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梯度稀释过程中用移液管把菌液从一支试管转移到下一支试管后,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吹吸三次,其目的是()
A.增加试管内的溶氧量B.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C.使试管中菌液的浓度降低D.使细菌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用移液管稀释菌液时,吹吸三次的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考点:
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
【名师点睛】梯度稀释过程中用移液管把菌液从一支试管转移到下一支试管后,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吹吸三次,其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2.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环芳烃,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为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并投入除污,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应配制来源于被原油污染土壤的土壤稀释液备用
B.配制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
C.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
D.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即为所需菌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筛选分离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
样品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筛选分离能够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的细菌需要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接种分离.
解:
A、筛选能够利用多环芳烃为碳源的菌种,则在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应该含有,所以配置来源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稀释液,A正确;
B、配置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与通用培养基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以原油(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B正确;
C、在无菌环境下,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到选择培养上,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会杀死原有菌种,C错误;
D、题干有个信息“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烃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所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即为所需菌种,D正确.
故选:
C.
考点:
微生物的利用.
3.下列有关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断搅拌,以免发生焦糊
B.灼烧、高压蒸汽灭菌、紫外线照射等都属于无菌技术
C.样品中活菌数量统计时,接种方法应采用划线法
D.用平板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答案】ABD
【解析】琼脂属于多糖,在熔化琼脂时,需要控制火力并不断搅拌,以免发生焦糊,A正确;灭菌和消毒都属于无菌技术,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静止的空气常用紫外线照射等都属于无菌技术,B正确;样品中活菌数量统计时,接种方法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用平板培养基培养微生物时,为防止水蒸气凝集滴入培养基造成干扰或污染,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培养,D正确。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4.水体微生物群体对有机物有分解作用。
下图所示为一种新的有机物吡啶羧酸(分子式为C6H5NO2)进入水体后被微生物分解的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该有机物第二次进入该水体的时刻。
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和第二次比较,第一次吡啶羧酸进入水体有一定的延迟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
A.吡啶羧酸太少,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的碳源和氮源不足
B.吡啶羧酸加入水体后诱导微生物基因突变需要一定的时间
C.吡啶羧酸诱导产生分解吡啶羧酸的酶需要一定的时间
D.水体微生物群体细胞中代谢产物的积累使酶活性降低
【答案】C
【解析】
5.关于酶合成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酶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诱导酶的合成不受遗传物质控制
B.诱导酶的合成调节属于基因表达的调节
C.诱导酶的合成一旦开始,就不受环境中诱导物的影响
D.酶合成的调节与微生物增强的适应能力无关
【答案】B
【解析】组成酶的合成受遗传物质控制,诱导酶的合成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受遗传物质的控制,通过酶的合成调节能够使生物体适应环境,又不至于造成原料的浪费。
6.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固体培养基
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C.噬菌体能使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裂解,菌落变得透明
D.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是MS固体培养基,A正确;每一种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B正确;噬菌体能使固体培养基上的细菌裂解,菌落变得透明,C正确;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D错误。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7.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
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 ②霉菌 ③放线菌 ④固氮细菌
A.④③②B.④②③
C.④①②D.④②①
【答案】B
【解析】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但固氮细菌的氮源是氮气,可在该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则霉菌等真菌可正常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但不影响放线菌的生长。
故选B。
8.关于组成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酶既是胞内酶又是胞外酶
B.受遗传物质和营养物质调控
C.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
D.组成酶是在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合成的
【答案】C
【解析】:
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可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
组成酶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其合成只受遗传物质控制,诱导酶则是在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的情况下才能够由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酶,诱导酶的合成提高了微生物的适应性。
9.如图表示培养和纯化X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火菌处理
B.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罝
C.步骤③应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
D.步骤④划线结束后在皿盖上做好标注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①是倒平板,②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③是进行平板划线,④是培养。
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需要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B错误;步骤③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C正确;图中操作结束后需在培养基皿底标注菌种及接种日期等信息,而不是在皿盖上做标注,D错误。
10.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对。
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培养培中大肠杆菌的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
B.发生突变的大肠杆菌DNA分子中共有6种碱基配对方式
C.大肠杆菌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代,才能实现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C—G的替换
D.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增强
【答案】B
【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配对,又可以与碱基G配,使得碱基对发生改变,则该培养液中基因突变频率明显提高,A正确;发生突变的大肠杆菌DNA分子中共有8种碱基配对方式,即5-Bu⇌A,5-Bu⇌G、A⇌T、G⇌C,B错误;5-溴尿嘧啶可以与A配对,又可以和C配对,复制一次A-5-溴尿嘧啶,T-A,G-C,C-溴尿嘧啶,复制第二次时有5-溴尿嘧啶-C,复制第三次C-G,所以需要经过3次复制后,才能实现细胞中某DNA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T-A到G-C的替换,C正确;A-T之间2个氢键,C-G之间3个氢键,则很多位点发生T-A到C-G的替换后,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增强,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特征;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1.下表是一种培养基的配方,此培养基可以提供的营养有几类()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水
0.5g
1g
0.5g
2g
200mL
A.3类B.4类C.5类D.6类
【答案】C
【解析】
12.下列关于微生物代谢的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活性的调节是指温度对酶活性调节
B.组成酶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与生长环境中的营养物质无关
C.通过对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微生物细胞内不会积累大量的代谢产物
D.酶活性调节现象只在产物对产生该产物的酶直接抑制
【答案】A
【解析】
13.近年来,我国内地市场食品中多次检出大肠杆菌超标。
有关大肠杆菌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②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需添加有机物;
③拟核DNA因为比真核DNA分子小,因此通常可作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载体;
④其遗传性状主要由拟核中DNA控制
⑤其代谢产物有抗生素、维生素、毒素和激素等;
⑥其生殖方式是通过细胞分裂
A.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①②④⑥
【答案】C
【解析】
14.下列操作中,属于灭菌方法的是
A.接种前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和工作台面
B.接种中试管口等易被污染的部位通过火焰
C.牛奶在80℃下煮15min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D.氯化汞溶液浸泡外植体1〜2min后用无菌水冲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和工作台面,属于消毒,A错误;
B、接种中试管口等易被污染的部位通过火焰,属于灭菌,B正确;
C、牛奶在80℃下煮15min以杀死其中的微生物,属于巴氏消毒法,C错误;
D、氯化汞溶液浸泡外植体1~2min后无菌水冲洗,属于化学药剂消毒,D错误.
故选:
B.
1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采用甘油管藏法保藏
B.统计活菌数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C.培养基中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物质,一定也能作为能源
D.平板划线时,每次划线前都要将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
【答案】D
【解析】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釆用甘油管藏的方法,A错误;统计活菌数的常用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B错误;培养基中无机碳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碳源,但不能作为能源,C错误;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以杀死接种环上的微生物,D正确。
【点睛】解答A选项,能区分临时保藏法和甘油管藏法,长期保存的菌种要使用甘油管藏法。
16.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培养基是()
A.NaCl、K2HPO4、葡萄糖、尿素、琼脂糖、水、酚红
B.NaCl、K2HP4、葡萄糖、琼脂糖、水、酚红
C.NaCl、K2HPO4、尿素、琼脂糖、水
D.NaCl、K2HPO4、牛肉膏、酵母提取物、琼脂糖、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1、微生物的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
2、微生物筛选的关键是选择培养基的使用,通过选择培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筛选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必须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用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定.
解:
A、该配方中尿素是唯一氮源,用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A正确;
B、该配方缺少尿素为唯一氮源,B错误;
C、该配方缺少碳源C,错误;
D、该配方不是选择培养基,不能筛选尿素分解菌,D错误.
故选:
A.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17.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
B.培养基只有两类:
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
【答案】A
【解析】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A正确;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照用途可以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B错误;固体培养基中加入了凝固剂了,加水不能形成液体培养基,C错误;单个细菌肉眼是看不到的,D错误。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名师点睛】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任何培养基中均需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能源、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和生长因素,但不同营养类型、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营养元素的要求又有很大差异。
18.以农作物秸秆等含纤维素丰富的材料为原料,经加工可制成燃料乙醇,这种“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关注。
农作物秸秆经预处理后,应该选用某种酶进行水解处理,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你认为这种酶可从以下哪种微生物中提取()
A.制作腐乳的毛霉
B.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C.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D.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答案】C
【解析】毛霉产生的主要是蛋白酶和脂肪酶,A错误;醋酸菌能够利用葡萄糖或乙醇,但不能利用纤维素,B错误;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能够分解利用腐木中的纤维素,可以产生纤维素酶,C正确;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够产生脲酶,能使尿素分解,D错误。
19.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中,为了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对分解纤维素细菌的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
A.未接种的只有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接种了的只有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题目中筛选的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故可采用含纤维素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含除纤维素以外的其他碳源的培养基作为对照,其他处理相同。
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实验的对照组设计,意在考查考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20.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10ml不同的培养基,然后接种相同的大肠杆菌样液。
培养36小时后,计算菌落数,结果如下表。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培养皿
培养基成分
菌落数
Ⅰ
琼脂、葡萄糖、N源、无机盐
35
Ⅱ
琼脂、葡萄糖、生长因子、N源、无机盐
250
Ⅲ
琼脂、生长因子、N源、无机盐
0
A.该实验可以采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微生物
B.该实验不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
C.Ⅰ和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生长因子
D.Ⅱ和Ⅲ对照,说明在自然界大肠杆菌生长过程中将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该培养基含有琼脂,为固体培养基,A错误;平板划线法接种只能用于分离菌种,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B正确;Ⅰ与Ⅲ对照,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需要生长因子,C错误;Ⅱ和Ⅲ对照,自变量是有无葡萄糖,说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碳源如葡萄糖,但是不能说明葡萄糖是唯一的碳源,D错误。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培养
21.微生物群体生长状况的测定方法可以是()
①测定样品的细胞数目 ②测定次级代谢产物的总含量
③测定培养基中细菌的体积 ④测定样品的细胞重量
A.②④B.①④C.①③ D.②③
【答案】B
【解析】微生物群体生长状况的测定主要测定微生物群体的细胞数目或重量。
22.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
B.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C.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碱性
D.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
【答案】C
【解析】维生素是乳酸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在体内又不能合成,因此要在培养乳酸菌的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A正确;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PH是中性或微碱性,所以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B正确;霉菌生长所需要的PH是酸性,培养霉菌时应将PH调至酸性,在碱性情况下不易繁殖,甚至会导致霉菌死亡,培养霉菌时应将PH调至酸性,C错误;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时无氧呼吸受抑制,因此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D正确.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名师点睛】本题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配制培养基和控制培养条件的题目,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问题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判断.
23.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菌的实验操作中,对于获得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影响最大的是()
A.制备浸出液的土壤取自土壤的表层
B.涂布前涂布器未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灭菌
C.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添加尿素作为氮源
D.接种操作者的双手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
【答案】C
【解析】解:
A、制备浸出液的土壤取自土壤的表层与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有关但影响不大,A错误;
B、涂布器未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灭菌可能会造成污染,与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有关但影响不大,B错误;
C、该培养基必须以尿素为唯一的氮源,不能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在其中添加尿素作为氮源,该操作对实验影响最大,C正确;
D、接种操作者的双手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可能会造成污染,但与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有关但影响不大,D错误.
【考点定位】以尿素为氮源,测定能生长的细菌的数量.
【名师点睛】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回顾和梳理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菌的实验操作的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即可正确作答.
24.下图是微生物接种示意图,操作顺序为1→2→3→4→5,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B.划线操作须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由单个细胞形成的菌落一定出现在5区域
D.只需在l区域划线前和5区域划线后对接种环灭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示方法为平板划线法,故A错误。
为了防止杂菌的入侵划线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故B正确。
从1-5是逐步稀释的,单个的菌落在3或4也有可能出现,故C错误。
在每次划线后都应该对接种环进行灭菌,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纯化方法,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5.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①加尿素
②不加尿素
③加琼脂
④不加琼脂
⑤加葡萄糖
⑥不加葡萄糖
⑦加硝酸盐
⑧不加硝酸盐
A.①③⑤⑦
B.①③⑤⑧
C.②④⑥⑧
D.①④⑥⑦
【答案】B
【解析】要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①正确、②错误;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用固体培养基需加入琼脂,③正确,④错误;培养基中需要加碳源即葡萄糖,⑤正确,⑥错误;不需要氮源,故不加硝酸盐,⑦错误,⑧正确,因此B正确。
二、非选择题
26.进入冬季,城市出现严重雾霾,与秸秆野外焚烧有一定关系,为破解秸秆处理瓶颈,微生物专家力图通过微生物降解技术使秸秆能尽快腐烂掉,增加土壤肥力,缓解环境污染。
试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专家研制的降解秸秆的催腐剂是十余种能分解纤维素的霉菌、细菌和酵母菌的组合,其中_____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者不同。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以将_________分解为__________。
(3)微生物专家为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制备了选择培养基,将菌液进行一系列___________,从而得到单个菌落,再采用__________方法进行鉴定,得到右图的菌落.那么,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4)图中所示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看,属于______培养基。
(5)为探究催腐剂在不同条件下对玉米秸秆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秸秆平验还存在不完善之处,请你说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菌纤维二糖葡萄糖梯度稀释刚果红染色①固体缺少35度无催腐剂的对照组
【解析】试题分析:
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范围葡萄糖。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能够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就是纤维素分解菌。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1)霉菌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以将纤维二糖分解为葡萄糖。
(3)微生物专家为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制备了选择培养基,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从而得到单个菌落,再采用刚果红染色方法进行鉴定.纤维素酶的量越多,活性越强,分解的纤维素越多,透明降解圈越大,所以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①。
(4)图中所示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看,属于固体培养基。
(5)设计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性原则,分析实验表格可知,该实验还存在不完善之处,缺少35度无催腐剂的对照组。
27.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为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
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
KH2PO4
Na2HPO4
MgSO4•7H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g
2.1g
0.2g
10g
1g
15g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溶到1000mL,调pH为7.2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这种培养基从物理性质划分属于_______培养基。
“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和,为了满足图示锥形瓶中目的菌对氧气的需求,应采用的操作方法是。
(2)图中将细菌(非硝化细菌)转到培养基上时,应采用法接种,获得单个菌落。
初步筛选出来的菌种,还需要用生化的方法作进一步的鉴定:
在此培养基中接种并培养初步筛选的菌种,若PH(降低/不变/升高),说明该菌种能够分解尿素。
(3)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
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由于土样不同②由于培养基被污染③由于操作失误④没有设置对照。
【答案】
(1)筛选目的菌固体(1分)尿素葡萄糖振荡培养(或搅拌)
(2)稀释涂布平板升高[来源:
学.科.网]
(3)①②③
【解析】
(1)分析题图培养基配方可知,此培养基是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这样只有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不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长,起到了筛选能分解尿素的菌的作用.从物理形态看,培养基配方中含有凝固剂琼脂,属于固体培养基.“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氮源和葡萄糖.为了满足图示锥形瓶中液体培养基中目的菌对氧气的需求,应采用的操作方法是振荡培养(或搅拌).
(2)将图中的液体菌液转移接种到固体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