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罗隐研究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6822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代罗隐研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代罗隐研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代罗隐研究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代罗隐研究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代罗隐研究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代罗隐研究资料.docx

《五代罗隐研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代罗隐研究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代罗隐研究资料.docx

五代罗隐研究资料

五代罗隐研究资料

《旧五代史》列传十四《罗隐传》

罗隐,案《唐才子传》:

隐字昭谏。

(《旧五代史考异》)余杭人。

案《涧泉日记》作新城人。

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

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

畋女幼有文性,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

一日,隐至第,郑女垂帘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

唐广明中,因乱归乡里,节度使钱镠辟为从事。

开平初,太祖以右谏议大夫征,不至。

魏博节度使罗绍威密表推荐,乃授给事中。

年八十余,终于钱塘。

案《涧泉日记》云:

唐光启三年,吴越王表奏为钱塘令,迁著作郎,辟掌书记。

天祐三年,充判官。

梁开平二年,授给事中。

三年,迁发运使。

是年卒,葬于定山乡。

金部郎中沈崧铭其墓。

(《旧五代史考异》)

有文集数卷行于世。

《永乐大典》卷五千六百七十八。

案《唐才子传》云:

隐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外集启事等,并行于世。

(《旧五代史考异》)

《五代史补》:

罗隐在科场,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

时长安有罗尊师者,深于相术,隐以貌陋,恐为相术所弃,每与尊师接谈,常自大以沮之。

及其累遭黜落,不得已始往问焉。

尊师笑曰:

“贫道知之久矣,但以吾子决在一第,未可与语。

今日之事,贫道敢有所隐乎!

且吾子之于一第也,贫道观之,虽首冠群英,亦不过簿尉尔。

若能罢举,东归霸国以求用,则必富且贵矣。

两途吾子宜自择之。

”隐懵然不知所措者数日。

邻居有卖饭媪,见隐惊曰:

“何辞色之沮丧如此,莫有不决之事否?

”隐谓知之,因尽以尊师之言告之。

媪叹曰:

“秀才何自迷甚焉,且天下皆知罗隐,何须一第然后为得哉!

不如急取富贵,则老婆之愿也。

”隐闻之释然,遂归钱塘。

时钱镠方得两浙,置之幕府,使典军中书檄,其后官给事中。

初,隐罢上中书之日,费窘,因抵魏谒鄴王罗绍威,将入其境,先贻书叙其家世,鄴王为侄。

幕府僚吏见其书,皆怒曰:

“罗隐一布衣尔,而侄视大王,其可乎!

”绍威素重士,且曰:

“罗隐名振天下,王公大夫多为所薄,今惠然肯顾,其何以胜!

得在侄行,为幸多矣,敢不致恭,诸公慎勿言。

”于是拥旆郊迎,一见即拜,隐亦不让。

及将行,绍威赠以百万,他物称是,仍致书于镠谓叔父,镠首用之。

《唐才子传·罗隐》:

隐,字昭谏,钱塘人也。

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

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

广明中,遇乱归乡里。

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

进谒,投素作,卷首《过夏口》云:

“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

”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曰:

“仲宣远托刘荆州,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寇,只为故乡。

”隐曰:

“是不可去矣。

”遂为掌书记。

性简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

好谐谑,感遇辄发。

镠爱其才,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

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

未几,奏授著作郎。

镠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

隐曰:

“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镠请隐为之,有云:

“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

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

“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

”作者称赏。

转司勋郎中。

自号“江东生”。

魏博节度罗绍威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时亦老矣,尝表荐之。

隐恃才忽睨,众颇憎忌。

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

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

且介僻寡合,不喜军旅。

献酬俎豆间,绰绰有余也。

隐初贫,来赴举,过钟陵,见营妓云英有才思。

后一纪,下第过之,英曰:

“罗秀才尚未脱白。

”隐赠诗云: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与顾云同谒淮南高骈,骈不礼。

骈后为毕将军所杀,隐有延和阁之讥。

又以诗投相国郑畋,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

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

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不复念矣。

隐精法书,喜笔工苌凤,谓曰:

“笔,文章货也。

今助子取高价。

”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

率多借重如此。

所着《谗书》、《谗本》、《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外集》、《启事》等,并行于世。

《易》戒毋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罗隐以褊急性成,动必嘲讪,率成谩作,顷刻相传。

以其事业非不五鼎也,学术非不经史也,夫何齐东野人,猥巷小子,语及讥诮,必以隐为称首。

凋丧淳才,揄扬秽德,白日能蔽于浮翳,美玉曾玷于青蝇,虽亦未必尽然,是皆阙慎微之豫。

阮嗣宗臧否不挂口,欲免其身。

如滑稽玩世东方朔之流,又不相类也。

《咸淳临安志》·人物列传

罗隐,字昭谏,新城人。

词源泉涌,博物多知。

举进士不中,病卧长安。

时京畿夏旱,癸巳日詔京兆用器水、炉香、蒲萧、绛幡辈,寘于坊巿门,以祈雨。

隐上疏谏,其辞宛转,曲而有直体。

隐后从事湘南,历淮润,皆不得意。

乃归竭吴越钱鏐,虑不见纳,以过夏口诗标于卷首,献之,末有云:

“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黃祖漫英雄。

”鏐览之大笑,因加殊遇,以为宾客。

唐光启三年也。

鏐表隐为钱唐令,迁著作郎,辟为镇海节度掌书记。

鏐初授节度,沈崧草谢表,甚言浙西繁盛,以示隐。

隐曰:

“今浙西兵火之余,日不暇给,此表奏之朝廷,主司岂无意于要求邪?

”乃更之曰:

“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

”朝廷见之曰:

此罗隐之词也。

又贺昭宗更名晔,表曰:

“左则姬昌之半字,右则虞舜之全文。

”时称为第一。

及朱温篡唐,隐说鏐举兵伐梁。

曰:

“虽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奈何交臂事贼,为千古羞。

”鏐始以隐不遇于唐,必有怨心,及闻其言,虽不能用,心甚义之。

又以诗寿鏐有曰:

“大昴分光降斗牛,兴唐宗社作诸侯。

”则知隐虽在吴越,心实在唐,惓惓不忘也。

【自隐后从事湘南至此,《成化志》刪节过半,以明吴瓒新编《武林纪事》所引《咸淳志》文校补】

隐累迁司勋郎中,历盐铁发运使,谏议大夫,给事中,赐金紫。

卒年七十七。

隐性傲睨,好讥评人物,为词章有气力,工于诗,与同姓虬、邺齐名,时号“三罗”。

旧鼍江常有二气,夜亘天,及隐与杜建徽生,气不复见,议者以为文武秀气钟焉。

隐著《湘南甲乙集》、《淮海寓言》及《谗书》六十篇行于世。

子塞翁,为镇海军节度推官。

【隐虽卒于梁开平三年,然其心实在唐,有惓惓不忘故国之思,故始闻朱温代唐,则说鏐举兵讨梁,其以诗寿鏐亦曰:

大昴分光降斗牛,兴唐宗社作诸侯。

故隐当缘其心而系诸唐。

【孙注】罗隐,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因新城(后改新登)时属余杭郡,故有为“余杭人”也。

授罗隐给事中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膺鸿运,节擢贤良,以惠天下。

今吴越国王前请建置钱塘县,惟朕许可。

兹以钱塘令罗隐才学兼优,既寻偃室之任;文行并美,堪授隗台之用;拜除给事,允协国华,诚为国为民之道也。

诏到即行,钦哉毋怠!

开平元年八月十三日颁下奉敕臣张昭

诏封给事中罗隐父祖曾三代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布国政,以惠天下,必去民之恶,导民之善,俾民兴起,乐善不倦,在位效忠,共襄厥治。

今有吴越国给事中罗隐,克思克孝,光乃祖父。

诸臣奏称,隐父修古应开元礼,祖知微福唐县令,曾祖仙福唐县令,准俱照原职,加封一等;妻俱封儒人;以昭盛典,以劝善良。

钦此钦遵!

开平二年三月初五日颁下

罗隐简介及其诗文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

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

“谗书虽胜一名休”。

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天佑元年(904年),罗隐奉吴越王钱鏐命,从瑞安乘木船而上溯江口,步行至吕江涤头村(今属泰顺县新浦乡)寻访寓贤吴畦(原平章事谏议大夫)出山辅政。

此为飞云江瑞安至泰顺江口航运最早一次记载。

罗隐的讽刺散文的成就很高,堪称古代小品文的奇葩。

收在《谗书》里的讽刺小品又都是他的“愤懑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方回《谗书》跋)。

罗隐自己也认为是“所以警当世而戒将来”的(《谗书》重序)。

如《英雄之言》通过刘邦、项羽的两句所谓“英雄之言”,深刻地揭露了那些以救民涂炭的“英雄”自命的帝王的强盗本质。

最后更向最高统治者提出了警告(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类似这样的光辉思想在罗隐的杂文中是不时流露的。

《说天鸡》、《汉武山呼》、《三闾大夫意》、《叙二狂生》、《梅先生碑》等篇,也都是嘻笑怒骂,涉笔成趣,显示了他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讽刺艺术才能。

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一文中对晚唐小品文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非常精辟的见解。

他说:

“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罗隐在唐末五代诗名籍甚,有一些精警通俗的诗句流传人口,成为经典名言。

如“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家财不为子孙谋”“今朝有酒今朝醉”“任是无情也动人”等等。

又如讽刺小诗《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瑞雪兆丰年,但对贫苦的人民说来,却成了灾难。

他的咏史诗《西施》一首也写得比较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第一句多少有一些宿命论的意味,但他反对把吴王夫差的亡国归罪于西施,的确是对传统成见的有力翻案。

许多人喜欢他的《赠妓云英》一诗。

《唐才子传》中有一段故事,原文如下:

隐初贫来赴举,过钟陵,见营妓云英有才思。

后一纪,下第过之。

英曰:

“罗秀才尚未脱白”隐赠诗云: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罗隐才高,云英色艺兼美,如何是不如人呢?

只是社会没有给他们机会吧?

每次读此诗都会感动,可能是遭遇与他们也相似吧。

明代屠中孚说:

“若《答云英见诮》及《题新榜》二绝,真堪为之涕落。

”(《刻罗江东集序》)

罗隐著述甚丰,但散佚严重,今存诗歌约500首,有诗集《甲乙集》传世,散文名著《谗书》五卷60篇(残缺2篇),哲学名著《两同书》两卷(10篇),小说《广陵妖乱志》《中元传》等,另有书启碑记等杂著约40篇(见《全唐文》)。

补充诗文: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不论平地与峰间,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2楼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罗隐诗集

卷一

曲江春感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皇陂

皇陂潋滟深复深,陂西下马聊登临。

垂杨风轻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

三月穷途无胜事,十年流水见归心。

输他谷口郑夫子,偷得闲名说至今。

寄郑补阙

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

路从青琐无因见,恩在丹心不可忘。

未必便为谗口隔,只应贪草谏书忙。

别来愁悴知多少,两度槐花马上黄。

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汴河

当时天子是闲游,今日行人特地愁。

柳色纵饶妆故国,水声何忍到扬州。

乾坤有意终难会,黎庶无情岂自由。

应笑秦皇用心错,谩驱神鬼海东头。

西京崇德里居

进乏梯媒退又难,强随豪贵滞长安。

风从昨夜吹银汉,泪拟何门落玉盘。

抛掷红尘应有恨,思量仙桂也无端。

锦鳞赪尾平生事,却被闲人把钓竿。

投所思

憔悴长安何所为?

旅魂穷命自相疑。

满川碧嶂无归日,一榻红尘有泪时。

雕琢只应劳郢匠,膏肓终恐误秦医。

浮生七十今三十,从此凄惶未可知。

经张舍人旧居

行尘不是昔时尘,谩向朱门忆侍臣。

一榻已无开眼处,九泉应有爱才人。

文馀吐凤当年诏,树想栖鸾旧日春。

从此恩深转难报,夕阳衰草泪沾巾。

雒城作

大卤旌旗出洛滨,此中烟月已埃尘。

 

3楼

更无楼阁寻行处,只有山川识野人。

早得铸金夸范蠡,旋闻垂钓哭平津。

旧游难得时难遇,回首空城百草春。

姑苏城南湖陪曹使君游

水蓼花红稻穗黄,使君兰棹泛回塘。

倚风荇藻先开路,迎旆凫鸥尽着行。

手里兵符神与术,腰间金印彩为囊。

少年太守勋庸盛,应笑燕台两鬓霜。

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

多病无因棹小舟,阖闾城下谒名侯。

水寒不见双鱼信,风便唯闻五袴讴。

早说用兵长暗合,近传观稼亦闲游。

须知谢奕依前醉,间阻清谈又一秋。

送章碣赴举

苹鹿歌中别酒催,粉闱星彩动昭回。

久经罹乱心应破,乍睹升平眼渐开。

顾我昔年悲玉石,怜君今日蕴风雷。

龙门盛事无因见,费尽黄金老隗台。

寄杨秘书

潮水平来见鲤鱼,偶因烹处得琼琚。

披寻藻思千重后,吟想冰光万里馀。

漳浦病来情转薄,赤城吟苦意何如?

锦衣公子怜君在,十载兵戈从板舆。

往年进士赵能卿尝话金庭胜事见示叙

会稽诗客赵能卿,往岁相逢话石城。

正恨故人无上寿,喜闻良宰有高情。

山朝佐命层层耸,水接飞流步步情。

两火一刀罹乱后,会须乘兴雪中行。

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二首

其一

双鱼迢递到江滨,伤感南陵旧主人。

万里朝台劳寄梦,十年侯国阻趋尘。

寻知乱后尝辞禄,共喜闲来得养神。

时见齐山敬亭客,不堪戎马战征频。

其二

曾逐旌旗过板桥,世途多难竟蓬飘。

步兵校尉辞公府,车骑将军忆本朝。

醉里旧游还历历,病中衰鬓奈萧萧。

鹭鸶

斜阳淡淡柳阴阴,

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洁白,

也知常有羡鱼心。

赠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英雄之言

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

故人亦然。

夫盗亦人也,冠屦焉,衣服焉。

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

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④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

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

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

而西刘则曰:

“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

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

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4楼

西施

——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

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

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

“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

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

“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

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

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

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

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

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

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

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

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

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

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

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5楼

唐-罗隐-蜂

【年代】:

【作者】:

罗隐

【题目】:

【内容】: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意思是:

蜜蜂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

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

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

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这可算是一篇寓言诗。

诗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会中千千万万的普通农民。

他们祖祖辈辈辛辛苦苦地劳动,可是劳动成果到头来却都被统洁者掠夺去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结句用反问式,说明辛勤酿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劳动却劳而不获,这就暗示剥削者的不劳而获,使诗的寓意深刻、有力。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6楼

「鹭鸶」罗隐

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这是一首讽刺诗。

鹭鸶主食鱼、蛙等,因头顶及胸、肩、背长有细长白羽,又称白鹭。

诗讽刺那些贪婪而又“此地无银三百两”者。

道貌岸然,衣冠楚楚,但灵魂未必像衣衫那么素净,心底未必如面容那般慈和,虽然像鹭鸶有“素白”的外表,但也如鹭鸶那样,“羡鱼心”比谁都来得厉害。

诗十分含蓄,一个“羡”字,力能扛鼎。

作秀的贪官,你最终能骗得了谁,又能骗多久呢?

 

7楼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

为瑞不宜多唐.罗隐《雪》诗人迳以议论入诗,这在唐诗中是很罕见的。

首句「尽道丰年雪」,其实所谓「尽道」,却不是普天下人「尽道」,只是达官显宦、富商大贾这一阶层的人在「尽道」。

所以,诗的第二句「丰年事若何」其实就是向这阶层的人反问:

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会怎样呢?

只因为,唐末,苛税重租,农民不管是丰收歉收,处境都是悲惨的,不过,诗人仅是反问,却没有道破底蕴,三、四句已转而回应这诗开始时提出的问题:

「雪是否为瑞」?

诗人自己的答案是: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这是告诉那些显贵阶层,不要忘记长安城里有许多贫民,他们可能还未有机会分享「丰年瑞」的好处,就已给风雪带来的寒流冻死!

总说诗忌议论,但刘学锴先生认为,读完这首诗,诗人自己的形像却鲜明可触。

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

 

8楼

自遣

唐罗隐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译文:

有所得时即纵声高歌,有所失时也就无所谓了,纵有太多的愁、太多的恨也抛之脑外,照样悠闲自得,今天有酒喝就喝醉了吧,明天有忧愁的事情也是明天的事情。

 

9楼

罗隐的诗歌约500首左右。

除少数五、七言古诗和杂言诗外,基本上都是近体诗,尤以七律最多。

其中,固然不乏含蓄蕴籍之作,如《魏城逢故人》等,但更多的是尖锐刻露的刺世嫉邪之作。

风雨飘摇的时代,曲折坎坷的经历,傲岸不屈的性格,使罗隐的诗歌充满了刚正浩然之气,“篇篇皆有喜怒哀乐、心志去就之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桐江诗话》)。

他的诗好发议论,现实性强,语言通俗平易,把中唐新乐府的精神体现在五七言近体诗中,这无疑是进步的。

罗隐的大量诗歌,通过对自身坎坷遭遇的感叹,揭露科举的弊端与用人制度的腐朽。

 

10楼

牡丹花---罗隐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芍药与君为近待,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读此诗的时候让我想到了<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有那么一段话:

宝钗便笑道:

”我先抓,不知道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拿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楔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

”任是无情也动人.”任是无情也动人,向上追溯,在宋词人秦观的词中,有”尽道肯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句子.但这还不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最初源头,或要再向上追溯,在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中,我终于找到了这句话.为什么着迷这句话,可能与喜欢宝钗的冷美人气质有关,尽管我并不是很喜欢宝钗其人.只是当初有些惊讶,为什么好好一个雍容华贵,艳冠群芳的牡丹,却是无情.罗隐的诗常常带有没落的冷冷讽刺意味,讽刺着世间的不公.他把关注的目光更多放在了审视考场与人际之上,对许多凭借谄媚,奉承而飞黄腾达的人,罗隐常会投去凌厉的目光,即使在赏着牡丹的时候,也不忘讽刺一下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当是别有原因吧,是不是因为它能赢得东君眷顾?

就好比昔日杨贵妃的玄宗的一枝解语花......是啊,牡丹也是一样,只要有着倾国之美,即使无情,不也一样动人么?

美艳的芍药也只是牡丹你的近待罢了,芙蓉也为了避开你的芳尘而挤入了池中去,可怜啊,没有想到,如此美艳的牡丹,也有被韩弘这种人砍掉的时候,当韩令做成了事之后,牡丹的秾华也便被辜负了.诗无达诂,何况罗隐此诗喻意极深,这首<牡丹花>竟无法全然明了,只知道,罗隐是在抒发着自己的感慨了.严格来说,罗隐这首从反面称赞牡丹的诗,几乎没有怎么写牡丹,不写花之美,花之开,花之谢,而是以花喻人,这样的诗歌往往无法站在同煤在诗歌的前列中.但罗隐的<牡丹>花例外,正是他独特的光芒,使之格外引人注目.”任是无情亦动人”,自己也曾羡煞这种冷艳,奈何”无情”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何况,无情即使动人,又怎如有情来得更回可爱,可亲呢?

 

11楼

唐昭宗景福三年(893)九月,以武威军防御使钱liú@⑴为镇海军节度使、浙江西道观察处置军使,钱liú@⑴使沈崧草谢表,盛言浙西繁富。

隐曰:

“今浙西兵火之余,日不暇给,朝廷执政方切于贿赂,此表入奏,执政岂无意于要求耶?

”改为:

“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

”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为东南人民说了话。

朝廷大臣见了都说:

“此罗隐词也。

”(《吴越备史·罗隐传》)。

 

12楼

罗隐感知遇之恩,竭力辅佐,深谋献策,敢于进谏。

当时,吴越的赋税很多,小到鸡、鱼、蛋之类都要纳税。

西湖的渔民每天要向钱王府上缴几斤鱼,名“使宅鱼”。

渔民不胜其苦。

罗隐作《题〈pán@⑶溪垂钓图〉》曰: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叫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钱liú@⑴感悟,“遂蠲其征”(同上)

罗隐研究资料

罗隐文学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罗隐(833—910),字昭谏,号江东生,富阳新登钦贤里人。

他是晚唐文学家和著名诗人。

罗隐深遂的文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