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9073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docx

《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docx

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

西方音乐史复习笔记

西方音乐:

建立在西方文明(基督教文明)机制上的艺术音乐创作体系。

古代史

第一讲古希腊时期

(公元前1200年—前400年)

(一)历史地位:

西方文明的源头,西方音乐精神的发源地

(二)音乐成就:

1、音乐记载

1)神话传说

2)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

3)抒情诗

4)古希腊戏剧——源于酒神祭礼

三大悲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索福柯勒斯、欧里庇得斯

一大喜剧作家:

阿里斯托芬

2、古希腊音乐文化的总体特征:

1)单音音乐形式,以声乐为主

2)音乐与诗歌、舞蹈相结合

3)节奏第一、旋律第二

4)形成音乐理论体系(古希腊调式、字母记谱法)

5)代表乐器:

弹拨乐器:

里拉(Lyre)\诗琴、基萨拉(Kithara)

吹管乐:

阿夫洛斯管(Aylos)、西林克斯(Syrinx)\笛

6)声乐为主

注:

1、古罗马文明时期

(约公元前800年—公元476年)

2、基督教的诞生

(约公元1世纪建教,公元1—3世纪为罗马邪教,约公元4世纪为罗

马国教,5世纪后被西方文明接受)

答题技巧:

名词解释:

时代+性质(乐器、乐派、体裁、人物、固定名词)

古乐器:

时代+性质类别+乐器

作曲家:

时代+乐派或国别+人物+成就

乐派:

时代+创作领域+乐派+人物+成就

作品:

时代+乐派或国籍+人名+体裁或表演形式

第二讲中世纪时期

(约公元476——1300年)

(一)历史地位

西方文明的开端(约4—11为战争时期;约11—14为和平时期。

文明开端的三大标志:

西罗马衰落、蛮族入侵、基督教兴起),出现第一种西方艺术音乐形式,创作思维由单声向多声(复调)思维过渡,形成第一批西方艺术音乐作品。

音乐分两类:

a、音乐(艺术音乐);b、世俗音乐(民间音乐)

(二)音乐文化

1、格里高利圣咏(GregorenChant)

1)形成过程:

约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规各地区的礼仪音乐而编写的歌曲集。

约公元9世纪末,经过查理曼大帝强行推广,得到进一步修订和发展。

2)价值:

西方音乐史上第一种艺术音乐形式,惟一的单音音乐形式,随着圣咏的推广,形成了音乐教育和音乐理论的发展。

3)基本特征:

①单音音乐形式;

②无伴奏;

③无固定节奏;

④由男声用拉丁文演唱;

⑤歌词主要来源于《圣经》;

⑥运用教会调式进行分类整理;

⑦用约9世纪出现的纽姆记谱法进行记谱(Neumes);

⑧功能有日课经文和弥撒仪式;

4)演唱形式和旋律类别:

独唱、齐唱、交替式和应答式演唱;

音节式(朗诵式)、旋律式(花唱式)、音团式(纽姆式)

5)音乐风格:

冷静超脱、肃穆节制;

6)扩展:

横向A:

附加段:

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横向发展形式,在圣咏基础上添加新音乐或歌词。

B:

继续咏:

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横向发展形式,最初是指“哈利路亚”结尾花唱处添加的歌词,最后发展成独立的圣咏。

纵向:

复调

综合:

2、复调音乐

1)复调音乐体裁(主要形式):

①奥尔加农(Organum):

中世纪第一种复调音乐,在圣咏下方平行加入四、五、八度的新声部,也可作为中世纪复调音乐的统称。

②狄斯康特(Discantus)

③孔杜克图斯(Conductus):

中世纪复调音乐形式,一般为三声部,各声部均自由创作,容世俗化。

④克劳拉(Clausula)

⑤经文歌:

中世纪最成熟的复调音乐形式,源于克劳拉。

一般为三个声部:

低声部为拉丁语的圣咏动机上方的两个声部为法语的世俗曲调。

2)“古艺术”(ArtsAntiqua)

约公元12—13世纪以巴黎乐派(法国巴黎圣母院)为中心形成的哥特式风格的复调音乐创作时期。

代表作曲家:

莱奥南、佩罗坦。

主要创作:

孔、克、经

3)巴黎乐派:

中世纪“古艺术”时期形成的复调乐派。

代表作曲家:

莱奥南、佩罗坦。

主要创作:

孔、克、经

3、音乐理论

1)教会调式——12种(大、小调体系的前身)

2)记谱法

①发展线索:

字母谱—符号谱(纽姆谱)—四线谱—有量记谱—五线谱

②代表人物:

A:

圭多·达莱佐,中世纪时期意大利的音乐理论家,发明了四线谱和六声唱名法。

(源于《约翰赞美诗》)

B:

弗朗科中世纪德国音乐理论家,发明有量记谱法

4、世俗音乐—骑士音乐

1)骑士:

古罗马帝国元老院以外的贵族阶层,狭义指贵族中以骑马征战为主要职业的最低阶层。

骑士音乐蕴含着忠诚宽容、守约尚武、崇尚个人尊严和荣誉感、尊重女性的骑士精神。

多以表达骑士们的爱情生活和骑士对某位贵妇人的爱恋为主要容。

2)流行时间:

公元11世纪——13世纪

3)流行地区:

法国(南)——德国(北)

4)创作群体称谓:

[法]南游吟诗人Troubadour译:

特罗巴多

[法]北游吟诗人Trouvere译:

特伦威尔

[德]恋诗歌手Minnesinger中世纪德国的骑士音乐创作群体。

5、乐器:

键盘——管风琴(唯一进入教会)

6、“新艺术”:

约14世纪以法意为中心的复调音乐时期,体现中世纪向文艺复兴的过度。

主要体裁:

等节奏经文歌、常规弥撒套曲、复调世俗歌曲(【法】叙事歌、回旋歌、维勒莱【意】牧歌、猎歌、巴拉塔)

代表作曲家:

【法】维特里(“新艺术”源于同名论文集)、马肖——创立弥撒曲、【意】兰蒂尼——主要创作牧歌、猎歌、巴拉塔

作为音乐体裁的弥撒曲的基本组成部分:

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

第三讲文艺复兴时期

(约1400年——1600年)

(一)概述

西方文明的地理大发现、改革、文艺复兴运动时期,音乐史上的复调音乐繁荣时期,形成早期主调和和声因素。

(二)音乐文化成就

1、尼德兰乐派:

公元15—16世纪以北欧低地国家(法国北部、比利时、荷兰等)为中心形成的乐派。

在创作上全面探索复调技术,在以邓斯泰布勒尔为代表的英国音乐影响下,形成早期主调因素。

创作体裁:

经文歌、定旋律弥撒曲、复调世俗歌曲(尚松)。

代表作曲家:

①早期:

勃艮第乐派——杜费——定旋律弥撒曲《脸色苍白》

②中期:

奥克冈、若斯坎——主要作品:

经文歌、定旋律、

法——佛兰德乐派弥撒曲、复调世俗歌曲

③晚期:

拉索——代表作品:

无伴奏合唱《回声》

名解:

㈠勃艮第乐派:

文艺复兴时期早期尼德兰乐派,在创作上全面探索复调技术,在以邓斯泰布勒尔为代表的英国音乐影响下,形成早期主调因素。

代表作曲家:

杜费

㈡佛兰德乐派:

文艺复兴时期中晚期尼德兰乐派,在创作上全面探索复调技术,在以邓斯泰布勒尔为代表的英国音乐影响下,形成早期主调因素。

代表作曲家:

奥克冈、若斯坎、拉索——主要作品:

经文歌、定旋律弥撒曲、复调世俗歌曲

㈢杜费:

文艺复兴时期早期尼德兰乐派的代表作曲家,代表作品:

定旋律弥撒曲《脸色苍白》

㈣奥克冈、若斯坎:

文艺复兴时期中期尼德兰乐派的代表作曲家,主要作品:

经文歌、定旋律弥撒曲、复调世俗歌曲

㈤拉索:

文艺复兴时期晚期尼德兰乐派的代表作曲家,代表作品:

无伴奏合唱《回声》

㈥邓斯泰布勒尔: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曲家,他在创作中形成的早期主调因素影响了尼德兰乐派。

2、十六世纪

1)新教圣咏(众赞歌)

16世纪德国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编写的歌曲集,德语,人人皆唱。

其中

马丁·路德创作的《我们的主是坚固的堡垒》被恩格斯称为“16世纪的《马赛曲》”。

2)名歌手(工匠歌手):

16世纪德国市民阶层的音乐行会组织。

3)罗马乐派:

16世纪在反改革背景中形成的乐派,主要创作音乐。

代表人物:

帕勒斯

特里纳①创立无伴奏合唱样式和风格,代表作《玛采鲁斯教皇弥撒曲》被称为“无

伴奏合唱样式的鼻祖”和“音乐的救主”

4)威尼斯乐派:

16世纪以圣马可教堂为中心形成的乐派。

代表人物:

维拉尔特(创立双重合唱和

复合唱形式)、乔凡尼·加布里埃利(创作早期独立的器乐曲体裁)

5)器乐的开端

①乐器:

弹拨——琉特琴(15—16世纪最为流行)

②体裁:

利切卡尔——源于经文歌,后发展为赋格曲

A:

模仿风格

坎佐纳——源于尚松,后发展为古奏鸣曲

B:

技巧性乐曲:

托卡塔——意为触键,一般为键盘乐器炫技而作

名解:

①利切卡尔:

文艺复兴时期器乐体裁,模仿曲的一种,源于经文歌,后发展为赋格曲

②坎佐纳:

文艺复兴时期器乐体裁,模仿曲的一种,源于尚松,后发展为古奏鸣曲

③托卡塔:

文艺复兴时期器乐体裁,技巧性乐曲的一种,意为触键,一般为键盘乐器

炫技而作

6)复调世俗歌曲的繁荣

①牧歌——16世纪运用意大利语世俗诗歌创作的复调歌曲,体现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曲家:

马伦齐奥、杰阿多

②尚松——15—16世纪运用法语世俗诗歌创作的复调歌曲,体现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曲家:

雅坎

③里德——16世纪用德语世俗诗歌创作的复调歌曲,体现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

第四讲巴洛克时期

(1600年歌剧诞生——1750年J·S巴赫去世)

一、概述

西方文明近代史的开端,是音乐史上的复调向主调音乐的过渡时期,形成三大创作成就

和风格。

歌剧(剧院风格)、声乐(教堂风格)、器乐(室风格)

二、音乐成就

1、巴洛克乐派

巴洛克原意为“形状不整齐的珍珠”(葡文)。

最初为建筑、美术术语(贬义)。

20

世纪后用于泛指1600—1750年间的西方艺术。

音乐史上的含义指1600—1750年间

以J·S巴赫、亨德尔为代表,体现风格华丽的音乐流派。

2、通奏低音(数字低音Figuredbass)

字面意思为“持续低音”,巴洛克时期典型织体,强调外声部的完整性,声部即兴创作,功能用数字标记在低声部,体现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的过渡。

3、两种常规

巴洛克时期由蒙特威尔第提出的理论体系,是关于不协和音、音乐和歌词关系的两种创作观念,体现文艺复兴晚期到巴洛克早期音乐风格的过渡。

4、声乐

1)体裁

①种类:

康塔塔、清唱剧、受难曲、弥撒曲

②定义:

同——巴洛克时期大型声乐套曲之一,形式包括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乐队,以合唱为核心,无表演。

异——康塔塔:

容分世俗和两类,代表作《改革康塔塔》

清唱剧:

容分世俗和两类,清唱剧原意是“祈祷室”,最初是指16世纪罗马神父耐里在祈祷室中举行的带表演的仪式,代表作品《弥赛亚》。

受难曲:

容选自《新约·福音书》耶稣受难的章节,代表作《马太受难曲》

弥撒曲:

源于中世纪弥撒仪式,形成于新艺术时期,一般分为五个段落:

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

代表作:

《b小调弥撒曲》

补充:

定旋律弥撒曲:

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乐派的创作体裁,运用定旋律(圣咏式、世俗曲调)贯穿套曲各乐章。

名词解释:

康塔塔:

巴洛克时期大型声乐套曲之一,形式包括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

唱、合唱、乐队,以合唱为核心,无表演。

容分世俗和两类,代

表作《改革康塔塔》

清唱剧:

巴洛克时期大型声乐套曲之一,形式包括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

唱、合唱、乐队,以合唱为核心,无表演。

容分世俗和两类,清

唱剧原意是“祈祷室”,最初是指16世纪罗马神父耐里在祈祷室中举行

的带表演的仪式,代表作品《弥赛亚》。

受难曲:

巴洛克时期大型声乐套曲之一,形式包括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

唱、合唱、乐队,以合唱为核心,无表演。

容选自《新约·福音书》耶稣受难的章节,代表作《马太受难曲》

弥撒曲:

巴洛克时期大型声乐套曲之一,形式包括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

唱、合唱、乐队,以合唱为核心,无表演。

源于中世纪弥撒仪式,形成于

新艺术时期,一般分为五个段落:

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

经。

代表作:

《b小调弥撒曲》。

2)代表作曲家:

(意)卡里西米:

主要创作拉丁式清唱剧。

(德)许茨:

主要创作受难曲。

5、器乐

1)体裁:

①赋格曲(Fuge):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之一,是建立在对单一主题贯穿模仿原则上的复调音乐形式,源于“利切卡尔”。

②古变奏曲(巴洛克):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之一,特征为三拍子,舞曲风格,固定低音变奏,主题变奏分两种:

帕萨卡利亚和恰空。

帕萨卡利亚:

旋律主题与变奏。

恰空:

和声主题与变奏

③古(巴洛克)组曲: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之一,由一系列欧洲民间舞曲组成,调性统一,一般分为四个段落:

A.阿勒曼德(德、慢)B.库朗特(法、快)

C.萨拉班德(西班牙、慢)D.基格(英、快)

④古协奏曲: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之一,结构分为三个乐章,快、慢、快。

表演形式分三种:

A.大协奏曲(Concertogrosso):

独奏乐器组和乐队之间的竞奏形式;

B.乐队协奏曲(Ripienoconcerto):

乐队声部之间的竞奏形式;

C.独奏协奏曲(古协奏曲):

突出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的对比。

⑤古奏鸣曲: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之一,表演形式分为两种:

A.三重奏鸣曲(TrioSonata):

四件乐器演奏三个声部的形式。

B.独奏奏鸣曲

结构分为三种:

A.单乐章形式

B.教堂奏鸣曲:

四乐章形式(慢—快—慢—快)

c.室奏鸣曲:

多乐章舞曲风格形式

名词解释:

帕萨卡利亚: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古变奏曲的一种,特征为三拍子,舞曲风格,固定低音变奏,旋律主题与变奏。

恰空: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古变奏曲的一种,特征为三拍子,舞曲风格,固定低音变奏,和声主题与变奏。

大协奏曲: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古协奏曲的一种,结构分为三个乐章,快、慢、快。

独奏乐器组和乐队之间的竞奏形式

乐队协奏曲: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古协奏曲的一种,结构分为三个乐章,快、慢、快,乐队声部之间的竞奏形式。

三重奏鸣曲: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古奏鸣曲的一种,是四件乐器演奏三个声部的形式。

教堂奏鸣曲: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古奏鸣曲的一种,四乐章形式(慢—快—慢—快)

室奏鸣曲: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古奏鸣曲的一种,多乐章舞曲风格形式。

阿勒曼德: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古组曲的一个段落,德国舞曲慢板。

库朗特: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古组曲的一个段落,法国舞曲快板。

萨拉班德: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古组曲的一个段落,西班牙舞曲慢板。

吉格:

巴洛克时期器乐曲体裁,古组曲的一个段落,英国舞曲快板。

2)代表作曲家

²[意]维瓦尔第:

(小提琴家,代表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分春夏秋冬

²四个部分,各3个乐章,共12个乐章)

²[意]塔蒂尼:

(小提琴家,代表作《“魔鬼的颤音”小提琴奏鸣曲》)

²[意]柯雷利:

(博洛尼亚小提琴学派的作曲家之一,主要创作三重奏鸣曲和教堂

奏鸣曲)

²[意]D·斯卡拉蒂:

(古钢琴家,主要创作单乐章钢琴奏鸣曲,奏鸣曲式的奠基人,

巴洛克晚三杰之一)

²[法]拉莫:

(古钢琴家、歌剧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创作历史上第一本《和声学》)

²[法]F•大库泊兰:

(古钢琴家)

²[德]布克斯特胡德:

(管风琴家)

3)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乐器

①弓弦——小提琴家族

前身:

维沃尔家族(古提琴)巴洛克三大制琴家族:

阿玛蒂、瓜奈里、斯特拉蒂瓦利

②:

键盘A:

古钢琴:

克拉维克德(击弦古钢琴、键琴)、哈普西科德(拨弦古钢琴、羽管键琴,钢琴的前身)

B:

钢琴:

意为“可强可弱的乐器”。

[意]克里斯托夫发明的。

6、歌剧(论述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发展与创作、论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1)意大利歌剧的诞生和发展

A:

正(严肃)歌剧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体裁,容选材于神话传奇,一般为三幕数场。

音乐要素包括意式序曲(快-慢-快,A斯卡拉蒂创立)、独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乐队。

以咏叹调为核心,意大利语,代表作曲家:

A·斯卡拉蒂、亨德尔。

B:

发展线索:

①诞生:

1600年“佛罗伦萨艺术小组”或卡梅拉塔(Camerata)的代表歌剧脚本作家佩里等人创作第一部历史上公认的歌剧《优丽狄茜》。

(源于幕间剧)

②发展

a.17世纪上半叶威尼斯歌剧乐派的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创立了“激情风格”。

代表作品:

《奥菲欧》、《波佩亚的加冕》(在威尼斯出现历史上第一座歌剧院圣·卡西亚诺)

b.17世纪下半叶那不勒斯乐派的代表作曲家A·斯卡拉蒂确立意式正歌剧体裁,同时导致歌剧的衰败(原因:

贵族欣赏趣味和歌剧创作的庸俗化及阉人歌手的骄纵)

c.18世纪上半叶,亨德尔在英国创作的正歌剧代表了巴洛克时代的最高成就。

(见亨德尔评论)

2)其他歌剧(法、英、德)

A:

法式—抒情悲剧(TragedieLyrique)

巴洛克时期法国歌剧题材,多为五幕,法语形式。

形式特征:

法式序曲(慢—快—慢,吕利创立)、古典戏剧风格的朗诵调、芭蕾穿插。

代表作曲家:

吕利、拉莫。

B:

英式——英式民谣歌剧、乞丐歌剧

代表作曲家:

普塞尔《狄东与伊尼》或《迪多与埃尼阿斯》

名词解释:

1、正歌剧:

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体裁,容选材于神话传奇,一般为三幕数场。

音乐要素包括意式序曲、独唱、重唱、合唱、乐队。

以咏叹调为核心,意大利语,代表作曲家:

A·斯卡拉蒂、亨德尔。

2、抒情悲剧:

巴洛克时期法国歌剧题材,多为五幕,法语形式。

形式特征:

法式序曲、古典戏剧风格的朗诵调、芭蕾穿插。

代表作曲家:

吕利、拉莫。

3、蒙特威尔第:

巴洛克时期威尼斯歌剧乐派的作曲家,他创立了“激情风格”。

代表作品:

《奥菲欧》、《波佩亚的加冕》

4、A·斯卡拉蒂:

巴洛克时期那不勒斯乐派的作曲家,确立意式正歌剧体裁,同时导致歌剧的衰败。

5、普塞尔:

巴洛克时期英国作曲家,代表作《狄东与伊尼》

6、佩里:

巴洛克时期佛罗伦萨艺术小组的成员创作历史上第一部公认的歌剧《优丽狄茜》。

7、《优丽狄茜》:

巴洛克时期佛罗伦萨艺术小组的成员佩里等成员创作第一部历史上公认的歌剧。

8、《波佩亚的加冕》:

巴洛克时期威尼斯歌剧乐派的作曲家蒙特威尔第创作的歌剧。

9、《狄东与伊尼》:

巴洛克时期英国作曲家普赛尔创作的歌剧。

10、那不勒斯乐派:

巴洛克时期的乐派,代表人物A·斯卡拉蒂确立意式正歌剧体裁,同时导致歌剧的衰败。

11、佛罗伦萨艺术小组:

巴洛克时期艺术小组,代表人物佩里等成员创作第一部公认的歌剧《优丽狄茜》。

12、论述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发展与创作、论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请把第6点歌剧所有笔记搬上去)

巴洛克时期的歌剧是西方歌剧史的开端,在这个历史时期最重要的歌剧题材是正歌剧,正歌剧的剧情一般选材于神话传奇,一般为三幕数场。

以咏叹调为核心,意大利语。

正歌剧诞生在佛罗伦萨,以佩里为代表的艺术小组创作历史上第一部公认的歌剧《优丽狄茜》。

之后歌剧的中心移往威尼斯,在这个历史时期已经出现了最初的歌剧源,代表作曲家蒙特威尔第提出在创作上要淋漓尽致的表现人物的情感,代表作品:

《奥菲欧》和《波佩亚的加冕》。

之后歌剧的中心移往那不勒斯,在这个时期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作曲家逐步的确立意式正歌剧的体裁规,但是由于贵族是观众欣赏的群体,他们的欣赏口味更加注重外部的因素,比如奢华的场景、豪华的服装、过分的炫耀声乐的唱腔等,另外作曲家为了迎合市场和贵族听众的口味,把自己的创作变成形式大于容的形式之中,同时意大利独特的阉人歌手在表演上过分的骄纵,他们可能会随时篡改剧情,过分的炫耀声乐技巧,以上原因导致意大利歌剧逐渐衰落。

总的来说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意大利正歌剧作曲家是亨德尔,他的创作是为英国人服务的,他为英国人创作的多部正歌剧可以代表巴洛克时期的最高成就,虽然他最后是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仍然是这一时期最伟大的正歌剧作曲家。

巴洛克时期除了意大利歌剧之外,德国、英国、法国的歌剧也有一定的发展,

其中法国的歌剧是抒情悲剧,代表作曲家是吕利和拉莫。

另外英国也出现了一位重

要的歌剧作家普赛尔。

综上所述,巴洛克时期的歌剧仅仅只是西方歌剧史上的开端,歌剧的历史还

将随着古典和浪漫时期的发展而发展。

第五讲古典时期

(1750年巴赫去世—1821年韦伯歌剧《自由射手》在德国柏林首演)

一、概述

西方文明史上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时期,音乐史上的主调音乐成熟和纯乐器时代。

形成两大创作成就:

歌剧和器乐。

二、音乐成就

1、维也纳古典乐派

“古典”原意为“罗马的贵族”最初用于戏剧领域。

音乐史上含义指1750—1821年间以维也纳为中心,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风格严谨、均衡的音乐流派。

2、歌剧(论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喜歌剧、格鲁克的歌剧改革、莫扎特成就)

1)歌剧的诞生和初期发展

A:

体裁

①种类:

*[意]——趣歌剧*[法]——喜歌剧

*[德]——歌唱剧*[英]——民谣歌剧

②定义:

同——古典主义时期(国籍)的喜歌剧体裁,采用歌唱和对白相结合的形式。

异——趣歌剧:

源于正歌剧的幕间剧,意大利语,对白采用白话宣叙调,代表作品《费加罗的婚礼》。

喜歌剧:

源于法国民间集市戏,法语,具有鲜明的法国民族特色,历史上第一部作品是《乡村卜者》。

歌唱剧:

德语,具有有鲜明的德国民族特色,代表作品《魔笛》。

民谣歌剧:

英语,具有鲜明的英国民族特色,历史上第一部歌剧是佩普什创作的《乞丐歌剧》。

B:

初期发展:

①诞生——1733年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格莱西创作历史上第一部趣歌剧《管家女仆》

(源于意式正歌剧的幕间剧《高傲的囚徒》)

②“喜歌剧之战”(又名“丑角之战”),

古典时期由于《管家女仆》在法国巴黎上演引发了一场著名的论战,保守派以吕利为代表,最终以卢梭为代表的维新派获胜。

2)(德)格鲁克的歌剧改革(18世纪中下叶)

A:

改革原因:

正歌剧的弊端

B:

改革宗旨:

“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真实质朴的创作原则。

C:

改革措施:

a:

平衡宣叙调、咏叹调的关系。

b:

削弱阉人歌手的功能c:

提高合唱和乐队的地位,理论上提出序曲暗示剧情。

D:

作品:

《奥菲欧与优丽狄茜》、《阿尔切斯特》

3)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最伟大的歌剧改革家,在早期喜歌剧和格鲁克歌剧的基础上,提出“音乐第一,戏剧第二”对古典主义时期各种歌剧体裁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展开见莫扎特评论)

3、器乐曲(论述古典时期交响曲的发展)交响曲名解和曼海姆乐派+海莫贝各自的成就

1)体裁:

古典奏鸣套曲(古典奏鸣——交响套曲)

①结构:

三或四乐章,快慢快快,风格依次为戏剧性—歌唱性—风俗性—舞蹈性,第一乐章一般为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②表演形式:

A.交响曲——(原意为“和谐发声”)古典时期合奏形式的古典奏鸣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4个乐章,快慢快快,风格依次为戏剧性—歌唱性—风俗性—舞蹈性,第一乐章一般为奏鸣曲式。

B.室乐——(主要形式为弦乐四重奏,小提琴2把、中提琴、大提琴各1把),古典时期重奏形式的古典奏鸣曲,源于巴洛克时期三重奏鸣曲,4个乐章,快慢快快,风格依次为戏剧性—歌唱性—风俗性—舞蹈性,第一乐章一般为奏鸣曲式。

C.近代协奏曲——古典时期协奏形式的古典奏鸣曲,3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双呈示部乐段的奏鸣曲式。

D.近代(钢琴等)奏鸣曲——古典时期独奏形式的古典奏鸣曲,3或4个乐章。

2)代表乐派和风格

①曼海姆乐派:

古典时期奠定交响曲基本结构的德国乐派。

代表人物:

[捷]J·斯塔米茨

②柏林(北德)乐派:

古典时期奠定近代钢琴奏鸣曲基本结构的德国乐派。

代表人物:

K·P·E巴赫

③早期古典风格

A.华丽风格:

早期古典风格之一,是巴洛克晚期向古典盛期音乐风格的过渡,以大库波兰、D·斯卡拉蒂的钢琴音乐为代表,体现精致优雅的装饰性风格与法国建筑中的“洛可可”风格相关。

B.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