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章 第二节 淋巴系统的组成及淋巴循环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doc.docx
《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章 第二节 淋巴系统的组成及淋巴循环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五章 第二节 淋巴系统的组成及淋巴循环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第二节淋巴系统的组成及淋巴循环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第二节淋巴系统的组成及淋巴循环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提倡“面对每个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生物学的课程目标中指出通过使学生“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因此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生活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之一,也是生物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关键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
此时在教学中落实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尤其显得重要。
本课结合课标、教材、学生特点等,设计了大量根据的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问题,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圈中的人”主题中“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的循环系统中的内容,《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对循环系统中“血液循环系统”内容的要求是“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概述血液循环。
”本节课是学习淋巴系统的知识,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没有找到明确的要求,参考对循环系统中“血液循环系统”内容和有关免疫知识的要求我将目标定为“说出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描述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
本课内容是北京版教材《生物》第五章第二节《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中第四部分,这部分内容前面是“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淋巴系统具有防御功能,因此与“健康地生活”中的免疫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学生已经学完了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可以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比较学习,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已经学过知识的进行巩固。
本课的成功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毛细血管与毛细淋巴管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可以为初二学习“健康地生活”的奠定良好基础。
2.学生情况:
学生对于淋巴的知识了解得不多,淋巴的形成又是抽象动态的知识,对于初一学生的学习比较困难,因此我采用了将新知识的放在已知的旧知识基础上进行比较学习减低难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将抽象动态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动态的知识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2)能够描述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淋巴系统的图片,能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2)通过学习淋巴系统的组成及淋巴循环,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淋巴系统的组成及淋巴循环的相关知识,体会生物体是统一的整体,从而逐步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3)通过对一些淋巴相关疾病的了解,能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说出淋巴系统的组成、描述淋巴的形成过程、举例阐述淋巴循环的意义。
教学难点:
描述淋巴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回顾旧知,启发新知
1.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知识,还记得人体内的组织细胞是通过哪种途径进行物质交换的么?
2.讲述:
但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还需要另外一个循环的参与,那就是淋巴循环。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淋巴系统的组成及淋巴循环。
1.血液循环
2.思考
创设情境,既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呈现做了铺垫。
讲授新课:
对比旧知,阅读资料,提取知识点
一、淋巴系统的组成及淋巴循环
1.出示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的对比图。
问: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二者在人体的分布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2.淋巴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呢?
3.概述:
淋巴循环的功能。
(参与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
1.遍布全身;像个网状结构。
2.阅读并回答
3.思考
将新知识放在已知的旧知识基础上进行比较学习,降低难度
通过阅读寻找答案,使学生学会从书本中提炼知识点
自主归纳整理知识要点:
淋巴系统的组成
(一)淋巴管
出示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的图片。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联系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辨别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
2.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在起始部位上有什么不同?
3.血管内流动的液体是什么?
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是什么?
4.血管是由毛细血管汇合而成,淋巴管则是由什么汇合而成?
5.将毛细淋巴管放大,我们可以看到,毛细淋巴管壁由一层很薄的内皮细胞构成。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的排列方式像什么?
6.出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对比图。
问:
从结构上来看,它们二者对物质的通透性哪个大呢?
7.那么,不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可以通过哪种结构进入人体内的物质循环呢?
8.出示胸腹部的毛细淋巴管图。
向学生介绍人体各级淋巴管最终汇成两条大的淋巴管(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
(二)淋巴结
出示全身的淋巴管图。
1.纵观全身的淋巴管,外观像什么呢?
2.出示淋巴结的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配合资料中关于淋巴结的描述,请同学上前来给大家介绍淋巴结的特征并辨认各部分结构。
3.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淋巴在流动的过程中,可经过数个淋巴结,那么,一个淋巴结的输出管和输入管只能分别输出和输入淋巴么?
4.通过这幅图展示的淋巴结的分布,你能总结出淋巴管在人体的哪些部位分布较多么?
(三)脾
1.出示脾在人体内的位置图。
(人体胸腹部的正面图)。
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那么,脾位于人身体的哪个部位呢?
2.我们可以根据图示,尝试在自己的身上找到脾的位置。
3.讲述:
但由于脾有肋骨的保护,所以正常时,我们触不到脾。
但脾的位置可随呼吸和体位的不同而变化。
脾的大小和重量因人而异,个体差异较大。
4.请同学通过阅读材料,到讲台为大家讲解脾的结构。
5.讲述:
脾内血管丰富,且软而脆,易受暴力打击而造成破裂,会引起广泛的内出血。
所以,同学们平时在玩耍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6.概述:
脾脏的功能(清除并过滤血液,保护人体免受疾病侵害;储血、造血的场所)。
(四)胸腺
1.讲述:
胸腺是人体的另一个淋巴器官。
它负责培育、制造淋巴细胞,与其他器官及组织共同建立完善的免疫功能。
2.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下胸腺的位置。
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心脏和胸骨的位置来寻找胸腺。
哪位同学来尝试一下呢?
3.认真阅读材料,请同学上前来为大家描述胸腺的结构特征。
1.学生上台指认辨别
2.通过观察:
毛细淋巴管的起始部分是一个盲端。
3.思考并回答
4.思考并回答
5.学生大胆想象。
如:
鱼鳞、瓦房屋顶的瓦片。
并知道它们相互之间多以“叠瓦状”相连。
6.认真观察,对比,得知:
毛细淋巴管的细胞之间的间隙较大,有比毛细血管更大的通透性。
7.思考并回答
8.观察,思考
1.展开想象力,如:
项链、打了很多结的绳子等。
2.学生仔细阅读资料,到讲台描述淋巴结的结构和特征。
3.不是。
一个淋巴结的输出管可以是另一个淋巴结的输入管。
4.观察得出:
在颈部、腋部、腹股沟等处分布较多。
1.脾大致位于人体的左上腹部。
2.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寻找脾的位置。
3.思考
4.学生在讲台配合PPT的图片讲解脾的结构。
5.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护脾脏免受打击。
6.思考
1.思考
2.认真观察,上讲台寻找胸腺的位置:
心脏上方,胸骨的后部。
3.阅读资料,到讲台描述胸腺的结构特征。
让学生讲解,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
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降低这部分知识学习的难度
能通过认真观察图片来分析问题
用比喻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所学内容。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加以教师的引导,学生能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淋巴结进行描述
体会生物体是统一的整体,从而逐步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能使学生对于脾位置的理解更加深刻
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
利用学过的知识学习新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初步学会如何观察立体图
自主探究学习,明确淋巴的形成
二、淋巴的形成
1.讲述:
那么,淋巴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人身体的细胞生活在一定的液体中,这种存在于细胞间隙中的液体叫做组织液。
提到这个名词,同学们可能比较陌生。
其实并不然,当人进行体力劳动时,有时手掌会磨出水泡,如果把泡刺破,会发生什么呢?
2.这种液体主要就是组织液。
同学们还可以举几个例子么?
3.出示组织液、血液、淋巴三者的关系图。
首先,我们来辨认各部分的名称。
图中的细胞代表什么?
蓝色管道代表什么?
红色管道代表什么?
4.其中的组织细胞需要吸收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来自于哪里呢?
5.这些细胞周围的液体又来自于哪里呢?
6.讲述:
组织液的主要成分(血浆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
7.组织液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怎么进入静脉端毛细血管呢?
8.很好。
我们再来看这幅图,请问,谁能解释一下,老师为什么在标注液体流向的时候用了不同粗细的箭头?
9.非常好。
在组织液和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从毛细血管滤过的液体和重吸收的液体是否相等呢?
10.讲述:
组织液只有约90%可被毛细血管重吸收,进入血浆。
那么,剩下的10%是怎么参与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呢?
11.通过淋巴的形成,我们明确了组织液、血浆、淋巴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
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12.小结: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回答:
会流出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
2.举例:
烧伤者的伤口表面渗出的淡黄色液体;
挤脸上的痘痘有时流出的半透明液体。
3.思考并回答
4.细胞周围的液体
5.血液
6.思考,理解组织液来自于血液。
7.思考并回答
8.猜测:
流动的液体量不一样么?
9.思考并回答。
10.思考后回答:
进入淋巴管。
即剩下的组织液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到淋巴系统中,参与物质运输。
11.同学到讲台上练习说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12.思考
思维得到启迪
从学生较为熟悉的日常生活例子入手,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体会组织液这一概念。
学生再通过举例,进一步理解概念
通过诘问的方式,学生能逐步理解组织液、血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通过识图解决问题;能大胆猜测,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会成功感,感到自信。
对比旧知,启发新知:
淋巴循环的途径和特点
三、淋巴循环
(一)淋巴循环的途径
淋巴在淋巴系统中的运行就叫淋巴循环。
淋巴循环的途径是怎么样的呢?
1.同时出示血液循环图和淋巴循环图。
问:
参照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淋巴循环的起始部位是哪里?
2.各个毛细淋巴管在回流的过程中逐渐汇合形成什么?
3.各级淋巴管最后汇集成两条大的淋巴管,是什么?
4.讲述:
两条大的淋巴管最终汇入左、右锁骨下的大静脉,流入右心房。
5.请学生小组内相互讲解并总结淋巴循环的途径。
(二)淋巴循环的特点
1.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很相似,但又有不同。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下,比较二者在循环方向上有什么不同?
2.在这个过程中,淋巴管是靠什么方式阻止淋巴倒流的呢?
出示静脉和淋巴管图,小组讨论,淋巴管的结构是如何适应这一功能的。
3、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再比较二者在循环动力上有什么不同?
4.提示:
淋巴管周围可以对其施加力的组织是什么?
5.因此淋巴循环只能依靠外力。
这种外力主要是什么?
6.骨骼肌收缩与舒张时,淋巴是如何实现回流的?
1.思考并回答
2.思考并回答
3.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
4.思考
5.学生相互讲解,并作出小结:
毛细淋巴管→各级淋巴管→两条大淋巴管→左、右锁骨下大静脉→右心房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图片,结合血液循环的知识,讨论得出:
淋巴循环是单向循环,只能进行向心回流。
2.小组认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
淋巴管内具有和“静脉瓣”相似的瓣膜,有效防止了淋巴的倒流。
3.学生可以很快得出:
血液循环的动力是心脏,而淋巴循环却不是依靠心脏进行回流。
4.肌肉组织
5.骨骼肌的收缩
6.小组讨论,得出:
骨骼肌收缩时,瓣膜开放,淋巴被挤过瓣膜;骨骼肌舒张时,瓣膜关闭,阻止淋巴回流。
将旧知和新知进行比较学习,降低知识的难度,学生更容易掌握新知
通过相互讲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互帮互助的意识
通过旧知与新知的对比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识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生物学中的重要观点“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讲授新课
(三)淋巴循环的意义
1、淋巴循环对人体有哪些意义呢?
列举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机体遇到的一些伤害(手掌磨出的水泡、扭伤脚踝的红肿淤血),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
2.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息,伤口消肿,慢慢恢复了正常。
那么,这些淤积的血液、渗出的组织液、是如何消失的呢?
3.被人体的哪些循环系统吸收了呢?
4.它们吸收的物质有什么不同么?
5.展示两个数据资料:
资料一:
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却很容易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循环,每天组织液中约有75-200g蛋白质由淋巴回收到血浆中。
只有通过毛细淋巴管所特有的运输方式,才能使滤出的蛋白质重新运输回血浆。
资料二:
小肠绒毛中的毛细淋巴管对脂肪的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肠道吸收的脂肪有80%~90%是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的。
6.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淋巴循环发生异常,淋巴回流受阻,机体会怎样呢?
展示“象皮肿”疾病的图片和介绍。
同学们,现在,你能利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象皮肿么?
7.讲述:
这些大分子物质主要是指蛋白质,富含蛋白质的组织液会刺激组织增生、纤维化,组织局部发生肿胀、皮肤增厚,就会患上这种疾病
8.展示资料:
据科学分析,在淋巴循环正常的情况下,人处于安静状态时,成年人每小时约有120ml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
每天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滤过的液体总量约2~4L,其中约3L经淋巴循环回到血液中去。
即一天中回流的淋巴量大约相当于全身的血浆总量。
9、介绍咽部淋巴结——扁桃体的功能(产生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问:
为什么咽喉部发炎,扁桃体就会肿大呢?
1.小组思考讨论:
组织液渗出,血液淤积,死细胞,细胞碎片
2.思考回答:
被人体吸收了
3.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
4.利用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得出:
血液循环主要吸收液体成分,淋巴循环吸收一些细胞碎片等大分子物质。
5.阅读。
得知淋巴循环的意义之一:
淋巴循环能够帮助血液循环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等大分子物质,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部分。
6.小组讨论分析:
是由于大量的淋巴液和大分子物质不能被淋巴管回收造成的。
7.思考,理解
8.学生得知淋巴循环的意义之二:
淋巴循环在调节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9.小组讨论得出:
入侵的细菌数量较多,毒性较强时,淋巴结中的两种细胞就会大量增殖,致使淋巴结肿大疼痛。
进一步分析,得知淋巴循环的意义之三:
淋巴循环对机体有防御、保护的功能。
从日常生活的例子引入,为理解淋巴循环的意义做铺垫。
问题环环相扣,启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阅读提炼有用信息,增强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训练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课堂小结
四、课堂小结
PPT展示:
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巴结、脾、胸腺等组成。
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部分。
文字
【教学反思】
“淋巴系统的组成及淋巴循环”这部分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的要求,但学生在“免疫”时,会涉及淋巴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淋巴循环作为血液循环的辅助部分,对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具备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人体的防御功能和形成生命体是一个各个系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的观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初中的学生都有很强烈的表现欲望,我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本节课涉及结构的部分,尽可能地让学生去讲解,使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所谓“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通过学生自己讲解,一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地更加深刻,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用更加科学、准确的生物学语言去描述各部分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在突破教学难点“淋巴的形成”这一问题上,我首先用学生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对组织液这一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设置的问题环环相扣,由易到难,层层发问,突破难点。
在“淋巴循环”这部分内容中,我充分利用旧知启发新知,让学生能说出淋巴循环的途径和淋巴循环的特点;通过列举大量的例子,由现象到本质,使学生理解淋巴循环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