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7564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6.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2017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开放与革新的隋唐时代

第23课隋朝的兴衰与唐朝的建立

知识点1、隋统一全国的历史背景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南方也获得较大规模的开发,在南北政权分立的情况下,双方的贸易往来不断,民族交融进一步深化,为再一次统一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2、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

581年,北周权臣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

589年,隋军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知识点3、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P2)

(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3)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隋朝开国时政治清明。

(4)隋建立后,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5)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6)隋朝统一顺应了民意,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1)

(2)路线:

它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3)作用:

大运河的开凿,虽然是出于统治的需要,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加速了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此后的历史进程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担着运输的作用。

(4)影响:

为了此工程,征调了大量民夫,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激化了社会矛盾。

知识点8、隋炀帝能够成功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是什么?

(1)、南朝以来,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

因此开通运河势在必行。

(2)、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

(3)、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的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4)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

知识点9、隋唐更迭的原因

1、隋炀帝的暴政: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不仅连年大兴土木,而且调大军多次攻打高丽,动辄调发百万人力,耗费了大量财富,也导致田地荒芜,民不聊生。

2、隋末农民起义:

隋末,面对繁重的赋役,人民不堪忍受,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心怀不满的官僚、贵族也纷纷起事。

3、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4、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1)起兵反隋:

617年,隋朝的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父子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势力迅速发展。

(2)唐朝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定都长安。

(3)统一全国:

李渊派兵击败各地的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几年后基本统一全国。

知识点10、开凿大运河的主观动机

(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

(3)对江南粮食的漕运;由于在隋朝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知识点11、开凿大运河的客观结果

(1)运河的开凿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

它为以后的历代所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泽被至今;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同时隋炀帝利用大运河,组织到江南巡游,也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的阶级的矛盾,成为隋忘的原因之一。

第24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点1、唐太宗继位的过程

在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屡立战功。

他于626年登上皇位,次年改国号为“贞观”,李世民即唐太宗。

知识点2、唐太宗治国思想形成的原因

鉴于隋亡于暴政的教训,唐太宗认识到爱惜民力才能巩固统治。

知识点3、唐太宗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他引用古训,将君主与百姓比喻为舟和水的关系,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于是在继位之初就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举措。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于是求贤若渴,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知识点4、贞观之治的形成

唐太宗在位23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这一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史称“贞观之治”

知识点5、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唐太宗仁政爱民、善于用人、虚心纳谏的治国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知识点6、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统治

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和武则天延续了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知识点7、唐玄宗的统治

(1)继位:

712年,唐玄宗继位,次年改国号为开元

(2)统治措施:

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整顿吏治,大力发展生产。

(3)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

唐玄宗的统治使得社会安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知识点8、唐朝经济发展的原因

自唐朝建立以来,由于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经历了持续的恢复和发展。

知识点9、唐朝经济的发展状况

到开元年间到达顶峰。

在整个唐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农业发展迅速,水利工程大量兴修,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全国耕地和人口数大大超过前代。

知识点10、唐朝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和商业的繁荣,长安、洛阳、益州、扬州成为大都会。

长安城雄伟富丽,布局严整,市、坊分明,人口达百万,吸纳来自世界各国的使者、留学生和商人,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知识点11、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

(1)经济基础好;

(2)国家统一,政局和社会秩序稳定;

(3)统治者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实施;

(4)唐玄宗自己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得当的措施;

(5)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及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1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隋朝创建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和经济的繁荣为唐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鉴于隋亡于暴政的教训,唐太宗认识到爱惜民力才能巩固统治。

他引用古训,将君主与百姓比喻为舟和水的关系,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于是在继位之初就采取了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举措。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于是求贤若渴,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3)唐太宗时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个人的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4)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经济发展的基础。

知识点13、“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玄宗时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

他继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任人唯贤,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这些措施最终促进了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

第25课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知识点1、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

(1)、唐代疆域空前辽阔,民族众多,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关系。

(2)、“天可汗”

唐太宗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还被北方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意即各族的君长。

知识点2、唐朝时期的回纥、靺鞨、吐蕃、南诏等是我国现在哪些民族的前身?

回纥是我国现在新疆维吾尔族的前身,靺鞨是我国现在满族的前身,吐蕃是我国现在藏族的前身,南诏是我国现在白族和彝族的前身。

知识点3、唐朝的对外政策及对外交流频繁的主要原因

唐代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加之对外交通发达,使得当时的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知识点4、唐朝对外交往的概况

新罗、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来唐,与唐朝通使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

其中,与唐朝交往最密切的国家是东亚诸国。

知识点5、唐朝对外交往的具体事例

1、玄奘西行

(1)时间:

贞观初年

(2)过程:

高僧玄奘不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3)成就:

经过19年的努力,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评价:

玄奘西行造就了古代中印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2、鉴真东渡

(1)时间:

唐玄宗时

(2)过程:

高僧鉴真应邀6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前5次均未成功。

754年,第六次东渡成功时,鉴真已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

(3)成就:

他在日本生好了10年,不仅传播佛教,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学以及文学、绘画等传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知识点6、唐代民族交往和对外交流的意义

唐代各民族和睦相处,中外交流频繁,促进了彼此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与发展,展现了兼容并蓄的盛唐气度。

 

知识点7、唐朝时期民族交往的表现及事例

(1)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请求通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唐蕃通婚增强了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2)9世纪初期,吐蕃使者与唐会盟于长安。

盟约里说“患难相恤,暴虐不作”。

吐蕃将此盟约刻成唐蕃会盟碑。

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

知识点8、鉴真与玄奘两位高僧的相同点

(1)都是生活在唐朝的著名高僧;

(2)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做出重大贡献,是促进中外交流的杰出使者;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4)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