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思想 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4359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思想 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思想 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思想 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思想 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思想 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思想 大学论文.docx

《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思想 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思想 大学论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思想 大学论文.docx

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思想大学论文

河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

学号:

1014351

院站:

云南函授站

学习形式:

函授层次:

本科

专业:

汉语言文学

题目:

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思想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2011年11月23日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名称

 

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思想

 

总计毕业设计(论文)22页

 

摘要

作为20世纪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昆德拉在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起了世界文坛的高度关注。

他的美学思想和小说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小说创作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本文试图在研读昆德拉小说作品的基础上,结合昆德拉的小说理论,对他的小说理论的思想来源、创作实践和启示意义进行梳理研究,并以此关照当代中国小说的现状和未来,探讨小说应该如何更好地探寻人的存在,唤起人性的回归,为小说艺术开辟出新的天地。

 

关键词:

存在;复调;幽默;探询

 

目录

引言1

一、昆德拉小说的思想来源2

(一)昆德拉小说的时代背景2

(二)昆德拉小说的思想来源3

1.存在主义对昆德拉的影响3

2.小说历史对昆德拉的影响5

3.音乐对昆德拉小说的影响6

二、昆德拉的小说理论及创作实践7

(一)昆德拉的小说本体论8

(二)昆德拉的小说史观9

(三)小说与历史的关系11

(四)昆德拉的幽默精神13

(五)昆德拉的复调理论14

(六)小说对存在的探询16

三、昆德拉对小说前景的关注18

(一)小说的现状18

(二)小说的未来19

结语20

致谢22

参考文献23

引言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是20世纪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他在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方面做了开放性的探索、思考和实践,为小说这门艺术开辟了新的道路。

昆德拉从小广泛涉猎音乐、绘画、电影等艺术领域,阅读了大量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继承了西方的文学传统。

昆德拉做过布拉格电影学院的教师,讲授世界文学,经历过二次世界大战和苏联入侵捷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直到1975年定居法国。

他十八岁成为捷克共产党的一员,他的人生轨迹与捷克共产党有着复杂的关系。

全面的艺术修养和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深化了昆德拉对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认识和理解,使得他能够用冷静的眼光洞察世事,发现艺术本身存在的价值,为他的小说艺术提供了全面、广阔、深刻的思想空间。

昆德拉的小说思想,是建立在对西方各国小说的独特认识和重新解读以及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哲学思考之上的,并且始终将对人的“存在的可能性”的探询体现在作品中。

在他的小说作品和小说理论中,伴随着深沉的的哲学思考、独到的文艺美学认识、传统经典作品的思索发现、对人类存在的深入探询、对遗忘和记忆的不断拷问……这些都在他的文字中有着丰富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和认知路径。

无论是在小说的形式上,还是在小说的思想性上,昆德拉的作品都是深受读者欢迎的,同时也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昆德拉的小说理论思想丰富,主要表现在:

他的小说是基于对世界的终极悖论和荒谬的认识,主题上探讨存在的可能性,因为人生活在一个不可知、或者说知之甚少的世界中,人和世界都有着无限的、不确定的可能性。

这一本来应该属于哲学思考的范畴,他却把它融入到小说中来思考,探讨人存在的关键词,比如,轻与重、灵与肉、遗忘与不朽,自我、历史、政治、存在等重大思想命题,丰富和拓展了我们对世界和人的存在的认知空间。

总的来说,昆德拉出色的小说创作中蕴含着对小说的深刻的理论思考,尽管在现在的全球化背景之下,小说的精神好像已经被遗忘,但是,从昆德拉的小说理论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启示,让我们看到了小说前进的希望和方向。

一昆德拉小说的思想来源

一个小说家,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他的美学思想和文艺理论源泉,离不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接受的文化熏陶。

昆德拉小说思想中呈现出来的对存在的思索、对遗忘的追问、对幽默精神的追求、对复调理论的运用,都受到当他那个时代的影响和欧洲文化环境的熏陶。

捷克民族多难的历史,和昆德拉自身的传奇经历,让他冷静地审视人的存在和人类的遗忘问题;欧洲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加深了他对于小说幽默智慧的理解;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影响着昆德拉从对人性的沉思上升到哲学层面;音乐艺术的熏陶,影响着昆德拉小说形式技巧的创新。

(一)昆德拉小说的时代背景

昆德拉1929年4月1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二大城市布尔诺。

在他十岁的时候,也就是1939年,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地区,直到1945年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捷克获得解放。

昆德拉的父亲卢德维克·昆德拉是钢琴家、音乐教授,当过雅纳切克音乐学院院长。

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昆德拉4岁就开始学习钢琴,十三四岁时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昆德拉兴趣广泛,最早沉迷于造型艺术,一心想当雕塑家和画家。

大学时代,昆德拉就读于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但他却经常去听音乐课,后又到布拉格电影学院读电影专业,并在那里毕了业。

青年时代,他从事过音乐、诗歌、戏剧、绘画创作和理论研究,出版有《人:

一座广阔的花园》、《最后的五月》和《独白》三部诗集和文学研究理论专著《小说的艺术》,创作过《钥匙的主人们》等剧本,在捷克、苏联和法国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其中《小说的艺术》一书在1964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

可以说,“在三十岁之前,昆德拉在音乐、绘画、电影、诗歌、理论、戏剧等艺术领域中逐一摸索了一遍。

音乐家昆德拉。

诗人昆德拉。

理论家昆德拉。

剧作家昆德拉。

这些称号,昆德拉还是当之无愧的。

”[1]1947年,18岁的昆德拉成了捷克共产党的一员,1950年因“时常有反官方言行和反党思想”被开除党籍,1956年随着捷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逐渐宽松,又自动恢复了党籍。

1967年夏天,捷克作家们聚集在首都布拉格参加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以昆德拉为首的一批知识分子开始对当局控制艺术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希望可以自由地创

[1]高兴:

《米兰·昆德拉传》[M].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48页.

作,出版作品不予审查,不受当局的政治影响,呼吁国家的独立和革新,这些言论受到

了当局的压制。

昆德拉当时是作协的理事,他在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论民族的理所当然性》的精彩演讲,认为文化繁荣有赖于精神自由的扩大,没有创造自由,文化繁荣也就无从谈起。

接着便发生了1968年著名的“布拉格之春”。

“布拉格之春”发生后,苏联终于忍受不住了,1968年8月21日,50万苏联军队在坦克和大炮的保护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对“布拉格之春”进行血腥的镇压。

昆德拉首当其冲,被苏联政府开除党籍,被驱逐出捷克斯洛伐克,并被取消在捷克斯洛伐克发表文章的权利。

至此以后,昆德拉往返于捷克和法国之间,过着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直到1975年取得法国国籍,才正式定居法国。

经历了青年时代激情然绕的岁月和理想的幻灭,还有在政治上遭遇的起起落落之后,昆德拉不再是一个狂热的知识分子,他坚持在小说的理论和实践中思索人生,用小说完成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和拷问。

正如昆德拉在《被背叛的遗嘱》中所说的,“1948之后,在我的祖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的年月,我明白了盲目的抒情在恐怖时期所扮演的至关紧要的角色,对我来说,这恐怖时期是一个‘诗人与刽子手共同统治’(《生活在别处》)的时代。

……比起恐怖来,恐怖的抒情化于我是一个更难以摆脱的噩梦。

我好像种了疫苗,永生永世警惕地抵御着一切抒情的诱惑。

那时候,我深深渴望的唯一东西就是清醒的、觉醒的目光。

终于,我在小说艺术中寻到了它。

所以,对我来说,成为小说家不仅仅是在实践某一种‘文学体载’;这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睿智,一种立场;一种排除了任何同化于某种政治、某种宗教、某种意识形态、某种伦理道德、某个集体的立场;一种有意识的,固执的、狂怒的不同化,不是作为逃逸或被动,而是作为抵抗、反叛和挑战。

”[1]世事的反复无常和生活的无奈,就像一个玩笑,让昆德拉更加冷静地透过历史的烟云去探究人的存在状态。

(二)昆德拉小说的思想来源

1.存在主义对昆德拉影响

文学与哲学历来是关系密切的两门科学,他们的区别在于,哲学用抽象的思维思考问题,得出的结论也是抽象的概念,而文学却可以通过具体形象来引发读者思考。

深刻

的文学作品只有将对哲学的思考放入人物的行为中去,才能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

文学

[1]米兰·昆德拉:

《被背叛的遗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2月版,第163-163页.

和哲学具有同源性,而且都是形而上关注人的存在。

叔本华的哲学思考常常是建立在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之上的,他哲学中的有些观点,就来自于文学作品描写人物形

象的支撑。

昆德拉在哲学上主要受尼采、萨特、海德格尔等人存在哲学的影响。

尼采对传统的反叛与对传统价值的重估,打破了哲学家所谓体系化的思想,“对体系化思想的尼采式的拒绝带来了另一种结果:

巨大的主题上的扩展;不同哲学分支之间阻碍人看到真实世界全体面貌的隔墙被推倒了,从此以后,一切有关人类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一个哲学家的思维对象。

这也使哲学与小说靠得更近了:

哲学破天慌地不是思考认识论,思考美学,思考伦理,思考精神现象学,思考理性批评,等等,而是思考与人类有关的一切。

”[1]尼采对哲学的思考,不仅影响着昆德拉用一种新的眼光回顾历史,回望传统,而且加深了昆德拉对于小说艺术的理解。

正如昆德拉所认为的,尼采将哲学体系化确定化的思想变成一种假定性片段,让哲学与小说的精神更加接近了。

对于昆德拉来说,不管是音乐、小说还是哲学,只有坚持对人类存在境遇的思考,才能有开阔的主题。

正是不同的艺术家坚持从不同的方面去探究和表达人生,才能使艺术得以不断地延续和发展。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尽管和昆德拉的不同,而昆德拉本人也一再强调自己与萨特的观念的差异,但是我们仍不能割裂两者的关系。

萨特的政治身份和遭遇与昆德拉多少有些相似,他们都经历过战争时代对于政治的狂热追求,以及和共产党的分分合合。

但是萨特经历了“二战”之后,并没有看到人类和平的曙光,于是他投入到了马克思主义运动中。

萨特哲学以及文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存在。

萨特认为的存在是通过“他人”而得以确定,“我”只有依赖于他人,借助他人才能认识我自己。

存在是偶然的。

从萨特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存在是对自由的选择,而昆德拉也是坚持从存在去探讨人的意义:

人的存在是通过他人的目光得以确认。

从他的小说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海德格尔对存在的思考带着对现代社会的反叛,对人性回归的渴望,充满诗意的哲学之思,也影响着昆德拉的思想和创作。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都看到了欧洲人类危机,只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人类精神上的恐慌。

他们认为技术的力量是双重的,它既是衰弱的又是进步的。

小说家和哲学家都在追问“存在之谜”,但是哲学家对现代的反叛局限在自己的学科之中,“科学的飞速发展很快将人类推入专业领域的条条隧道之中。

人们靠掌握的知识越深,就变得越盲目,变得既无法看清世界的整体,又无法看清自身,就这样掉进了胡塞尔的弟子海德格尔用一个漂亮的、几乎神奇的叫法所称的‘对存在的遗忘’

[1]米兰·昆德拉:

《被背叛的遗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2月版,第182页.

那样一种状态中。

”[1]昆德拉对欧洲近四个世纪以来小说取得的艺术价值抱有肯定的态度。

昆德拉认为,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重新挖掘的那被遗忘的存在问题,但是海德格尔忘记了小说的存在。

在昆德拉看来,“也许两位现象学家在对现代进行评判的时候忘记了考虑塞万提斯。

我这样说的意思是:

假如哲学与科学真的忘记了人的存在,那么,相比之下尤其明显的是,多亏有塞万提斯从而形上成了一种伟大的欧洲艺术。

这一伟大的欧洲艺术正是对遗忘了的存在进行探究。

事实上,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分析的所有关于存在的重大主题(他认为在此之前的欧洲哲学都将它们忽略了),在四个世纪的欧洲小说中都已被揭示、显明、澄清。

一部接一部的小说,以小说特有的方式,以小说特有的逻辑,发现了存在的不同方面。

”[2]小说不是空洞地去想象,而是基于对人类的存在的思考而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小说家模糊了现实和梦想,抛弃了道德审判,小说面对的是人的精神内里,在不同境遇有着相似存在的内心。

哲学的主题可以在小说中显现,而小说所展示的人物和境遇却是哲学所不能表达的。

2.小说历史对昆德拉的影响

昆德拉不仅坚持从小说自身的历史中去审视小说的价值,而且他也一直用开阔的视野去审视小说的历史和未来。

欧洲的文学资源非常丰富,昆德拉从欧洲文学的历史中看到了小说中存在的理由,欧洲文学并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超越国界的整个欧洲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当回望欧洲小说的发展历史时,昆德拉认为在小说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民族将小说的精神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就像一场接力赛赛跑:

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期间,意大利的薄伽丘开创了小说的伟大开端,法国的拉伯雷和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的出现共同推进小说艺术的前行:

十八世纪的英国伟大小说家菲尔丁、理查森和德国的歌德继续坚持小说的道路;十九世纪完全属于法国,接着俄罗斯小说进入,还有继它之后迅速出现的斯堪的纳维亚小说:

二十世纪是中欧小说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卡夫卡、穆齐尔、布洛赫和贡布罗维茨一起开创了后普鲁斯特时代欧洲小说的新道路。

这些不同时期的小说平凭借着非真实性的幽默的创作风格共同推进了欧洲小说的辉煌。

“总有一些新的历史环境(伴随着它们新的存在内涵)一会儿出现在法国,一会儿出现在俄罗斯,一会儿又在

别的什么地方,此起彼伏,他们不断推进着小说艺术,为它带来新的灵感,向它提供新

[1]米兰·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4页.

[2]同上,第5页.

的美学经验。

”[1]

在昆德拉看来,“幽默是一道神圣的闪光,它在它的道德含糊中揭示了世界,它在它无法评判他人的无能中揭示了人;幽默是对人世之事之相对性的自觉迷醉,来自于确信世上没有确信之事的奇妙欢悦。

”[2]在小说史上,昆德拉对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拉伯雷的《巨人传》、哈谢克的《好兵帅克》等伟大作家的经典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幽默智慧给予了充分的认同和赞许,并在自己的小说创作实践中加以发扬光大。

这些作品都远离了文学的说教功能,表面上看偏重于小说的娱乐功能,而实际上这些作家们在想象的时空里,以更为高远更为开阔视野创造了一个幽默的世界,它们把道德悬置在一边,把真理弃之不顾,走进了纯粹的小说世界,用小说的思想审视和揭示了人的另一种存在状态。

“谁若是不能从巴奴日让贩羊商人淹死海上,并向他们大肆宣扬来世之福的故事中找到快乐,谁就永远不能懂得小说的艺术。

”[3]昆德拉说,“假如有人问我,什么是在我的读者与我之间产生误会的最常见的原因,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幽默。

”[4]

3.音乐对昆德拉小说的影响

复调理论应用于小说的创作和理论研究是源于俄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M·M·巴赫金。

他在将复调的概念引入到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创作特点理论的研究中,认为他的小说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

巴赫金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的复调特点主要是对话性和平等性,以及在对话中体现出来的未完成性。

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借助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揭示人类终结问题:

不同的人物之间,人物的内心独白和作者的意识之间是多种平等的声音组成。

他认为,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来,世界终极问题领域里的真理是不可能在单一个体意识的界面上被揭示出来的,它无法被纳入一种意识里,它是在许多种平等的意识之对话性交流过程中得以揭示的,况且它总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被揭示出来。

“一直到二十五岁,我更多的是被音乐吸引,而不是文学。

我当时做的最棒的一件事就是为四种乐器作了一首曲:

钢琴、中提琴、单簧管和打击乐器,它以几乎漫画的方

[1]米兰·昆德拉:

《被背叛的遗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30页.

[2]同上,第33页.

[3]同上,第6页.

[4]同上,第6页.

式预示了我当时根本无法预知其存在的小说的结构。

”[1]昆德拉的小说诗学,特别是复调理论的应用,很大程度源于他对于音乐的理解和不自觉的运用,他从斯特拉文斯基、贝多芬、巴赫等音乐家的音乐创作中找到了小说的复调结构,但他觉得这些作家对复调结构的应用是不够准确和完善的。

在他看来,“我借用了一个音乐学上的词来指这样一种结构:

复调。

您会看到将小说比作音乐并非毫无意义。

实际上,伟大的复调音乐家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声部的平等:

没有任何一个声部可以占主导地位,没有任何一个声部可以只起简单的陪衬作用。

”而小说中的复调,也是一样,“小说对位法的必要条件是:

一,各条‘线索’的平等性,二,整体的不可分性。

……小说的复调更多的是诗性,而非技巧。

”[2]

二、昆德拉的小说理论及创作实践

(一)昆德拉的小说本体论

玛莎·罗伯特在《小说的起源》中认为,虚构作品的幻觉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或者作者装得好像若无其事,这样的作品就被说成是现实、自然的、或忠于生活;或者他可以强调这个‘好像’(而其实不像),而这始终是他主要的隐秘动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作品就被称为幻想或者主观之作……因此就有两种小说:

一种声称要从生活中取得素材……另一种相当坦率地承认自己仅仅是一组形象与形式。

昆德拉对于小说的认识更倾向于后者,认为小说是挖掘和认识人性的一种实验性创作,作家在他的小说世界里可以任意想象,无论是小说的形式还是题材。

在昆德拉看来,小说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散文,“塞万提斯则正好为整个文学史做成了相反的事:

他使得一个传奇人物下降,降到散文的世界中。

散文:

这个词并不仅仅意味着一种不合诗律的文字;它同时意味着生活具体、日常、物质的一面。

所以,将小说说成是散文的艺术,并非显而易见之理;这个词定义着这一艺术的深刻含义。

……但是,散文并非只是指生活艰辛或平凡的一面,它同时也指直到那时为止一直被人忽略的

美:

一些卑微的感情之美,比如桑丘对堂吉诃德的那种带有亲切感的友谊。

”[3]这就是说,小说的审美价值来自作家对人物在特定的境遇中存在的思考,而不是凭借情节的单一因

[1]米兰·昆德拉:

《小说的艺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8月版,第113页.

[2]同上,第96页.

[3]米兰·昆德拉:

《帷幕》[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11页.

果关系。

昆德拉认为,如果说小说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那是因为散文的发现是他本体论上的使命,任何一门别的艺术都不能彻底承担起这一使命。

他将多维度的思索人物存在的可能性的小说比喻成“道路”,而单一的讲述故事的因果关系的小说被称为“公路。

”“公路有别于道路,不仅因为可以在公路上驱车,而且因为公路只不过是将一点与另一点联系起来的普通路线。

公路本身没有丝毫意义;唯有公路连接的两点才有意义。

而道路是对空间表示的敬意。

每一段路本身都具有一种含义,催促我们歇脚。

……甚至从景致之前,道路就已从人的心灵中消失:

人不再有慢慢行走和从中得到乐趣的愿望。

对于生命也是同样,人不再把生命看做一条小路,而是看做一条公路:

宛如从这一站通到下一站的路线,从连长这一级到将军这一级,从妻子的身份到孀妇的身份。

”[1]

小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想象的世界。

昆德拉说,“作者要想让读者相信他笔下的人物确实存在,无疑是愚蠢的。

这些人物并非脱胎与母体,而是源于一些让人浮想联翩的句子或者某个关键情景。

”[2]小说不是道德审判的法庭,它不对道德作出任何判断,小说也不是社会现实的照映机,在昆德拉看来,小说是道德判断被悬置的疆域。

小说家必须退到文本的背后。

真正的小说艺术不是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说教,而是超越道德和价值的判断。

“悬置道德审判并非小说的不道德,而是它的道德。

这道德与那种从一开始就审判,没完没了地审判,对所有人全都审判,不分青红皂白地先审判了再说的难以根除的人类实践是泾渭分明的。

如此热衷于审判的随意应用,从小说智慧的角度来看是最可憎的愚蠢,是流毒最广的毛病。

这并不是说,小说家绝对地否认道德审判的合法性,他只是把它推到小说之外的疆域。

”[3]当小说家超越道德的审判界限,把人物置于最高处的空间时,小说家才能更加深入地挖掘那些隐藏起来的人性。

“创造一个道德审判被悬置的想象领域,是一项巨大的伟绩:

唯有小说人物才能茁壮成长,要知道,一个个人物个性的构思孕育并不是按照某种作为善或者恶的样板,或者作为客观规律的代表的先已存在的真理,而是按照他们自己的道德体系、他们自己的规律法则,建立在

他们自己的道德体系、他们自己的规律法则之上的一个个自治的个体。

”[4]

[1]米兰·昆德拉:

《不朽》[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254—255页.

[2]米兰·昆德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7月版,第47页.

[3]米兰·昆德拉:

《被背叛的遗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7页.

[4]米兰·昆德拉:

《被背叛的遗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7—8页.

昆德拉在对小说本体的探讨中,一再声称,现代小说中没有上帝的位置,没有道德的审判官,有的只是相对的和模糊的真理。

小说就是在悖论的世界里探讨人被遗忘的存在。

他将文学的一种体裁提升到了对人性的沉思的层面,努力通过小说的思想和技巧上的革新唤起人类被遗忘的存在,解放被社会沉重的压抑的个体的存在自由。

(二)昆德拉的小说史观

在昆德拉看来,艺术的历史有其自己独特的一面,它有着属于它自己的内在规律,是属于价值的历史,“伟大的医生甲发明了一种治疗某种疾病的天才药方。

但在十年后,医生乙又创立了另一种方法,更为有效,以至于前面的方法(而它并不失其天才的一面)被摒弃和遗忘。

科学的历史具有进步的特点。

一旦用于艺术,历史的概念就跟进步没有任何关系;他并不意味着一种完美,一种改进,一种提高;它像是一次探索未知的土地、并将他们标识在地图上的旅行。

小说家的雄心不在于比前人做得好,而是要看到他们未曾看到的,说出他们未曾说出的。

福楼拜的诗学并不让巴尔扎克显得无用,正如发现北极并不让美洲的发现变得过时。

”[1]

小说记录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有其属于它自己的历史。

小说是在特定的时期对于人的精神状态探索和表达。

“因为人类的历史与小说的历史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假如说前者不属于人,假如说它像一股陌生的外力那样强加于人的话,那么,小说(绘画、音乐也同样)的历史则诞生于人的自由,诞生于人的彻底个性化的创造,诞生于人的选择。

一门艺术的历史意义与简单历史的意义是相反的。

一门艺术的历史以其个性特点而成为人对人类历史之非个性的反动。

”[2]人类的历史是社会生产力推动下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个人在历史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而艺术的历史则是靠艺术家个人的创作,凭借艺术家对人的存在的理解加以艺术加工而成,艺术家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去重新创造历史。

小说的历史具有复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同时在统一的前行的方向上,也是由千姿

百态的不同艺术风格组成的道路。

昆德拉在追问小说的历史的个性特点时强调因为各个时代的小说家不断探索,小说的定义和范围得以确定。

“小说史的个性特点?

为了能在数世纪的发展中形成一种独立性,这一历史难道不应该由一种永恒的因而必然也是超个性的常识来统一吗?

不!

我认为,甚至这常识也会永远保留其个性的、个人的特点,因

[1]米兰·昆德拉:

《帷幕》[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20页.

[2]米兰·昆德拉:

《被背叛的遗嘱》[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16—17页.

为,在历史的进程中,这种或那种艺术的概念(小说是什么?

)以及它的发展方向(它

从何而来?

又向何处去?

)总是不停地由每一个艺术家、有每一部作品来定义和再定义的。

小说史的意义就在于探索这一方向,探索它永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