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联说办学材料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6061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联说办学材料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联说办学材料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联说办学材料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联说办学材料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联说办学材料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联说办学材料新.docx

《海联说办学材料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联说办学材料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联说办学材料新.docx

海联说办学材料新

科学谋划、错位发展

努力建设西部知名高水平航空职业院校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在本世纪的十年内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张,“十二五”期间,高职教育将转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注重办学效益的内涵发展阶段。

这种转变,既是国家推动高等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高职教育处于本科院校、中职学校以及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多元竞争和多方挤压下,确立自身特色及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于1999年12月28日建院,是重庆市首批民办高校之一。

当年纳入国家高等学历教育体系,当年纳入国家计划和全国统一招生。

在西南政法大学接收的前十年,由于缺乏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正确理念和指导思想,学院“小而全”、“小而弱”、“无特色”,专业设置没有体现“区域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与社会接轨不密切,明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失去了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

截止2009年秋季,学院开办专业达到26个,涵盖交通运输、旅游、财经、土建、电子信息、艺术设计传媒、文化教育、法律、公共事业、制造10个学科大类,而招生规模自2005年始却逐年呈现下滑趋势,2009年秋季,仅招700余生,学院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局面。

2009年11月,西南政法大学在重庆市政府支持下接收海联学院,学院成为重庆市第一所“国有民办”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派出主要管理干部组建的新的党政领导班子依靠学院原有广大教职工办学,集思广益,确立了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学生成才为目的,教学质量为生命,教师队伍为保障,规范管理为基础,特色创新铸品牌的办学理念,并在对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重庆市战略目标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围绕服务重庆地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目标,实施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策略,即科学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构建以航空服务为主体的,链接轨道交通、旅游酒店、工程造价、汽车、电子类等相关服务专业的教育体系。

一、特色办学机遇

中国入世后第五航权开放,使中国自2006年开始对国外开放航空市场。

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使得国外几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希望进入中国航空市场,因此近年来他们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为中国的就业市场提供了机会,同时为我院建设西部知名高水平航空高职学院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我国民航事业迅猛发展

根据中国民航局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民航全行业投资规模在1.5万亿元以上,民用机场总数将达230个以上。

预计“十二五”末,民航年旅客运输量将达到4.5亿人次,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0个以上,包括通用航空飞机在内的机队规模达到4500架以上。

2.重庆地方航空市场蓬勃发展

“十二五”期间,重庆民航将投资320亿元以上,完成东航站区及第三跑道扩建工程。

工程以2020年为设计目标年,满足年飞机起降37.3万架次的需要。

届时,重庆将成为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中国第四大航空枢纽。

3.航空人才需求总量逐年增长,专业服务人才缺口凸显

截至2010年底,全行业从业人员110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57.1万人。

预计到2020年,民航从业人员总量将达到240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140万人,客货销售代理等相关从业人员100万人。

动车、高铁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纷纷开通运营,对相关专业服务人才需求极大。

在未来3至10年间,该行业将有近20万专业服务人才的缺口。

目前重庆地区航空业空乘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者仅占10%左右,大都只是经过三四个月的“速成”培训便登机服务,地面服务人员中拥有专业学历背景者也较为稀少。

航空企业表示,随着我国航空业的发展,今后将不再聘用未接受专业院校系统学习和培训的空乘人员和地勤人员。

4.我院航空专业具有起步早、规模大、师资雄厚、实践支撑强、社会声誉好等优势

我院航空服务专业创办于2000年秋季,2001年经重庆市教委批准开始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招生,2003年1月被列为重庆市教学教改示范试点专业。

经过10余载的艰苦努力,该专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近年来该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大,历年平均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已为各大机场输送了两千多名航空服务应用型专业人才。

2011年9月,我院申报的“空中乘务”“民航商务”“集装箱运输管理(航港物流)”“民航安全技术管理”四个专业经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评审委员会严格审核与评定获得批准,与原有的“航空服务”、“机场场道维护与管理”两个专业结合在一起,使我院航空服务教育专业教育体系已具雏形。

因此,我院打造航空服务专业教育体系、建设特色鲜明的航空职业学院正逢其时。

二、特色办学思路

2009年11月,西南政法大学依法取得海联学院的所有者权益,对学院实行全面管理后,由西南政法大学派出主要管理干部,依靠学院原广大教职工办学。

在2010年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集思广益,科学定位学院的特色办学发展思路,即构建以航空服务为主体的,链接轨道交通、旅游酒店、工程造价、汽车、电子类等相关服务专业的教育体系,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紧密、教学设施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西部知名有特色的高水平航空职业院校。

在此基础上,学院提出了“五步走”战略目标。

2011年为“提升教育质量年”,主要任务是:

外引内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整合调整现有专业,初步形成航空服务专业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及基本满意度达95%。

2012年为“快速发展年”,主要任务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要求,完成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学院全方位快速发展。

推进主干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编撰出版有特色的民航业相关专业核心教材;积极引进高层次和双师型教师;确保新生报到率、在校生巩固率、毕业生就业率创历史新高,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2013年为“迎评促建年”,主要任务按照教育部“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十方针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水平,以优异成绩通过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4年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年”,主要任务是完成新校区建设,实现学院整体平稳搬迁;教育经费、设施设备、校园环境、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各项指标明显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水平再上台阶。

2015年为“建成西部航空高职名校年”,主要任务是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创建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培养一流的应用型人才,把海联学院办成政府放心、社会满意、人民信赖的西部航空高职名校。

三、特色办学举措

理论指导实践,理念决定行动,为实现学院错位发展、特色办学目标,学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章建制规范办学

1.积极引入企业资本,完善办学体制

学院由西南政法大学接收后,学院成为由西南政法大学作为投资人和举办单位的民营性质的高职院校,这种“国有民办”的办学体制,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都可以说是一个创举。

为凸显和强化这种体制,“十二五”期间,学院将认真贯彻国家《民办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将公办大学规范办学的理念融入民办大学,同时积极筹划引入民营资本,完善学院法人治理结构,以促使海联学院的办学体制更趋合理。

学院坚持实行院务委员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院长领导学院行政管理团队依法依规、独立严格执行经院务委员会或董事会批准的发展规划、学年度工作计划、学年度经费预算计划,并在学年度结束时按时提交学年度工作报告、学年度经费决算报告,接受院务委员会或董事会的审查或审计。

2.制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

制定、修订教学管理制度:

2010至2011年9月,学院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修订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学院考试工作规范》等17项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行政管理制度:

院务委员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校审议、议事机构的院长办公会制度;教学、行政督查制度;领导干部公推、公议、竞聘、公决、问责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如教师例会、班主任例会、学生班会、行政部门例会等;财务公示和财务警示制度;党团制度。

这些事关学院发展的主要制度的完善,将学院工作进一步置于依靠群众有法可依的基础之上,增强了学院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二)抓好党建强化队伍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工作重要的一部分,直接承担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西政派驻学院的两位负责人进入党委,作为学院主要负责人后,将公办大学党建工作的理念和办学理念融入到民办高校之中。

2012年3月,新海联召开了“中国共产党重庆海联学院党员大会”,选举了新一届党委和纪委领导班子,为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中,院党委根据学院实际,采取了一个“围绕”:

围绕学校发展的新目标;两个“督促”:

督促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督促依法依规办事;三个“加强”:

加强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组织在重大决策时的参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四个“确保”:

确保上级各项决定的落实、确保重大事项科学决策、确保师生思想稳定,校园和谐、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1.严格按党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任用了一批中层干部(其中党员的比例为79.4%),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骨干作用。

建设一支50人左右的素质高、能力强、勇创新的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一支30人左右的服务于一线的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

2.调整不合理的结构,设置专职支部书记岗位,书记享受副处级行政级别,参与本部门重大事项和涉及广大职工利益事宜的研究和决策。

使原来形同虛设的支部书记岗位具备了责、权、利相结合的岗位职责,也提升了党组织在该部门的政治核心地位。

(三)注重民生改善待遇

1.提高工资待遇

西南政法大学接收学院后,为改变教师待遇总体偏低的状况,短时间内,连续两次实施工资制度改革,使教职工工资待遇在2010年基础上提升了50%。

到2015年,将在现有工资待遇基础上再提升60%左右。

特别是对取得国家评定的副高以上职称、“双师型”或硕士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实行重点倾斜。

2.设立绩效奖金

改变原工资结构,增设绩效奖金,从200元/月至500元/月设立三个等次,每季度进行考评,以考评等次发放对应等次绩效奖金,此举既增加教职工收入,又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3.实行免费工作餐

人文关怀,实行免费工作餐。

并且自2011年9月起,将午餐标准由4.5元提升至6元。

4.搭建教职工学历提升、教学水平提升、管理水平提升、评定职称提升等平台

学院积极与重庆市教委职改办、重庆市教师培训中心、干部培训中心和高教协会、高职协会等联系,打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职称评定的渠道,并出台相关的鼓励、激励政策,为教职工学历、岗位培训创造条件。

近两年,学院共送培115名教职工,分别是教师岗前培训80余名;精品课程培训10名;网络教育培训6名;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培训5名;思政理论课教育培训10名;副教授水平提升培训2名;辅导员管理水平提升培训8名。

同时有26名教师已获得国家认可的初、中级职称;80余名教师获取教师资格证。

5.积极筹划新校区建设,努力改善教职工办公住宿条件

(四)教学相长厚德强能

“教学相长”即“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厚德强能”是指崇尚道德,强化技能。

实践中我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德育先行、能力为本

形成以职业道德为切入口,职业技能为导入点的育人环境,突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团队合作训练,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熏陶,提升学生获取知识、获取技能、学会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需求导向,“零距离”上岗

结合用人单位需求,改革课程结构,构建公共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专业技能强化课程四大课程平台。

将航空企业的职前培训下沉到专业教学中,力争培养“零距离”上岗的航空服务高技能人才。

3.融通1+N证,突出能力培养

将学历教育规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与职业资格考证的“应知、应会”内容融为一体,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融合、沟通的“1+N”证书制度。

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计划的同时,获得职业能力培训和职业资格认定。

目前,已在部分专业实施。

4.探索把学习责任还给学生的途径

通过教师引导、制度规范、奖金激励、就业优推等方式,尊重、爱护学生,激活学生进取心,让学生自动、自觉、自主学习。

5.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

教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亦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达到教与学互促互补,共同提高。

四、特色办学模式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过:

“高质量、有特色的教育永远是稀缺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打造高质量的特色教育,集中体现在创新办学模式上。

我院特色办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建设

按照“优先发展特色强势专业,扶持发展一般专业,整合淘汰弱势专业”的原则,围绕航空服务(空中服务和地面服务)产业群,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创建特色品牌专业。

一方面逐步淘汰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合并招生规模偏小、相近的专业为大口径专业(方向);另一方面新增与航空领域相关的专业,构建以航空服务专业为主、链接轨道交通服务、水上运输服务、旅游酒店管理的航空服务教育专业体系。

到2015年专业(方向)总数控制在30个左右。

同时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提升现有专业内涵,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1~2个市级示范专业或特色专业。

10个左右的院级重点专业。

2012—2015年新增专业规划表

系(部)

新增专业

年份

专业名称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工程管理系

建筑工程管理

航港商务系

民航运输

航材贸易与管理

船舶运输管理

航空电子信息系

航空电子设备维修

民航特种车辆维修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航空安保

人文艺术系

书记官

音乐表演(空中乘务方向)

(二)课程建设

结合用人单位需求,改革课程结构,构建公共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专业技能强化课程四大课程平台。

同时围绕职业资格认证、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开发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重点引入职业资格证培训课程内容,将航空企业的职前培训下沉到专业教学中,力争培养“零距离”上岗的航空服务高技能人才。

全面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启动院级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

2011年确定《航空服务营销》、《旅游礼仪》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为院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并重点打造《航空服务营销》课程冲刺市级精品课程。

到2015年,建成15门左右的院级精品课程,打造1-2门市级精品课程。

(三)师资建设

到2015年,建设一支255人左右、以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骨干的、教学水平高、实践指导性强、相对稳定的、能满足学校学科建设需要的专任教师队伍。

(2)每年选派20~30名教师到国家专业院校和骨干企业进修和培训。

(3)引进硕士及中高级以上师资100名。

(4)引进双师型教师50名。

(5)加大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力度,支持50名左右在职教师取得中高级职称。

(四)教材建设

健全教材建设与管理制度,完善教材评审、评价和选用机制。

优先选用国家规划高职高专教材和教育部推荐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启动校本航空服务专业教材建设项目,编撰出版5-10本有特色的民航业相关专业核心教材。

2011年底将完成《航空港概论》、《航空服务营销》2本航空服务专业教材。

(五)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计划投资1200万元,完善已有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重点建设航空服务实训、旅游酒店实训、工程造价实训、航港物流实训、民航特种车辆实训、航空心理培训、计算机信息教育、学生体能训练等八大实验实训中心。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时间表

名称

建设内容

投资额(万元)

实施时间

备注

航空服务实训中心

机场运营模拟、空中乘务模拟

航空安检模拟、票务值机模拟

430

2011—2014

新建

旅游酒店实训中心

餐饮、客房、茶艺、导游

100

2011

已建成

航港物流实训中心

空港、水港物流管理仿真设施

报关实训仿真设施

170

2011—2013

新建

民航特种车辆维修实训中心

汽车底盘、发动机

电器构造、整车实训

150

2012—2014

新建

航空心理培訓中心

测试设备和软件

20

2011—2012

新建

工程造价实训中心

工程造价实训设施设备

80

2011—2014

补充完善

计算机信息教育中心

新购计算机、软件

150

2011—2013

补充完善

学生体能训练中心

塑胶跑道等体育基础设施

80

2011—2014

补充完善

合计

1180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航空服务专业实习基地。

近年来,学院已与重庆机场、天津机场、宜昌三峡机场、湖北空港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南昌机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贵州蓝天地面服务公司、内蒙古空港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黑龙江空港航空地面服务有限公司等国内10余家机场、航空公司建立了较为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

继续巩固机场、酒店、汽车等专业现有校外实习基地。

近年来,学院已与浙江国邦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华航航空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广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

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迪马工业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实质性校企合作,以争取企业对学院实践教学的支持。

“十二五”期间,力争每年新建2个以上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已建航空服务专业类校外实习基地

基地名称

类型

可容纳人数

可实训项目

备注

重庆江北机场

广西南宁机场

广西桂林机场

武汉天河机场

宜昌三峡机场

温州永强机场

三亚凤凰机场

南航地服公司

贵阳龙洞堡机场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北京金通公司

北京华航公司

校外

500-1200

教学实习

毕业实习

重庆港口物流集团

校外

150

教学实习

毕业实习

五、特色办学环境

1.校园建设

投入6亿元建设一所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环境优美、资源配置适用的新型校园。

2014年实现学院整体搬迁。

2.校园文化

通过加强国学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精髓,围绕“教学相长、厚德强能、爱国爱校、服务社会”的校训和航空服务的特色,培育本院的文化根基,打造学院高雅、优质、诚信、和谐的文化内涵。

3.网络建设

基本建成一个包含网络安全措施和预警处理机制等内容的、全方位、整体性、多层次的、有高扩展能力的、以维护管理的安全体系,有效保护校园网络平稳健康运行。

逐步建设师生共享学院数字报刊、专业技术平台等教学资源库;建设网络辅助教学系统、数字化自主学习环境等各类教育教学应用系统。

高职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学校必须创特色,才能谋发展:

办学理念有特色,可产生感召力;办学目标有特色,可产生导向力;专业有特色,可产生生长力;课程有特色,可产生吸引力;体制有特色,可产生发展力;环境有特色,可产生感染力;管理有特色,可产生影响力;校长有特色,可产生凝聚力;教师有特色,可产生示范力;学生有特色,可产生竞争力。

而上述各种特色形成的合力,最终将壮大学院的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