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485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2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docx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docx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申报材料

项目名称:

西华大学-川化集团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

基地类别:

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单位:

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华大学

申报单位:

西华大学

2014年12月

目 录

第一部分实践基地建设方案 1

一、实践教育基地简介 1

二、建设思路 8

三、组织管理体系 11

四、实践条件建设 13

五、师资队伍建设 17

六、建设经费保障 21

第二部分建设任务的年度目标 22

第三部分相关支撑材料 23

I

第一部分 实践基地建设方案

一、实践教育基地简介

(一)合作双方介绍

1.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化集团)系在原四川化工总厂的基础上,于1995年8月经有关部门批准改组,并经成都市工商管理局审核注册登记而成。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510100000128056,注册资本50,000.00万元。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0)141号”文,公司系四川化工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

郑林。

川化集团现有在册职工7350人

(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20余人),资产总额25亿元,占地220公顷,生产

57种100多个型号的产品,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合成氨、氮肥生产企业之一及最大的三聚氰胺和赖氨酸生产企业,经营范围为:

销售化学肥料、建筑材料、五金交电、化工原料、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经营。

川化集团以其规模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和地域优势,在全国化工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内外享有较好的知名度和声誉,先后荣获“全国产品质量优秀企业”、“全国环保先进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中国企业管理杰出管理贡献奖”等称号。

2.西华大学简介

西华大学是2003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四川工业学院和原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2008年9月25日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西华大学。

四川工业学院的前身四川农业机械学院建于1960年,是国家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在当时的全国7个大区分别布点所建立的综合性农业机械学院之一,197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大学,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

学校现有校本部、彭州校区、人南校区、安德校区。

校园面积近3000亩。

校本部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毗邻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西依望

33

丛帝乡、扬雄故里,岷江水自都江堰而下从校园蜿蜒流过。

校园环境大气优雅,植被葱郁,景色宜人,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环境,是成都市园林式单位和四川省绿化先进单位,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基于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校园网为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以及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数字环境,校园网主干万兆互联,互联网出口带宽6.5G,教务管理、党政办公、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后勤服务等均实现网络化。

图书馆藏书及电子文献总量362万册。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校现有22个学院,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具有12个领域),77个本科专业,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8万余人,研究生2000余人。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招生,并招收空军国防生和乒乓球、健美操、跆拳道高水平运动队学生。

具有面向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并有一批享受国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教授。

学校现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80余名。

学校以“求是、明德、卓越”为校训,传承“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优良办学传统,坚持“教学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培养“具有高尚的人格素养、强烈的责任意识、扎实的实际能力、奋进的改革精神的优秀

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始终以人才培养为办学的根本任务,激励追求学术卓越,坚持内涵发展,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具有西华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学术精神。

学校重视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一、二课堂互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机器人锦标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国内外重大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339项,省级奖454项。

在国家级大学生体育竞赛中荣获团体冠军19个,个人冠军13人次;荣获第2届亚洲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团体季军1项,个人冠军

2项;啦啦操队荣获世界啦啦操锦标赛第5名,先后受邀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以及201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乒乓

球高水平运动员在2013年巴黎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女子单、双打两个第三名。

学生的实干和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

直保持在90%以上。

学校拥有5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16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1个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专业,2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教学实践基地,2个省级校外教学实践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3个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区域与国别重点研究基地,4个厅局级学科平台;8个省重点学科;54个研究所(中心)。

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参与或承担了多项国家

“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八五”至“十二五”重点攻关项目、重大专项和部省级重点科研课题,以及大量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

近年来,学校在现代制造技术、流体机械、信息技术、新材料研究、汽车清洁能源技术、生物技术、区域经济等领域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和近30项科技进步奖与哲学社会科学奖。

学校重视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同北美、欧洲及亚洲的3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瑞典、日本、韩国、泰国的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有效开展了师资培养、合作科研、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类建设人才18万余名,已经成为四川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基地。

学校正在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发

展,努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大胆创新,在学科上办出特色,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省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合作背景

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个以生产化肥和化工原料为主的综合性特大型化工企业,具有极其突出的行业优势和特色。

西华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多年来已经为国家各类企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的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近年来,西华大学与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保持着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一方面,川化集团与我校管理学院在管理咨询领域开展了长期项目合作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川化集团也是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学院与川化集团共同开展了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

(三)基地现有基础

学校根据复合型、应用型管理类人才培养目标,与川化集团签订了联合培养人才的协议。

经过与川化集团10多年的合作,我校形成了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该模式始终贯穿于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我校采用“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川化集团企业专家参与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建设并着重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学、指导共建学校实验室;采用“走出去”的形式在企业共建实践基地,学生到企业开展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等。

根据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就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校外实践相关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合作研究。

在此基础上,我校已搭建起“西华大学—川化集团文科实践教育中心”这一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并正式挂牌(如图1),共同开展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

图1西华大学—川化集团文科实践教育中心挂牌仪式

1.人才培养合作情况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商管理类专业在进行本科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探索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在管理实践中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即:

在企业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参与岗位体验;学生参加管理咨询和科研项目实践的培养模式。

我校与川化集团合作构建的现场教学、岗位体验、科研项目实践“三位一体”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等教育规律,是有实效的,也是有特色的,在管理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在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西华大学管理学院与川化集团等人才需求单位多次进行研讨,按照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设计了多个专业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

改革的核心是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主干课程体系、科学训练体系的落实,重点在管理实践体系和内容方面。

实施计划重点突出了企业管理领域的管理素质和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实践环节情况见表1所示。

表1主要实践环节情况要览

主要实践教学

基本要求

学时

实验场所

ERP沙盘模拟实验

实验组经营一家拥有1亿资产,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企业,并要连续从事6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实验有助于帮助学员掌握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

数字化决策的科学方法。

64

校企共建实验室

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实验

实验综合了市场营销、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等课程的内容,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贯通起来,提升学生的

实际操作能力。

48

校企共建实验室

专业认识实习

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后,为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在专业任课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的专业课程

认识实习。

32

川化集团

专业综合实训

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专业实践操

作,实现岗位实践。

64

川化集团

专业社会调查(部分)

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部门,

16

川化集团

调查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相关问题

毕业实习

在指导教师和企业内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独立深入各部门、车间和市场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熟悉生产、经营等管理业务,参加企业实际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毕业论文题目范围,针对性地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

完成毕业实习。

128

川化集团

(3)实习、实践教学开展情况

10多年来,作为管理学院的管理实践教育基地之一的川化集团主要承担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中的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工作。

认识实习是管理学院为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

川化集团为我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提供了一套以“企业安全知识讲座->川化集团各部门参观学习->企业管理理论分析->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顶岗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