技术、焊缝探伤检测技术,具有国内领先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风能产业。

“兆瓦级变速恒频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已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具有大型风电轴承成形加工工艺和检测技术,拥有风机的核心控制技术,成功申请“风力发电机增速器的稀油润滑装置”、“立式旋转机械的润滑供油设备”、“风力发电润滑系统过滤器”等15项风电润滑液压冷却系统专利。

——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

拥有“宽温区镍氢电池”、纳米磷酸铁锂、锂电池隔膜制造核心技术。

——智能电网产业。

拥有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电缆网监控系统、能源管理与智能表计、汽车充电设备核心技术。

4.载体建设成效显著

2010年,规划建设了成都市新能源产业功能区,引导新能源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规划方面,功能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已完成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建设方面,已开发建成面积15.1Km2,建成120余公里骨架道路和110KV变电站4座,形成日供水22万吨、供气50万立方、处理污水3.5万吨能力;管理方面,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的新能源产业功能区领导小组,确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管委会加投资公司的管理模式。

5.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2007年以来,成都累计引进投资额亿元以上新能源项目34个,其中50-100亿元项目4个,100亿元以上项目2个。

——太阳能产业。

已投产的有天威新能源(一期和二期)、天威四川硅业等;处于加快建设阶段的有汉能控股、旭双太阳能等;促进开工的有通威太阳能、中汉电力等。

——核能产业。

已投产的有三洲川化机、川开实业、瑞迪机械等;处于加快建设阶段的有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军民两用核动力(非放)研发基地、四川川锅等。

——风能产业。

已投产的有天马轴承、成都佳电、川润液压等;处于加快建设阶段的有天之新能源、四川安那际等。

——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

已投产的有宝生新能源、银鑫新能源等;处于加快建设阶段的有国舰、国晶等。

(二)发展前景

预计“十二五”期间,新能源产业仍将延续“十一五”高速发展态势,全球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达到5亿千瓦,成都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预测

Ø太阳能。

全球太阳能装机总量将由2010年的2300万千瓦增至2015年的18000万千瓦,年均增长51%;我国太阳能装机总量将由2010年的100万千瓦增至2015年的500万千瓦,年均增长38%。

Ø核能。

全球核能装机总量将由2010年的37000万千瓦增至2015年的48558万千瓦,年均增长5.6%;我国核能装机总量将由2010年的1082万千瓦增至2015年的4000万千瓦,年均增长30%。

Ø风能。

全球风电装机总量将由2010年的20000万千瓦增至2015年的45870万千瓦,年均增长18%;我国风能装机总量将由2010年的4473万千瓦增至2015年的9000万千瓦,年均增长15%。

Ø动力及储能电池。

到2015年,全球动力及储能电池市场规模将达445亿美元,其中:

动力电池市场规模达145亿美元,储能电池市场规模达300亿美元。

Ø智能电网。

全球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将由2010年的900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900亿美元,年均增长16%;我国智能电网市场规模将由2010年的223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614亿美元,年均增长22%。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以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为依托,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动力,提高产品水平,壮大生产规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以高端集聚和开放合作为途径,以研发设计、试验检测、系统集成和商贸交易为突破,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提升产业辐射影响力;以生产要素保障和政策机制完善为抓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打造发展环境优势,努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力争将我市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00亿元,年均增长31%,工业增加值290亿元,年均增长33%。

其中,太阳能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660亿元;核能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65亿元;风能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50亿元;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00亿元;智能电网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5亿元。

“十二五”时期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目标

指标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属性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286.75

1100

31%

预期性

其中:

太阳能

133.86

660

38%

预期性

核能

72.45

165

18%

预期性

风能

80.44

150

13%

预期性

动力及储能电池

3

90

97%

预期性

智能电网

5

35

48%

预期性

工业增加值(亿元)

70

290

33%

预期性

三、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

(一)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北联绵阳、德阳,南接眉山、乐山,积极打造“绵-成-乐”新能源产业发展带,其中,成都重点构建“一核两翼”的产业发展格局。

1.“一核”:

即成都新能源产业功能区,为全市新能源产业的核心发展区,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太阳能、核能、风能、储能电池、智能电网产业为主的研发、制造、商贸流通、总部经济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

2.“两翼”:

即新津新能源产业发展翼和龙青金(龙泉驿-青白江-金堂)新能源产业发展翼,为全市新能源产业的配套发展区及特色产业发展区。

新津新能源产业发展翼以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为依托,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

龙青金新能源产业发展翼,主要包括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和金堂县。

其中龙泉驿区以经开区为依托,重点发展动力电池;青白江区以天马轴承、三洲核能、三洲特管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风能和核电成套设备及配套产品;金堂县以四川川锅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压力容器等核电装备,进一步延伸核能产业链,积极发展核电环保处理设备等特色产业。

成都新能源产业空间布局图

(二)发展重点

1.太阳能

(1)光伏

重点研发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光伏聚光产品及电池、配套产品、生产设备、其它新型太阳能电池等相关技术。

重点培育大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聚光光伏(CPV)发电系统集成商。

重点发展下列产品:

——晶硅电池。

“6N”以上(含“6N”)多晶硅、单晶硅等太阳能光伏电池关键材料;硅材料切片废砂浆回收;转换率大于20%的单晶硅电池片、转换率大于16%的多晶硅电池片、超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

——薄膜电池。

“5N”以上(含“5N”)高纯碲、镉、硫、铟、硒、镓等单质,“5N”以上(含“5N”)碲化镉、硫化镉,“5N”以上(含“5N”)铜铟镓硒等太阳能薄膜电池关键材料;转换率大于10%的碲化镉太阳能电池、转换率大于7%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率大于13%的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转换率大于10%的纳米晶硅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等。

——光伏聚光产品及电池。

聚光太阳能接收器、菲涅尔透镜、聚光光伏电池、太阳跟踪装置及控制系统等。

——配套产品。

折合5mm厚度可见光透射率大于90%的超白玻璃、玻璃基板、逆变器、控制器、导电银胶、铝浆等。

——生产设备。

破锭/切片、清洗蚀刻、丝网印刷、自动焊接设备,坩埚,大型层压机,电池测试分选设备,薄膜电池生产用玻璃清洗、沉积、镀膜、激光设备、磁控溅射、组件测试设备,光学镀膜及配套设备等。

(2)光热

重点研发太阳能聚光、集热、传热、储热、发电等相关技术。

重点培育槽式光热发电系统集成商、太阳能热水器及其他光热利用产品生产商。

重点发展下列产品:

——光热聚光产品。

逐日跟踪系统、槽式聚光器、抛物面聚光反射镜、高效超薄聚光组件等。

——集热产品。

耐热温差大于200℃、膨胀系数低于3.3×10-6/℃、真空度小于5×10-2Pa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波纹管、热交换器等。

——发电设备。

30万千瓦及以上蒸汽轮机组、斯特林发电机等。

——生产设备。

集热管封装设备等。

2.核能

(1)核动力应用

重点研发三代核电站核岛和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相关技术。

重点培育核岛及常规岛关键配套产品供应商。

重点发展下列产品:

——核岛。

压力容器、控制棒驱动机构、核级管道及配件、阀门、阀门驱动装置、氦气净化系统、燃料球分拣系统、贯穿件、各类支承件、电气控制部件、数字仪控设备、石墨制品及材料、热气导管及核二、三级泵等。

——常规岛。

汽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主蒸汽和主给水系统、凝结水系统、主给水及加热系统、电气和流体系统、辅助冷却系统、暖通空调系统、辅助配电系统、仪表和控制系统等。

(2)非动力核技术应用

重点研发核医疗、核检测、核能供热、烟道气辐射脱硫脱氮等相关技术。

重点发展下列产品:

——重点产品。

辐照装置、工业用电子加速器、交联聚烯烃线缆、线束辐照材料、同位素及其制品等。

3.风能

重点研发风轮系统、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风场管理软件、生产设备等相关技术。

重点培育适用于二、三类风场的直驱风力发电整机、高效率风电机组、小型家用风光互补发电整机生产商。

重点发展下列产品:

——重点产品。

长寿命(大于20年)、高可靠性(大于99%)偏航轴承、变浆轴承、主轴轴承,制动器、风速计、齿轮箱、风电液压润滑设备、闭环控制系统、变频装置、1.5MW及以上风力发电机、600W及以上家用风光互补发电机等。

——生产设备。

动平衡机、真空压力浸漆设备、热压成型机、半成品耐压装置、自动数控绕线机、转子线圈数控包带机、分离式电动泵液压钳、感应加热设备等。

4.动力及储能电池

重点研发第四代超级电容,新型镍氢电池,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及电池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等相关技术,积极跟踪钒电池技术发展。

重点培育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发电储能电池生产商。

重点发展下列产品:

——超级电容。

循环寿命50万次以上、基于活性炭双层电极与锂离子插入式电极的第四代超级电容,活性炭、碳纤维、碳气凝胶、碳纳米管等超级电容用电极材料等。

——镍氢电池。

质量比功率≥1350Wh/kg、质量比能量≥55Wh/kg、80%DOD≥1000、100%DOD≥500的镍氢动力电池及其正、负极材料。

——锂电池。

比能量≥155Wh/Kg、比功率≥315W/Kg、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锂电池正极材料;软碳类石油焦、石墨、石墨化碳材料、改性石墨、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珠等负极材料;聚乙烯、聚丙烯微孔膜等隔膜材料;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二甲氧基乙烷等电解液材料,六氟磷酸锂等电解质材料。

——其它新型电池。

锌空气燃料电池、铝空气燃料电池,及功率≥100W、具有高比能量、高比功率及低温快速启动等特点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REMFC)等。

——生产设备。

各类分析仪、测试仪、真空感应熔炼炉、真空烘烤箱、涂布机、混料机、冲片机、叠片机等设备。

5.智能电网

重点研发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电网通信系统,参数量测与控制系统,先进智能化电网设备等相关技术。

重点培育数字化变电站、储能调峰电站关键配套产品供应商,智能电网自动化调度系统、稳定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生产商。

重点发展下列产品:

——重点产品。

新能源并网发电配套变压器、柔性交流输电设备、高低压开关柜、综合自动化电源柜、多功能节电器、节能稳压器、无功补偿装置、智能传感器、智能表计、电力电子控制器等。

四、主要任务

(一)掌握核心技术

1.积极排查科技成果,跟踪和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技术。

太阳能方面,支持本地企业引进国内外太阳能晶硅电池、薄膜电池、聚光电池、光热发电相关成熟技术和前沿技术;核能方面,鼓励本地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与国内同行的合作,积极跟踪并参与国外先进核电技术研发,在进一步做好二代、二代加核电产品配套的基础上,加快进入三代、三代加核电产品供应体系;风能方面,支持本地企业积极引进吸收大功率兆瓦级桨叶式风电整机、直驱式风力发电机、高效立式风电整机、变速横频双溃感应电机等相关成熟技术和前沿技术;动力及储能电池方面,积极跟踪国内外动力及储能电池先进技术,适时引进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大容量电容、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镍氢电池项目。

2.支持本地企业加快核心技术研发。

太阳能方面,支持高纯硅材料提纯、薄膜太阳能电池、聚光光伏设备及电池、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等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太阳能光热逐日跟踪、集热和聚光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核能方面,支持多用途小型堆及小型工业供热堆压力容器、石墨制品、主风机、控制棒驱动机构和堆内构件等核心技术研发;风能方面,支持3MW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立式风力发电整机、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风场管理软件等核心技术研发;动力及储能电池方面,支持超级电容、大容量锂电池、无钕稀土系镍氢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研发;智能电网方面,支持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电缆网监控系统、能源管理与智能表计、汽车充电设备等核心技术研发。

(二)培育优势企业

1.到2015年,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企业2户,年主营业务收入50-100亿元企业8户,年主营业务收入10-50亿元企业2户,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35户,培育1-2家有区域竞争力的系统集成公司。

2.鼓励具有核心技术、从事产业链关键产品制造的企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培育系统集成商,探索示范应用模式。

3.鼓励各类机构及个人开展新能源产业工程咨询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产品专利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活动。

4.鼓励我市新能源企业在全国、全球范围开展资源整合,进行跨区域、跨行业兼并重组,推动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

(三)加快项目推进

1.促进汉能控股、旭双科技、川润液压等项目尽快投产达产,促进天威三期、中核动力院、四川川锅、天马轴承、禅德太阳能等项目加快建设,促进通威太阳能等项目尽快开工,促进一批在谈项目尽快签约。

2.建成天威1.5兆瓦太阳能光热试验示范电站,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与五大发电集团,太阳光、风力资源丰富地区的合作联动,加快实施一批新能源应用示范工程,探索示范应用模式。

(四)完善平台建设

1.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国家级和省级技术研发平台达到10个,形成一批发明专利、行业技术规范及标准,部分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建成“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电设备综合试验中心”、“太阳能聚光应用工程技术中心”和“国家中低压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3.整合成都经济区内供需资源,探索建立中国(成都)新能源原材料及产成品交易中心,打造国际化高端展示窗口和全球化商贸中心。

(五)加快载体建设

1.建设成都新能源产业功能区,打造以太阳能、核能、风能、储能电池、智能电网产业为主的研发、制造、商贸流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的综合性的国家级新能源产业总部基地。

2.完成功能区相关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完善功能区商务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新能源产业功能区领导小组职能,统筹协调重大事项,督促落实各项政策。

积极借用各方尤其是行业专家的力量,准确应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变化,及时提出调整方案。

(二)加强政策扶持

研究并争取国家、省对新能源产业的有关政策支持,对照我市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关支持政策,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在资金、土地、能源、人才等方面的系列政策扶持力度。

(三)落实规划任务

以本规划为纲领,加强年度目标任务分解,明确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市)县的责任要求,形成推进规划实施的具体办法和保障措施,确保规划落实。

(四)强化目标考核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督促和考核,对各责任单位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和中期评估,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增强规划的导向性和约束性。

 

主题词:

新能源产业△ 功能区 “十二五”规划 通知

 报送:

春城、红林、川平、刘超、白刚、小彦、世勇同志。

 抄送:

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各有关区(市)县、市新能源产业功能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6月28日印

                   (共印100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