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研发基地拟建场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47561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研发基地拟建场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XXXX研发基地拟建场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XXXX研发基地拟建场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XXXX研发基地拟建场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XXXX研发基地拟建场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X研发基地拟建场地.docx

《XXXX研发基地拟建场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研发基地拟建场地.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XX研发基地拟建场地.docx

XXXX研发基地拟建场地

XXXXXX研发基地拟建场地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深圳市XX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二00八年二月

XXXXXX研发基地拟建场地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总经理:

徐永祥

总工程师:

王克勤

审定:

审核:

工程技术负责:

 

深圳市XX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二00八年二月

 

 

附表部分

顺序号

附表名称

张数

1

勘探孔数据一览表

1

附图部分

顺序号

附图名称

图号

张数

1

图例

1

1

2

钻孔平面图

2

1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3

9

4

钻孔柱状图

4

20

5

风化基岩顶板等高线图

5

3

附件部分

顺序号

附件名称

张数

1

土的基本性质试验成果表

1

2

水质简分析成果表

2

3

勘察任务书、勘探孔平面布置图及宗地附图

3

4

XXXXXX研发基地工程建设场地土层剪切波速度及卓越周期测定报告

1份

5

岩芯照片

20

1前言

1.1勘察目的、要求与任务

承XXXXX(深圳)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XXXXX研发基地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根据XXXXX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及《勘探孔平面布置图》,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广东省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等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其勘察目的和技术要求如下:

1.1.1对本场地的建设本工程的可行性及适宜性作出评价。

1.1.2查明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危害程度,并提供不良地质现象防治工作所需的计算指标及资料。

 1.1.3查明场地内地层结构(有无溶洞、古河道、冲沟)、成因年代、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地基的均匀性、稳定性及承载力作出评价。

 1.1.4查明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季节变化幅度和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提出地下室设计和计算所需的地下水位和抗浮计算地下水位。

1.1.5测量土层剪切波速,划分场地土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和粉土进行液化可能性判别以满足抗震设计要求。

1.2拟建工程概况

场地占地面积5924.68㎡,拟建工程为18层,设2层地下室(深9.1m),地面以上高度70m,拟采用砼框架-核心筒结构,对差异沉降敏感,单位荷重320kN/㎡。

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1.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量

我公司于2008年元月26日~2月1日对拟建场地进行了野外钻探工作,本次勘察共完成以下主要工作量:

1.3.1完成钻孔20个,钻探总进尺717.86m。

1.3.2野外标准贯入试验49次。

1.3.3取土试样19件,进行了土的基本性质试验。

1.3.4取地下水试样2组,进行了水质简分析。

1.3.5取岩芯样6件,并进行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该项工作委托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质量检验站完成。

1.3.6场地剪切波速度及卓越周期测定2孔,该项工作委托广东省工程防震研究院完成,该报告正在审批之中。

待审批完成之后,正式单独提交。

1.3.7钻孔定位20孔,钻孔平面坐标为深圳独立座标系统,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1.3.8须说明的是:

1.3.8.1因场地内现有临时建筑物的影响,部分钻孔无法按设计布置的孔位施工,钻孔位置有位移,钻孔坐标以本报告为准。

1.3.8.2剖面图中的标准贯入试验击数采用修正值。

1.4执行技术标准

1.4.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4.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1.4.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4.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4.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1.4.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4.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1.4.8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1.4.9广东省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

1.4.10《深圳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试行规程》(SJG1-88)

1.4.11深圳市标准《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96)

1.4.1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9:

98)

2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场地位置、地形与地貌

2.1.1场地位置

场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处高新中三道以南,科技中一路以东。

2.1.2地形与地貌

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低台地,场地已平整。

2.2地层岩性

根据野外钻探揭露,场地内第四系自上而下分布有人工填土层(Qml)、坡洪积层(Qdl+pl)、残积层(Qel)。

下伏基岩为中生代燕山期第四期中粗粒斑状花岗岩(r53

(1))。

各地层岩性特征如下:

2.2.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ml)

素填土(层号为①):

褐色、褐红色、褐灰色等,稍湿,松散,局部稍压密,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含少量碎砖、碎石等建筑垃圾。

该层在ZK1~ZK10,ZK14~ZK20号钻孔中可见及,最薄处为0.30m,见于ZK14号孔;最厚处为3.00m,见于ZK10号孔;平均厚度为1.10m。

2.2.2第四系坡洪积层(Qdl+pl)

根据钻探揭露及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二个亚层:

2.2.2.1含砾粘土(层号为②-1):

棕红色杂黄色、褐红色、土黄色等,稍湿~湿,可塑,含约20~30%的石英质砾砂,局部相变为粘土。

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该层在ZK4,ZK5,ZK7,ZK10,ZK12~ZK15,ZK17,ZK20号钻孔中见及,最薄处为1.00m,见于ZK17号孔;最厚处为9.80m,见于ZK15号孔;平均厚度为5.34m。

层面最高处标高为22.12m,见于ZK12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18.45m,见于ZK10号孔。

2.2.2.2砾砂(层号为②-2):

褐黄色,饱和,稍密,颗粒分选性较差,级配不均匀。

含约10%的粘性土。

含粒径为2~5cm的亚棱角形石英质卵石。

该层仅在ZK5号钻孔中见及,厚2.00m,层面处标高为12.95m。

2.2.3第四系残积层(Qel)

砾质粘性土(层号为③):

褐红色、暗红色、棕褐色、灰黄色、浅红色等,稍湿~湿,可塑~硬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含约20~30%的石英质砾石,遇水极易软化,主要由中粒斑状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

局部相变为砂质粘性土或粘性土。

全场地内钻孔中圴可见及,最薄处为9.30m,见于ZK15号孔;最厚处为25.80m,见于ZK6号孔;平均厚度为17.37m。

层面最高处标高为22.11m,见于ZK11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10.62m,见于ZK15号孔。

2.2.4中生代燕山期第四期中粗粒斑状花岗岩(r53

(1))

场地内下伏基岩主要为中生代燕山期第四期中粗粒斑状花岗岩,局部有煌斑岩侵入。

中粗粒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及长石,次为云母等。

本次钻探揭露全风化、强风化及中风化三个风化岩带,其特征如下:

2.2.4.1全风化花岗岩(层号为④-1):

浅红色、褐红色、灰黄色等,极软岩,极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原岩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具残余结构强度,矿物成分除石英外,长石及云母等矿物风化成粘土类矿物。

岩芯呈坚硬的土柱状。

全场地内钻孔中均可见及,最薄处为1.50m,见于ZK17号孔;最厚处为9.50m,见于ZK4号孔;平均厚度为4.09m。

层面最高处标高为8.40m,见于ZK19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4.75m,见于ZK6号孔。

标准贯入试验10次,修正击数介于30~50击。

2.2.4.2强风化花岗岩(层号为④-2):

褐红色、浅红色、土灰色、棕褐色等,软岩,极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原岩结构清晰,但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发生显著变化,矿物成分除石英外,长石及云母等矿物已大部分风化成粘土类矿物。

岩芯呈坚硬的土柱状。

全场地内钻孔中均可见及,最薄处为3.00m,见于ZK14号孔;最厚处为13.30m,见于ZK15号孔;平均厚度为8.17m。

层面最高处标高为4.40m,见于ZK19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9.29m,见于ZK8号孔。

标准贯入试验15次,修正击数≥50击。

2.2.4.3中风化花岗岩(层号为④-3):

红褐色、褐红色、黄褐色等,较软岩,较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中粗粒斑状结构,岩质致密坚硬,风化裂隙较发育,沿裂隙面有铁褐色铁质浸染。

因受区域断裂的影响,岩石局部具碎裂现象。

岩心呈碎块状、短柱状,锤击易断,击声稍脆,合金钻进难,需金刚石方可钻进。

全场地内钻孔中均有揭露,但未揭穿,层厚不详,揭露薄处为1.28m,见于ZK7号孔;最厚处为4.70m,见于ZK18号孔。

层面最高处标高为-2.47m,见于ZK17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18.53m,见于ZK7号孔。

在ZK15、ZK18号钻孔为褐黑色、灰黑色煌斑岩。

各岩土层的埋藏深度、层顶标高、厚度、分布特征、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

3-1~9)、钻孔柱状图(图号:

4-1~20)、风化岩层顶板等高线图(图号:

5-1~3)”。

2.3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根据本次勘察目的和技术要求,在钻孔中对主要岩土层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取土样进行了室内土工试验,其试验结果详见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表(附件1),取岩芯样进行了单轴饱和抗压试验,其试验结果详见《岩石芯样单轴抗压试验报告》(附件3)。

主要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果,见表1、表2。

地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表1

代号

岩性

指标名称

天然

水量

天然

密度

比重

孔隙比

液限

塑限

塑性

指数

液性

指数

压缩试验

直剪试验

标准

贯入试验

锤击数N

压缩

系数

压缩

模量

内摩

擦角

ω

ρ0

Gs

e0

wL

wp

Ip

IL

a1-2

Es

C

φ

%

g/cm3

MPa-1

MPa

kPa

含砾

粘土

(②-1)

统计个数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3

最小值

24.4

1.78

2.67

0.812

39.4

23.0

16.4

0.03

0.43

3.95

27.4

18.1

11.0

最大值

31.3

1.87

2.71

0.958

47.9

28.7

19.2

0.22

0.46

4.39

42.9

28.4

18.8

平均值

27.3

1.83

2.69

0.880

42.8

25.3

17.5

0.12

0.45

4.21

35.4

23.3

13.9

砾质粘性土(④)

统计个数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20

最小值

24.7

1.67

2.66

0.766

32.3

18.7

13.6

<0

0.30

3.22

16.0

8.8

11.8

最大值

56.0

1.90

2.71

1.531

65.5

43.2

22.3

0.61

0.61

6.50

55.5

25.3

29.6

平均值

30.5

1.81

2.68

0.935

45.2

27.3

17.9

0.19

0.47

4.26

33.6

19.6

18.2

标准差

8.5

0.06

0.01

0.199

8.3

6.1

2.3

0.27

0.09

0.83

11.8

4.98

5.8

变异系数

0.28

0.03

0.004

0.21

0.18

0.22

0.13

1.40

0.19

0.19

0.35

0.25

0.32

标准值

34.6

1.78

2.67

1.030

49.2

30.2

19.0

0.32

0.51

3.87

27.6

17.1

16.0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统计结果表表2

岩样名称及层号

样数

(个)

范围值

(MPa)

平均值

(MPa)

标准差

变异

系数

标准值

(MPa)

中风化花岗岩(④-1)

2.4地质构造

2.4.1场地位于南头岩体的中部,呈岩基状产出。

2.4.2根据区域资料分析,北东向安托山~赤湾断裂束的附近。

2.4.3在本次钻探控制范围内,场地内未发现断裂构造、滑坡、崩塌及溶洞等不良地质作用,因受区域断裂影响,岩石局部出现碎裂现象。

2.5环境地质和不良地质作用

2.5.1场地环境地质条件为Ⅱ类。

2.5.2场地内的人工填土层为场地内不良软土层。

2.5.3因岩性及风化的均匀性,在残积土层中局部夹全风化岩夹层。

3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3.1本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填土层中局部尚存有上层滞水。

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坡洪积的的砾砂层中,属含水量中等~丰富的强透水地层。

裂隙水赋存于风化岩层的裂隙中,具一定的富水性。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及场地周围的侧向补给。

3.2地下水水位随降水及季节而变化,勘察期间测得各钻孔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4.60~6.00m,其标高为15.60~16.90m。

3.3本次勘察于ZK2、ZK12号孔中各取水试样1组,并进行了水质简分析(附件2),分析结果为:

PH值为5.03~5.44,侵蚀性CO2为5.46~60.11mg/L,HCO3_为0.58~0.99mmol/L、Mg2+为5.22~13.12mg/L,SO42-为32.00mg/L、Cl-为16.66~23.40mg/L。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2.2.1~12.2.5条款判定:

拟建场地的地下水在弱透水层中:

ZK12号钻孔的水样对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ZK2号钻孔的水样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综合评定:

本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4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拟建场地处于南头花岗岩体中部,北东向安托山~赤湾断裂束的附近,场地内未发现断裂、滑坡、崩塌及溶洞等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地质矿产部《深圳市区域稳定性评价》资料,本区属于基本稳定~较稳定区,场地稳定。

4.2场地适宜性评价

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内第四系自上而下分布有人工填土层、坡洪积层及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燕山第四期期中粗粒斑状花岗岩,层位较稳定;在钻探控制范围内未发现活动断裂、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适宜建筑。

4.3抗震设防烈度与地震效应

4.3.1场地和地基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本场地属对建筑抗震属有利地段,场地土的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4.3.2抗震设防烈度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划分规定,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

4.3.3地基土的地震液化

场地内的饱和砂土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5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5.1地基岩土层工程性质评价

5.1.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松散,局部稍压密,其均匀性差,为场地内不良土层,未经处理,不宜作为路坪、管网及拟建构筑物基础的持力层。

5.1.2第四系坡洪积含砾粘土层,可塑,具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能较好,可作为一般多层建筑较好的基础的持力层。

5.1.3残积土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可塑~硬塑,具中等~高压缩性,工程性能较好,可作为一般多层建筑较好的基础的持力层。

5.1.4全风化、强风化及中风化岩层位稳定,强度高,变形小,其埋深较大,是大荷载理想的基础持力层。

5.2与基础设计有关的岩土参数

5.2.1根据标准贯入试验结果,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关规定,结合深圳地区经验,各主要土层承载力特征值等指标值,建议采用表3数值。

主要岩土层力学参数建议值表3

地层名称

代  号

承载力

特征值

fak(kPa)

压缩模量

Es(MPa)

粘聚力

Ck(kPa)

内摩

擦角

Φk(度)

渗透

系数

K(m/d)

Qdl+pl

含砾粘土(②-1)

180

5.0

25

20

0.5

砾砂(②-2)

200

25

30

Qel

砾质粘性土(③)

220

6.0

25

20

0.1

r53

(1)

全风化花岗岩(④-1)

350

8.0

1.0

强风化花岗岩(④-2)

700

20

5.0

中风化花岗岩(④-3)

1500

2.0

5.2.2当采用桩基础,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等有关规定,各岩土层的桩侧摩阻力特征值(qsa)及桩端阻力特征值(qpa),建议采用表4数值。

桩侧摩阻力特征值(qsa)及桩端阻力特征值(qpa)建议值表4

岩土层名称

岩土

状态

桩侧摩阻力特征值qsa(kPa)

端阻力特征值qpa(kPa)

代号

岩性

层号

预制桩(打入式桩、静压桩)

钻、冲孔桩、挖孔桩及沉管灌注桩

预制桩

水下钻、冲孔桩

人工挖孔桩、钢管护壁挖孔桩

桩入土深度(m)

桩入土深度(m)

9<L≤16

L≤15

L>15

L≤15

L>15

Qml

素填土(①)

松散

0

0

Qdl+pl

含砾粘土(②-1)

可塑

30

25

砾砂(②-2)

稍密

25

20

Qel

砂质粘性土(④)

可塑~硬塑

35

30

1500

1800

2000

r53

(1)

全风化花岗岩

(⑤-1)

30≤N<50

80

60

2500

3500

1200

强风化花岗岩(⑤-2)

N≥50

100

80

3500

4000

900

1100

1600

中风化花岗岩(⑤-3)

400

4500

注:

上表数值宜通过试桩校核

5.2.4当采用预应力管桩时,根据广东省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各岩土层管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及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建议采用表5数值。

各岩土层管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及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建议值表5

地层名称

代号

岩土

状态

桩的极限侧阻力

标准值

qsik(kPa)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

桩入土深度(m)

h≤9

9<h≤16

16<h≤30

h≥30

Qml

素填土(①)

松散

0

Qdl+pl

含砾粘土(②-1)

可塑

70

砾砂(②-2)

稍密

Qel

砾质粘性土(③)

可塑~硬塑

80

r53

(1)

全风化花岗岩

(④-1)

30≤N<50

100

4500

5500

6500

强风化花岗岩

(④-2)

N≥50

220

10000

注:

上表数值宜通过试桩校核

5.3基础持力层的选择与评价

5.3.1天然地基的分析与评价

本场地拟建的建筑物为18层,拟建建筑物不适宜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

5.3.2桩基础的分析与评价

场地中局部存在强透水层的砂层,中风化岩层局部埋藏较深,若使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安全问题较大,桩长较长,不符合有关规定,且属限制型桩型,需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因岩石风化的不均匀性,残积土层中局部存在夹层,对预应力管桩施工时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拟建建筑物特征,宜采用以全风化或强风化岩层为桩端持力层的预制桩或预应力管桩基础。

5.4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5.4.1基坑支护设计有关参数

拟建场地内设地下室2层,深9.1m,根据《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96)中的规定,支护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周边坑壁地层为素填土、含砾粘土、砾砂及砾质粘性土等。

基坑底面为砾质粘性土,当坑壁进行支护设计时,所需的参数,建议采用表3数值。

由于场地内存在含水量丰富的砾砂层,进行基坑支护开挖时,需采取适当的隔排水措施,以防冒砂或管涌等工程事故的发生。

根据场地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地层条件,建议采用顶部适当放坡加深层搅拌桩、土钉墙等综合法对基坑进行支护。

具体情况应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

5.4.2降(排)水问题

场地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丰富,补给充足,分布有强透水的砾砂层。

若场地采用降水措施时应考虑对邻近建筑及路坪、管网的不良影响。

降水设计时所需有关岩(土)层的渗透系数值建议采用表3值。

5.4.3地下水对地下室底板的浮力作用

本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类型。

场地中砾砂层具一定厚度,含水量丰富,水源补给充足。

地下水对地下室底板有浮托作用,考虑地下水的季节性变化和地区经验,建议地下室底板抗浮设计时地下水位标高按17.5m取值。

当抗浮桩的桩侧摩阻力特征值根据桩型按表4的数据选取。

当采用抗浮锚杆时,各岩土层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qsi),建议采用表6数值。

岩土层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qsi)建议值表6

岩土层名称

岩土状态

特征值qsi(kPa)

代号

岩性及层号

Qml

素填土(①)

松散

Qdl+pl

含砾粘土(②-1)

可塑

25

砾砂(②-2)

稍密

30

Qel

砾质粘性土(③)

可塑~硬塑

30

r53

(1)

全风化花岗岩(④-1)

30≤N<50

150

强风化花岗岩(④-2)

N≥50

200

中风化花岗岩(④-3)

400

注:

1、表中数据适用于注浆强度等级为M30;

2、表中数据在施工时应通过试验检验。

6结论与建议

6.1根据钻探揭露,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判定,本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6.2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构筑物的结构特点,宜采用以全风化或强风化岩层为持力层的预制桩或预应力管桩基础,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