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工艺齐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47926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工艺齐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工艺齐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工艺齐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工艺齐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工艺齐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工艺齐全.docx

《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工艺齐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工艺齐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工艺齐全.docx

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工艺齐全

第一节工程概况-1-

1.1沉井工程概况-1-

1.2工程地质及地下管线-1-

第二节编制依据-2-

2.1编制依据-2-

2.2编制的指导思想-2-

2.3编制目的-2-

第三节施工部署-3-

3.1沉井的主要施工方法选择-3-

3.2沉井工艺流程-3-

3.3施工阶段划分与施工内容概述-4-

3.4主要施工机械与机具配备计划-6-

3.5主要劳动力使用计划-7-

第四节主要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8-

4.1工程测量-8-

4.2沉井内抽排水-10-

4.3沉井制作方法与技术措施-10-

4.4沉井下沉方法与技术措施-14-

4.5沉井封底及顶板浇筑-16-

第五节质量与安全控制的主要措施-17-

5.1沉井质量主控项目的检验标准-17-

5.2沉井易渗漏部位的质量控制要点-18-

5.3沉井下沉施工常遇问题和预防处理方法-19-

5.4安全施工措施-22-

沉井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节工程概况

中江县凯江河铜山桥至大西街污水管网建设工程起点位于四川省中江县铜山桥下(K0+000,W1检查井,坐标:

468378.661,3435968.220),经提升泵提升加压后,从泵站沿桥亭街,经老旧待拆迁棚户区,经凯江湖北路,至大西街路口(K0+970,W27检查井,坐标:

468358.475,3435541.424)。

拟建的沉井式提升泵站位于铜山桥西北侧(坐标:

X:

3436389.754,Y:

468315.862)。

工程建设单位为中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程,设计单位为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四川川咨建设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1沉井工程概况

1.1.1沉井规模与构造要求

(1)本工程的泵站沉井为钢筋混凝土圆形构筑物,沉井总高度为8.30m,所处桩号为K0+080(W2),内壁半径4.00m,外壁半径5.00m,壁厚0.50m,井内挖方约105m3。

(2)沉井底部的构造要求为:

1000厚C20混凝土封底→500厚C30混凝土底板。

(3)沉井底板、顶板及井壁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抗渗等级P6,井筒内填料除图中注明外均为C15。

钢筋采用HRB400级与HPB300级钢筋。

(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

底板40mm,井壁35mm,顶板30mm。

1.2工程地质及地下管线

本工程有关沉井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情况如下述:

1.2.1地质地貌

(1)勘察区场地内岩土体粉土、杂填土划分为Ⅰ类松土,中砂、砾砂划分为Ⅱ类普通土,圆砾、稍密卵石划分为Ⅲ类硬土,中密卵石划分为Ⅳ类硬土,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划分为Ⅲ类硬土,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划分为Ⅳ类软石。

(2)本工程管道部分区域埋藏于地下水位以下,施工时应考虑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

(3)拟建污水管线施工应采取分段快速作业方法,施工过程中不得使基槽曝晒或泡水,雨季施工应采取防水措施。

1.2.2地下管线

(1)施工地段没有提供管道资料图纸,施工前要对施工区域地下管进行探测,弄清管线位置后再进行施工,遇到地下管道时注意加以保护。

涉及到开挖过程中出现的未知管道,应及时通知业主,确认管道负责单位,并做好保护措施。

第2节编制依据

2.1编制依据

(1)中江县凯江河铜山桥至大西街污水管网建设工程项目图纸

(2)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阶段报告)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4)《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

2008)

(5)《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业主提供的本工程当地气候、环境以及管道工程沿线地质和周边建(构)筑物等情况。

(9)本工程施工合同及与本工程相关的其他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等。

2.2编制的指导思想

我公司严格按照GB/T19001-2000标准有关程序文件要求进行该专项方案的编制工作,使该专项方案能够全面、系统、科学、有效地指导该工程的全面实施,是该工程施工的指导性文件。

2.3编制目的

确保该工程的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满足业主的要求和得到沉井周边住家及有关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节施工部署

3.1沉井的主要施工方法选择

3.1.1沉井方法

根据对拟建场地的土层特征、地下水位及施工条件和对设计文件的综合分析,拟采用排水下沉、多节制作、分节下沉和干封底的工艺技术。

该方法可以在干燥的条件施工,挖土方便,容易控制均衡下沉,土层中的障碍物便于发现和清除,井筒下沉时一旦发生倾斜也容易纠正,而且封底的质量也可得到保证。

3.1.2降水方法

拟采用井内明排水。

采用排水下沉和干封底的施工技术,关键是选择合理可行的降水方法,使降水效果满足排水下沉的技术要求。

根据本工程的沉井施工特点分析,可供选择的井外降水方法主要有轻型井点降水、集水明排等。

经对现场的检查结合公司多年施工经验,通过对上述方法的比较与论证,我公司决定选择井内集水明排的降水方法。

与其他降水方法相比,采用该方法降水不但施工方便、降水效果好,而且能有效防止砂质粉土层可能发生的流砂等不良现象发生,以此保证沉井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1.3制作与下沉方法

(1)本工程沉井高度过高,施工技术难度较大,而且在下沉时容易发生倾斜,因此采用分节制作、分节下沉方法。

本工程沉井高度8.3米,沉井分节制作的高度,应保证其稳定性并能使其顺利下沉。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设计要求,对沉井拟采用七节制作、七次下沉的方法。

(2)沉井分节制作与下沉的要求是:

第一节沉井高度为2.15m,即刃脚底至刃脚顶部;第二节至第六节沉井总高度为5m,每节高度1.0m;第七节沉井高度0.95m,沉井盖板0.2m完成沉井施工后浇筑。

3.2沉井工艺流程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施工方法,沉井主要工序的工艺流程安排见下图所示:

封底后质量检查

井盖浇筑

沉井施工工艺流程图

3.3施工阶段划分与施工内容概述

分阶段、按步骤组织施工,针对各阶段的工程特点与工艺要求明确分期管理目标,并落实相应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根据施工工艺流程安排,沉井工程的主要施工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施工阶段:

3.3.1施工准备阶段

工程开工前后应抓紧落实施工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施工的组织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及现场准备等工作。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概括如下:

(1)熟悉施工图纸与地质资料等技术文件,编制实施性的专项施工方案。

(2)平整场地至要求的标高,修筑施工便道,开挖排水沟,接通水源和电源。

(3)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导点和水准引测点完成沉井的定位测量工作。

为了控制沉井的位置与标高,在场内须设置沉井的轴线与标高控制点。

(4)及时组织施工机具、材料及作业队伍进场,充分落实各项开工准备工作。

(5)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完成沉井基坑的放坡开挖工作(开挖至沉井起沉标高处),为及时进行第一节沉井的制作创造条件。

3.3.2第一节沉井(刃脚部分)制作与下沉阶段

沉井工程进入了实施性的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对开挖的沉井基坑测量定位和抄平,完成沉井刃脚的定位工作。

(2)第一节沉井的钢筋绑扎和支模,其中穿插进行安装预埋预留的配合工作。

(3)第一节沉井的混凝土浇捣、拆模与养护,同时完成沉井第一次下沉的有关准备工作。

(4)沉井第一次下沉,逐步下沉至设计要求的标高,其中包括完成相关的井筒内挖土和明排水工作。

井筒外的深井降水必须连续进行。

(5)沉井过程中的轴线与标高复核,严格控制沉井的位置与垂直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6)加强对沉井过程中的监测与监控措施,确保沉井与周边环境的安全。

3.3.3第二节至第七节沉井制作与下沉阶段

待第一节沉井下沉至设计要求的标高后,开始进入沉井标准筒体的制作与下沉的阶段。

主要施工内容有:

(1)根据设计和规范的有关要求,完成上下节沉井之间的施工缝处理工作。

(2)沉井标准筒体的钢筋绑扎和支模,其中穿插进行安装预埋预留的配合工作。

(3)沉井标准筒体的混凝土浇捣、拆模与养护,同时完成沉井下沉的有关准备工作。

(4)沉井标准筒体下沉,逐步下沉至设计要求的底标高,其中包括井筒内的挖土、明排水。

(5)沉井过程中的测量复核和纠偏措施,包括对周边环境的监测与监控措施。

(6)沉井的稳定监测,同时完成沉井封底的有关准备工作。

3.3.4沉井封底、浇筑井顶板与收尾验收阶段

沉井下沉至设计的底标高后,必须进行观测检查,其稳定性被确认满足设计与规范后方可进行封底和后续工序的施工。

该阶段的施工内容主要有:

(1)沉井底部的整平与垫层施工,同时完成井壁的清理与施工缝的处理工作。

(2)顶板钢筋绑扎和顶板、底板混凝土浇捣、养护。

(3)完成井筒内的结构施工,为机电安装作业创造条件。

(4)沉井工程的质量检查与验收。

3.4主要施工机械与机具配备计划

根据各施工阶段的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布置及使用施工机械,是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效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本工程沉井各阶段所配备的主要施工机械与机具详见下表:

施工机械、机具使用一览表

机械名称、型号

数量

使用部位

功率KW

1

潜水泵QS32×25-4型25m3/h

4

井内排水

4×2.5

液压式挖掘机住友LS280

1

基坑开挖、回填

柴油机

电动蛙夯H-201型

2

土基及回填土夯实

4×2

砼汽车泵(R=36m)

1

沉井浇砼

柴油机

自推式斗车

2

沉井浇砼

自落式砼搅拌机(JG250)

1

砂浆和零星砼拌制

5

1

井内渣土垂直运输

柴油机

电焊机BXI-330

3

施工全过程

3×20KVA

插入式振动器HZ6X-50

2

振捣砼

2×1.5

平板式振动器PZ-501

2

振捣砼

2×1.5

钢筋切断机GJ5-40-1(QJ40-1)

1

钢筋制作成型

3

钢筋弯曲机GJ7-45(WJ40-1)

1

钢筋制作成型

2.8

钢筋调直机GJ4-14/4(TQ4-14)

1

钢筋制作成型

4

钢筋对焊机UN1-75型

1

钢筋对接

100KVA

潜水泵QS32×25-4型25m3/h

4

井内排水

4×2.5

小型空压机(0.6MPa)

1

砼面凿除与清理

1×5

3.5主要劳动力使用计划

3.5.1劳动力组织的特点

与一般沉井不同,本工程为大型的沉井构筑物,工艺技术独特,专业性强,一般需要连续地快速施工,因此劳动力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1)根据沉井应连续施工的需要,与沉井有关的降水、挖土等劳动力应组成两班制,实行昼夜交接班作业。

根据进度安排,劳动力的投入量需要作相应的增加。

(2)本工程的沉井为直径5.3m的圆形构筑物,制作的技术难度较大,尤其是钢筋与模板分项,操作技术要求高,因此劳动力的组织应选择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熟练技工。

3.5.2主要工种的劳动力配备数量

(1)钢筋工:

6人(包括钢筋制作成型)

(2)支模木工:

6人

(3)混凝土工:

6人

(4)泥工:

2人

(5)挖土工:

28人(分两班)

(6)排水工:

2人(分两班)

第四节主要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4.1工程测量

4.1.1测量工作安排

为了保证测量精度满足设计图纸与施工质量的要求,现场测量工作将按以下部署进行:

(1)测量工作应抓紧在施工准备阶段开始。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的坐标控制点,引测工程轴线和高程控制点,为全面开展施工创造条件。

(2)根据本工程沉井的施工特点,在场内建立平面主轴线控制网和水准复核点,以满足施工的需要。

(3)施工前期的测量工作应由公司专业测量师负责、施工员或技术员配合完成。

施工期间,现场施工员或技术员负责操平放线工作,公司专业测量师负责定期复核。

(4)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完成沉井的沉降观测工作。

(5)根据本市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做好测量技术资料的保存与归档工作。

4.1.2沉井的测量控制方法

(1)沉井位置与标高的控制:

在沉井外部地面及井壁顶部设置纵横十字中心线和水准基点,通过经纬仪和水准仪的经常测量和复核,达到控制沉井位置和标高的目的。

(2)沉井垂直度的控制:

在井筒内按4或8等分作出垂直轴线的标记,各吊线坠逐个对准其下部的标板以控制垂直度,并定期采用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偏差观测。

挖土时,应随时观测沉井的垂直度,当线坠离标板墨线达50mm时,或四周标高不一致时,应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3)沉井下沉控制:

在井筒外壁周围测点弹出水平线,或在井筒外壁上的四个侧面用墨线弹出标尺,每20mm一格,用水准仪及时观测沉降值。

(4)沉井过程中的测量控制措施:

沉井下沉时应对其位置、垂直度及标高(沉降值)进行观测,每班至少测量两次(在班中和每次下沉后测量一次)。

沉井接近设计的底标高时,应加强观测,每2小时一次,预防超沉。

(5)测量工作的管理措施:

沉井的测量工作应由专人负责。

每次测量数据均需要如实记录,并制表发送给有关各部门。

测量时如发现沉井有倾斜、位移、沉降不均或扭转等情况,应立即通知现场技术负责人,以便指挥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使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以内。

(6)沉井下沉测量控制平面及剖面图如下所示。

4.2沉井内抽排水

本工程沉井位置靠近凯江河河堤,根据勘察报告、现场检查及施工经验,该区域沉井深度应在地下水位以下。

因此井内降排水工作尤为重要。

拟在沉井内部应开挖明沟、集水坑,采用潜水泵进行明排水,以此保证降水效果。

4.2.1沉井明排水技术措施

(1)沉井下沉过程中,如发现井内土体湿陷或地下水浸入,应在离刃脚0.5m处挖一圈排水明沟,并设3~4个集水坑,其深度应比起沉面降低0.5m。

明沟和集水坑的深度应随沉井的挖土而不断加深。

集水坑内的积水由高扬程的潜水泵排至沉井外。

(2)井内明排水也可将抽水泵设在井壁上,一般需要在井壁上预埋铁件,焊钢操作平台安置水泵,或在井壁上吊木架安置水泵。

如采用上述方法,水泵的抽水高度应控制在6m以内。

4.2.2沉井明排水要点

为了保证坑内的降水效果,沉井前的预降水时间宜为2天左右。

沉井施工期间,降水应连续进行,降水深度应控制在沉井底以下0.5m左右。

降水周期应满足设计要求。

(1)明排水过程应贯穿第一次沉井下沉至沉井底板完成浇筑。

抽排水期间应安排专人对排水情况进行管理,每日抽排水应做好时间记录,每日向现场施工员及时汇报抽排水情况。

施工员应及时将情况反馈现场监理工程师。

(2)施工现场应配置备用潜水泵机,根据现场地下水流大小,适当增加潜水泵数量。

4.3沉井制作方法与技术措施

4.3.1作业条件

沉井制作与下沉前,应充分落实相应的作业条件,全面完成以下几方面的施工准备工作:

(1)编制实施性的施工方案,用于指导沉井施工。

编制方案必须根据沉井工程的特点、地质水文情况及已有的施工设备、设施等条件,并经过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以此保证方案的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可行性。

在方案中要重点考虑沉井制作与下沉的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做到心中有数。

(2)布置测量控制网。

在现场要事先设置沉井中心线和标高的测量控制点,作为沉井定位放线和下沉观测的依据。

(3)根据设计要求完成了沉井基坑的开挖。

基坑的开挖深度为沉井的起沉标高+427.500(绝对值)。

4.3.2刃脚支设形式

(1)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施工条件分析,沉井的刃脚支设形式宜采用垫架法。

垫架的作用是将上部沉井重量均匀传递给地基,使沉井制作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防止刃脚和井身产生破坏性裂缝,并可使井身保持垂直。

(2)采用垫架法时,先在刃脚处铺设砂垫层,再在其上铺设垫木(枕木)和垫架。

垫木常用150×150mm断面的方木。

垫架的数量应根据第一节沉井的重量和砂垫层的容许承载力计算确定,间距一般为0.5~1.0m。

垫架应沿刃脚圆弧对准圆心铺设。

垫架形式见下图示意:

4.3.3沉井制作的钢筋施工工艺

(1)所用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和检验报告单,并按有关规定分批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钢筋工长预先编制钢筋翻样单。

所有钢筋均须按翻样单进行下料加工成型。

(3)钢筋绑扎必须严格按图施工,钢筋的规格、尺寸、数量及间距必须核对准确。

(4)井壁内的竖向钢筋应上下垂直,绑扎牢固,其位置应按轴线尺寸校核。

底部的钢筋应采用与砼保护层同厚度的水泥砂浆垫块垫塞,以保证其位置准确。

(5)井壁钢筋绑扎的顺序为:

先立2-4根竖筋与插筋绑扎牢固,并在竖筋上划出水平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和齐胸处绑扎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划出竖筋的分档标志,接着绑扎其它竖筋,最后再绑扎其它横筋。

(6)井壁钢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绑扎拉筋或支撑筋,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

钢筋纵横向每隔1000mm设带铁丝垫块或塑料垫块。

(7)井壁水平筋在联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以及预留洞口加固筋长度等,均应符合设计抗震要求。

(8)合模后对伸出的竖向钢筋应进行修整,宜在搭接处绑扎一道横筋定位。

浇灌混凝土后,应对竖向伸出钢筋进行校正,以保证其位置准确。

4.3.4沉井制作的模板施工工艺

模板分项是沉井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其设计选型、用料、制作及现场安装等方法直接关系到沉井的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

根据本工程沉井施工的特点与要求,模板的工艺技术与施工方法作以下考虑:

(1)模板的设计选型:

井壁的内外模板全部采用组合式的定型钢模板,以沉井直径将内外模板均分为8块,散装散拆,以方便施工。

但刃脚、顶板部位应采用非定型模板单独拼装、支设。

井壁模板选取300×1500的规格,以满足圆形井壁的施工要求。

竖向龙骨采用Ø48×3.5钢管。

模板之间的连接件采用配套的U形卡、L形插销、钩头螺栓及对拉螺栓等。

(2)模板安装的工艺流程:

位置、尺寸、标高复核与弹线→刃脚支模→井壁内模支设(配合钢筋安装)→井壁外模支设(配合完成钢筋隐检验收)→模板支撑加固→模板检查与验收。

(3)定型模板的制作尺寸要准确,表面平整无凹凸,边口整齐,连接件紧固,拼缝严密。

安装模板按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模板安装应做到位置准确,表面平整,支模要横平竖直不歪斜,几何尺寸要符合图纸要求。

(4)井壁侧模安装前,应先根据弹线位置,用Ø14短钢筋离底面50mm处焊牢在两侧的主筋上(注意电焊时不伤主筋),作为控制截面尺寸的限位基准。

一片侧模安装后应先采用临时支撑固定,然后再安装另一侧模板。

两侧模板用限位钢筋控制截面尺寸,并用上下连杆及剪刀撑等控制模板的垂直度,确保稳定性。

(5)沉井的制作高度为1.00m(最末节为0.95m),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所产生的侧向压力较大。

为了防止浇砼时发生胀模或爆模情况,井壁内外模板必须采用Ø16对拉螺栓紧固。

对拉螺栓的纵横向间距均为450mm。

对拉螺栓中间满焊100×100×3钢板止水片。

底部第一道对拉螺栓的中心离地250mm。

(6)第一节沉井制作时,井壁的内外模板均采用上、中、下三道抛撑进行加固,以保证模板的刚度与整体稳定性。

第二节沉井制作时,井壁外模仍按上述方法采用抛撑,井壁内模可采用井内设中心排架与水平钢管支撑的方法进行加固。

水平钢管支撑呈辐射状,一端与中心排架连接,另一端与内模的竖向龙骨连接。

(7)封模前,各种预埋件或插筋应按要求位置用电焊固定在主筋或箍筋上。

预留套管或预留洞孔的钢框应与钢筋焊接牢固,并保证位置准确。

(8)模板安装前必须涂刷脱模剂,使沉井混凝土表面光滑,便于拆模,同时减小阻力方便下沉。

4.3.5沉井制作的混凝土施工工艺

(1)混凝土浇筑采用汽车泵直接布料入模的方法。

每节沉井浇筑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不得留置施工缝。

(2)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主要有:

①钢筋已经隐检符合质量验收规范与设计要求;

②模板已安装并经过检查验收合格,模板内的垃圾及杂物已清理干净,模板已涂刷脱模隔离剂;

③沉井的位置、尺寸、标高和井壁的预埋件、预留洞等已经过复核无误;

④由专业试验室或混凝土制品厂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已经审核批准实施;

⑤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进场混凝土应进行配合比泵送工作性能鉴定,其工作性能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

(3)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300~500mm左右(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4)混凝土捣固应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

混凝土必须分层振捣密实,在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振动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0m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上层混凝土的振捣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5)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防止漏振。

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15-30s,如需采取特殊措施,可在20-30min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振。

插点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动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0.5倍,但不宜紧靠模板振动,且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预埋管件等。

(6)为了防止模板变形或地基不均匀下沉,沉井的混凝土浇筑应对称、均衡下料。

(7)上、下节水平施工缝应留成凸形或加设止水带。

支设第二节沉井的模板前,应安排人员凿除或清理施工缝处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的石子,并冲洗干净,但不得积水。

继续浇筑下节沉井的混凝土前,应在施工缝处铺设一层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8)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应采取养护措施,可对混凝土表面复盖和浇水养护,井壁侧模拆除后应悬挂草包并浇水养护,每天浇水次数应满足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的要求。

本工程沉井的井壁、底板、顶板抗渗等级均为P6,浇水养护时间应不得少于14天。

4.4沉井下沉方法与技术措施

4.4.1沉井下沉的作业顺序安排

下沉准备工作→设置垂直运输机械设备→挖土下沉→井内外排水、降水→边下沉边观测→纠偏措施→沉至设计标高→核对标高、观测沉降稳定情况→井底设排水沟、集水坑→井内封底→底板施工→井内结构施工→上部建筑及辅助设施→回填土

4.4.2沉井下沉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第一节沉井制作完成后,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100%后方可进行刃脚垫架拆除和下沉的准备工作。

(2)井内挖土应根据沉井中心划分工作面,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

挖土要点是:

先从沉井中间开始逐渐挖向四周,每层挖土厚度为0.2~0.3m,沿刃脚周围保留0.5~0.8m的土堤,然后再沿沉井井壁每2m一段向刃脚方向逐层全面、对称、均匀地削薄土层,每次削5~10cm,当土层经不住刃脚的挤压而破裂时,沉井便在自重的作用下挤土下沉。

(3)井内挖出的土方应及时外运,不得堆放在沉井旁,以免造成沉井偏斜或位移。

如确实需要在场内堆土,堆土地点应设在沉井下沉深度2倍以外的地方。

(4)沉井下沉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进行测量观察。

沉降观测每8小时至少2次,刃脚标高和位移观测每台班至少1次。

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

每次观测数据均须如实记录,并按一定表式填写,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资料管理。

(5)沉井时,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如摩阻力过大,应采取减阻措施,使沉井连续下沉,避免停歇时间过长;如遇到突沉或下沉过快情况,应采取停挖或井壁周边多留土等止沉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