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作文的八大技巧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5966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性化作文的八大技巧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个性化作文的八大技巧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个性化作文的八大技巧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个性化作文的八大技巧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个性化作文的八大技巧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性化作文的八大技巧一.docx

《个性化作文的八大技巧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性化作文的八大技巧一.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性化作文的八大技巧一.docx

个性化作文的八大技巧一

作文讲座:

个性化写作的八大技巧

一、优秀作文的个性化抒情

作文归根结底是为了抒情。

不是吗?

新芽是种子的抒情

绿叶是树苗的抒情

雨是风的抒情

雷是云的抒情

小溪是山涧的抒情

瀑布是悬崖的抒情

高楼是地基的抒情

大桥是江河的抒情

喜是眉的抒情

哭是嘴的抒情

眼泪是双眸的抒情

笑容是脸庞的抒情

……

你来到人世的第一声啼哭是抒情,童年的呀呀学语是抒情,青春的喃喃自语是抒情,中年的指点江山是抒情,暮年的沉吟静思更是抒情。

抒情如诗,平仄出生活之韵;抒情如歌,吟唱出人生之韵。

自然因抒情而灵动,人生更因抒情而丰富。

而最迷人的抒情,是充满个性的抒情。

也许你要问,个性到底是什么?

坚硬是石的个性,柔韧是苇的个性,清澈是水的个性,透明是晶的个性,雄伟是山的个性,奔腾是江河的个性,热情是太阳的个性,明净是月亮的个性……个性是生于茫茫人海中的那一个“我”,是众生相里千淘万漉之后的那一种“独特”。

个性是“你之为你”的首要条件,个性更是“我之为我”的最本质理由。

没有个性的人生是平板的人生,没有个性的社会是圆滑的社会。

个性是人支撑血肉的脊梁,更是人之风骨的精髓。

那么,抒情的个性是什么呢?

请让我带领你,以抒情作桥,走进古今中外的心情。

也许我的分类不一定很恰当,但我们由此可以多角度地领略个性化抒情的万千丰姿,学习个性化抒情的方法与技巧:

一、探索个性化抒情的心灵律动

抒情,从理论上来说,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如果剖开其内核,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抒发和表达所展示的心灵律动有着鲜明的个性。

有的如缓缓流淌的小溪与从容前行的大河,有的如暴涨的洪水与奔腾飞泻的瀑布。

而这,构成了个性化抒情的第一道风景。

1.倾诉。

这是一种黏液质的抒情。

它的特征主要是尽情地表达和诉说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倾诉者内心世界的展示是酣畅淋漓、连续不断的,所吐露的情感往往是缠绵的、细腻的。

说到倾诉,必然要提到的就是屈原。

在屈子的许多诗章中,我们可以屏息静听到诗人是那样深情地向世人倾吐自己内心深处细腻而深厚的情肠。

通篇的“陈词”之语,以及“哀”、“恐”、“伤”、“固”、“犹豫”等词都充满着倾诉的渴望。

甚至从一些篇目的题目上我们也可以体察到这种沉挚深婉的情感,如《惜诵》的“惜”、《抽思》的“抽”、《怀沙》的“怀”、《悲回风》的“悲”等。

屈作中的字句,吟诵起来大都厚实、深邃、凝重,恰似一股股缓缓折行奔淌不息的川流,又好像千年古钟发出的一声声深沉的、余音不绝的巨响,无不令人动容。

特别是在《离骚》和《九章》诸篇中,屈原将自己的怨愤之情用类似吞声饮泣的方式倾吐而出,情绪延伸回环,气势跌宕反复,更是激荡读者胸怀。

在现代白话文中,倾诉之绝章更是比比皆是。

难忘朱自清《背影》,一为情感深沉真挚、叙事描写细腻入微,二为抒情的绵密与厚重——情如织在读者心中的网,趋之不散。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这样的抒情是作者面对艰难世事的一声长叹,是追怀父爱不得排遣的一种挣扎。

在这些绝不煽情的文字背后,有着一定生活经历的读者必定会读出人生沧桑。

由此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朱自清的另一名篇《荷塘月色》。

这篇散文中的语言无疑是华丽而雅致的,但其中的抒情却是委婉而凝重的。

你不会忘记这样的一些文字: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倾诉式的抒情就是这样地注重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这样的抒情低沉曲折却绵长幽远,余音绕梁久久不绝。

与此异曲同工的是余光中的《乡愁》。

这首诗之所以能成为无数游子共有的心声,其魅力不仅在于意象选择与组合的巧夺天工。

因为这仅仅只是表象!

诗的动人之处在于抒情方式的极端个性化。

不是吗?

情感起点和终点的蜿蜒距离,连接意象的“情感流”的时空更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推进。

缓慢的却是涌动的,沉郁的却是顿挫的。

这样的倾诉,真正地构造出了《乡愁》逼仄却又无比广阔的情感空间。

说到倾诉,我们还很难忘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拳拳之心,杜甫在《春望》中的感花溅泪,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对百草园的依依惜别,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对咕咕叫着的鸽子的深情询问……

2.爆发。

倾诉并非纤细软弱的代名词,但它的呈现姿态肯定是如泣如诉式的,有着“幽咽泉流冰下难”的坎坷美。

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情感不可遏制的爆发,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大河向东流,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说到爆发,绕不开的诗人是李白。

浸透盛唐时代文化精神和理想主义的李太白,生性澹荡,意气高扬。

他既得楚骚的遗韵风采,又不乏三楚哲人的悲剧精神。

他结合自己的内在禀赋和生活境况,挥洒出顾忌较少、直言颇多的诗歌语言。

比如,同样是对黑暗势力的痛恨不满,屈原是诉语娓娓: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李白则大声力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从这里可以看出倾诉与爆发的明显差异。

为了表达激昂充沛的感情,李白主要采用奔放豪爽、跳荡飞动的语言。

他有言即说,有情必发,心到诗成,毫不经意。

李白的情感系统一经触发,便如洪波涌日、天穹降瀑似地喷薄跃出,一泻千里。

它用奔腾的语调和激烈的言辞来震撼读者的心灵。

《将进酒》、《行路难》、《梁园吟》等皆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作。

李诗的爆发着重于力量和气魄,具有雄浑刚健之美。

曾巩评李白诗:

“又如长河,浩浩奔放。

万里一泻,末势犹壮。

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爆发式的抒情精品比比皆是。

还记得关汉卿的《窦娥冤》吗?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可怜的温顺贤惠的小妇人顶天立地地“站”起来。

她素衣飘飘,悲愤难抑,仰面苍穹,指天问地,她这样唱道: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堪贤愚枉作天!

这是善良的爆发,这是软弱的爆发,这位本应该以倾诉的姿态出现的小女子以爆发的刚烈姿态重生。

“爆发式抒情”成就了文学史上这一感天动地的另类女性形象。

如果说窦娥还只是故事,那么谭嗣同则是真正的历史了。

“戊戌变法”失败,刑场上,他神色凛然,从容挥毫抒写心情: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好一个“我自横刀向天笑”,好一个“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不禁想起了几百年之后,在重庆高高的歌乐山上,又一位叫陈然的革命志士也曾凛然高歌:

我渴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冲腾

将我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

我将在烈火与热血中

得到永生

后来这豪迈的抒情真正砸碎了白公馆与渣滓洞的铁牢,而成了歌乐山的绝响。

与此遥相呼应的,是透过历史厚重的脚步声依旧遥遥传来的热血之音,虽然时间已经久远,它们却依旧撞击心胸,千年不散。

秋瑾在爆发: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鲁迅在爆发: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周恩来在爆发: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这就是爆发啊!

剖开我的胸膛,掏出一颗心来,给我的祖国,给我的事业,给我的追求。

爆发之美,美在激情涌动;爆发之美,美在酣畅凌厉。

不要以为爆发都是悲壮的情感,爆发其实更是塑造优美壮美的使者。

有诗意的爆发,《春》不是吗?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有崇高的爆发,正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有语重心长的爆发,记得张洁的《挖荠菜》吗?

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有些见解和行为,都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不顶用了。

自然,我也并不认为我们的见解和行为就完全正确。

只要他们不觉得厌烦,我甚至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

我真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心相通的朋友。

有自豪的爆发,请听《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就是爆发,它绝不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它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它既是关东大汉的仰天长啸,又是江南女儿的倾情一歌。

二、欣赏个性化抒情的外在情态——婉约与豪放

倾诉与爆发是我们探讨的个性化抒情情绪流淌的潜在方式,如果我们察其外观,可以发现其个性化的表达往往不是婉约就是豪放。

婉约与豪放是词的艺术风格,用在抒情上可能不是最恰当的词语。

这犹如南宋严羽论诗“大概”有“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清朝姚鼐论散文风格之分“大体”有“阳刚”与“阴柔”,近代王国维论美学“基本上”是“宏壮”与“优美”吧。

1.婉约。

这里阐述的个性化抒情之“婉约”,是指抒情内容的缠绵、清新、恬淡、沉着……总之,情感之流是稳健的气定神闲。

(1)缠绵悱恻型。

记得《天净沙秋思》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这首抒情小曲当中,一直踯躅着忧伤的情绪,会使我想起岑参的一句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小曲短小,忧思却“山回路转”,缠绵不绝。

与此相类似的古诗词还有太多,李煜这样缠绵: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而李清照是这样缠绵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是“婉约”缠绵出的人性的软弱,人生的真实。

(2)清新明快型。

看何其芳的《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读完这段诗,我们似乎能听到“丁丁”的伐木声,肥肥大大的瓜果们的嬉闹声,眼前似有露珠们晶莹剔透活泼泼的笑容,而周围马上清香缭绕。

于是即使身在炎热酷夏,身上便也凉爽起来,心情也亮丽起来——作者用明快的抒情赠与了读者一个明快的秋天、一个明快的心情。

夏天也是不错的,你听: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相同的丰收的快乐,不同的快乐的情调。

每一个字眼都喜笑颜开,每一处停顿都激起了最晴朗的想象。

当心弦被快乐地拨动而跳跃,相信还有一串明亮的抒情也会像排云而上的晴天一鹤,顿时会让你本已明媚的心灵颤动出别样的美丽。

这是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清新明快的诗句抒发着对青春活力的赞美,展示着心灵对生活最纯洁的期盼。

(3)哲理深蕴型。

也许生活的修饰语大多数时候并非清新明快,所以诗人们在人生的很多时候都处于一种沉思的状态。

于是,抒情也就常常以一种哲理的面孔出现。

古人自不必说了,他们已经习惯在轻斟浅唱之中悟出宇宙奥妙。

王昌龄曾对着明月感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而张若虚在“春江潮水连海平”的夜晚叹息: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苏轼比张若虚达观得多,他醉问青天之后大彻大悟,喊出了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年来,从“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到“同来玩月人何在?

风景依稀似去年”,到“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千年月一轮,朦胧了多少情愁多少爱恨。

除了明月,古诗文中俯拾皆是因对人生的思考而抒发的情怀: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湾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说“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赵翼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蒲松龄在“杀狼”后击掌欢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王安石在惊闻方仲永已经沦为常人后顿足长叹: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哲理常常和议论相伴。

但透过理性思索的外壳,我们更能感受到成熟的思考在涌动,深蕴的哲理让个性化抒情风华独具。

在现代文中,“情”与“理”的交织同样完美,欣赏两段: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散步》

……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

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

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张晓风《敬畏生命》

抒情因哲理而凝重,哲理因抒情而诗化。

这一类的抒情已不仅仅是心灵的呐喊,那是对生活的解剖对灵魂的拷问。

它来自于睿智的头脑与独到的感悟,支撑个性化抒情的只能是个性化的思想。

哲理深蕴让个性化抒情具有了弹性和张力。

2.豪放。

这里阐述的个性化抒情的“豪放”,是指情感表达状态的激烈和涌动。

其常有的呈现状态大概可以分为两种:

(1)深沉炽热型。

这种抒情肯定也是缠绵和悱恻的,但它的表达形式却是热情澎湃的。

热情包容了缠绵,澎湃激越了悱恻,这种抒情于是铸炼了温柔,形成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态势,让人沉浸又激动,欲罢不能。

冰心最是清新脱俗的诗人,但同时她也是最煽情的高手。

在《纸船》的最后,在茫茫的太平洋上,迎着天风浩荡,她向她的母亲深情呼唤: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哪里是“求”?

这是呼告,这是命令,其深沉炽热的情感就是太平洋也要为之动容啊!

还有闻一多《七子之歌》,句句都是含泪泣血之作,可是震撼人心的绝不仅仅是思之缠绵,而是爱之忠诚,情之激越。

试读一首: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这不是在地底下徘徊欲吐不能的深情,这是绝不压抑绝不含蓄不吐绝不罢休的爱和战斗的宣言。

“缠绵”已锤炼成了战斗的武器,悲情如火,寒光闪烁,正气凛然。

张晓风在《行道树》中这样坚定深情而豪迈地抒发自己的人生观:

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阴。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

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是多么唯美而又至刚的抒情!

这对奉献的虔诚难道不是世界上最深沉炽热的情感吗?

还有一种深沉炽热要直白一些。

比如贺敬之的《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的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这已经是煮沸的情感,双唇一动,漫天飞舞的是浓情热爱。

陕北的信天游啊,炽热得烫手烫心,洒脱得豪气淋漓。

(2)壮勇刚健型。

这一种豪放的抒情美在“刚健”,往往是扼住命运的喉咙后的一声大吼,气血沸腾,声震天地。

曹操这样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李白这样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这样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陆游这样吼: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李贺这样吼: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龚自珍这样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陈毅这样吼: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当然,吼得最豪放的当数毛泽东,他豪放出了一个新的中国。

他的抒情一度成了中国的号角。

你听: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当然,绝非宏图大志改朝换代才需要刚健的抒情,让我们来听一听安塞腰鼓的抒情吧: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安塞腰鼓,这是捶出来的抒情,捶出来的刚健。

捶打安塞腰鼓的形象,被抒情成了中华的造型!

再听一听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结尾那段激情洋溢的演说词:

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

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这样的抒情刚健雄美,掷地有声,让人读后顿生民族豪气。

中华之魂,就是在这样刚健的抒情中熏陶出来的啊!

三、琢磨建构个性化抒情的表达方式

读完以上的文字,相信你的抒情之弦一定被拨动了,你渴望在个性化的抒情中燃烧个性。

也许你要问:

我们也能抒发如此动人的情感吗?

当然能!

如果你热爱生活,如果你愿意感受生活,如果你迫切需要表达生活,那下面的方法,可以引领你进入抒情的斑斓世界:

1.引吭高歌,直抒胸臆。

这在“抒情”的理论范畴叫“直接抒情”。

指作者不借用其他方式而直接地倾吐胸中的感情。

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以助声势。

直抒胸臆的优点是爱憎分明,表达酣畅,情透纸背,入木三分。

看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

再看茅盾的《白杨礼赞》: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我也有一段自己很喜欢的抒情文字:

孩子们,请相信爱,相信沧海会变成桑田,相信“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相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相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相信“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没有什么技巧可言,真的,直接抒情就是种子必然要萌芽,是含苞的骨朵儿必然要开放,是成熟的胎儿必然要破母腹而出。

如果你有足够丰富足够真挚的情感并有足够时间足够力量的酝酿,那么绝不会有爆破不了的炸药包,也就绝不会有难产的抒情。

2.婉转沉吟,情感渗透。

这在“抒情”的理论范畴叫“间接抒情”,指作者不是直接出来抒发对人物、事物的感情,而是在叙述、描写、议论甚至说明中渗透自己的强烈感情。

间接抒情是“遇山开山,遇水搭桥”的抒情,它美在渗透,巧在灵活。

它本就是经历了个性选择的抒情方式。

(1)寓情于叙事。

这就是叙述性抒情。

它的个性是用充满感情的笔调进行叙述。

让我们走进这样一个故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轻快调皮的叙事中,青春溅落了一地,欢乐挤满了整船。

故事中何曾有一个抒情的词语?

但是够了,难道我们听不到叙事中快乐音符的蹦跳吗?

还有更为朴质的叙事: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定层出不穷。

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1982年,他做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在叙事的末尾,甚至连一个感叹号都没有。

这个句号就是邓稼先忠厚朴实的人格,这个句号更是杨振宁无声的抒情啊!

(2)融情于描写。

这就是描写性抒情。

把感情倾注、融会在描写之中,让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描写帮助抒情。

其实,没有任何描写是不带情感的。

描写可以是粗犷的、细腻的,可以是浓墨重彩的,也可以是水墨写意的,但情感,永远是描写的感性地基。

看吧: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紫藤萝瀑布》

多么独到的观察,多么独到的描写,多么富有画意和诗意的抒情啊!

在写景抒情的散文中,这样的描写数不胜数: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这里朱自清抒发的是春的宁静。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这是老舍抒发的冬天的安详。

(3)寄情于议论。

不需要交代论据,也不必进行论证,只要用饱蘸浓郁感情的语言来议论人物、事物、景物,这就是议论性抒情的个性。

鲁迅的“投枪匕首”下,经常有这样精辟而深刻的抒情。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那首著名的《有的人》,不是几乎全由议论组成的吗?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还有《陋室铭》中的“孔子云:

何陋之有?

”《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的议论直入人生的内核,在深刻中我们何尝体会不到对某一种人生的热烈赞美?

(4)蓄情于说明。

或许你不相信,说明也和抒情有关,是的,不是很多,但绝非无踪可觅。

因为抒情实在是人生的天性。

比如:

从崇祯九年起,霞客按着预定的计划作万里远游,于九月离家入浙江,十月入江西,转年正月到湖南,三月过湖南入广西。

第三年三月,由广西入贵州,五月由贵州入云南,又往返于云贵边界间,最后于第四年四月横贯云南直到腾越(腾冲),这是霞客西游最远的地点。

——《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在有点儿让人眼花缭乱的说明中,你不会感受不到惊叹与崇敬之情的涌动。

又如: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从“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当中,你一定能够明白说明是怎样地不知不觉渗透了抒情。

四、探讨个性化抒情的表达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