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医资料3 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附 中医治愈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4123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4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60年中医资料3 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附 中医治愈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960年中医资料3 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附 中医治愈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960年中医资料3 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附 中医治愈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960年中医资料3 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附 中医治愈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960年中医资料3 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附 中医治愈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60年中医资料3 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附 中医治愈乳.docx

《1960年中医资料3 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附 中医治愈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60年中医资料3 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附 中医治愈乳.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60年中医资料3 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附 中医治愈乳.docx

1960年中医资料3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附中医治愈乳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中医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重庆市第一中医院内科沙从桂;张右孚 

  最近我们在门诊收集了1958年6月至1959年8月已经进行登记的高血压病例166例,除掉仅门诊一次中断治疗者29例、复诊未量血压或药后隔一月以上始来复诊不能证明药效者52例外,计记录比较完整的仅75例,由于门诊条件限制,眼底检查、胸部透视、小便化验等均尚不够全面,故对本病的类型分期,在门诊工作中事实上是存在着困难的,但对其他症状性高血压尽量做好鉴别诊断加以摒除,我们认为中医治疗高血压效果是很显著的。

今将此75例作初步临床观察报导如下:

  

临床资料分析

  一、一般情况:

  (1性别与年龄:

75例中男性占31例,女性占44例,其比例为1:

1.41。

年龄最小者27岁,最大者74岁,计27-30岁者7例,31-40岁者13例,41-50岁者25例,51-60岁者16例,60岁以上者14例,41岁以上者占55例(达73.33%。

性别以女多于男,年龄以中年以上发病率较高,与一般文献统计的例子相符合。

  (2病期:

一年以内者5例,1-2年者13例,2-3年者8例,3-4年者4例,4-5年者8例,5年以上者9例,病期不详者28例。

  二、症状:

本组病员最多见之症状为头痛、头昏、眩晕,往往自述头部闷痛,头脑不清爽,呈动摇性或搏动性疼痛眩晕,特别在伏案工作过久或俯首时胀痛昏痛尤甚。

其次为烦躁、心悸,部份病例有失眠、多梦、胸闷、易倦、气急发累等症状,少数病例有便秘、四肢麻木等症状,从表一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的情况来看,一般疗效都在70%以上,除某些症状如视力障碍效果较差外,对于常见症状如头痛、头晕、失眠等其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三、疗效:

高血压的治疗与环境条件生活规律等关系很大,这方面门诊只能做到嘱咐工作,我们对疗效的估价主要是观察血压下降、症状改善等方面,在辨证处方后观察血压下降作为疗效的依据,事实上随着血压的下降自觉症状亦多随之改善。

(表1

  病例中绝大部份血压为收缩压舒张压均增高,极小部份病例舒张压增高不显但是收缩压显著增高,个别病例收缩压增高不显而舒张压

在90毫米汞柱以上。

治疗前收缩压增高在140毫米汞柱以上者73例,最高者240毫米汞柱,经治疗后32例降至正常范围(估43.8%,舒张压增高在90毫米汞柱以上者67例,最高者140毫米汞柱,经治疗后45例降至正常范围(占67.2%,治疗后除一例无降压作用外其余收缩压舒张压均有程度不等的降压现象。

(表2

  从治疗效果上看,我们依据国内外降压药物的一般标准,将本组病例的疗效分为三类;1.显著有效,指收缩压下降在30毫米汞柱以上,舒张压下降在20毫米汞柱以上者。

2.有效,指收缩压下降在20-29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下降在10-19毫米汞柱之间者。

3.无效,指收缩压下降在19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下降在9毫米汞柱以下者。

根据此一标准本组有效率达84%。

(表3

  降压幅度,收缩压下降数字最高者为100毫米汞柱,下降在30毫米汞柱以上者佔44例,舒张压下降数字最高者为50毫米汞柱,下降在20毫米汞柱以上者占41例,血压降低平均数值=-35.19/-19.81毫米汞柱。

服药后血压下降至最低限度天数,最长者35天,最短者2天,平均为7.2天。

降压后血压稳定持续时间,其中一小部分病例已超过三个月,但大部份病例因中断治疗随访工作尚未很好开展,情况不明。

  

方剂及加减药品

  一、红龙夏海汤:

红牛膝,龙胆草,地龙,夏枯草,海藻。

(本方制成丸药即名一号降压丸

  二、二号降压丸:

黄芩,杜仲,黄柏,寄生,丹皮,青木香,夏枯草。

制丸剂。

  以上二方适用于肝经实火之头痛眩晕等症有平肝降火之功用。

  三、加减建瓴汤:

生地黄,淮山药,杭白芍,淮牛膝,生龙骨,生龟板,生牡蛎,柏子仁。

  上方适用于阴虚阳亢之头痛头昏等症有滋肾水涵肝木之功用。

  四、常用加减药品:

  清热祛风:

山梔,连翘,天麻,菊花,钩藤,疾藜,石决明,苦丁茶。

  宁心安神:

茯神,枣仁,夜交藤。

  

病案举例

  例一 门诊号20994,女性,55岁,主妇,于1958年8月2日初诊。

近来头痛头昏较甚,伴有眩晕、心悸、烦躁、易倦、失眠、大便结躁等症状,两眼视物发雾。

缘患者有反复发作头痛头眩已10年左右,1955年发现血压增高,曾服过路丁、寿比南等药效不著。

检查:

体型中等,脉弦数,心肺无著征,胸部透视正常,尿检无特殊,眼底无改变,血压208/108毫米汞柱。

服红龙夏海汤6剂,诸症大减,血压降至144/76毫米汞柱,观察16天,血压未再升高。

  例二 门诊号19996,女性,27岁,学工,于1959年7月12日门诊。

头痛头昏复发加剧数日。

缘患者有头痛头昏心烦多梦等症状,反复发作已8年,1957年发现血压增高,未作何治疗。

检查:

脉弦、心无著征,血压180/110毫米汞柱。

服第一号降压丸3天诸症大减,睡眠好转,血压降至124/70毫米汞柱,观察53天,血压未再升高。

  例三 门诊号48431,男性,38岁,教师,于1959年3月21日门诊。

近来头痛头昏甚剧,伴有眩晕烦躁易倦等症状。

缘患者有头痛眩晕等症状,因而发现血压增高已4年左右,曾服过路丁、利血平、寿比南等药效不确。

检查:

体型中等、面红、脉弦、心前区轻度收缩期杂音,尿检无特殊,眼底无改变,血压200/130毫米汞柱。

服红龙夏海汤加味7剂,除易倦外诸症消失,血压130/86毫米汞柱,观察62天血压未再升高。

  

讨论

  中医虽无高血压病名,但祖国医学典籍中记载之“肝阳上亢”“肝火厥逆”其表现之头痛、头昏、眩晕、烦躁等症状,与高血压病颇相符合,如千金翼云:

“肝厥头痛,肝火厥逆,上攻头脑也。

”又云:

“其痛必至巅顶,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也,虽太阳之脉亦上额交巅,然太阳头痛必多恶寒,肝厥头痛必多眩晕。

”说明古人对本病早有一定的认识。

肝阳上亢在中医临床辨证上大多分为肝经实火及阴虚阳旺两类,其病因前者责之肝郁,所谓木郁生火,肝火厥逆上攻头脑也;后者由于肾亏,所谓水不涵木,盖肾水不济则肝失其濡养,伤及肝阴,致虚火上攻。

其临床表现:

肝经实火者多面红、易怒、有头痛、眩晕、大便秘结等症状,脉弦或弦硬。

阴虚阳亢者多气短易累,有头昏头痛、心烦不寐、夜间多尿等症状,脉弦细或沉弦,有的脉显两尺无力。

本组病例绝大多数为肝经实火,仅极少数有阴虚情况但虚象并不太显著,因而我们采用平肝清火为主,少数病例随证酌加安神宁心、滋肾养肝之品。

通过此75例治疗,说明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用之于高血压确有降低血压,改善症状的显著效果。

  我们对高血压的辨证,初步有了以上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摸索出对本病的一般治疗原则与处方用药,是否确当,还须积累更多的病例,并进一步做好诊断与观察工作,细致的科学的分析,才能更好的发掘整理和提高祖国医学。

希望同志们给我们提出指正。

  

结语

  一、本文对门诊治疗75例高血压作了一般临床分析,中医治疗本病无论在症状上和降低血压方面都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二、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下,依据一般降压标准,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平均有效率为84%,平均降压幅度(收缩压/舒张压为-35.19/-19.81,平均降压天数为7.2天。

  三、文中概略地论述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法则,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对肝经实火的病例采用平肝降火的方药确能降低血压改善症状。

(本文发表在1960年3期第8页上

中医治愈乳糜尿一例报告

北京中医医院内科关幼波;王嗣隆;周志成 

  患者邹××,男,65岁,福州人,门诊号1509。

患者于1958年9月下旬发现尿如牛奶状,排尿时无何疼感,偶有轻度尿频,小便每天8~10次,无其他不适,不发烧,腰不疼,十余日后,因尿之白色愈来愈浓,即至北京医院检查,诊为乳糜尿。

于1959年2月19日又去复兴医院住院,小便多次检查蛋白定性为+~+++,尿中红血球++~+++,肾功能正常,膀胱镜检查及肾盂造影无器质性病变,右侧肾盂尿乳白色,混有凝块,尿蛋白++,红血球++++,硷性反应,尿糖定性阴性,尿中脂肪定性阳性,尿细菌培养阴性,半夜四次取静脉血找血丝虫均阴性。

患者曾在许多医疗单位经过很多的治疗方法,如保守疗法、荠菜内服以及向日葵心加红糖煎汤服等,均未见效,遂于1959年6月17日来我院,当时情况,精神疲惫,不能久坐,腰酸,四肢乏力,头晕,小便仍为乳白色,夜间尿量多,有时熟睡中彆醒,尿的次数每日多则十余次,少则七八次,排尿时不痛,初尿时有时觉困难,精神尚佳,体质稍胖,呼吸语言正常,舌苔稍白,脉沉滑,两下肢不肿,血压138/88毫米汞柱,尿蛋白++,红血球多数,脂肪滴多数。

血胆固醇250毫克。

  辨证:

白浊证,肾阴亏损,湿热下注。

  立法:

滋阴补肾,清热利湿。

  生熟地各四钱,杭芍四钱,当归四钱,茯苓五钱,山药四钱,丹皮三钱,泽泄三钱,知柏各三钱,地榆三钱,杜仲三钱,川断三钱,牛膝三钱,远志二钱,玉竹四钱,花粉五钱,芡实五钱。

  方解:

根据患者年老久浊,脉沉苔白,肾阴亏损,湿热下注,故本方以知柏地黄丸为主,取其滋阴补肾,清利下焦湿热,佐远志芡实补益心脾,川断、杜仲、牛膝亦滋补肝肾止腰痠,杜仲又能益精气,牛膝又为通淋浊,治老人失溺之专药,玉竹补中益气,不寒不燥,大宜虚热之人,花粉生津,地榆取其收敛之用。

  上方每日一剂,连服七剂后,尿液清,症状好转。

  7月6日复诊,尿仍清,查尿蛋白阴性,尿中红血球除性,仍服上方,每日一剂。

7月13日复诊,因有时感觉腰痠,四肢乏力,前方加菟丝子三钱。

  7月20日复诊,已无何自觉不适,尿蛋白及尿中红血球均阴性,亦无脂肪滴。

  8月3日开始半日工作,精神食欲正常,尿液清,无何不适。

  9月初恢复整日工作,并参加夜间会议,亦不觉疲劳,饮食二便正常。

  10月16日复诊,情况仍如前良好,查尿仍无何发现,停服汤药,改服丸药。

  体会:

本病始终以滋阴补肾佐清热利湿为法而收效,盖以前治疗多以通心固肾,去浊分清之剂,如萆薢分清饮。

或清利湿热,或以五苓散分利水道,或以温肾缩小便之剂如益智仁,复盆子,韭菜子,蛇床子等,均未顾及年老体弱,病程日久,病之起始固为湿热下注,但白浊经年,肾阴亏损已极,故首重补肾阴少佐清热利湿之剂而收效。

(本文发表在1960年3期第10页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