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语病修改专项练习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50287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语病修改专项练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常见语病修改专项练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常见语病修改专项练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常见语病修改专项练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常见语病修改专项练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语病修改专项练习1.docx

《常见语病修改专项练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语病修改专项练习1.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语病修改专项练习1.docx

常见语病修改专项练习1

C、政)。

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地 址:

××开发区××路×号 

邮 编:

100023 

传 真:

×××××××× 

办公室电话:

×××××××× 

人 事 部:

×××××××× 

销 售 部:

×××××××× 

财 务 部:

×××××××× 

××公司办公室 

2000年10月20日 

 

中考语文常见的

修辞手法及考试题目类型

一、教纲考纲: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中要求:

“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的“积累与应用”一项中明确指出: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常见题型:

1、客观题:

对下列句子的运用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B )

A、晋祠,真不愧为这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比喻)

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设问)

C、西湖,仿佛在半醒半睡。

(拟人)

D、千万条腿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夸张)

2、主观题:

⑴仿句型:

①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梧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

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

②、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测试题,既考查学生仿写句式的能力,又考查考生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分析题干中给出的一组句子就会发现。

第一句的比喻领有下面的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思。

那么仿写的句子也要符合这些条件,另外,所造的一组比喻句都须合理贴切。

⑵情境型:

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

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

解析:

这道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近几年有关修辞手法的试题中,考辨识修辞手法的试题越来越少,考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的试题越来越多。

尤其像这道题,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体现了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的思想,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

参考答案:

献上一片爱心,托起一片希望;捐出一本图书,送去一片阳光;捐出一件衣物,送去一份温暖等。

三、试题特点: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方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辨析和使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也常将辨析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其考查方式由选择题为主体变为选择题主观题并存,而且主观题有逐步加大的趋势。

修辞的应用性较强,在仿写语句、扩展语句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四、考试内容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

  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双关、反语等。

五、【锦囊妙计】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如比喻修辞的定义是: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

理解比喻的要点是: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的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同类性质的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其次要把握各种辞格的特征,如排比的特征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且这组语句总是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相关的内容,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

同时还要注意辨析对偶与排比、设问与反问、借喻与借代等几组易混的修辞格。

如对偶与排比:

对偶是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

对偶与排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一个是“两个……”,一个是“三项或三项以上……”。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是:

设问自问自答,答案在问句之处,反问只问不答,答案自寓其中。

六、难点歼灭

1、比喻

(1)学会辨析比喻句

比喻:

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打比方。

     比喻组成:

本体、喻体、比喻词

练习:

写出下列古诗句中各句的喻体: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    )落九天。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向东流。

④天似(    ),笼盖四野。

比喻特点:

①本体和喻体之间不是同类事物

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处

③找得到或想得到本体,有喻体。

注意:

“仿佛、似乎、像……一样”的词语,未构成比喻关系,就不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推测、想象。

如:

1、街上仿佛没有人。

(没有喻体,或者说找不到本体)

  2、他长得像他哥哥。

(他和哥哥属于同类)

3、她像是有心事。

(她不能说是“有心事”的本体,“有心事也不能说是”她“的喻体,”像是“表猜测。

(2)比喻的分类:

明喻:

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暗喻:

月亮和星星是不用电源的灯。

借喻:

我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2、夸张:

对事物作扩大、缩小的描述。

注意:

夸张有时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融合在一起,连用时要注意辨别不要遗漏。

例:

有些树叶掉下来也怕砸碎了脑袋。

 太阳刚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3、拟人:

把事物写成有人一样的动作和感情。

例: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4、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意思相系,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注意:

排比常的其他修辞手法结合联用,开头的词语往往相同。

例:

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华,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定的春光,一定的清香,一定的暖意。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表述两个相关或相近词。

例:

身居斗室,即知天下大事;足不出户,饱览各地风光。

练习:

将下列古诗句中的对偶上下句连线:

业精于勤荒于嬉   雪却输梅一段香

落霞与孤鹜齐飞   深巷明朝卖杏花

万里悲秋常作客   行成于思毁于随

小楼一夜听春雨   望帝春心托杜鹃

位卑未敢忘忧国   百年多病独登台

庄生晓梦迷蝴蝶   似曾相识燕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   事定犹须待阖棺

无可奈何花落去   秋水共长天一色

6、反复:

根据表达的需要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例: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间隔反复)

“岸英!

岸英!

……(连续反复)

反复与排比的区别:

排比是把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句子接连说出来,而反复是根据需要,使用的词语和或句子重复出现。

7、设问:

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A、自问自答:

那是什么呢?

是名贵一紫竹。

B、只问不答:

我们试想一想,林琴南攻击文学革命的小说,为时并不久,现在哪里去了?

8、反问:

用疑问的句子表达确定的意思,用以加强语气。

(明知故问,答在其中)

那新规划出来的牧场,不就是流动的财富吗?

9、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需表达的事物。

A、专用名代替通用名: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代聪明才智的人)

B、用事物特征代事物:

黄发垂髫(代老人和小孩)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①借代侧重在代替,借喻是一种比喻说明。

②借代侧重于“相关性”(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关性),不能改为明喻,而借喻侧重于“相似性”,可以改为明喻。

③二者可以用能否加“像”字来辨认。

可以加“像”是借喻,不能加“像”是借代。

10、对比:

把两种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加以比较。

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11、引用:

借用名言、谚语、典故。

原文用引号,大意不用引号。

他实在“聪明”得很!

六、实战演练                  

例1 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风和日雨、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青山的动态美。

【分析】此题既考查学生对修辞格的辨识,又考查学生对所用修辞作用的理解,是一道修辞方法的综合题。

做题时要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看各自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二要结合语言环境体会所用修辞的作用,甚至结合全文内容去理解。

如A项运用反复修辞,作用理解十分正确,B项是对偶,其作用亦如此。

C项是反问,所表达思想感情是正确的。

最后我们来看D项,“出”字的确出神入化地写出青山的动态美,但决非是夸张的修辞,而是拟人。

【答案】D 

【说明】这类题既应注重修辞的运用,又应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只有两者结合,深入分析,才能做准做好。

应予以重视。

例2 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分析】此题是对修辞方法是否正确运用的考查。

做此题时,必须结合语境去考虑。

如A项运用比喻,将“红润的脸蛋”比喻成“盛开的梨花”,本体与喻体虽然本质上不同类,但二者截然不同的颜色,使二者失去相似点。

因此A项运用“比喻”是不恰当的。

另外三项B、C、D分别是拟人、夸张、反问,运用恰如其分。

 

【答案】A 

【说明】这类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修辞方法运用能力的测试,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理解语句的含义,其次,选择合适的修辞格来介绍、描述这一事物。

关键就是看这一修辞运用是否合理。

故修辞的运用须紧紧结合语境来判断。

例3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这是一道仿写题,又是一道运用修辞题。

要做好这道题,既要注意仿写的相关规则:

即仿写题也可叫做句式运用题,它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做此题又要注意运用修辞,就一分句而言,“你是一棵大树”,“你是一泓清泉”可推测下一句应运用含“是”字的暗喻句;就整句来看,又应运用排比的关联词,“如果……就……”最后还要注意围绕中心去仿写含有两种修辞的句式,即围绕“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这一主题而展开。

若经过这样的思考,就不难了。

【答案】

①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②如果你是一朵小花,就装着一分春色。

③如果你是一片云朵,就化作滴滴甘霖。

(答案可多种多样,但应注意运用修辞和句式正确。

【说明】要做好这类题型,除了要掌握好仿写题和修辞的知识,还应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必须注意“观察”语言现象,重视语言积累,重视语感训练,才能更好地学习并运用语言。

例4对句子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B.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C.比喻 对偶 排比 比喻    

D.拟人 对偶 排比 夸张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别。

①句中把“银波”的形状比作“鱼鳞”,是比喻。

②句中把“根”富于人情味,“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是拟人。

③句中把“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作对偶,且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同样是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近。

④句中把太阳的温度夸大到“火”的程度。

这是把事物夸大的一种,这是运用了夸张。

【答案】A 

【说明】做这类修辞题目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像上面“分析”的方法,即逐句逐项地分析,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一种方法是直接筛选法,这种方法是若你一眼看出哪句是何种修辞,就给该句定位,用排除法即可确定,其他选项暂且不再过问。

总之,做这类题的前提是应熟练掌握各种修辞的类型及判别。

文章来

源莲山课

常见成语清单

  A

  1.爱屋及乌:

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2.安步当车:

不慌不忙地步行,就当是乘车。

  3.安常处顺:

安于平常的状态,顺从事物的发展。

  4.安土重迁:

在家乡住惯了,不愿意轻易迁移。

形容留恋故土。

重迁,把搬迁看得很重。

  5.黯然销魂:

心神沮丧得好像失去了灵魂。

形容极度悲伤或愁苦。

  6.嗷嗷待哺:

形容饥饿求食的样子。

多形容在剥削阶级统治下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B

  1.白驹过隙: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2.百步穿杨:

能在百步以外射穿选定的杨柳树叶。

形容射箭或射击的技术精巧娴熟。

  3.百无一能:

一百件事中没有一件是擅长的。

表示什么能耐也没有。

常用于自谦。

  4.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人虽已死去,他的势力或影响仍然存在。

用来比喻势力大的人或集团虽已失败,但其余威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5.暴虎冯河:

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暴虎,徒手搏虎;冯河,不用舟楫蹚水过河。

  6.暴殄天物:

原指残害灭绝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

暴,损害;殄,灭绝。

现指任意糟蹋东西。

  7.鞭辟入里:

原指学习要深入里层,现常用以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深刻。

  8.别无长物:

再没有多余的东西了。

形容俭朴或贫困。

长物,多余的东西。

  9.兵不血刃:

形容未经血战就取得胜利。

  10.并日而食:

一天的饭分两天吃。

形容非常贫穷。

  11.不辨菽麦:

分不清豆子和麦子。

形容愚昧无知,或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菽,豆类总称。

  12.不揣冒昧:

不考虑自己的地位、见解或要求是否合适,就贸然行事。

向人有所陈述或请求时的自谦之语。

  13.不孚众望:

不为群众所信服。

孚,使人信服。

  14.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

  15.不绝如缕:

原形容形势危急,后亦比喻声音(或事物)微细,或某一方面承继乏人。

不能用来形容人流如潮。

  16.不可名状:

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17.不名一钱:

连一文钱也没有。

形容人贫穷到极点。

名,占有。

  18.不落窠臼:

比喻不落俗套,有独创风格。

多指文艺作品。

  19.不虞之誉:

未意料到的称赞。

  20.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21.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

与教训无关。

  C

  1.草菅人命:

把人命看得跟野草一样,指任意残害人命。

  2.侧目而视:

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

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3.差强人意:

指尚可振奋人心。

现在形容某人某事大体上能使人满意。

差,稍微;强,振奋。

  4.长此以往:

老是这样下去。

多指不好的情况。

不能用于已成为事实的结果。

  5.踌躇满志: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

形容心满意足十分得意的样子。

  6.沧海横流:

海水四处泛滥。

多比喻天下大乱。

沧海,大海。

  7.处之泰然:

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

  8.从善如登:

顺从好的就像登高一样。

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

  9.厝火积薪:

把火种置于柴堆之下。

比喻隐伏着严重的危机。

厝,亦作“措”,放置。

  10.粗茶淡饭:

粗劣的茶和饭。

形容饮食素淡,生活俭朴。

不可用于形容一个人生活境遇恶劣。

  D

  1.大方之家:

指学识渊博或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2.大放厥词:

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3.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地步。

也作升堂入室。

  4.灯红酒绿:

既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5.鼎力相助:

指尽全力帮助。

鼎力,大力。

只用于他人,不可用于自己。

  6.豆蔻年华:

指十三四岁的女子。

借指少女的妙龄。

  7.短兵相接:

比喻双方面对面进行尖锐的斗争。

  8.对牛弹琴: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E

  1.耳濡目染:

经常接触就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濡,沾湿;染,沾染。

  2.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

不用于同辈之间,不是表示贬义。

  F

  1.方枘圆凿:

又作“圆凿方枘”。

圆的卯眼与方的榫头。

比喻两者不相投合,格格不入。

  2.风声鹤唳:

形容自相惊扰或惊慌疑惧到了极点,常与“草木皆兵”连用。

若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则是错误的。

  3.粉墨登场:

既指化妆上台演戏,也比喻某些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4.附庸风雅:

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装模作样地想挤进文化界。

附庸,追随,依傍;风雅,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现泛指文化修养。

  G

  1.改弦更张:

比喻彻底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2.改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

  3.改头换面:

只改形式,不换内容。

含贬义。

  4.感同身受:

心中感激,就像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

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但不是写自己亲身经历。

  5.高山流水:

既比喻知音或者知己难得,也比喻乐曲高妙。

  6.高山仰止:

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的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

仰止,仰慕,向往。

  7.狗尾续貂:

比喻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后面。

一般用作贬义,或用作自谦。

  8.管窥蠡测: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测量海水。

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肤浅。

  9.瓜田李下:

瓜田里,李子树下。

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10.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高超,不像人工所能制成的。

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11.股肱之臣:

像大腿和胳膊一样的臣子。

形容最得力的部下臣属。

股:

大腿;肱:

胳臂。

  12.过江之鲫:

形容多且纷乱,指赶时髦的人很多。

  H

  1.骇人听闻:

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十分震惊。

强调客观效果。

  2.汗牛充栋:

只形容藏书很多。

不用于其他事物。

  3.沆瀣一气:

比喻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4.涣然冰释:

像冰块遇热,一下子就融化了。

比喻疑虑、误会很快消除。

  5.毁家纾难:

捐献全部家产以解救国难。

纾,解除、缓和。

不要理解为家破人亡。

  6.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7.火中取栗:

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J

  1.积重难返:

形容长期养成的习惯很深,难以改变。

  2.计日程功:

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

形容成功指日可待。

  3.间不容发:

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

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4.见仁见智:

意见不统一。

使用时要注意防止前后矛盾。

  5.江河日下:

江河的水天天往下流,比喻情况逐渐坏下去,一天不如一天。

  6.金科玉律:

原指尽善尽美的条文法令等。

现多指必须遵守的、不可变更的规则、信条等。

  7.敬谢不敏:

谢,推辞;不敏,没有才能。

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常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8.久假不归:

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假,借。

并非长期请假不回来之意。

  9.具体而微:

大体具备,只是规模小些。

具体,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都有了。

  K

  苦心孤诣:

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L

  1.来者可追:

指后来的事还可以补救。

来者,指将来的事。

  2.老气横秋:

原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或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3.力透纸背:

原指书法遒劲有力。

后也用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用词精当。

  4.良莠不齐:

指好人坏人都有,侧重于品质。

  5.淋漓尽致:

既形容说话或文章表达得充分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

  6.羚羊挂角:

比喻诗的意境超脱,不落痕迹。

  7.屡试不爽:

经过多次试验都不错。

褒义。

爽,差错。

  M

  1.马革裹尸:

作战牺牲后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表示英勇作战,为国捐躯。

  2.美轮美奂:

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不能用于形容其他美好事物。

  3.妙手回春:

称赞医生医道高明,一下手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不能用于指其他。

  4.名缰利锁:

名和利就像缰绳和锁链,会把人束缚住。

缰,缰绳;锁,锁链。

  5.明日黄花:

比喻已失去价值的新闻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明日,指重阳节后,指九月初十;黄花,菊花。

  6.目无全牛:

技艺十分纯熟。

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N

  1.难分难解:

既指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难以开交,也形容双方关系异常亲密,难以分离。

  2.牛刀小试:

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的事情上稍加施展,初显才干。

  P

  1.抛砖引玉:

比喻说出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的高论。

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否极泰来:

恶运到头了,好运就来了。

形容事物发展到极限,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3.朋比为奸:

勾结起来做坏事。

朋比,相互勾结。

  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比喻基础没有了,建筑在上面的东西就无法存在。

  5.评头品足:

本指对妇女的容貌体态说长道短。

现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责难挑剔。

  Q

  1.期期艾艾:

口吃,不能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2.罄竹难书:

罄,尽。

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罪行多,难以尽述。

  3.穷形尽相:

既指丑态毕露,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4.趋之若鹜:

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相追逐(含贬义)。

  5.曲突徙薪:

烟囱改建成弯的,搬迁灶旁的柴禾,避免发生火灾。

比喻事先做好防范工作,以免发生危险。

  R

  1.忍俊不禁:

不禁,抑止不住。

一般指忍不住要笑。

但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2.如虎添翼:

既比喻凶恶的势力得到帮助后更加凶恶,也比喻强大的力量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

  3.如履薄冰:

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指客观情况之危急。

  4.如坐春风:

像沐浴在春风之中。

比喻与学识渊博、道德高尚的人相处受到熏陶。

  S

  1.三长两短:

原指说长道短,现多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

常用作对“灾祸”“死亡”等不幸事故的委婉说法。

  2.三缄其口:

嘴上加了三道封条(缄,封条)。

形容说话极为谨慎,甚至闭口不言。

  3.三人成虎: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4.沙里淘金:

既比喻费力大而成效小,也比喻从大量的人或事物中选取精华。

  5.闪烁其词:

指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明确,形容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

  6.赏心悦目:

心情欢畅,看了舒服。

形容看到美好的事物(如景色等)而心情欢畅。

  7.上行下效:

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也学着怎么做。

贬义。

  8.韶光荏苒:

美好的时光渐渐过去。

韶光,美好时光。

荏苒,时光渐渐过去。

  9.少不更事:

年纪轻,经历的事情不多。

更,经历。

  10.身临其境:

亲身到了那个境地。

常误用为“设身处地”之意。

  11.莘莘学子:

众多的学生。

莘莘,形容众多。

  12.审时度势:

了解时势的特点,估计情况的变化。

度,估计。

  13.声名鹊起:

比喻突然崛起。

形容声名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鹊起,像喜鹊一样飞起。

  14.师心自用:

现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师心,指以自己的心意为准。

  15.失之交臂:

交臂,擦肩而过。

形容当面错过机会。

  1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指日出的东方;桑榆,傍晚日影落在桑榆树梢,指黄昏。

比喻在这边损失或失误了,在那边却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