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5804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docx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docx

第四节中华民国的成立教学设计

第三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第四节中华民国的成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帝国主义的所谓“严守中立”“南北议和”,袁世凯出山的背景和目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对内对外政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性质,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教训。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帝国主义的“严守中立”及“南北议和”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严守中立”是帝国主义的伪装;而“南北议和”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制造的一个包藏祸心的骗局。

从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帝国主义“严守中立”的实质,使学生认识到: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一贯采取仇视和破坏的态度,而从未实行过什么“中立”政策。

加深学生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

(2)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

4.学法指导方面:

(1)向学生介绍中华民国纪年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掌握民国纪年与公历纪年的换算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有关课文、图表和历史材料,理解南京临时政府为什么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权,并使学生学习论证历史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南京临时政府对待帝国主义的政策和态度

如何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

【教学方法】:

讲述法分析法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

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成立

2内外政策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

1912年春

2)内容:

⑴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⑵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实行责任内阁制

3)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大愿望和意志,在当时条件下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

5)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和自由的原则,树立起“民主”和“共和”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原因:

①列强的支持

②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帮助

③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④袁世凯的两面手法

2、过程:

孙保证---袁逼宫---赞成共和---孙辞职---袁任职

四、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1、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

①②③④

3、失败原因:

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阻挠。

主观上: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教训:

纲领、农民、组织、军队

5、结论: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我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让人不由得回想起97年前的元旦成立的中华民国,这是一个纷争动乱的时代,中华民国的建立给当时身处水深忽热的人们于一种期盼,而中华民国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呢?

一“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

(从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看帝国主义对华政策的本质,引导学生看课文分析列强策划武装干涉的史实,并分析帝国主义暂时采取严守中立的原因。

严守中立: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形势发展迅猛,清政府面临土崩瓦解之势。

帝国主义列强担心,辛亥革命会像义和团运动那样威胁自己的在华利益,因此,便积极准备以各种方式干涉中国革命:

武昌江面聚着列强兵舰达十余艘;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了武器供应合同,准备帮助清政府武力镇压革命;各国公使团也截留中国海关税收以免落入革命派手中,等等。

但由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帝国主义看到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阻革命的目的,加之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帝国主义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复杂尖锐,即使同一集团的列强之间在对华问题上也很难采取一致的行动。

于是,他们静观时变,采取了所谓“严守中立”的政策。

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真的是要“严守中立”吗?

(启发学生思考)

实际上,在“严守中立”的背后,隐藏着帝国主义更大、更险恶的政治阴谋。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在华统治工具。

辛亥革命的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感到清政府已日薄西山,气数将尽,武力扶植未必奏效。

于是,他们便以“严守中立”作伪装,寻打新的代理人。

结果,帝国主义看中了既有军事实力,又有政治手腕的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认为袁世凯能够维护其在华利益。

因此,他们制造舆论,声称中国政局非袁世凯不能收拾,要求清政府赶快志用袁世凯。

一位美国人曾说:

“他(指袁世凯)立即成为这个国家的实际独裁者,对于他的重新当政,外国人公开地表示欣慰”。

通过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阻止和破坏中国革命,这才是帝国主义“严守中立”政策的实质和真正目的所在。

袁世凯出山的背景:

列强想扶植袁世凯成为统治中国的新的代理人:

清政府想借他剿灭武昌起义。

由于帝国主义的干预和支持,袁世凯重新被清朝起用。

他担任了比以前的权力大得多的清朝内阁总理大臣。

这样,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族贵族的统治地位,掌握了清朝政府的实权。

南北议和局面形成的原因:

1,“南北议和”是南、北反动势力联合向革命党人施压的结果。

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对革命军进行武力镇压;在革命阵营内部,立宪派和旧官僚也十分活跃,他们力主革命党人向袁世凯妥协。

2,“南北议和”是在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政治压力下进行的。

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仅陈兵舰于武汉江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威胁。

而且,他们直接参与并操纵中国的“南北议和”。

在谈判桌旁,除了有南北双方代表伍廷芳、唐绍仪外,还有英、日、德、美、法、俄等国的代表参加。

帝国主义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帮助袁世凯趁机夺权,迫使南方革命党人就范。

再次,“南北议和”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弱性、妥协性的突出表现。

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已经十分涣散,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有些革命的领导人认为:

只要清帝退位,就是大功告成。

孙中山也曾发表声明,表示:

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这虽是他迫于当时形势的无奈之举,但也说明了资产阶级目光短浅、政治软弱的一面。

面对内外、南北的多方压力,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最终接受了“议和”的要求。

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㈠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地点:

南京总统:

孙中山(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还远在美国。

1911年底,他从海外回到上海,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最后,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为什么要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视学生回答情况,简要说明)虽然孙中山没有亲自领和参加武昌起义,但这次起义是在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影响下进行的。

武昌起义不久出版的《中华民国公报》(1911年10月)中曾以“中华民国军政府总统孙”的名义向各省发出布告。

(运用电脑教学软件展现布告及各省纷纷响应的场景和动态化的地图)这说明自1894年孙中山组织兴中会到1905年组成中国同盟会,以及他组织和领导的多次武装起义,已使其在广大群众,尤其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中享有极高的声望。

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是众望所归。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插图:

《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上海南京路上悬挂五色国旗,庆祝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和《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并对插图作简要说明,以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生:

(阅读)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不断暴露出革命性和软弱性的政治特征。

(引导学生阅读《大总统誓词》,找出孙中山提出的辞职条件,并思考:

孙中山作出“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的承诺,说明了什么)孙中山承诺解职,说明了面对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然而,孙中山不计个人名利,提出在“倾覆专制政府,拥护共和政体,使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的条件下,才解除临时大总统之职。

这又体现了其资产阶级的革命性。

国旗:

五色旗----青天白日旗机构:

临时参议院

纪元:

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判断一个政权的性质?

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下面,我们首先看看其人员的组成:

作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核心人物。

陆军总长兼参谋长黄兴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也握有重权。

此外,外交、教育、法制等部、局的总长、局长均为同盟会的会员。

其它六部的实际工作也都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

在拥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共有43名议员,其中同盟会员就占了33人。

由此可见,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权,是“革命时代之政府也”。

接着,我们再看一看临时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

(让一名学生朗读《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表格中的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主要成员情况表

职位

姓名

基本情况

职位

姓名

基本情况

外交部长

王宠惠

同盟会员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同盟会员

陆军部长

黄兴

同盟会员

实业部长

张謇

立宪派

海军部长

黄钟英——清海军将领

旧官僚

交通部长

汤寿潜

立宪派

内务部长

程德全

旧官僚

参谋部长

黄兴

同盟会员

财政总长

陈锦涛

旧官僚

法制局长

宋教仁

同盟会员

司法总长

伍廷芳

旧官僚

印铸局长

黄复兴

同盟会员

秘书长

胡汉民

同盟会员

所有各部次长

同盟会员

㈡临时政府实施的政策

1,对内政策: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

社会习俗

1.废刑罚

2.保护华侨

3.不准买卖人口

1.奖励工商业,鼓励发展实业。

2.废除苛捐杂税

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废止旧教科书

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旧的风俗习惯

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对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事业以及改革社会风气,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以说,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然而,我们从临时政府的政策措施中不难发现,它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没有提到土地问题。

2,对外政策

《告各友邦书》(对外政策):

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上,确实表现严重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但这也是由当时的客观条件起决定的。

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帝国主义看到他们所看重的袁世凯并没有当上大总统,这显然就让他们非常的不满意,于是在政治上采取不承认的态度,在军事上进行武力恫吓,在舆论上恶毒攻击革命政府,特别是在经济上进行封锁掠夺。

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从本质上讲是反帝的,他们对受列强欺辱的中国忧心如焚,为了中华早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奋斗不息,抛头颅、洒热血,目的是要“推翻洋人的朝廷”。

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仍具有反帝的性质。

⑵革命党人在帝国主义面前又表现出软弱性,企图以承认不平等条约换取帝国主义的承认和支持,实际上是一种幻想,他们在纲领和实际斗争中都没有明确的反帝内容,缺乏反帝斗争的勇气,是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典型表现。

第二课时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这节课的前面两个部分,这节课我们就接着学习剩下的内容。

不过上课之前我们听一个故事,放松一下。

同学们知道古代哪些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意思就是他们是龙是天的儿子,上天派下来做皇帝的。

他们出生的时候或者所到之处都会有奇异的事情发生。

像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就称他母亲生他的时候有金龙卧在他家的屋顶。

在鸿门宴里范增劝项羽杀刘邦就是因为“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主人翁不是刘邦,而是袁世凯。

话说袁世凯有一天早上他起床叫婢女进来伺候更衣洗脸,可是那个婢女一进房间门口就就被眼前看到的情景吓到了,手里端着的脸盆也掉地上砰地一声响。

婢女做错了事,肯定是受罚甚至挨打的。

可是能在袁世凯身边做贴身婢女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所以这个婢女就说她刚刚看看一条金龙躺在床上,她是被金龙的威严吓到,才弄洒了脸盆。

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婢女没有受罚还得到很大一笔奖赏。

可是你们猜那个婢女到底是看到了什么?

……她看到了一个大蛤蟆躺在床上。

从此以后袁世凯就一直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金龙转生,是真龙天子,所以想尽办法要登上帝位。

不过故事毕竟是故事我们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性,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袁世凯怎么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位的。

(板书):

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原因:

①列强的支持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上威胁、外交上孤立和经济上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我们来看课本中间的小字部分内容。

在军事上,英、美、德、日等国军舰开进了长江,在那里耀武扬威了,俄日两国则屯兵在我国东北,集结待命。

在共同的在华利益的驱使下,列强们总能够如此步调一致。

在外交上,革命党人把列强的承认看做是“头等大事”,甚至不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和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可是列强们并不买账,他们看上的是袁世凯,我们来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英国人说,他们对袁世凯怀有极其友好的情感,并将给袁一切外交上的支持;法国人说,袁世凯有统一全局的力量;德国人说,只有袁世凯使稳定的保障。

看!

在列强们的眼中,袁世凯简直是能拯救中国的“盖世英雄”!

看来只有袁世凯出来当这个大总统,他们才会承认这个政府了。

在财政上,当时新政府还没来得及建立一个比较正常的税收制度,没有任何的财政收入,政府只能通过募捐的方式来筹集款项维持下去。

此外,列强们又死死地抓住海关等重要税收项目不放。

这样,临时政府就陷入了财政、军费的危机中。

这样,帝国主义把袁世凯当作继清政府后能够控制和稳定中国居室的惟一人物,而袁世凯则因为有列强的做靠山,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关系示意图)。

2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帮助

同学们,请看到课本85页的材料解析题,材料一。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立宪派和旧官僚对袁世凯是有很大的期望的。

他们认为,由袁世凯来掌权会更有利于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

于是他们从内部来破坏革命,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关系示意图)。

3革命派的妥协退让

武昌起义后,同盟会内部分化日益严重。

它不仅不能在担负起革命的领导重任,而且还处于涣散的状态。

这个时候,在革命队伍里甚至流传着要让袁世凯当总统的谣言。

而且,当时手握重兵的袁世凯又对新生政权虎视眈耽。

这样,孙中山等少数坚持革命主张的革命党人就陷入了一个“四面楚歌”的孤立境地。

于是,他们不得不对袁世凯妥协退让,答应他,只要他能让清帝退位,并赞成共和,就推他做大总统(关系示意图)。

这也是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

4袁世凯的两面手法

此外,袁世凯是个很善于玩弄权术、耍两面手法的人物。

前面在戊戌变法这课中,我们已经领教过他的这种两面手法了。

当时,他手上只有7000多人的军队。

但是,现在不同了,他不仅掌握了8万多人的军队,而且还得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

这就让他有了放肆的资本,可以对革命党人和清政府采取软硬兼施、模棱两可的态度。

对待革命党人,他一面假装表示共和,一面又用武力逼迫革命党人进行和谈,推举他为大总统。

对待清政府,袁世凯一方面利用革命党人逼迫清帝退位;另一方面,有与南方的革命党人达成了清室优待条例。

袁世凯的这种做法很蛊惑人心,使得垂死的清王朝和新生的共和国都把未来的希望放在袁世凯身上。

有句成语叫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袁世凯这个“渔翁”就在清政府和革命党人的对抗中不断的周旋,并趁机从清政府的手中接过了实权,成为当时能够左右中国时局的关键人物。

这样,所有的有利条件都集中在了袁世凯这一边,袁世凯离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越来越近了。

下面我们进来具体看下,他是怎样一步步走上临时大总统的宝座的。

2、过程:

(板书):

孙保证---袁逼宫---赞成共和---孙辞职---袁任职

首先,他得到了孙中山的保证。

接着,就加紧了逼迫清帝退位的步伐。

清帝退位的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接着,孙中山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但是,孙中山对袁世凯并不放心,为了限制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他提出了三个条件(课本83页底下小字部分内容)。

但是,袁世凯会这么配合孙中山么?

显然不可能。

他早就看出了孙中山这招叫“调虎离山之计”,他不肯离开北京,南下任职。

虽然他在表面上却表示愿意早日南下,但是在暗地里又唆使部下发动兵变,让士兵在北京纵火抢劫。

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又积极配合,借口“保护使馆和侨民”,向北京增派军队。

造成只要袁世凯一离开北京,“内忧外患”的紧张局势就马上到来的假象。

这样,孙中山等人不得不对袁世凯再次妥协。

1912年3月,袁世凯得偿所愿在北京救人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正式解职。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就这样被袁世凯成功地篡夺了。

尽管如此,我们说,辛亥革命还⒉是赶跑了皇帝,建立了中华民国。

它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下面我们来重点掌握它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板书):

四、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1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目的在于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⒉功绩:

1给封建君主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我们可以从两个大变化来理解这一点。

首先是政治制度的变化。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自秦始皇以来共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国”代替了“帝国”,民主选举代替了皇位世袭制。

国家的领导人再也不能做到死为止,更不能由他来指定继承人,必须要经过民众的选举才能合法上任。

这样,就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承袭机制,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力。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化。

其次,是社会思想的变化。

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是大解放运动。

它触动了旧社会的所有神经,是中国社会思想来了一个大转变。

它使原来高高在上的皇帝由天子、主子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自古以来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陈旧观念已经被人们所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和自由的观念。

从这以后,谁想当皇帝、复辟帝制,谁就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

此外,在社会生活方面也有改变。

大家不再“老爷”、“大人”地叫了,而是改称“先生”。

男人们把脑后的辫子给剪了,女人们再也不用受裹脚的痛苦了。

2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我们知道,清政府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已经完全沦为了“洋人的朝廷”,成为了列强们在华的侵略工具。

列强们说一,清政府不敢说二。

但是现在,清政府垮台了,就相当于列强们侵略中国的左右手就被砍断了。

这样,他们不得不一再更换在华代理人,但是他们再也找不到一个即使在表面上能控制和稳定中国全局的代理人了,因此也不能再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来维护在华的侵略利益。

3为民族资产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得当时的人们感到了发展实业的“最佳时机”到了。

这时,资产阶级的地位有所提高,并且他们有可能利用手中的部分权利来制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法令政策,(课本81页经济方面内容)。

这些都是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

同时,辛亥革命的胜利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大家都以买国货为荣,而以买洋货为耻。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工厂、银行纷纷成立。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也得到不断的壮大。

4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广泛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作为一个疆土辽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对周边的许多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在中国,竟然发生了吧千百年来最高统治者的象征--皇帝从金銮殿上拉下来的事情,而且还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这不能不对亚洲各国有所影响。

尤其是给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树立了典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因此,从辛亥革命的功绩来看,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但是,由于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封建地主军阀的代理人袁世凯窃取,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没有改变。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什么?

⒊失败原因:

我们可以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客观上是,中外反动势力的阻挠。

主观上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自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后,我们就经常提到这个阶级的软弱妥协性。

从维新派到革命派,他们的软弱妥协性是一脉相承的。

那革命派的软弱妥协有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师):

首先,我们可以追溯到他们的革命纲领。

同学们,请告诉我,在他们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中,有哪些局限性?

(生):

没有彻底反帝纲领,没有彻底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师):

对。

在民族主义中,革命派不敢提出一个明确的反帝的口号。

在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通过承认不平等条约来取得帝国主义的承认。

这样敌我不分,革命注定要失败。

而在民生主义中,有没有一个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没有能够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就不能联合广大的农民群众。

甚至在后来,把群众的反帝反封建都斗争看作是“越轨”行为,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再有,缺乏一个坚强的政党来坚持革命。

前面我们说过,这个时候的同盟会已经是个四分五裂的组织了,再也无力来领导和坚持革命了。

最后,革命党人有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

毛泽东有句名言叫“枪杆子里出政权”。

没有军队在手上,革命党人就失去了坚持革命的资本了。

这样,由于革命派自身的软弱妥协性,他们不得不依靠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袁世凯来推翻清政府,并且一再对他妥协退让,直到他成功篡夺了革命的果实。

⒋教训:

通过分析失败的原因,我们知道,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老师总结):

①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联合广大的农民群众;③要有一个正确、坚强的革命政党来领导和坚持革命;④必须要建立和掌握一支自己的革命军队。

我们前面说过,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那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有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⒌结论: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好了,本节课的内容就上到这里。

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但是袁世凯的野心并没有得到满足,他想要更大的权利,想像皇帝一样高高在上、说一不二。

那么接下来,他会怎样破坏共和体制来实现他的这个梦想呢?

我们将在下节课中继续来学习。

【知识点整理】

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失败标志: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袁世凯窃权条件:

(1)帝国主义的支持

①表现:

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压制革命政府;(指导学生看书本第一段小字)②原因:

反对中国实现民族独立,成为独立的共和国;

(2)袁世凯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

袁世凯是个老奸巨猾、觊觎清朝统治政权多年的政客和野心家,善于使用政治手腕。

当他得到孙中山的妥协保证后,又一次施展权术,对清政府和革命党人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

①对革命派:

进攻与议和迫使革命党人妥协;

②对清政府:

利诱与逼和亲信威逼清帝退位;

(3)革命政权中立宪派、旧官僚的破坏,攻击;(立宪派张骞曾多次想孙中山表示:

“主张革命党人”“功成身退”放弃革命斗争。

在革命阵营中鼓吹收拾残局非袁世凯不可。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和内部分化;(根源)

当时同盟会内部十分复杂涣散,缺乏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