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6601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

《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

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广元市教育科研课题

《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剑阁县汉阳小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随时代要求而产生,新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被教师广泛采用——“问题教学法”等一些国外研究成果也因教育人的高度重视而被引入。

但目前从操作层面上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应该引起关注和研究。

1.国家发展的需要

国家要取得可持续发展,民族要实现伟大的复兴,必须要教育做强而有力的支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应该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核心。

时代呼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就一个国家而言,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意味着已经具备了发展的巨大潜力。

如果一个国家缺乏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这个国家将失去发展的机遇。

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人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不能凭空臆造,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不会凭空生成。

它需要科学的教育引领;需要人们不但要有问题意识,还要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人说: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的确不假!

千百年来,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或创立者,哪一个不是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掘问题,不断追问,不断解决疑问,最后找到真理的吗?

2.学校发展的需要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如果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低下,它就失去了竞争力,就不可能又好又快地发展。

但是教育改革喊了这么多年,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却一直滑坡低下。

这早已成为管理者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认真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

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仍然占领着课堂,主动参与学习还停留在口上;学生无法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仍然机械地记着现成的结论;教师满堂问,学生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表面看来,一堂课热热闹闹,但学生在课堂上根本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生成。

据学者统计:

教学行为中排在第一的是“讲授”,排在第二的是“提问”。

一堂40分钟的课,教师提问很少少于60次。

学生齐答的问题一般占50%以上,其他一般是“一问一答”式。

就连全国某些知名教师上课亦是如此。

我们不禁追问:

问题教学难道就是教师提问学生答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大多数教师都会认为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甚至有人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于是有老师就故意诱导学生提问,便出现了这种现象:

语文教师出示课题后,让学生齐读;然后问:

“你有什么问题吗?

”——这就叫“引导质疑”。

学生未读课文,你说他会有什么问题?

即使有,那也是肤浅的,毫无价值的问题,或者是为了迎合老师而编造的虚假的问题。

这样的教学能提高质量吗?

学生会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吗?

学校怎么去发展?

这种教学的结果,最多只能培训出死记硬背的“知识型”的考试机器,永远难以造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人才,难以培养具有批判意识、敢于质疑、能够质疑的创新型人才!

3.学生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科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学科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科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是当今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都采用被动的接受和封闭性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漠视和冷落了学生发现、探究的学习过程,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弱化,使学生的学习自主过程纯粹扭曲,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就必须转变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正如英国科学家波普尔说:

“科学的第一特征是开始于问题,实践及理论的问题。

”“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学生有疑点、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创新。

人们常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问题是启动学生运用心智,开发学生潜能的催化剂,是进行思维活动的有力杠杆。

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动性,更不可能诱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追究问题罢了。

由此可见,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4.教师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教师的角色定位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

教学往往是重结论,轻过程;重理性分析,轻体验感悟。

而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

这种角色地位变化已不取决于个人的意志选择,而是时代的呼唤,教学改革的必然。

要实现这种变化,教师关键是要转变学生观,把学生看作是主动的学习者,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共同探讨知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这种转变,也是教师由“教书匠”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教师在研究该课题的过程中,不仅要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而且还要践行、思考,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伴随着课题研究成长和发展。

可以这么说,该课题的研究,为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供了一个平台,为促使教师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契机,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目标。

(2)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的问题教学论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代的科学知识配合进行的。

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之上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

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还需要掌握这些知识获得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

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帕内斯根据著名的创造学家奥斯本的创造过程理论,提出了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他指出一个人的创造性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离开问题解决过程则没有创造性可言,他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应当是以创造性问题解决为核心和目的的教学......这些论述都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支撑。

国内的研究表明,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以问题为"抓手"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创设相关问题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学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合作和互动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问题教学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掌握这些知识获得的途径和过程。

我们认为,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还更为重要。

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的问题教学,应该以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主要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主旨,以优化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和习惯为主线,更多的关注探索性的认识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发现问题,是实现问题教学的前提条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充分的思考,主动发表见解,展开讨论、辩论,寻求问题答案,是问题教学的中心环节;最后将答案进行应用,通过应用又产生新问题,使问题逐步深入。

这样循环往复,让学生在质疑、释疑再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训练思维、发展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还认为,在整个问题教学理论中,“掘问策略”是“纲”。

只有把掘问策略从问题教学理论中剥离出来,单独进行重点研究,才能做到“纲举目张”。

其成果应该是对问题教学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2.现实意义

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知识和方法;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认知的需求,也就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问题或者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这时候的教学活动更多地只是停留在再现和重复的层面上。

所以,我们强调发掘问题和进一步挖掘问题,把问题看成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一个有力“抓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探究来生成问题,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个缺乏问题意识的学生,就不可能激发起认知的内驱力和思维的活跃性;一个不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挖掘问题的老师,就不可能胜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课题的研究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也是教师在教育改革新背景下对现代课堂教学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然,如果我们的学生发展了,教师发展了,学校自然也就发展了,“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也就会顺利实现——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通过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而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通过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促进农村小学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一)国外研究综述

掘问策略研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问答法。

在近代美国,杜威提出了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思想。

这是问题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六十年代中期,由于前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苏联理论界对问题教学的研究如火如荼,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许多专家、学者专门研究问题教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列尔耐尔、马赫穆托夫、马丘什金等。

列尔耐尔认为:

问题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由教师经常引入寻求有根据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

而马赫穆托夫把问题教学却看作是一种“发展性教学,教学方法体系和建立要考虑问题目的和问题原则……问题教学是现代发展性教学体系的主导因素”。

另外,列尔耐尔认为:

“问题教学甚至在学生独立解决某个问题的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早就体现在他的备课工作中了。

国外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一个共同点是:

不同学者都强调了教师在问题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国内研究综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重要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则从教师职责的角度明确规定了教师的作用。

从我国大量教育文献中,可以看到古代教学中关于问题教学的许多论述,只是没有系统化罢了。

问题教学法引入我国后,很多学者和教育同仁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人们更多地开始了问题教学的建模工作。

这种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意志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技能帮助和活动空间,使他们进行研究、解释研究、应用研究,并不断根据情境变化改变研究。

当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正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发展性教学的方法。

问题教学把问题作为组织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纽带。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阅历、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等等都有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少不一,深浅各异,甚至是很杂乱的。

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水平的差异,导致对文本的解读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挖掘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致使学生生成的问题是肤浅的、虚假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

这种教学不能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发掘问题,如何挖掘问题,自然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掘问策略就成了我们研究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设计

(一)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的关键词是: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掘问、策略等。

所谓“农村小学”,是相对于城区小学而言。

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我国农村小学师资状况和设施设备与城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办学条件还相对较差;学生来源无任何选择,学生见识少,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足,家庭经济条件也比较落后。

而农村小学担负起了全国基础教育的一半以上的教育任务。

本课题研究试图锁定几所农村小学校的问题研究,找到带共性的适合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

所谓“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取各科知识、培养学科素养、养成良好品行的特定场所。

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每一节课,利用课程标准,与学生一起生成和发展。

本研究针对小学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

只针对课内而不涉及课外。

所谓“掘问”就是发掘、挖掘问题的意思。

“掘”的本义是在狭小的土洞里挖土,这里是指“发掘”“挖掘”之意。

“发掘”的意思是“把珍贵的,埋藏在地下的物品,边保护边挖掘出来。

比喻把难以或未曾发现的事物、道理揭示出来”。

“挖掘”就是深挖的意思,引申为深入开发,探求。

在这里是基于“发掘”更高一个层级的追问——刨根问底。

换句话说,“掘问”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难以或未曾发现的问题揭示出来,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开发、探究。

“策略”的本意是指谋略或计谋,引申为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即“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是指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上,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进行深入开发和探究而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方案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研究目标:

通过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从而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促进农村小学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2.研究任务:

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和生本教育同步进行,以课题研究作为平台推动课改和生本教育的深化;在学校选择有研究能力的不同学科的教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从不同研究层面进行,达到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对象:

在一至六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利用课堂掘问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民主性

掘问必须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情感交流和对话,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问题的发掘者和挖掘者。

师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共同参与、共同探索,一道去感受问题解决的愉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多元性

问题教学注重知识,更注重能力,也注重情感体验,其目标应具有多元性;问题教学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其过程应具有多元性;问题教学不仅允许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而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对结果评价同样具有多元性。

对于问题教学而言,最重要的是问题的多元性和答案的多元化,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掘不同的问题和寻求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

(三)自主性

在问题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尽可能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尊重他们的思维习惯和方式,尊重他们的独创性与差异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鼓励学生自主地阅读、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释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四)主导性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强化问题意识,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大包大揽不可取,放任自流也不行。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当学生的见解不能发掘问题或问题出现偏颇时,教师要注意及时调控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更进一步读与思并自我矫正;当发掘问题后,教师适时要给学生思维搭桥或导向,引导进一步挖掘问题,达到一定的厚度和宽度。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角色定位,凸现出教师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主导性。

(五)有效性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每堂课的教学容量、节奏和时段上的衔接,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要给予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技巧的指导,提高发掘问题的机率,提高问题的质量,丰富问题的内涵,提高回答问题的准确度。

我们坚持有效性原则,就必须摒弃那种满堂问、满堂答的看似热闹,实则低效无序的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现象。

(六)激励性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掘问的评价除了多元,还应该具有激励性。

面对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要保持宽容态度,给予积极的肯定的评价,激励学生大胆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掘问意识和潜能。

教师一定要记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托兰斯的助长创造性思维的六条教学原则:

即尊重儿童任何幼稚甚至荒诞无稽的问题,尊重儿童具有想象性和创造性的观念,夸奖儿童提出的观念是有价值的,避免对儿童的作为作完全肯定的评判,对儿童的见解有所批评时一定要说明理由,鼓励学生自发地学习。

(七)合作性

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为信息多向交流的伙伴,成为掘问的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工作更加复杂,几乎难以一人独立完成,因此学生要把自己融入班集体,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做到在学习过程中既彰显自己的主体地位,不养成依赖的毛病,同时又能与他人很好合作,建立健全一种良好的合作机制。

六.课题的主要内容

(一)掘问策略与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内在联系。

(二)掘问策略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与教师个人素质之间的关系。

(三)掘问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其基本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四)如何评价掘问策略的有效性。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一)行动研究法:

以教材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掘问的能力,让学生在发掘问题、挖掘问题中,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使研究过程成为行动过程。

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遇到的问题,以便通过行动研究理性地分析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认识制约掘问的各种因素,及时总结、反思,对研究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二)文献研究法:

通过收集、查阅和分析有关“农村小学课堂掘问教学策略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出有关的研究成果,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等,不断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和思考,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三)个案研究法:

找出学习中最有代表的个案和教师教学中最具代表性的课例加以研究,形成相关理论,并用以指导问题教学。

(四)经验总结法:

收集、分析、总结提炼和归纳整理出掘问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揭示经验的实质,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归纳出可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为优化课堂问题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八.课题研究阶段划分

(一)准备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撰写开题报告。

3.申请开题。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1月——2015年10月)

本阶段按既定方案组织实施,开展专项研究活动。

1.通过对自身的教学行为研究、个案访谈、网上学习等方法,分析教师的引导学生掘问现状及问题教学方式,分析学生掘问现状以及学习的方式,形成文字资料。

2.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式,根据了解到的相关情况,针对掘问教学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对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按不同学科和不同学段开展专项研究,通过交流研讨,探索教师的掘问策略;进一步实践反思,形成阶段性成果,修订并完善实施方案。

3.综合运用行动研究、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总结掘问教学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新经验。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1.进行成果梳理及课题结题工作。

2.撰写研究论文。

3.完成结题的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4.从理论上全面总结和提炼掘问教学的策略,探究并总结出掘问教学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之间的关系、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关系,探索掘问教学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归纳和提升研究成果,准备推广。

九.组织机构

(一)专家指导组:

侯兴隆(广元市教科所所长)

王锡安(广元市教科所副所长)

马德安(广元市理论研究室研究员)

徐剑峰(剑阁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杨旭(剑阁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

(二)课题领导组:

组长:

田伯明(校长、书记)

副组长:

刘青秀(教科室主任)

成员:

周林和(纪检监察员)龚永彬(副校长、工会主席)

刘春燕(教导主任)高居相(政教主任)

(三)课题实施组:

组长:

刘青秀

成员:

周林和刘春燕高居相舒春蓉戚霞蒲林明

王晓莉邱芯璐梁春华王庆南杨小青王小燕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1.召开相关人员会议,商讨课题研究事宜,成立相关组织,初步拟定研究课题;

2.请求专家指导,确定研究课题;

3.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归类;

4.认真学习相关文献资料;

5.撰写开题报告,参加开题答辩,根据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定稿;

6.申请开题,举行课题研究开题仪式;

7.根据开题报告,拟定实施方案;

8.建立课题研究的激励机制,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二)建立课题研究的相关机制。

1.根据研究进程和研究重心,不定期邀请专家个别指导,注重理论先导和研究方法。

2.举办课题论证会、开题报告会、阶段评审会,结题会等,以会代训。

3.鼓励撰写课题研究心得和教育叙事,每半期举办一次经验成果交流。

4.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切实开展教师自我行动研究,始终坚持教师角色的转换,做一个教学的实践者、课题的研究者。

5.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问题教学中的支撑作用。

6.对课题研究成绩突出人员,一方面以书面的形式向县教育局和所在学校汇报,另一方面为其申请经济、物资奖励。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

(一)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完成课题工作报告

(三)形成掘问策略,撰写相关论文。

(四)为其他学校或老师提供该课题研究与实践的可以值得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