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习题集 09药学3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3880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习题集 09药学3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药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习题集 09药学3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药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习题集 09药学3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药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习题集 09药学3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药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习题集 09药学3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习题集 09药学3班.docx

《药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习题集 09药学3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习题集 09药学3班.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学人体解剖生理学 习题集 09药学3班.docx

药学人体解剖生理学习题集09药学3班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选择题

A型题

2.对单纯扩散速度无影响的因素是

A.膜两侧的浓度差B.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C.膜通道的激活D.物质分子量的大小

E.物质的脂溶性

3.人体内O2和CO2跨膜转动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动D.出胞E.入胞

5.载体扩散的饱和现象是因为

A.跨膜梯度降低B.疲劳C.能量匮乏

D.部分以“通道为中介”E.被动转动

6.产生生物电的跨膜离子移动是属于

A.单纯扩散B.主动转动C.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D.载体介忖的易化扩散E.入胞

7.Na+的跨膜转动方式是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动D.出胞和入胞E.易化扩散和主动转动

9.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主动转动B.继发性主动转动C.易化扩散D.单纯扩散E.入胞

10.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胞外

B.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

C.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D.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

E.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

11.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钠泵能使

A.两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三个K+移入膜内

B.三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两个K+移入膜内

C.两个Na+移出膜内,同时有两个K+移入膜外

D.三个Na+移出膜内,同时有两个K+移入膜外

E.两个Na+移出膜内,同时有三个K+移入膜外

18.静息电位产生的基础是

A.细胞内高Na+且细胞膜对Na+有较大通透性

B.细胞外高Na+且细胞膜对Na+有较大通透性

C.细胞外高Ca2+且细胞膜对Ca2+有较大通透性

D.细胞外高K+且细胞膜对K+有较大通透性

E.细胞内高K+且细胞膜对K+有较大通透性

19.下列离子中,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其通透性最大的是

A.Cl-B.Na+C.K+D.Ca2+E.Mg2+

20.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动D.出胞作用E.入胞作用

21.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A.膜两侧K+浓度差为零B.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膜两侧电势差为零D.膜两侧的电化学势差为零

E.膜外的电化学势差大于膜内

22.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极化B.去极化C.倒极化D.复极化E.超极化

25.降低细胞外液K+浓度,将使

A.静息电位增高B.静息电位降低C.静息电位增高而锋电位降低

D.静息电位降低而锋电位幅值加大E.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增大

26.阈电位是指

A.细胞膜对K+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细胞膜对Na+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C.细胞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D.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细胞膜对Na+、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28.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

A.不受细胞外K+浓度的影响

B.不受细胞外Na+浓度的影响

C.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

D.与静息电位无关

E.与Na+通道的状态无关

29.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30.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E.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33.神经细胞锋电位上升支的离子机制是

A.Na+外流复极化B.Na+内流去极化C.K+外流复极化

D.K+内流去极化E.Ca2+内流超极化

34.细胞受刺激兴奋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称作

A.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超极化E.反极化

38.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化中,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K+B.Na+C.Ca2+D.Mg2+E.Cl-

39.神经细胞锋电位下降支的离子机制是

A.Na+外流复极化B.K+外流去极化C.Ca2+外流复极化

D.K+内流去极化E.Cl-内流复极化

42.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

A.单向传导B.传导速度慢C.衰减性传导D.跳跃式传导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

44.下列对局部反应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位大小随刺激强度而改变B.可进行空间总和C.可进行时间总和

D.是全或无的E.有电紧张性扩布

45.可兴奋组织对刺激发生兴奋反应的能力称为

A.反应性B.兴奋性C.兴奋D.反应E.反射

46.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阈电位B.峰电位C.负后电位D.正后电位E.局部电位

47.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A.肌肉收缩B腺体分泌C.神经冲动D.动作电位E.局部电位

48.通常用作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电位B.阈强度C.基强度D.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E.动作电位的幅度

55.下列关于兴奋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反应能力,称为兴奋性

B.兴奋性是生物体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表现之一

C.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具有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

D.环境变化时,机体生化机能随之变化的能力

E.兴奋性是机体在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57.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多巴胺D.5-羟色胺E.去甲肾上腺素

28.运动终板膜上的胆碱能受体是

A.M受体B.N2受体C.α受体D.β受体E.H2受体

60.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65.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ATP酶B.胆碱酯酶C.单胺氧化酶D.磷酸二酯酶E.腺苷酸环化酶

68.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A.肌原纤维B.细肌丝C.肌纤维D.粗肌丝E.肌小节

69.与肌细胞的横管系统相通的是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纵管系统D.终末池E.肌小节

70.骨骼肌细胞横管的功能是

A.Ca2+的储存库

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将电兴奋传向肌细胞内部

E.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72.骨骼肌的肌质网终末池可储存

A.Na+B.K+C.H+D.ClE.Ca2+

76.骨骼肌中Ca2+的结合位点是

A.肌动蛋白B.原肌球蛋白C.肌球蛋白D.肌钙蛋白亚单位E.横桥

78.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是

A.肌膜B.肌质网C.横管系统D.纵管系统E.三联管结构

79.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A.Na+B.K+C.Ca2+D.Cl-E.Mg2+

80.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必要步骤是

A.电兴奋经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B.纵管膜产生动作电位

C.Ca2+与肌球蛋白结合D.终末池Ca2+通透性增高

E.Ca2+逆浓度差进入胞质

82.关于对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B.横管膜产生动作电位

C.终末池对Ca2+通透性升高D.胞质内Ca2+浓度升高,触发肌丝滑行

E.终末池中Ca2+逆浓度差进入肌质

83.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错误的是

A.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C.Ca2+与横桥结合D.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

E.肌小节缩短

86.关于对后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开始收缩前遇到的负荷B.能增加肌肉的初长度

C.不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D.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正比关系

E.适度后负荷作功最佳

90.骨骼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决定于

A.刺激方式B.刺激类型C.刺激频率D.刺激时间E.刺激强度变化率

91.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收缩的舒张期内,所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

A.等长收缩B.等张收缩C.单收缩D.不完全强直收缩E.完全强直收缩

B型题

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动D.出胞作用E.入胞作用

1.蛋白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2.Na+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3.细胞膜去极化时Na+内流的方式是

4.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方式是

A.K+内流B.Cl-内流C.Na+内流D.K+外流E.Ca2+内流

16.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1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的离子机制是

19.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的离子机制是

X型题

4.主动转动的特点是

A.直接分解ATP为能量来源B.能逆电化学梯度进行

C.有泵蛋白的参与D.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5.关于钠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Na+、K+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

B.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

C.维持正常的渗透压

D.建立的势能储备是可兴奋组织兴奋性的基础

9.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正确的是

A.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B.相当于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C.在不同的细胞,大小是一样的D.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

11.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

A.耗能多B.传导速度快C.衰减性传导D.跳跃式传导

三、简答题

2.何谓钠泵?

钠泵的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4.何谓细胞静息电位?

产生的机制如何?

四、论述题

2.试述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和机理

3.试述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的传递步骤?

哪些因素可影响其传递?

第三章血液

一、选择题

A型题

1.50公斤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与血量分别为

A.约为40L与5.0~60.LB.约为30L与3.5~4.0

C.约为20L与2.0~3.0LD.约为30L与2.0~2.5L

E.约为20L与1.5~2.0L

2.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清容积之比

C.与血管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E.在血液中所占重量百分比

3.组织液与血浆含量差异最大的是

A.Mg2+B.Na+C.Cl-D.有机酸E.蛋白质

5.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γ-球蛋白B.纤维蛋白原C.β-球蛋白D.α1球蛋白E.白蛋白

6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时引起

A.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B.红细胞皱缩

C.组织液生成增多D.组织液生成减少

E.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7.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引起

A.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B.红细胞皱缩

C.组织液生成增多D.组织液生成减少

E.尿量减少

11.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

A.红细胞对高渗盐溶液的抵抗力B.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

C.红细胞对等渗盐溶液的抵抗力D.红细胞耐受机械撞击的能力

E.红细胞相互撞击破裂的特性

12.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大时

A.对高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增大B.对高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减小

C.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增大D.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减小

E.红细胞不易破裂

13.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缓冲PHB.运输激素C.运输氧和二氧化碳D.使血液呈红色E.参与免疫反应

14.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A.肾和肝B.脾和骨髓C.胸腺和骨髓D.肺E.淋巴结

15..人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是

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粒细胞E.嗜碱粒细胞

16.血小板少于50*109/L的患者,皮肤、黏膜呈现出血点,主要是由于血小板

A.不易聚集成团B.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减少C.不能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

D.不能使血块回缩E.不易黏附于内皮下组织

18.凝血因子是

A.唯一与止血有关的物质B.参与和影响凝血的因子菜单C.凝血过程中消耗的因子

D.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释放的因子E.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24.枸橼酸纳的抗凝原理是

A.加强血浆中抗凝血酶的作用B.与血浆中Ca2+结合成不解离的络合物

C.抑制凝血酶活性D.直接抑制血小板的功能

E.加强纤溶酶的活性

25.纤溶的基本过程是

A.纤溶酶原激活与纤维蛋白降解B.纤溶酶原激活物形成与纤溶酶原激活

C.纤溶酶形成与纤溶抑制物的释放D.纤溶酶原激活物形成与纤溶抑制物释放

E.纤维蛋白形成与纤维蛋白降解

27.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9.AB型血的红细胞膜上

A.仅有A抗原B.仅有B抗原C.有A和B抗原

D.A、B及H抗原均无E.仅有H抗原

31.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此人的血型为

A.A型B.B型C.AB型D.O型E.无法判断

32.某人血清仅含有抗A凝集素,其血型是

A.A型B.AB型C.B型D.O型E.无法判断

33.某人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其血型是

A.A型B.B型C.AB型D.O型E.无法判断

34.当A型血的红细胞和B型血的血清相混时,红细胞会发生

A.凝固B.叠连C.凝集D.黏着E.吸附

37.Rh血型系统的抗体类型主要是

A.IgGB.IgAC.IgMD.IgDE.IgE

38.新生儿溶血症可能发生在

A.Rh阳性母亲第一次妊娠所生Rh阴性婴儿

B.Rh阳性母亲第一次妊娠所生Rh阳性婴儿

C.Rh阴性母亲第二次妊娠所生Rh阳性婴儿

D.Rh阴性母亲第二次妊娠所生Rh阴性婴儿

E.Rh阳性母亲第二次妊娠所生Rh阴性婴儿

39.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ABO血型系统血型相同便可输血

B.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C.O型血的人为“万能供血都”,在紧急情况下可少量、缓慢输入其他血型患者

D.AB型血的人为“万能受血都”,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少量、缓慢输入其他血型输血

E.以前未接受过Rh阳性血液的Rh阴性的患者可接受一次Rh阳性的血液

40.输血时应主要考虑

A.供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红细胞没有发生凝集反应

B.供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血清没有发生凝集反应

C.供血者的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D.供血者的血清和受血者的血清没有发生凝集反应

E.供血者的血清和受血者的红细胞没有发生凝集反应

41.输血原则是

A.输同型血,且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和次侧都没有发生凝集反应

B.紧急情况下可大量输O型血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

C.只要交叉配血主侧不发生凝集反应就可以输血

D.只要血型相同,可不做交叉配血试验

E.第一次配血相合,输血顺利,第二次接受同一供血都血液不必再做交叉配血试验

B型题

A.球蛋白B.白蛋白C.K+D.Na+和Cl-E.血浆蛋白

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2.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3.正常情况下血浆的黏度主要来源于

A.增快B.减慢C.正常D.先不变后增快E.先不变后减慢

4.将血沉快都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的血浆中,血沉

5.将血沉快都的红细胞置于血沉快者的血浆中,血沉

6.风湿热的病人血沉

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E.β型地中海贫血

9.长期铁质缺乏引起

10.叶酸缺乏将引起

11.内因子缺乏会引起

12.胃大部切除可引起

13.Rh阴性的母亲怀有Rh阳性的胎儿,胎儿可能会发生

X型题

1.血浆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A.体内多种代谢产物的运输载体B.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C.参与生理性止血D.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保持血管内水分

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能原因有

A.胃大部分切除B.维生素B12缺乏C.内因子缺乏D.叶酸缺乏

7.正常人的备注在血管内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有

A.血管内膜光滑完整B.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

C.有抗凝血物质存在D.凝血酶原无活性

二、名词解释

2.血量(bloodvolume)

 

3.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

 

4.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pressure)

 

5.等渗溶液(iso-osmoticsolution)

 

10.凝血因子(coagulationfactor/clottingfactor)

 

13.血型(bloodgroup)

 

三、简答题

1.简述血液的基本功能

 

2.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什么?

 

3输血的原则是什么?

 

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选择题

2.心率增快时

A.收缩期缩短,舒张期不变B.收缩期不变,舒张期缩短

C.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收缩期缩短的比例较大

D.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

9.心动周期中,心室的血液充盈主要取决于

A.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回心B.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心室舒张时的“抽吸”作用D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心

E.血液的重力作用

14.心输出量是指

A.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

B.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

C.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D.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E.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

25.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心房压力B.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

C.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D大动脉血压E.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

29.下列哪项可引起心率减慢

A.肾上腺素B.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C.阿托品D体温升高E.迷走神经活动增强

49.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心脏是功能上的合胞体B.心肌肌质网不发达,Ca2+储存少

C.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性收缩D.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E.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

51.当窦房结停止跳动时,首先由哪一部位代替其搏动

A.心房肌B.心室肌C.心房内优势传导通路D.房室交界E.浦肯野细胞

52.下列哪种细胞为非自律细胞

A.窦房结细胞B.房室交界细胞C.末梢浦肯野细胞D.房室束细胞E.心室肌细胞

56.兴奋在心脏中传导是,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心房B.房室交界C.左、右束支D.浦肯野纤维E.心室

58.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事故

A.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B.使心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C.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D.增强心室肌收缩能力

E.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59.兴奋在心室内传导组织传导速度快的意义是

A.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B.避免心房、心室收缩重叠

C.有利于心室肌几乎同步收缩D.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缩短

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65.可反映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的使心电图的

A.P波B.QRS波群C.T波D.P—R间期E.ST段

67.下列关于各类血管特点的叙述,哪一项使错误的

A..主动脉、肺动脉干又称弹性储器血管

B.小动脉和微动脉又称分配血管

C.真毛细血管又称交换血管

D.微动脉又称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E.静脉又称容量血管

68.外围阻力主要来源于

A.弹性储器血管B.微动脉C.毛细血管D.微动脉E.容量血管

70.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血液黏滞度B.小动脉口径C.血管长度D.大动脉弹性E.红细胞数目

75.主动脉在缓冲脉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

A.口径大B.管壁厚C.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D.血流速度快E.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

76.老年人的动脉管壁组织发生感化可引起

A.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增强B.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都不大

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D.脉压增大E.脉压减小

80.下列哪项数据主要反应外周阻力的大小

A.收缩压B舒张压C.脉压D.中心静脉压E.体循环均充盈压

82.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指胸腔大静和右心房的血压B.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状态的一个指标

C.其正常变动范围为0.4~1.2kPa(4~12cmH2O)

D.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

E.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

84.下肢肌肉运动时节律性地挤压下肢静脉,正作用是

A.可驱使静脉内的血液向心脏和毛细血管两个方向流动

B.是人在立位时下肢静脉血回流的唯一动力

C.可减少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压力差

D.可增加下肢组织液的生成

E.加速了静脉回流,减少组织液的生成

85.真毛细血管不具有下列哪一项特点

A.管壁薄,通透性大B.血流缓慢,一般为层流

C.在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分布密度差异很大

D.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E.安静时,骨骼肌中大约有80%的真毛细血管处于开放状态

86.微循环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

A.维持循环血理的相对恒定B.促进散热C.提供血液回流通路

D.物质交换E.储存能量

90.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C(毛细血管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织液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E毛细血管压-织液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织液静水压

91.下列情况下,能使组织液生成减少的是

A.大量血浆蛋白丢失B.毛细血管前阻力减小

C.毛细血管后阻力加大D.右心衰竭,静脉回流受阻E.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94.长期蛋白尿患者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A.淋巴回流受阻B.静脉回流受阻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95.淋巴回流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

A.运输脂溶性营养物质B.回收蛋白C.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音的液体平衡

D.清除组织中的细菌E.清除组织中的大分子

97.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

A.心率加快,传导加速,不应期缩短B.心率加快,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

C.心率减慢,传导加快,不应期缩短D.心率减慢,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

E.心率减慢,传导减慢,不应期缩短

98.关于人体内多数血管的神经支配,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只接受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支配

B.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支配

C.既有缩血管纤维也有舒血管纤维的支配

D.只接受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

D.只接受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的支配

100.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的心率减慢是由于

A.窦房结细胞对K+通透性降低B.窦房结细胞对K+通透性增加

C.窦房结细胞对Ca2+通透性增加D.窦房结细胞对Na+通透性增加

E.窦房结细胞对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