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稿小学语文学会学习实践研究实验报告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29383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稿小学语文学会学习实践研究实验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修改稿小学语文学会学习实践研究实验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修改稿小学语文学会学习实践研究实验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修改稿小学语文学会学习实践研究实验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修改稿小学语文学会学习实践研究实验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改稿小学语文学会学习实践研究实验报告1.docx

《修改稿小学语文学会学习实践研究实验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稿小学语文学会学习实践研究实验报告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改稿小学语文学会学习实践研究实验报告1.docx

修改稿小学语文学会学习实践研究实验报告1

小学语文“学会学习”实践研究实验报告

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李淑艳

实验报告提要:

小学语文“学会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是根据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解决耗时低效的状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提出的。

旨在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一般方法,用自主的精神,参与学习全过程,变“学会”为“会学”。

本实验报告着重介绍“学会学习”操作框架和技法,以及根据实验的特点构建教学模式等问题。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学会学习”实践研究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内容剖析,轻以文为例的扎实训练的现状,立足于学生主动发展,体现了培养学习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

一、实验背景和意义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变化,新型的师生关系在逐步建立,课堂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和传统教学相比,有了大的改观。

但根本的、实质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较好解决。

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学生的学习还处在消极被动的接受状态;在教法上,重结果轻过程,缺少教与学双边交流的对话,更少见观点的交锋和智慧的碰撞;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见的机会。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耗时低效的状况没有得到较好解决。

 

新的形势需要新的人才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已把“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课程改革的三大目标之一。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求知,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会学习”实践研究,切中传统教学要害并着力改善。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奈比斯特提出:

“在不断发展的世界上,没有任何课程可供在可见未来使用,或可供你终身使用。

”由此可见,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

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是广大教师责无旁贷。

二、实验构想和认识:

1.课题的表述和认识。

小学语文“学会学习”实践研究,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科研项目“小学语文教材开发与实验研究”(编号:

SW2005—03)的子课题。

该课题强调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要让学生学会怎样阅读,掌握自能阅读的真本领。

实验的宗旨是,把阅读过程列入自己教学的议事日程,把阅读这一活动过程中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以及实现操作所需要的方法、技能技巧等本领的培养,作为自己教学的内容。

解决阅读教学耗时低效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实验总体目标:

(1)探索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改变重教轻学的现状。

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文,体验过程,掌握自能阅读的真本领。

(2)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实验阶段目标:

(1)低段:

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用“读说背”的方法积累语言,发展语言。

(2)中段:

突出阅读方法的单项训练。

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阅读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3)高段:

提高学法的要求,以综合训练为主,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实验对象与方法

1.实验对象

表1:

“学会学习”实践研究实验班、对比班授课教师统计表

学校

实验班级

学生人数

实验老师

实验时间

对比班

文化小学

2011届(3)

73

陈瑛瑛

2005、7——2010、7

(6)班71

老城小学

2011届

(1)

68

廖婧

2005、7——2010、7

(2)班71

朝阳小学

2011届(4)

68

郭魏青

2005、7——2010、7

(6)班69

迎红小学

2011届

(2)

58

周琴

2005、7——2010、7

(3)班51

丰乐小学

2011届(3)

71

鲁志燕

2005、7——2010、7

(4)班71

东风小学

2011届(4)

69

刘恋

2005、7——2010、7

(2)班75

东风小学

2011届

(1)

73

李晓琴

2005、7——2010、7

(2)班75

中华小学

2011届

(1)

68

谷元利

2005、7——2010、7

(2)班68

建文小学

2011届(3)

75

刘芳

2005、7——2010、7

(4)班80

育新小学

2011届(3)

72

陈清凤

2005、7——2010、7

(2)班70

2.实验教材:

①一年级采用潘自由主编的《小学教材开发与实验研究》试用教材。

②二年级以后采用人教版实验教材。

3.实验方法

⑴自然实验法:

全部实验都在我区实际教学情景中进行。

⑵通过对比实验,考察实验结果。

对比班在实验同年级中选择。

⑶教育对比法:

利用教育统计学原理,对实验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

4.研究时间和阶段

本实验周期为五年。

从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

分三个阶段进行。

⑴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组,课题申报立项,培训实验教师,撰写实验方案。

⑵实施阶段:

按照实验方案,落实主研内容,实施教学实践,注重校际间的交流与研讨,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作用,撰写实验论文。

⑶总结阶段:

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对照实验前、后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检测,形成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1.重视培训学习,增强改革意识

组织实验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参加学会学习专题培训。

2005年7月19日,总课题组负责人潘自由教授来遵讲学,对实验教师进行岗前培训。

课题组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实验的总体说明》和《实验纲要》,领会实验宗旨和基本精神。

结合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实验教师明确了方向,一致认为,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的语文学习,不是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而是实例性的个体语言文字的习得和积累的过程。

教学过程只有变成学生兴趣地参与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学习培训,增强了实验教师的改革意识和动力。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以主人翁的精神和责任感、使命感对待实验工作。

2006年4月实验教师一行九人赴深圳参加了总课题组召开的实验教学研讨会,和其它省市的教师交流切磋,使教师实验水平得以提高。

2.加大集体探究力度,提高实验能力。

该项实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一次大的改革,教师要克服长期教学活动形成的思维定势因此,是一项探索性活动,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期间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这对年轻的实验教师来说是一次考验。

总课题组一直坚持间周一次集体研讨,群策群力,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总结学法。

平均每学期不少于5人执教研讨课,不断丰富参与实验的经验,加快实验的进程。

3.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叶圣陶说: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该实验重视学生养成勤用工具书、质疑问难、读书做笔记及课外阅读等习惯的培养。

首先教师引路,教给方法,并坚持长期训练,形成习惯,使学生受益匪浅。

如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预习时,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点勾画,记下疑点、难点,自主解决一部分问题;然后再通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找到解决疑难的途径。

教学中,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保护自信心,并逐步形成习惯。

4.构建于阅读教学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模式。

课题实验工作中,课题组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依据实验的特点,通过问题跟踪调查,案例分析,教学研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角度的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

⑴读懂写人(事)类文章的教学模式:

初读,知大意再读,理思路

细读,抓言、行、神回,读总结学法。

⑵写景状物文章的教学模式:

初读,明确写什么景抒什么情

再读,理清写作顺序细读,抓景物特点和表达特点、回读,总结学法。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构建的教学模式作为基本学习思路,指导学生在每一篇课文中实践、运用学习方法;最后,学生总结、提升学习方法。

这样训练,体现了由“教”到“扶”,由“扶”到“放”的训练过程。

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学习的主人。

案例1:

第五册《秋天的雨》一课,是一篇写景散文。

课文篇幅较长,的课文和内容较丰富的故事,可采用“理清文章思路,抓重点词、句”的方法。

本篇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构段上很有特点,全文以“总—分—总”的布局,先总说秋雨是秋天到来的标志;接着分说秋雨有“缤纷的色彩、好闻的气味以及秋雨通知动、植物过冬的情景”这样的三个特点;最后概括总结了秋雨的作用。

我在指导学生背诵本篇课文时,重点就在描写秋雨的三个特点的段落上,这三个自然段的断首都有一个中心句,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作者围绕每个中心句展开描写,同时,文本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本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即使文章的内容较多,但只要让学生了解了文章思路,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再通过想象语句描写的画面,背诵会是一种美的享受。

5.交给方法,落实学法指导。

低段教学贯穿两条线:

一是识字,二是读、说、背。

最终达到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的目标。

(1)培养识字能力,积累、发展语言。

该课题实验重视识字的方法的习得和能力的培养。

①读准字音,感知字形,建立音与形的联系。

在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层次地进行识字和写字教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深对生字的识记和把握。

②借助图画,结合语境,理解字义。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离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词语,借助画图来理解。

如,《坐井观天》中的“井沿”,《葡萄沟》中的“梯田”等,均在教学时几笔勾勒出具体的形象帮助理解。

③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识字方法有:

笔画法;部件识字;比较识字;编儿歌;形象识字;编谜语。

例:

学习“清”、“情”、“请”字时,利用拼音掌握读音学生先看拼音;再看字形,每个字里都有“青”字,进而指出“青”在里面起表音的作用,然后通过对偏旁的分析揭示偏旁表义的作用。

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偏旁表义、基本字表音的形声字概念。

 

该实验强调并要求识字教学按规律找窍门等多种形式识字。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情景中激发了自主识字的兴趣,逐渐掌握了科学的识字方法,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形成了独立的识字能力。

识字量的增多,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表达积累了语言素材。

⑵围绕教材的编排特点,依纲扣本组织好读说背教学,是实验的重点。

初读悟言、熟读悟意、细读悟情、精读悟法。

实验中,抓好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为进一步用自己语气说“书上的话”奠定了基础。

说是训练的重点,即练习“用自己的语气说书上的话”。

用自己的语气先说书上的句子。

每篇课文抓住几个有特色的句子进行语气训练,起到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的作用。

用自己的语气说书上的段落。

段作为句子和篇章的桥梁,具有过渡的作用。

在说句子的基础上,让学生一段一段地说,降低了难度,学生乐于接受。

用自己的语气说书上的故事。

在说好段的基础上,可以水到渠成地让学生连段成篇。

教师设计好板书,学生照着板书说,这对学生的说是大有裨益的。

说自己的感悟,理解,将文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是原有的知识系统相结合,有创意地说。

鼓励学生自提问题。

设计问题引读课文,帮学生理清文章的线条,为背诵做好铺垫。

把书上的语言熟背下来,反复品味,为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打下基础。

方法:

利用插图法;板书提示法;连句成文法;难点突破法。

加强在理解基础上的背诵,提倡边背边思,以思促背。

提高学生提高读写能力。

总之,“读—说—背”训练,是低段学会学习重要一环。

一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获得了一些经验,为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4.重视阅读操作方法,提高自读能力

实验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安排两次读书方法的训练。

方法

内容

三年级上学期

①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②学习读懂一段话

三年级下学期

①朗读;②把话变成画

四年级上学期

①边读边提出问题;②学习圈点批画

四年级下学期

①从事实看人物的思想品质;②学习文章的写作妙处

五年级上学期

①学习文章的写作妙处;②概括主要内容

五年级下学期

多种学习方法综合运用

⑴实验遵照“实践——认识——实践”的原则进行。

一般单元的首篇课例教师重点引导,渗透方法,二、三篇课例明示学法,初步掌握,然后在后面的实践篇中掌握方法,巩固提高。

⑵重视操作程序。

教学中,根据“菜单”提供的方法和步骤,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采用多种方法将学法的操作程序明朗化、趣味化,以便学生利用和掌握。

⑶新旧学习方法互相交融,综合运用。

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是连贯的。

教学中,将前面学到的方法渗透到新方法中,灵活使用。

做到在巩固旧知中扩展新知,在扩展中再巩固已知。

各种学习方法的交融、综合运用,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自能阅读的能力。

例: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是文章的高度浓缩。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抓住主要内容,才能知道文章究竟讲什么。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段意综合法,一篇文章分为几段,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②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来概括;③围绕题目提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让孩子们围绕题目提几个问题,然后把相同或类似的问题进行合并,然后按课文叙述顺序排排队,边读边思考,直到答出来为止。

教学过程中,首篇课例教师就“菜单”提供的方法和步骤做重点指导,明晰学法,单元后面的课文,将学法的操作程序明朗化,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方法,巩固提高。

学生掌握了以上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也就不难了。

这样的训练,操作性强,易于形成能力。

五、实验效果统计分析

1.实验班和对比班学习成绩结果比较

表1实验学校1~5年级实验班和对比班成绩对比统计表

学校

班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文化小学

实验班

94.7

95.8

89.7

84.7

85.7

对比班

95.8

95

88.8

84.4

87..5

老城小学

实验班

91

94.4

90.2

85..9

84..9

对比班

97

92.5

83.7

83..4

83..9

朝阳小学

实验班

95.7

96.5

95.9

90.7

85.8

对比班

95.4

94.5

91.7

86.5

84.2

丰乐小学

实验班

84.8

94.5

85.2

87.7

86.1

对比班

91.2

94

86.6

88

85.5

迎红小学

实验班

86.3

85.7

88.7

89.6

84.2

对比班

91.1

89.6

86.7

84.5

82.9

东风小学

实验班

93.1

92

90.7

84.9

85.9

对比班

94.1

86.7

84.5

80.1

80

中华小学

实验班

91.6

89.3

87

88.1

86.9

对比班

90

86.6

82.6

80.4

82.2

建文小学

实验班

89.4

89.1

85.9

84.1

85.2

对比班

94

92.2

86.7

84

82.8

育新小学

实验班

91

96.3

89.1

86.7

81

对比班

94

90.3

86

82.3

77.8

 

表21~5年级九个实验班平均成绩与对比班平均成绩统计表

五年的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学习观发生了变化。

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逐渐喜欢上了语文,实验班学生成绩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就说明了这一点。

 

2.问卷调查表

表3育新小学实验班级学生对实验课的评价统计表

问题

选项

人数

百分比(%)

对实验课的喜欢程度

很喜欢

37

51%

喜欢

23

32%

有点喜欢

9

12.5%

不喜欢

3

4%

实验课提高学习语文兴趣的程度

有很大影响

25

35%

有影响

38

53%

影响不大

7

10%

没有影响

2

3%

表4朝阳小学问卷调查表

实验课提高了你的语文成绩吗?

有很大提高

23

32%

有提高

41

57%

不知道

4

5.5%

没有提高

4

5.5%

调查显示,学生喜欢实验课,这在学生对主线学科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的情况下,是难得的。

3.语文成绩差异比较(注:

X、S、H分别代表平均分、标准差、标准化效果)

表5东风小学实验班

(1)与对比班语文成绩实验作用分析

前后

检测

检测

时间

班别

人数

指标

X

S

H

前测

2006年3月

实验班

69

84.70

6.19

-0.37

平行班

67

87.14

6.54

后测

2010年5月

实验班

75

69.83

16.61

0.40

平行班

74

62.50

18.38

实验作用

 

0.77

t值

 

3.47

显著性

 

(P<0.01)**

表6丰乐小学实验班与对比班语文成绩实验作用分析

前后

检测

检测

时间

班别

人数

指标

X

S

H

前测

2006年3月 

实验班

54

84.93

12.23

-0.76

平行班

52

90.58

7.45

后测

2010年5月 

实验班

71

73.82

14.77

0.56

平行班

74

63.07

19.05

实验作用

 

1.32

t值

 

3.79

显著性

 

(P<0.01)**

表7建文小学实验班与对比班语文成绩实验作用分析

前后

检测

检测

时间

班别

人数

指标

X

S

H

前测

2006年3月 

实验班

75

80.59

10.68

-0.36

平行班

83

83.70

8.57

后测

2010年5月 

实验班

75

71.80

13.77

0.98

平行班

81

51.76

20.48

实验作用

 

1.34

t值

 

5.80

显著性

 

(P<0.01)**

表8老城小学实验班与对比班语文成绩实验作用分析

前后

检测

检测

时间

班别

人数

指标

X

S

H

前测

2006年3月 

实验班

73

85.44

12.47

-1.97

平行班

77

95.76

5.23

后测

2010年5月 

实验班

69

73.03

12.25

0.41

平行班

73

64.95

19.80

实验作用

 

2.38

t值

 

5.84

显著性

 

(P<0.01)**

 

表9文化小学实验班与对比班语文成绩实验作用分析

前后

检测

检测

时间

班别

人数

指标

X

S

H

前测

2006年3月 

实验班

73

92.38

6.51

-0.06

平行班

69

97.88

98.20

后测

2010年5月 

实验班

72

74.74

12.47

0.59

平行班

73

64.15

18.07

实验作用

 

0.64

t值

 

5.59

显著性

 

(P<0.01)**

表10迎红小学实验班与对比班语文成绩实验作用分析

前后

检测

检测

时间

班别

人数

指标

X

S

H

前测

2006年3月 

实验班

58

69.72

15.49

-0.40

平行班

51

76.17

16.20

后测

2010年5月 

实验班

63

68.40

13.75

0.19

平行班

66

65.23

16.64

实验作用

 

0.59

t值

 

2.51

显著性

 

(P<0.05),*

表11育新小学实验班与对比班语文成绩实验作用分析

前后

检测

检测

时间

班别

人数

指标

X

S

H

前测

2006年3月 

实验班

63

91.38

4.91

0.05

平行班

55

90.87

9.54

后测

2010年5月 

实验班

72

71.76

14.15

0.40

平行班

68

64.94

16.85

实验作用

 

0.35

t值

 

2.00

显著性

 

(P<0.05),*

表12中华小学实验班与对比班语文成绩实验作用分析

前后

检测

检测

时间

班别

人数

指标

X

S

H

前测

2006年3月 

实验班

56

74.12

14.65

-0.04

平行班

58

74.83

17.15

后测

2010年5月 

实验班

70

64.10

18.63

0.00

平行班

70

64.06

18.71

实验作用

 

0.04

t值

 

0.18

显著性

 

(P<0.05),*

表13东风小学实验班与对比班前测、后测语文成绩差异分析

检测

时间

班别

N

X

S

Z

显著性

前测

(一年级)

实验班

69

84.7

6.19

2.22

(p<0.05)*

平行班

67

87.14

6.54

后测(五年级)

实验班

75

69.83

16.61

2.54

(p<0.01)**

平行班

74

62.5

18.38

表14文化小学实验班、对比班前测、后测语文成绩差异分析

检测

时间

班别

N

X

S

Z

显著性

前测

(一年级)

实验班

73

92.38

6.51

0.46

不显著

平行班

69

97.88

98.2

后测(五年级)

实验班

72

74.74

12.47

4.08

(p<0.01)**

平行班

73

64.15

18.07

表15育新小学实验班、对比班前测、后测语文成绩差异分析

检测

时间

班别

N

X

S

Z

显著性

前测

(一年级)

实验班

63

91.38

4.91

0.35

不显著

平行班

55

90.87

9.54

后测(五年级)

实验班

72

71.76

14.15

2.57

(p<0.01)**

平行班

68

64.94

16.85

表16朝阳小学实验班与对比班前测、后测语文成绩对照表

项目

人数

实验班

对比班

成绩比较

64

64

前测

(一年级)

平均分

95.6

94

+1.6

及格人数

62

63

及格率

96.5%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