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4196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docx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docx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

电大一体化平台《心理学》1-4次平时作业(含答案)

作业1

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

A.调查法

B.个案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

参考答案:

C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789年

B.1897年

C.1879年

D.1987年

参考答案:

C

3.学生能够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种现象属于()。

A.注意范围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配

参考答案:

D

4.正在上课,一位迟到学生推门而入引起大家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参考答案:

A

5.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何种知觉特性的表现()。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参考答案:

A

6.人的心理与动物的心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感受性,动物没有感受性。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7.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8.人的心理现象可以分为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9.意识没有局限性。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10.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11.注意(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12.知觉(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

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13.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参考答案:

(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14.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

参考答案: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15.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参考答案:

(1)临近原则。

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原则。

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属性上相似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性原则。

具有良好连续性的几条线段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

人们倾向于将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形状。

(5)同域原则。

处于同一地带或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是一个整体。

第2次平时作业

1.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9±2

B.8±2

C.7±2

D.6±2

参考答案:

C

2.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保持同一速率

D.越来越快

参考答案:

A

3.看到一片稻田,心中想着把它变成高尔夫球场后的样子,这种心理过程属于()。

A.感觉

B.知觉

C.想象

D.思维

参考答案:

C

4.问题解决的第一阶段是()。

A.提出问题

B.提出假设

C.检验假设

D.分析问题

参考答案:

A

5.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期是()。

A.0-1.5岁

B.1-3岁

C.1.5-5岁

D.3-5岁

参考答案:

C

6.根据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7.记忆的过程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8.看见一面红旗,我们能认出它属于再现。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9.根据创造水平和新颖程度的不同,有意想象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10.语言是保存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媒介。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11.功能固着(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其他方面的作用。

功能固着的产生原因包括心理因素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

功能固着对于我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消极影响,因此应该采用各种方法消除负面影响。

12.想象(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

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

13.简述遗忘发生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编码和提取失败。

很多时候,发生遗忘的原因是信息编码的失败。

也就是说,信息从来就没有存储在记忆库里。

(2)消退说。

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的结果。

(3)干扰说。

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4)压抑说。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

14.简述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参考答案:

语言的基本特征:

语言的结构性、语言的产生性、语言的意义性、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的功能:

保存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功能;交流和表达的功能;思维功能。

15.论述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新颖性是其根本特征,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心理条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主题。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应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列为教育教学的重点。

(1)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导与鼓励:

要优化教育环境的创造氛围;要建设富有创造性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造性教育;要改革与完善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取消“统”字;要使先进的教育技术进入教育教学过程。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通过教师不断地给学生创设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观察自然与社会,启发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教学中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熟悉而又要动脑筋才能解决的思考题、开展课堂讨论等形式或途径,培养学生创造性。

(3)正确对待学生创造性行为,积极鼓励其敢想、敢问、敢于标新立异。

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纠正以往出现的“高分低能”、“思维僵化”现象。

其次,鼓励学生敢想、敢问,不要预先树立是与非、对与错的绝对权威,不要限定学生盲从接受已认可的答案。

(4)既要重视集中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发散思维的训练。

集中思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到思维的规则和办法,逐渐提高集中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特点,应重点加以培养。

可通过自由联想训练、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等方式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5)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

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小组、兴趣小组、文艺小组等。

创造性不仅受认知因素影响,而且与人格因素有密切关系。

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

第3次平时作业

1.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挫折

参考答案:

A

2.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

A.性格

B.气质

C.需要

D.价值观

参考答案:

C

3.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是()。

A.班杜拉

B.德韦克

C.德西

D.韦纳

参考答案:

A

4.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尊重

B.生理

C.安全

D.自我实现

参考答案:

D

5.多元智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斯皮尔曼

B.吉尔福特

C.加德纳

D.梅耶

参考答案:

C

6.心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感染性。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7.情绪发生时总是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包括面部、体态、手势以及言语的变化。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8.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线性关系。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9.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10.人的能力发展早晚没有差异。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11.情绪(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12.动机(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13.简述情绪调节的策略。

参考答案:

(1)回避和接近策略。

(2)控制和修正策略。

(3)注意转换策略。

(4)认知重评策略。

(5)表达抑制策略。

(6)合理表达策略。

14.影响能力发展与差异的因素。

参考答案:

(1)遗传因素。

能力尤其是智力,具有遗传性,父母智力水平高,其孩子很可能智力会相对较高。

(2)环境与教育的因素。

环境影响人,环境塑造人,包括产前环境、早期经验的作用、早期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作用。

胎儿生活在母体的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人能朝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

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在教育条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能力发展中则起主导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并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自发的,而是依赖教育教学内容的正确选择、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等。

(3)实践活动的影响。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离开了解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和环境,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4)人格特征的影响。

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等人格特征是促进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能力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个体能力的发展过程和水平差异。

1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参考答案:

内部动机的激发:

(1)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

教师要理解、欣赏和尊重学生。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机会、优先权和独立工作的时间。

在课堂中规则、约束和限制是必要的。

为了创造自主支持性气氛,教师应把较差的成绩和行为问题当做问题来进行解决,而不是当做批评的目标。

(2)培养学生的胜任力。

为学生提供最佳挑战。

(3)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的学习兴趣,首先是使刺激产生变化,刺激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性。

可采取变化刺激,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改变常规的教学秩序。

外部动机的激发:

(1)组织各类竞赛活动。

在学习竞赛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学习和工作效率一般都有很大的提高。

(2)组织合作学习。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他们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奖励。

(3)正确运用奖励。

要注意奖励的选择,奖励物的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4)慎重使用惩罚。

首先,惩罚要及时,一旦发现违归,应尽可能迅速地开始惩罚工作。

其次,惩罚应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要求教师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个体。

(5)恰当使用表扬与批评。

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

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

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也对奖惩的效果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公正。

第4次平时作业

1.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属于()。

A.急性应激障碍

B.应激后障碍

C.心境障碍

D.人格障碍

参考答案:

C

2.()是克服自卑的良好手段。

A.排除忧郁

B.自信

C.积极的认知方式

D.积极的心理暗示

参考答案:

D

3.某人稳重踏实,勤奋刻苦,做事认真细致,他(她)的气质类型倾向于()。

A.抑郁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参考答案:

B

4.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心理学家是()。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艾森克

参考答案:

B

5.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心理特征

参考答案:

D

6.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7.在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中,首要特质是指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征,它影响到个人行为的各个方面。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8.友谊和爱情是亲密关系的两个典型范例。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9.态度与行为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B

10.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

()

A.对

B.错

参考答案:

A

11.认知风格(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

认知风格与智力无相关或相关不显著,大多是自幼所养成的在知觉、记忆、问题解决过程的态度和表达方式。

12.亲社会行为(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

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13.简述人格的特性。

参考答案: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独立性与整体性的统一。

14.简述心理健康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心理健康是人类整体健康的一部分。

(二)心理健康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心理健康是个体实现良好社会适应的前提和保障。

(四)心理健康是保障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

15.试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参考答案:

(1)生物遗传因素:

个体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同时,身体外貌对人格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2)家庭环境因素:

子女的人格特征与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言行和态度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早期童年经验:

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

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溺爱也可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逆境也可以磨练出孩子坚强的性格。

(4)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是一种深刻影响社会成员人格的社会存在。

按社会文化的功能和其对社会成员影响力的差异,人们常将社会文化细分为社会主流文化、社会亚文化和社会生态文化三种。

三种文化在人格塑造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交互影响并促进人格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