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课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33020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课文.docx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课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课文.docx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单元课文

第八单元备课计划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一个口语交际和一个语文园地,课文配多幅插图,让学生在读中加深感悟,从中受到美好品质的感染。

其中《雪地里的小画家》通过几只小动物用脚印作画,形象地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子的形状,还告诉小朋友青蛙冬眠的特点。

《乌鸦喝水》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小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很多困难。

《小蜗牛》通过蜗牛与妈妈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口语交际:

小兔运南瓜。

借助图画,说清图意,说出好办法,让学生学做有爱心的人。

“语文园地八”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和大人一起读”五个版块。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认识本组的39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认识新笔画“”和3个偏旁。

2.引导学生学会读长句子。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热爱动物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结合课文呈现的图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获得阅读新感受,新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2.使学生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不依赖父母,学会生活的本领;观察要仔细,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

3.针对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长句子。

1.引导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3.让学生知道四种动物爪(蹄)子的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2课时《乌鸦喝水》——2课时

《小蜗牛》——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八——2课时

1.通过认读、教读、范写,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大声读、自由读、轮流读,分角色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反复朗读重点语句,在读悟中让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走近作者——程宏明

生平简介:

程宏明,1937年出生,天津儿童文学研究会会长,天津市音乐文学学会理事。

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作者作品:

著有儿童诗歌专集《聪明的仙鹤》《好玩的剪贴》《把我数丢了》《宝宝歌谣》等。

课文题目

雪地里的小画家

课文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韵文,富有童趣。

课文以下雪天的雪地为背景,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巧妙地利用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描述了它们的爪(蹄)子的形状特征。

最后还运用了一个设问句来指出青蛙没来参加“画画”的原因,从而向学生暗示出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

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于背诵,适合一年级的孩子学习。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上学,具有爱说、能说的优势,因此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创设情境,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实施快乐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想、议、背等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根据本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朗读、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通过学习感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认识新笔画“”。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和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和朗读。

2.正确区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

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图画,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约5分钟)

1.(情境导入)出示雪景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雪)你们想在这么美的雪景中做些什么?

(堆雪人、打雪仗)谁能用雪字组词?

(雪花、下雪……)冬天这么美,它美在哪里?

2.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个小动物,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你们想知道它们在雪地里画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

板书课文题目并齐读。

1.观察雪景图,说出自己在雪中的活动,给“雪”字组词,说出雪的美丽之处。

2.看图画说出四种小动物。

微课设计:

利用美丽的图片和学生的体验来进行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约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4.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

2.分组读文,读准字音。

3.交流识字方法。

 

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约10分钟)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引导学生齐读课文。

1.听读课文,评价。

2.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正音。

3.齐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指导书写,夯实基础。

(约10分钟)

1.出示生字“竹、牙、马、用、几”。

2.认识新笔画“”。

3.指导笔顺,学生书写。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5.展示优秀作品。

1.认读生字。

2.学习新笔画“”。

3.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跟教师书写生字,描红,仿写。

5.学习优秀作品。

半扶半放,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约5分钟)

1.导入法:

(复习导入)出示生字词。

2.引入新课。

复习认读生字词。

检查学生课后学习的情况。

二、研读课文,重点体悟。

(约20分钟)

1.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

它们画了什么?

2.逐句学习,感悟课文,指导朗读。

(1)读了第1句,你知道了什么?

抓住“!

”,引导学生读出下雪啦小动物激动、惊喜的语气。

(2)读了第2句,你知道了什么?

重点理解“一群”。

(3)指名读第3句,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感悟小画家作画,帮助理解小鸡、小狗、小鸭、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这些小动物还能画别的吗?

(不能,因为它们的脚趾不同,一种脚趾只能画一种脚印。

(4)反复朗读句子,你知道还有那些动物能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5)指导读第4句。

(6)第5句联系上下文理解“青蛙没参加”是指青蛙没有像小鸡、小狗它们那样出来到雪地里画画。

(7)齐读第6句话,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冬眠?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的答案。

2.交流。

3.逐句学习,感悟课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下雪啦,小动物激动、惊喜的语气。

(2)读第2句,说出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3)读第3句,根据课件,了解它们的脚趾不同,一种脚趾只能画一种脚印。

反复朗读句子。

(4)有感情地朗读第4句。

(5)联系上下文理解“青蛙没参加”是指青蛙没像小鸡、小鸭它们那样出来到雪地里画画。

(6)齐读第6句话,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来启发学生。

三、理清结构,背诵课文。

(约10分钟)

1.根据课文提示背诵:

()啦,()啦!

()来了一群(),小鸡画(),小狗画(),小鸭画(),小马画()。

不用颜料不用(),几步就成()。

()为什么()?

它在()睡着啦。

2.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加上动作练习背诵。

 

1.根据提示练习背诵。

2.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加上动作练习背诵。

 

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积累了优美的语言。

四、总结全文。

(约5分钟)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雪地里还会有哪些小画家,它们会画出什么样的作品?

请写一写。

1.谈收获。

2.写一写雪地里的新“画家”。

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竹叶

小狗梅花

小鸭枫叶

小马月牙

青蛙冬眠

六、教学总结。

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话题并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

教师要在交流中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从实践活动中得到训练,从中受益。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精彩片段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

生:

喜欢!

师:

冬天什么最有趣?

生1:

冬天堆雪人最有趣。

生2:

冬天打雪仗最有趣。

……

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

雪。

师:

你们想在这么美的雪景中做些什么?

生3:

堆雪人。

生4:

打雪仗。

……

师:

同学们都想在美丽的雪景中尽情地玩耍。

谁能用“雪”字组词?

生5:

雪人。

生6:

雪花。

生7:

下雪。

……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个小动物,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出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图片)你们想知道它们在雪地里画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

板书课文题目并领读。

13.乌鸦喝水

相关资料

乌鸦亦称“老鸹”。

体型大。

通体羽毛或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

多巢于高树;杂食谷类、果实、昆虫、鸟卵、雏鸟以及腐败动物尸体。

广布于全球。

分布于中国的如大嘴乌鸦、秃鼻乌鸦、白颈鸦、寒鸦、渡鸦等。

课文题目

乌鸦喝水

课文分析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很多困难。

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童话故事的认知能力这块没有问题,而且这也符合他们的心理成长过程。

《乌鸦喝水》是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

全文内容生动有趣,通俗简洁,适合儿童朗读和讲述。

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策略

依据教材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法、以读带讲法、实验演示法、探究法等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认识1个偏旁“攵”。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2.感悟小乌鸦从找水到喝水一系列变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认识本课新字词。

2.教师准备:

乌鸦图、认字卡片和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

(约5分钟)

1.(谈话导入)出示小乌鸦的图片:

小朋友,你们认识这种鸟吗?

看看乌鸦是什么样子的?

2.板书课文题目。

教学“乌”“鸦”。

1.看图交流对乌鸦的了解。

2.齐读课文题目,学习生字“乌”和“鸦”。

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约15分钟)

1.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2.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检查学生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

学习“处”和“找”。

(2)乌鸦喝不到水怎么办?

学习“办法”。

(3)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

学习“石”“放”“进”“高”。

4.引导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认识的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汇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比较法。

乌—鸟鸦—鸭石—右力—办

(2)加一加。

方﹢攵→放氵﹢去→法

讠﹢午→许扌﹢戈→找微课设计:

听完《上学歌》,你有什么想法啊?

让学生听歌,感受当学生的骄傲与自信,认识学校和班级,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感情。

三、指导书写,学习汉字。

(约15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只”“石”“多”“出”“见”。

2.重点指导书写“多”和“出”。

(1)“多”字上部小,下部较大,撇的方向相同,注意是上下结构。

(2)“出”注意它的笔顺,先写“”,第二笔是小竖,第三笔是长竖,它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3.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1.认读生字“只”“石”“多”

“出”“见”。

2.观察每个汉字的笔顺,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学习书写“多”和“出”。

4.描红,练习书写汉字。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作业设计。

(约5分钟)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田字格中把每个汉字练习书写5遍。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练习书写每个汉字5遍。

培养学生阅读和书写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约5分钟)

1.抽读生字。

2.指导学生口头组词。

乌()石()力()我()

鸟()右()办()找()

 

1.认读生字。

2.组词。

 

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二、梳理脉络,理解课文。

(约20分钟)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2)乌鸦找到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喝不到水时心情又会是怎样的?

谁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

(3)“怎么办呢”是谁问的?

可以看出小乌鸦在干什么?

(动脑想办法)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乌鸦想出办法来了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齐读第2自然段,乌鸦看见许多小石子时心里会怎么想?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看看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读课文。

(2)汇报读书收获。

(3)回答问题。

2.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齐读第2自然段,说出乌鸦的想法。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2)朗读。

(3)说出瓶子里的水的变化。

(4)给“渐渐”找近义词。

用“渐渐”练习说话。

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仔细思考问题的习惯。

(2)指名读。

(3)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渐渐升高)

(4)谁能给“渐渐”换个说法?

(5)指导学生用“渐渐”练习说话。

三、启发想象,鼓励创新。

(10分钟)

1.孩子们,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呢?

2.引导学生评议。

1.思考老师的问题。

2.汇报交流。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课堂小结。

(约5分钟)

1.孩子们,你们喜欢这只小乌鸦吗?

2.夸夸小乌鸦。

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1.用自己的话夸夸小乌鸦。

2.谈谈学习收获。

汇报总结,检查学习效果,巩固学习成果。

五、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喝不着水想办法喝到了水

聪明可爱

六、教学总结。

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话题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交流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从实践活动中得到训练,从中受益,将为孩子的语文学习奠定至关重要的基础

《乌鸦喝水》课堂精彩片段

师:

(出示乌鸦图片)小朋友们,认识它吗?

生:

乌鸦。

师:

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小乌鸦有什么特点呢?

生1:

羽毛是黑色的。

生2:

眼睛和爪子也是黑色的。

……

师:

乌鸦全身都是黑色的,“乌”这个字就是表示黑色的意思。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一起给这个新朋友打声招呼。

它的名字叫作(乌鸦)板书:

乌鸦。

乌鸦是一种鸟,所以鸦的右边是个鸟字旁,看看乌和鸟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3:

乌比鸟少一个点。

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

“鸦”字有什么特点?

生:

一个“牙齿”的“牙”加一个“鸟”字就是乌鸦的“鸦”。

师:

谁想和它打个招呼?

生4:

“乌鸦”。

师:

真棒,谁还愿意来跟这只可爱的小乌鸦打招呼?

生5:

“乌鸦”。

师:

你的声音真洪亮。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给这只小乌鸦打声招呼吧。

生:

“乌鸦”。

14小蜗牛

相关资料

蜗牛腹足纲,蜗牛科。

壳呈低圆锥形,右旋或左旋。

头部显著,触角两对,后一对顶端有眼。

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足。

栖息于潮湿地区。

外套腔壁富有血管,特称“肺”,能呼吸空气。

嗅觉敏锐。

为植物的敌害。

课文题目

小蜗牛

课文分析

《小蜗牛》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小蜗牛带给我们的四季的变化与特点。

课文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童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中寓以科学知识,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通过学习课文,明白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小蜗牛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小动物,学习本课时,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蜗牛带给大家的变化与特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采取创设情境法,引导观察、鼓励想象,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会四季的特点与变化。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小蜗牛带给我们一年四季的变化和特点。

4.引导学生明白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逐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识记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在田字格中写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做好课前预习,搜集关于蜗牛的资料。

2.教师准备:

字词卡片、四线格黑板贴、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展示图片,激趣引入。

(约5分钟)

1.导入法:

(谈话导入)出示蜗牛的图片,问:

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谁来看图说一说它的样子?

2.引入新课,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1.看图,说出蜗牛的样子。

2.跟老师齐读课文题目。

利用图片导入新课,增加乐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约20分钟)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出生字。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及时正音。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2)去掉拼音,同桌互读。

(3)交流识字方法。

(4)学习新偏旁“”。

4.巩固字词。

(1)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

(2)游戏:

开火车找朋友。

1.自由练读课文。

2.听小老师读生字。

3.跟小老师读。

4.去掉拼音读。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5.开火车读。

展示课件,游戏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字义的理解变得形象有趣。

三、指导书写,学习汉字。

(约10分钟)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出示生字卡片“对、妈、全、回”。

2.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笔顺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3.指导学生临摹。

4.指导学生描红,仿写。

5.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1.看屏幕,认读生字“对、妈、全、回”。

2.观察每个字的笔顺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描红,仿写。

4.在老师的指导下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写字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四、作业设计。

(约5分钟)

1.每个生字练习书写3遍。

2.练习给生字组词或写话练习。

练习书写,练习组词或造句。

在巩固生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教师活动)

学案(学生活动)

微课设计指导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约10分钟)

1.导入法:

(复习导入)出示生字词:

孩子发芽去玩吧爬呀爬好久回来

2.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3.齐读课文。

 

1.认读词语。

2.读课文。

 

检查课下学习情况。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约20分钟)

1.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

2.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春天到了,蜗牛妈妈对孩子说了什么?

(3)你想象一下,小蜗牛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

3.学习第3、4、5自然段。

(1)当小蜗牛回来时已经是什么季节?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蜗牛妈妈又对小蜗牛说了什么?

小蜗牛摘回草莓了吗?

为什么?

(4)齐读第4、5自然段。

4.学习最后3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3个自然段。

(2)小蜗牛采回蘑菇了吗?

为什么?

(3)分角色朗读。

 

1.按要求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