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系统课件.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43325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8.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紧急避险系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紧急避险系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紧急避险系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紧急避险系统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紧急避险系统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紧急避险系统课件.ppt

《紧急避险系统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紧急避险系统课件.ppt(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紧急避险系统课件.ppt

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政策及技术问题刘云春内蒙古煤矿安全培训中心内蒙古煤矿矿用产品检验中心(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有限公司)o电话:

13384867675oA主要内容o一、一、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目的与意义o二、紧急避险系统相关技术要求o(与其它五大系统的相关关系)o三、建设中的安全问题o四、保障系统四、保障系统o五、五、安全保障技术一、一、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目的与意义o目的:

完善避灾体系-防止灾害扩大的措施.o“以人为本”o过去也要求,但不明确。

o大量的事故证明建设系统是必要的。

o1、国外事故教训l以人为本,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意义)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保障遇险人员生命安全减轻影响控制范围预防为主超前防范防灾避灾减灾灾害预测、监测、预警防范、控制安全逃生紧急避险自救互救抢险救灾应急救援目标功效重点内容安全生产立足事故防范;突发紧急情况下保证人员安全逃生;安全生产立足事故防范;突发紧急情况下保证人员安全逃生;在逃在逃生路径被阻和逃生不能的情况下生路径被阻和逃生不能的情况下保证人员安全避险;加强应急救援保证人员安全避险;加强应急救援l1、事故的惨痛教训,安全生产的客观需求加拿大1928年Hollinger矿火灾(39人死亡)后出现避险设施,压缩空气通过面罩提供O2南非1986年Kinross金矿矿难(177人死亡)后,井工矿山开始建设井下避险设施美国2006.1.2西弗萨戈煤矿矿难(12死1重伤)2006.5.20达比公司1号矿矿难(5死1伤)后开始重视和推广井下紧急避险设施2005,坎博尔达Leviathan金矿,因遥控装运机火灾,9人被困,躲避至避险设施中,成功获救。

2006,一千米深井矿难,2名矿工被困13d后获救原因是在避险设施中找到了维持生命的必需品。

2007.10,巴瑞克KanownaBelle金矿发生车辆火灾,54人被困,躲入避险设施后全部成功获救。

2009.06,必和必拓公司在澳西部的帕赛佛伦斯镍矿发生冒顶,1人被困,躲入救生舱16h后获救l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分析总结澳大利亚澳大利亚1990.10.06,北马尼托巴湖Rutta矿,井下皮带走廊着火,火区有38名工人。

由于井下设置了避难硐室,救护队在4.5h内把遇险人员全部救出。

2006.01.29,萨斯喀彻温省一座盐矿发生火灾,72名矿工被困,矿工成功躲进避难所内,26h后全部获救l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分析总结加拿大加拿大2003,南非一座金矿发生停电事故,井下340多人中仅死亡9人,有280人是救护队从井下各个避难硐室内救出。

2004,一座金矿发生火灾事故,260人返回地面后发现52人失踪,2d后在井下避难硐室内找到,全部安然无恙。

2007.10.04,埃兰兹兰金矿因断裂坠落的钢管砸坏提升系统的电力供应,320余名矿工被困井下2200m深处,经30多小时救援,全部安全脱险l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分析总结智利时间13日晚21时55分,圣何塞铜矿最后一名受困矿工路易斯乌尔苏亚安全升井,该铜矿33名矿工被困井下69d后全部获救最后一名被困矿工路易斯乌尔苏亚成功升井后同智利总统皮涅拉一同庆祝矿工JimmySanchez从“胶囊”救生舱中出来l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分析总结智利智利2、国内的煤矿事故教训。

o建设也是必要的。

1980s江西丰城建新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36人利用压风自救装置,成功获救。

2007辽宁抚顺老虎台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16人利用压风自救装置,成功获救。

2008.08.01,河南平禹煤电发生突出,2名矿工及时躲进20m外避难硐室,成功获救。

l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分析总结中国中国2007.07.29,河南陕县支建煤矿水灾,69人被困,畅通的井下电话成为希望热线,压风管道成为生命线,经过75h多的紧急营救,全部安全脱险2010.03.28,山西王家岭水灾,115名矿工被困近9d后获救事故资料3、对于避难所、硐室相关法规1980煤矿安全规程:

1995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2008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102条201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旨在规范煤矿井下六大系统系统建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在安全避险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对于避难所、硐室相关法规2o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46号)。

o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煤矿安监局o关于印发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六大系统”o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的通知o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研究制定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安监总煤装201133号)对于避难所、硐室相关法规32011国务院40号文件2011年1月25日,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于下发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要求所有井工煤矿应按照规定要求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并符合“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2012年1月20日,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于下发了关于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215号),该文件主要对201115号文中关于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内容进行一定的完善,为进一步执行好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简称暂行规定)提供有力依据。

2012总局【2012】129号文件开展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专项检查的通知对于避难所、硐室相关法规5o2013年2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于下发了关于加快据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310号),该文件主要对201215号文中关于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内容进行一定的完善,特别是专用管路、高压氧气瓶、有害气体去除等做出新的要求。

为进一步执行好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提供有力依据。

对于避难所、硐室相关法规-6o内蒙古煤炭工业管理局453文4、建设的意义o从安全生产体系分析。

地位是次要的.o不能脱离”预防为主”二、紧急避险系统的相关技术o1、基本概念o2、基本原则先逃生、后避险l紧急避险系统:

为遇险人员安全逃生、紧急避险提供支持和保障l紧急避险设施:

井下突发紧急情况时,在逃生路径被阻和逃生不能的情况下,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御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够供给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2.1基本理念2.2基本原则o科学合理oo因地制宜、简单实用o安全可靠在煤矿井下突发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紧急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管理体系与制度紧急避险系统避灾路线应急逃生系统与装备避险设施应急预案2.3基本内容主要内容(2.3)o紧急避险系统布局紧急避险系统布局o应急逃生系统应急逃生系统o紧急避险设施类型、位置、功能实现措施紧急避险设施类型、位置、功能实现措施o避灾路线、应急预案的调整完善避灾路线、应急预案的调整完善o人员培训与应急演练人员培训与应急演练o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规章制度l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整体设计;安全专篇中包含相关内容l设计主要内容紧急避险系统布局紧急避险系统布局应急逃生系统应急逃生系统紧急避险设施类型、位置、功能实现措施紧急避险设施类型、位置、功能实现措施避灾路线、应急预案的调整完善避灾路线、应急预案的调整完善人员培训与应急演练人员培训与应急演练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规章制度(从硬件从硬件软件软件)2.4系统建设l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设置井下紧急避险设施采区:

应建设采区避难硐室采掘面:

距离工作面500m范围内应设置l其他矿井在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内靠步行不能安全撤至地面的应设置井下紧急避险设施采掘面:

距离采掘工作面1000m范围内应设置l其他地点?

2.5系统布局l建设有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时,采掘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可以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总局令第19号)第102条和2012年15号文的要求建设l平硐或斜井开拓,且瓦斯、自然发火等灾害不严重的矿井,遇险人员在自救器额定防护时间内靠步行不能够安全撤至地面的,可建设自救器接力站,提高依靠自救器逃生的续航能力l(其井底车场及其附近是否必设紧急避险设施?

?

)2.5系统布局l永久避难硐室+自救器l临时避难硐室+自救器l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自救器l永久避难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自救器l可移动式救生舱+自救器l专用管线+(避险设施+)自救器2.5系统布局专用管线+避险设施+自救器+避灾路线专用管线与避难硐室结合专用管线与躲避硐结合专用管线与救生舱结合2.6应急逃生系统l自救器随身携带、固定放置、避难硐室钻孔通风自备氧可移动式救生舱硬体式软体式分节组装式一体式为硐室开凿直通地表或两为硐室开凿直通地表或两个水平以上的大直径钻孔个水平以上的大直径钻孔自备供氧设施自备供氧设施软体式组合式紧急避险设施提供紧急避险空间,提供紧急避险空间,并可通过牵引、吊装并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以等方式实现移动,以适应采掘工作要求适应采掘工作要求永久硐室临时硐室自备供氧设施自备供氧设施管路供氧为硐室布置有效为硐室布置有效保护的供风管路保护的供风管路2.7避险设施类型l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

所服务区域的特征,巷道布置、巷道特征,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及特点,人员分布,其他制约因素l优先建设避难硐室:

安全性,经济性,可维护性l充分利用已有硐室、两条巷道间的联络巷等建立永久或临时避难硐室2.7避险设施类型l由矿井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l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煤矿以避难硐室为主l美国煤矿目前以软体救生舱为主,考虑了自身的特点(短壁开采比重大,开采深度浅,井巷断面大,灾害危险程度相对较低,不考虑二次爆炸等),有些理念和规定也在不得更新l国内外煤矿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历史中,避难硐室发挥的作用更为突出2.7避险设施类型-国外情况l在正常避灾路线上,遇险人员、救护队员均易到达l遇险人员进入避险设施所需时间应在自救器的维持时间内,并有富余.l远离潜在危险的区域,如变电站、火药库、燃料存贮设施或停车场等l岩体安全,支护良好,附近无杂物堆积l保证备用状态下的通风、安全l考虑人员避险过程中的心理安全2.8避险设施位置l基本结构2.9避险设施结构与功能强度0.3MPa,气密性100P生存室过渡室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避难硐室避难硐室2.10硐室参数o宽度:

2.0mo净高:

2.00m(永久)o1.85m(临时)o有效面积:

1.0m2/人(永久)o0.9m2/人(临时)o额定人数:

20100人(永久)o1040人(临时)过渡室o净面积:

3.0m2(永久)o2.0m2(临时)o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三、保障系统o要与”五大系统”相统一、协调。

3.1基本功能要求o安全防护、氧气供给、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辅助o实现这些功能有不同的技术手段,应根据需要与可能,在充分的分析、计算与试验的基础上确定。

o通风是有害气体去除、温湿度调节的有效措施。

o在一些矿井条件下可以利用围岩降温。

额定防护时间:

不低于额定防护时间:

不低于96h,考虑,考虑1.2的备用的备用系数系数强度:

抗爆炸冲击能力不低于强度:

抗爆炸冲击能力不低于0.3MPa气密性:

正压维持能力气密性:

正压维持能力应对的主要灾害类型应对的主要灾害类型使用年限:

不低于使用年限:

不低于5a3.2安全防护安全出口o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一般要有两个安全出口.o风门的管理;应采取通风措施容量较大、需配备较多气瓶时,宜开掘单独小硐室存放;机电设备较多时不宜直接布置在生存室采用液态CO2降温时,CO2气瓶应与生存室隔离,吸收率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