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趣读 有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4934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趣读 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部编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趣读 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部编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趣读 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部编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趣读 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部编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趣读 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趣读 有答案.docx

《部编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趣读 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趣读 有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趣读 有答案.docx

部编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趣读有答案

部编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趣读

一、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明代宋濂《龙门子凝道记·秋风记》。

宋濂(1310年—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明初文学家。

【文言原文】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猫。

狸猫,捕鼠兽也。

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狸猫无所食,饥而嗷。

束氏日市肉啖之。

狸猫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唪,唪则得肉食。

南郭有士病鼠,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狸猫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鬃,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

士怒,推入之。

狸猫怖甚,对之大唪。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猫奋掷而出。

【读后必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咸无所好()②唯好畜狸猫()

③畜至百余()④束氏日市肉啖之()

⑤束氏日市肉啖之()⑥束氏日市肉啖之()

⑦以啖肉故()⑧以啖肉故()

⑨唪则得肉食()⑩南郭有士病鼠()

2.翻译。

(10分)

①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猫。

②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③束氏日市肉啖之。

④狸猫生于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

⑤南郭有士病鼠,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3.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以啖肉故(缘故)B.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借)

C.意为异物也(意思)D.鼠度其无他技(估计)

4.选出加点词不属词性活用的一项()(2分)

A.束氏日市肉啖之B.遂逐齐师[来源:

学科网ZXXK]

C.乃钻火烛之D.南郭有士病鼠

5.狸猫失去捕鼠本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6.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分)

二、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刘义庆,(403年—444年),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彭城人,(今江苏徐州人)。

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了《世说新语》,梁代刘峻作注。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

【文言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读后必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魏武将见匈奴使()②自以形陋()

③不足雄远国()④使崔季珪代()

⑤帝自捉刀立床头()⑥既毕

()

⑦令间谍问曰:

()⑧魏王雅望非常()

⑨然床头捉刀人()⑩此乃英雄也()

2.翻译。

(10分)

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②帝自捉刀立床头。

③既毕,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

④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⑤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3.魏武追杀匈奴使的真正原因是

()(2分)

A.认为匈奴使把“捉刀人”看成英雄是有意贬低自己。

B.认为匈奴使已识破自己的“调包计”,因此恼羞成怒。

C.

杀鸡给猴看,借此警告手下人不要随便议论自己。

D.认为匈奴使眼光锐利,非等闲之辈,放回去恐于己不利。

4.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

(2分)

5.曹操为什么要追杀匈奴使者?

(2分)

6.魏王打听到消息后,派人把匈奴的使者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2分)

7.床头捉刀人这篇文言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刻画曹操的?

结合文意谈谈。

(2分)

三、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作者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

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浙江文成

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

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文言原文】

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

春申君曰:

“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

”朱英闻之,谓春申君曰:

“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

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

”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

【读后必练】(共25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

)②而冀其凤鸣焉()

③不可易也()④食何与焉()

⑤谓春申君曰()⑥荐之以珠履()

⑦以臣观之()⑧春申君不寤()

⑨卒为李园所杀()⑩是枭也()

2.翻译。

(10分)

①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

②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

③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

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

④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

以国士之报。

⑤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

其凤鸣也?

3.本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2分)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分)

四、美文精读

【文学常

识】

列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人(今河南省郑州市)。

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道家著名代表。

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文言原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

“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选自战国·列御寇的《列子》)

【读后必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衣素衣而出()②天雨()

③解素衣()④衣缁衣而反()

⑤衣缁衣而反

()⑥迎而吠之()

⑦将扑

之()⑧子亦犹是也()

⑨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⑩岂

能无怪哉()

2.翻译。

(10分)

①衣素衣而出。

[来源:

学科网]

②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③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④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⑤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衣缁衣而反B.甚矣,汝之不惠

C.之虚所卖之D.予默然无以应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衣素衣而出(穿)B.天雨(下雨)

C.子无扑矣(孩子)D.子亦犹是也(好像)

5.从这则小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一个什么道理?

(4分)

五、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文言原文】

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

“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选自刘向《战国策》)

【读后必练】(共25分)

1.解释加点的词。

(10分)

①天下之疾犬也()②各死其处()

③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④谢将休士()

⑤淳于髡谓齐王曰:

()⑥韩子卢逐东郭逡()

⑦犬兔俱罢()⑧齐王惧()

淳于髡谓齐王曰()⑩犬兔俱罢()

2.翻译:

(10分)

①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③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④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⑤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3.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有异曲同工之处。

(2分)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分)

___

六、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师旷是个盲乐师

,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以叫“师旷”。

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

本文选自《史记》。

《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言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秉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善哉!

”(选自司马迁《史记》)

【读后必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问于师旷()②安敢戏君乎()

③如日出之阳()④孰与昧行乎()

⑤何不秉烛乎()⑥如秉烛之明()

⑦孰与昧行乎()⑧善哉()

⑨欲学()⑩臣闻之()

2.翻译。

(10分)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何不秉烛乎?

③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④少而好

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⑤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

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

(3分)

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

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3分)

5.师旷的劝说效果如何?

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2分)

6.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2分)

七、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

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文言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

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读后必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春往冬反()②迷惑失道()

③乃放老马而随之()④蚁冬居山之阳()

⑤夏居山之阴()⑥遂得水()

⑦不难师于老马、老蚁()⑧不亦过乎()

⑨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⑩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2.翻译。

(10分)

①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②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③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④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⑤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3.“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2分)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老马之智可用也。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

仞有水。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5.文中故事是成语的来历,现比喻。

(3分)

6.从老马和蚂蚁的行为中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分)

八、美文精读

【作品简介】本文选自《礼记·檀弓》。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

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共49篇。

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

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文言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

"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

“微与!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

【读后必练】(共26分)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0分)

①黔敖为食于路()②以待饿者而食之()

③嗟,来食()④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⑤以至于斯也()⑥可去()

⑦其谢也()⑧敖左奉食()

⑨右执饮()⑩终不食而死。

()

2.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嗟,来食!

②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③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④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⑤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3.这个故事在哪篇文章中被作为论据使用?

用来证明什么?

(3分)

4.你对曾子的话如何理解?

(3分)

九、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浑然子》,明代张翀撰。

张翀,生卒年不详,活动于17世纪,字子羽,号浑然子,图南,江都(今江苏南京)人;一作江宁(今南京)人。

【文言原文】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

行者见而曰:

“甚矣,农之惰也!

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

”农夫曰:

“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

谓农夫曰:

“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 农夫曰:

“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行者服而退。

 (选自《浑然子》)

【读后必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农夫耕于田()

②数息而后一锄()

③予莫知所以耕()

④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⑤未及移时()

⑥气竭汗雨()

⑦且仆于田()

⑧乃子之术误矣()

⑨欲速

则不达也()

⑩行者服而退()

2.翻译。

(10分)

①甚矣,农之情也!

②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

③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④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

⑤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

3.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农夫耕田的时候,“数息而后一锄”,说明农夫是个懒惰的人。

B.行者解衣下田,最后累倒在田里,表现出他劳动非常卖力。

C.乃子之术谬矣”中的“术”具体指耕作的方法技术等。

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方法正确,再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

4.行者服而去中“服”的原因是什么?

(3分)

5.通过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分)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趣读教师版

一、美文精读

【文章主旨】本文讲述了狸猫由于被卫人束氏娇惯、溺爱而没有得到锻炼,渐渐失去了捕鼠本领的故事。

启示人们长期养尊处优、缺乏锻炼的生活会导致生存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的道理。

原文

注释

译文

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

【咸】都。

卫国有个姓束的,所有人世间的东西,都没有喜欢的,

唯好【畜】狸猫。

【畜】养。

只喜欢饲养狸猫。

狸猫,捕鼠兽也。

狸猫是抓老鼠的动物。

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

【至】到。

他家养了一百多只狸猫,把家宅周围的老鼠捉光了。

狸猫无所食,饥而嗷。

狸猫没吃的,饿得喵喵直叫。

束氏【日】【市】肉【啖】之。

【日】每天。

【市】买。

【啖】吃。

束家就每天到菜场买肉给猫吃。

狸猫生子【若】孙,

【若】及,至于。

狸猫生的孩子或孙子,

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

【故】缘故,原因。

因为吃肉的原因,竟然不知道世界上有老鼠;

但饥【辄】【唪】,唪则得肉食。

【辄】就。

【唪】嗥叫。

一旦饥饿就嗥叫,嗥叫

后就有肉吃。

南【郭】有士【病鼠】,急从束氏【假】狸猫以去。

【郭】外城。

【病鼠】遭鼠患。

【假】借。

城南有家人以鼠为患,他们听说束家猫多,就借了一只狸猫就离开了。

狸猫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

束家的狸猫看见老鼠的两只耳朵高高的竖立着,眼睛突露像黑漆一样贼亮,

赤鬃,【意】为异物也,

【意】认为。

还有红色的胡须,猫认为老鼠是奇怪的东西,

【沿】鼠行不敢下。

【沿】沿着。

只是在老鼠边上走,就是不敢下去捉老鼠。

士怒,推入【之】。

【之】代词,代狸猫。

读书人非常生气,就把猫推了进去。

狸猫【怖甚】,

对之大唪。

【怖甚】即“甚怖”

,很害怕。

猫十分害怕,对着老鼠哇

哇大叫。

【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

【久之】过了很长时间。

【度】估计。

【技】技术,能力。

【啮】咬,啃。

过了很

长时间,老鼠估计猫没有其他的本领,就去咬猫的爪子。

狸猫【奋掷而出】。

【奋掷而出】用力纵身

逃出。

猫使劲一跳,逃跑了。

【作品赏析】本文启示人们长期养尊处优、缺乏锻炼的生活会导致生存能力下降甚至丧失的道理。

告诉人们过分的享受、过度的溺爱,都会带来不良后果。

养尊处优的生活会让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失去,缺乏锻炼,长期不锻炼本领,必然丧失专业技能。

【参考答案】

1.①都。

②喜欢。

③到。

④每天。

⑤买。

⑥吃。

⑦因为。

⑧原因,缘故。

⑨得到。

⑩患。

2.①所有人世间的东西,都没有喜欢的,只喜欢饲养狸猫。

②他家养了一百多只狸猫,把家宅周围的老鼠捉光了。

③束家就每天到菜场买肉喂猫。

④狸猫生的孩子或孙子,因为吃肉的原因,竟然不知道世界上有老鼠。

⑤城南有家人以鼠为患,他们听说束家猫多,就借了一只狸猫就离开了。

3.C4.B

5.“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猫生于

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唪,唪则得肉食。

6.安于享乐,终究会被淘汰等。

二、美文精读

【文章主旨】一个人的气质,发自内在,很难掩盖。

曹操雄才大略,即便长相丑陋,气质肯定出类拔萃。

这也启发我们,一个人的相貌不可改变,但气质可以修炼。

通过读书和修养,长得一般的人,也可以变成“床头捉刀人”。

原文

注释

译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

【魏武】即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将】将要。

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

【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自以】自己认为。

【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严。

【足】够得上,足以。

【雄】称雄,威慑。

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的国家,

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捉】握,拿。

【床】古时一种坐具,指坐榻。

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则握刀站在崔季珪的坐榻边做侍从。

【既毕】,【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

【既毕】已经完毕。

既,已经。

毕,完毕。

【令】让。

【何如】怎么样。

接待完毕,(曹操命令)间谍问匈奴使者:

“魏王这人怎么样?

匈奴【使】答曰: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

【使】使者。

【雅望】气质高雅。

望,仪容风采。

【然】但是。

【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

站在坐榻边的卫士。

【乃】是。

匈奴使者评价说:

“魏王风雅高尚、仪容风采,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闻】听说。

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了这个使者。

【作品赏析】

一个人的气质,发自内在,很难掩盖。

所以曹操即便假扮床头捉刀人,也能气宇轩昂,乃真英雄也。

曹操为什么“捉刀立床头”?

可以时刻了解外交动态,防止崔季珪说些不该说的,装作侍卫又不引人

怀疑;手里拿刀,一旦有突发情况可以随时处理,曹操毕竟也是戎马一生的武将。

为什么“追杀此使”?

有道是“惺惺相惜”,使者能透过曹操平庸的外表看到他的英雄气质,说明使者也是真英雄,直接忽略容貌洞察人心。

【参考答案】

1.①使者。

②认为。

③够得上,足以。

④让。

⑤握,拿。

⑥已经。

⑦让。

⑧气质高雅。

望,仪容风采。

⑨但是。

⑩才是。

2.①他自认为形貌丑陋,不足以威慑远方的国家。

②他自己则握刀站在崔季珪的坐榻边做侍从。

③接待完毕,(曹操命令)间谍问匈奴使者:

“魏王这人怎么样?

④魏王风雅高尚、仪容风采,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

⑤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了这个使者。

3.D4.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

5.怕匈奴使者回匈奴后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丑行、丑貌);匈奴使者是人才,不为己用必后患无穷。

6.曹操认为该使者认出了自己,那么自己由于自卑而让人替代的事传出去,就不好听了。

杀他灭口。

可能认为这个使者眼光非常,又会说话,是个人物,无论是嫉妒还是谨慎,都是杀他的理由。

7.曹操简直是一

个天才外交家,一个人的形象肯定对别人对一个国家的印象有影响,特别是像魏这种强大的势力,没有一个形象代言人怎么行?

更何况是培养国家关系这样的大事,这也就看出曹操的谋略的纯熟,所以为何最后统一三国的大将也出自于魏呢,这便是曹操善于用人的缘故了。

曹操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他多疑,狭隘、偏执、残暴,让人很难捉摸。

三、美文精读

【文章主旨】这个寓言故事告送我们选错了对象,就不会得到希求的结果。

选错了人,不但没有好的结果,有时还会带来杀身之祸。

原文

注释

译文

【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

【楚太子】楚考烈王的太子,即后来的楚幽王。

【梧桐之实】梧桐的种子。

相传梧桐树为凤凰所栖,梧桐的种子为凤凰所食。

【枭】通“鸮”,一种凶鸟。

【冀】希望。

【凤鸣】凤凰的鸣叫声。

楚国太子用梧桐的种子喂养枭鸟,并希望它能发出凤凰的鸣叫声。

【春申君】曰:

“是枭也,【生而殊性】,

【春申君】战国时楚国贵族,姓黄,名歇。

【生而殊性】天生的习性。

春申君说:

“这种枭鸟有天生的习性,

不可【易】也,【食何与焉】?

【易】改变。

【食何与焉】与吃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

食,吃。

不可能改变啊,与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