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内科护理学》考前辅导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5844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内科护理学》考前辅导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二学期《内科护理学》考前辅导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二学期《内科护理学》考前辅导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二学期《内科护理学》考前辅导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二学期《内科护理学》考前辅导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内科护理学》考前辅导资料.docx

《第二学期《内科护理学》考前辅导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内科护理学》考前辅导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学期《内科护理学》考前辅导资料.docx

第二学期《内科护理学》考前辅导资料

《内科护理学》辅导

出题类型及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三、解释概念题(每题4分,共24分)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五、护理病案分析题(根据所给病例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最后按答题要求答题。

共11分)

出题范围:

以尤黎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护理学》为主体,以授课章节中老师要求掌握的内容为重点,突出护理专业特点,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科常见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做重点考核。

重点章节: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各章重点及难点解析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重点:

呼吸系统疾病特点和护理要点

难点:

1.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

2、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炎、肺癌、肺结核的常见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与措施

CPT即胸部物理治疗,包括深呼吸、咳嗽、胸部扣击、体位引流和机械吸引等一组治疗措施。

慢支:

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肺气肿:

是指终末支气管远端的气腔异常扩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COPD:

慢支、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因具有气道阻塞性病变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特点,因此称之。

哮喘,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AAI)气道高反应性(BHR)为特征。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位置在肺周围部分的称为周围性肺癌.其转移途径可分为直接扩散、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支气管内扩散。

咯血:

喉以下AW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腔咯出。

病因:

以呼吸系统疾病(TB,支扩及肺癌最常见)及心血管疾病引起者居多。

其它有传染病,血液病及医源性原因等引起。

咯血量评估:

一般将一次咯血量小于10ml,100~300ml,大于300ml定为小量、中量及大量咯血。

COPD:

慢支、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因具有气道阻塞性病变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特点,因此称之。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支气管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AAI)气道高反应性(BHR)为特征。

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导致不同程度的广泛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

症状体征

1、前驱症状:

过敏性哮喘有干咳、打喷嚏、流泪

2、发作期典型表现:

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为突出症状,伴咳嗽,哮鸣音;

3、体征:

端坐位,辅助呼吸肌活动明显增强,可有紫绀、大汗、奇脉、颈静脉怒张,呼吸音显著减弱或沉默胸,胸廓胀满呈吸气状态。

肺性脑病:

呼吸功能不全导致缺O2和CO2潴留而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称之。

肺结核分为Ⅴ型:

有:

Ⅰ型原发性肺结核Ⅱ型血行播散型肿结核Ⅲ型浸润型肺结核Ⅳ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Ⅴ型结核性胸膜炎

咯血的护理措施:

1>体位与休息:

咯血期间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或半卧位。

2>专人护理,密切监视咯血情况及病人状况。

3>陪伴安慰病人,教给病人有关方法。

4>按医嘱用药,观察疗效及副反应。

5>备好抢救药品及仪器。

6>窒息与窒息先兆的抢救:

①清除积血,保持气道通畅。

②无条件时采用头低脚高位,拍背排出积血。

③窒息严重时气管插管。

④氧疗,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是指呼吸功能严重损害,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出现缺氧或/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是指在遭受严重感染、创伤、失血等肺内外疾病袭击后所出现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病理基础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三凹征为吸气性呼吸困难显著,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及腹上角在吸气时呈明显凹陷。

肺原性呼吸困难的类型及观察要点: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与大气道狭窄梗阻有关。

重者出现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

并伴有干咳及高调的吸气性哮鸣音。

见于气管异物,喉头水肿。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

下AW痉挛、狭窄,肺组织弹性减弱。

表现:

呼吸费力,呼气相延长伴有广泛哮鸣音为特点。

常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③混合性呼吸困难:

呼吸浅快,因R面积减少所致。

见于重症肺炎,肺纤维化,肺不张,气胸,胸腔积液等。

呼吸系统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

ARDS的主要治疗护理:

氧疗基础上,尽早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1、开始选用间歇正压通气(即在吸气时提高气道口的压力,使其超过肺压,将气体压入肺内引起吸气,停止送气后移去外加的压力,气道口恢复大气压,胸廓被动回缩产生呼气)

2、若血氧分压仍达不到要求水平,应采用PEEP(呼气末正压通气),即患者吸气与呼气均保持在大气压以上。

利于萎缩的肺泡扩张,提高肺的顺应性,促进肺间质和肺泡水消退。

3、消除肺水肿:

控制液体入量:

在维持血循足够,BP稳定的前提下使总的出入液量呈轻度负平衡。

使用利尿剂,促进水肿消退;输血浆白蛋白,提高胶渗压,中晚期使用新鲜血;心衰:

快速、小剂量洋地黄制剂

4、激素:

保护CAP内皮细胞膜,防止血栓形成;保护肺泡II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抗炎及促进渗出液吸收;缓解支气管痉挛,抑制后期纤维化;稳定溶酶体膜,抑制内皮细胞膜上磷脂代谢,减少花生四烯酸合成,降低补体活性;阻止血栓素A2形成。

5、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6、营养支持:

静脉营养+鼻饲

7、原发病与诱因治疗

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

1>RS感染:

最常见,可成为机械通气失败的重要原因。

2>气压伤:

气道压力过高(如气胸、纵隔气肿等)

3>肺不张:

插管过深或滑入右侧主支气管引起左肺不张、气道湿化不足,引流不畅。

4>循环系统并发症:

心输出量降低,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循环功能障碍

5>深静脉血栓形成:

RBC增多、体位固定,长期卧床。

6>氧中毒:

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6---30小时后),体内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导致组织细胞的损害和功能障碍。

7>气道并发症:

阻塞、气管粘膜溃疡、出血、感染及以后的气道狭窄

8>切口周围皮下气肿:

初期窦道尚未形成或气管导管位置不当,正压送气时部分气体压入气管壁疏松结缔所致

9>其它:

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胃肠胀气等。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重点:

1.心力衰竭的主要表现

2、急性心肌梗塞

3、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

4、心绞痛

5、高血压

难点:

1、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问题与护理措施

2、各种循环系统疾病的观察要点

3、心电图特征改变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很少数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心排血量维持正常,但由于异常增高的左心室充盈压,使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淤血,称之为舒张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痰、双肺满布湿罗音和哮鸣音心尖部奔马率、P2亢进、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的处理

1、体位:

端坐位,双下肢下垂。

2、镇静:

吗啡5-10mg,静脉推注3分钟注完。

扩张外周静脉和小动脉,促使肺水肿吸收,减轻气促窒息感。

3、吸氧:

酒精湿化,降低肺泡内泡沫表面张力。

4、利尿:

速尿

5、强心剂:

应用速效洋地黄。

6.血管扩张剂:

硝酸甘油、硝普钠

7.氨茶碱:

扩支气管及外周静脉,利尿,直接兴奋心肌。

8、激素:

减轻肺CAP通透性(主要作用)。

9、输液速度控制:

15—16滴/分。

心力衰竭的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2、体液过多、3、活动无耐力、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

(1)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

适当安排休息与活动;饮食调理;保持大便通畅;按医嘱使用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抗心律失常药、观察药物疗效及毒副作用

(2)缓解呼吸困难:

半坐卧位,以增加肺通气量;给氧;观察病人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及伴随症状

(3)提高活动耐力:

判断病人目前活动耐力,制定活动计划和目标;逐渐增加活动量;指导自理活动

(4)控制过量的液体潴留:

低盐饮食;遵医嘱给予利尿剂

(5)减轻焦虑

(6)并发症的预防及控制:

呼吸道感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7)用药护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O2而引起的心脏病

病因:

高BP、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1、年龄:

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49岁以后进展较快。

2、性别:

男:

女=2:

1。

女性绝经期后与男性发病率接近,可能与雌激素分泌水平、HDL(即α脂蛋白)下降有关。

3、高BP:

BP持续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4、血脂:

血胆固醇、甘油三酯、LDL与VLDL升高,HDL降低者易患。

5、吸烟:

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加速动脉硬化形成。

6、糖尿病:

代谢增加,血管内皮受损,脆性增加,弹性下降。

7、肥胖:

超标准体重的肥胖者易患本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

8、职业:

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易患本病。

9、饮食:

常食较高热量,较多动物脂肪、糖、盐、胆固醇等食物者易患本病。

10、遗传:

家族中有在较年轻时患本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家族史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致的高脂血症常是这些家族成员易患本病的因素。

11、其它:

微量元素铬(ge)、锰、锌、硒摄入减少,铅、镉(ge)、钴的摄入增多;A型性格者易患。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1.症状:

发作性胸痛

部位——胸骨体上、中段之后,心前区性质——压迫、发闷、紧缩感;诱因——劳累、情绪等诱发因素发生的当时;续时间——3-5分钟。

停止诱发因素后即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数分钟内缓解。

2.体征:

平时无异常,发作时自动停止原先的活动,表情痛苦,出汗,心率↑、血压↑、心尖区出现S3、S4、SM。

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1、先兆表现:

半数以上的心梗患者在发生明显的心梗之前,可有数日至数周的先兆症状,最常见而明显的是既往无心绞痛者,新近出现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症状加重。

2、疼痛表现:

①部位:

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②性质:

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

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

少数心梗患者可无疼痛。

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和急性心力衰竭。

③诱因:

心绞痛明显,而心梗者多无明显诱因。

④持续时间:

心绞痛疼痛出现后逐步加重,在3-5分钟内消失,而心梗者持续30分钟以上。

⑤缓解方式:

心绞痛患者停止原来诱发活动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心梗者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多不能缓解。

⑥伴随症状:

心绞痛无或少;而心梗者常有胃肠道症状、低BP、休克等。

发病前数日心绞痛症状加重。

3、体征:

发作时均有HR加快,BP升高,皮肤冷或出汗,奔马律。

心绞痛者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心梗者尚有少数HR减慢,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早期后几乎所有病人BP都降低,此外有心律失常(起病后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休克、HF等并发症。

4、并发症:

①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②心脏破裂:

常在起病后1W内发生.③心室壁瘤.④栓塞

⑤梗死后综合征

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

卧床休息1W,并使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减少探视;

(2)吸氧:

最初几日可4-5L/分钟间断吸氧,或2-4L/分钟持续吸氧。

2、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

3、病情观察与心电监护:

4、饮食护理:

病初2-3d以流质饮食为主,以后随病情缓解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和普食,食物应低脂、易消化、少量多餐。

5、排便护理:

排便时严禁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在心梗急性期应常规给予病人缓泻剂。

6、溶栓护理

(1)病史询问有无禁忌症;

(2)配药;(3)用药后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

用药期间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4)使用溶栓药后检测冠脉再通情况:

7、活动安排与监护:

(1)病初1-3天绝对卧床休息;

(2)4-6天卧床休息,被动活动+主动活动。

无合并症者可试行坐起活动;(3)第1-2周床边、病室活动及完成个人卫生活动;根据病情和对活动的反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4)第3-4周试行上下楼梯。

8、出院指导:

饮食指导:

低脂、低盐、限制热量、避免饱餐以减少应激;戒烟、适度活动、防止便秘、坚持服药、定期复查、保持情绪稳定。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鉴别

鉴别诊断项目心绞痛心梗

1、疼痛:

部位胸骨上,中段之后相同,但可在较低位置或上腹部

性质压榨性或窒息性相似,但更剧烈

诱因劳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食不常有

时限短,1-5分钟或15分钟之内长,数小时或1-2天

频率频繁发作不频繁

硝酸甘油疗效显著缓解作用较差

2、气喘或肺水肿极少常有

3、血压升高或无显著改变常降低,甚至发生休克

4、坏死物质吸收表现无常有

发热、血WBC计数升高无常有

嗜酸粒细胞减少无常有

血RBC沉降加快无常有

5、血清心肌酶谱变化无常有

6、ECG:

无或暂时性S-T段和T段变化有特征性和动态性变化

7、并发症:

无有

高BP危象:

患者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烦躁、心悸、恶心、视力模糊等现象。

其发生机制是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和循环CA过多;病理基础为全身小动脉暂时强烈痉挛,BP最高可达260/120mmHg以上。

治疗关键为降低BP。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抗生素治疗原则为早用药、联合用药、剂量足、疗程长。

心力衰竭最常见的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

心源性哮喘的病变基础是肺淤血致肺水肿。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阵发性心前区压窄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洋地黄制剂的毒性反应:

①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②神经系统反应:

头痛、头晕、视觉改变③心脏方向反应,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为主④洋地黄过敏反应

洋地黄制剂的中毒处理:

①停用洋地黄②补充钾盐③停服排钾利尿利④纠正心律失常:

除补钾外,可用苯妥英纳和利多卡因。

及其中毒的处理

高血压危象是指BP突然或短期内明显升高的同时,出现CNS功能障碍,表现为头痛、呕吐、神志改变。

严重者可发生抽搐、昏迷。

预激综合征是指起搏点字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房颤时心房发出350—360次/分不规则的冲动,引起心房不协调的乱颤,房室传导系统仅能接受部分心房兴奋的传导,故房颤时心室搏动也快而不规则,频率为120—180次/分。

左心功能不全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呼吸困难

护理病历分析:

剑突处压榨样闷痛,并向左臂放射,伴呕吐、冷汗及濒死感。

体检:

T37.8℃,BP12.5/9.3kPa,P110次/分,律尚齐,两肺及腹部检查无特殊发现。

心电图示II、III、aVF导联的S—T段抬高,并有深而宽的Q波,I、aVL导联的S—T段压低,偶见室性早搏。

(1)可能的医疗诊断: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2)最主要的护理诊断:

疼痛与心肌缺血有关

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生活自理缺陷与需要绝对卧床有关

(3)活动计划:

①急性发病后1~3天内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探视;②第4—6天,卧床休息,可进行上下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

无合并症的病人可开始由床上坐起,逐渐过度到坐在床边或椅子上,每次20分钟,每日3—5次;③第1—2周,开始在床边、病室内走动,在床边完成洗漱等个人卫生活动。

根据病人病情和病人对活动的反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时间,可在室外走廊行走,到卫生间洗漱或入厕;④第3—4周,可试着进行上下楼梯的活动。

(4)主要护理措施

(1)休息:

卧床休息1W,并使病人保持情绪稳定,减少探视;

(2)吸氧:

最初几日可4-5L/分钟间断吸氧,或2-4L/分钟持续吸氧。

⑶遵医嘱给予药物止痛

⑷病情观察与心电监护:

⑸饮食护理:

病初2-3d以流质饮食为主,以后随病情缓解逐渐过渡到半流食、软食和普食,食物应低脂、易消化、少量多餐。

⑹排便护理:

排便时严禁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在心梗急性期应常规给予病人缓泻剂。

⑺溶栓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重点:

1、消化系统常见症状及护理

2、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难点:

1、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肝性脑病、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与病因

2.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

也可发生在食管下端、胃空肠吻合口周围和麦克尔憩室。

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此称为消化性溃疡。

因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因此又称为胃、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病因

(一)损害因素:

胃酸和胃蛋白酶;药物;饮食失调;吸烟;精神因素;幽门螺杆菌。

(二)保护因素:

胃粘液—粘膜屏障;粘膜的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的更新;前列腺素。

(三)其它因素:

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

肝硬化:

由一种或几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病理变化有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伪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硬变形而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最常见

2、肝性脑病:

最严重,为主要死亡原因。

3、感染:

4、功能性肾衰竭:

又称为肝肾综合征。

5、其它:

恶化为肝癌、低钠血症、低钾低氯血症等。

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3、血象变化:

出血早期有血液浓缩现象,3-4小时后有贫血,网织红细胞增高,白细胞计数增高

4、发热

5、氮质血症:

BUN

治疗要点

(一)一般抢救措施:

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积极补充血容量:

保持血红蛋白在90—100g/L为佳。

(三)止血措施:

1、药物治疗:

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1000ml水中分次口服,或经胃管滴注入胃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的出血;西咪替丁400mg静滴适用于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黏膜损害引起的出血;血管加压素静脉滴

注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

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内镜直视下止血:

喷洒药物;注射硬化剂止血;高频电凝或光凝或微波止血等。

(四)手术治疗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护理问题

1、组织灌注量改变

2、恐惧

3、潜在并发症:

休克

4、活动无耐力

5、有窒息的危险

6、知识缺乏

主要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2、休息与体位

3、治疗护理

4、密切观察病情

5、三腔管的护理:

插管前准备;留置期间观察护理;止血后拔管护理。

6、饮食护理

7、健康教育指导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与癌变。

黄疸是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及其他组织发黄的症状与体征。

腹痛多见于腹腔脏器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

腹腔内实质性器官病变时,呈持续性腹痛,进行性加剧;空腔器官病变时呈胀痛。

与慢性胃炎发病密切相关的细菌是幽门螺杆菌。

腹泻:

正常大便次数为每周3次至每日3次,每日大便量<150g。

当大便次数超过每日3次,且便质稀薄,容量及水分增加时,即为腹泻。

常可伴随腹痛、大便紧迫感和肛周不适感。

呕血与黑便:

消化道大量出血时,胃内或返流入胃的血液经口腔呕出称为呕血,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血液中的铁变成硫化铁而呈黑色,即黑便。

胃炎(Gastritis)是指各种病因所致的胃黏膜的炎性病变

急性胃炎的症状:

消化不良腹痛、饱胀、反酸、恶心、上腹不适、烧灼感、食欲不振等

急诊胃镜所见:

粘膜充血水肿、多发性糜烂、点状或条索状出血

慢性胃炎(Chronicgastritis)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HP)、自身免疫(胃体炎)、十二指肠液反流、胆汁反流性的胃炎、理化因素:

饮酒、药物、粗糙的食物、其他疾病: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慢性右心衰、尿毒症等。

胃炎的护理措施:

主要为饮食护理、药物护理与健康指导。

1、饮食护理:

定时进餐、少量多餐、以面食为主;食物应清淡、低脂、富有营养;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刺激性食物或饮料。

2、药物护理:

抗酸药在餐后1小时及睡前服用1次;抗胆碱能药物及胃动力药应在餐前1小时及睡前1小时服用。

3、健康指导:

规律生活、充分休息、饮食调节、药物的正确使用及副作用的观察、溃疡并发症的表现与观察、定期随诊。

胃癌标志物检测:

胃液CEA胃癌相关抗原、MG抗原、癌基因、抗癌基因及其产物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比较

----------------------------------------------------------------------------------------------------------------

v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gastriculcerGU)(duodenalulcerDU)

部位胃窦小弯十二指肠球部

大小<2.5cm<1.0cm

年龄年龄较大,比DU晚10年好发于青壮年

发病率少见约1:

3多见

发病季节秋冬和冬春之交

-----------------------------------------------------------------------------------------------------------------

溃疡性结肠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

轻者排便2-4次/日;重者10次/日以上,粪便形状糊状稀便黏液脓血便黏液便偶有便秘

2.腹痛:

轻度至中度、左下腹或下腹,规律疼痛-便意-便后缓解

3.其他症状:

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直肠受累可有里急后重

4、体征:

轻中症左下腹或下腹部稍有压痛

重型暴发型腹胀鼓肠、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可触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肠鸣音减弱

全身表现:

中重型患者有发热、心率加速、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营养障碍

肠外表现:

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口腔复发性溃疡、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巩膜外层炎、坏疽性脓皮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血管炎等。

门静脉高压表现:

脾肿大(轻、中度),脾功能亢进;

侧枝循环的建立和开放:

食管下端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和脐周静脉;痔静脉扩张。

腹水:

为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75%以上患者可发生腹水。

发生原因主要为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其它有肝淋巴液生成过多、激素灭活减弱、肾脏滤过减少等

门静脉高压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最常见

2、肝性脑病:

最严重,为主要死亡原因。

3、感染:

4、功能性肾衰竭:

又称为肝肾综合征。

5、其它:

恶化为肝癌、低钠血症、低钾低氯血症等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重点:

1、血液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临床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2、出血或出血倾向的发生机制、常见病因及其临床表现特点。

难点:

1、贫血的概念、分类、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