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2613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

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州七号”的防护层中含聚四氟乙烯,制备聚四氟乙烯的单体属于不饱和烃

B.聚乳酸是常用的微生物降解高分子:

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统称化学纤维

C.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在一些反应中可作催化剂

D.回收地沟油制造生物柴油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答案】A

【解析】A.“神州七号”的防护层中含聚四氟乙烯,制备聚四氟乙烯的单体为四氟乙烯,属于不饱和卤代烃,A不正确;B.聚乳酸是常用的微生物降解高分子,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统称化学纤维(以区别于天然纤维),B正确;C.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在一些反应中可作催化剂,如合成氨工业,C正确;D.回收地沟油制造生物柴油,既变废为宝又减少污染,所以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D正确。

本题选A。

2.在通风橱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

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此Ⅰ、Ⅱ中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Ⅰ中由于稀硝酸有强的氧化性,与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得到电子被还原变为NO,气体为无色,当遇到空气时,发生反应:

2NO+O2=2NO2,气体变为红棕色的NO2,A正确;B、在Ⅱ中浓硝酸有强的氧化性,在室温下遇铁、铝会使金属表面氧化产生一层氧化物薄膜,对内层金属起保护作用,从而防止金属的进一步反应,即发生钝化现象,因此不能进一步反应,这恰好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因此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错误;D、Ⅲ中将金属铜放入浓硝酸中,Fe、Cu及浓硝酸构成原电池,由于铁在浓硝酸中发生发生钝化,因此铁为原电池的正极,铜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Cu2+,在正极上溶液中的NO3-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O2气体,因此会看到有红棕色的气体产生。

针对Ⅲ中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根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判断Fe是否被氧化,D正确,答案选C。

考点:

考查浓硝酸、稀硝酸与金属的反应的规律、现象及应用的知识。

3.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1.2LCCl4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在Na2O2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1molO2,转移电子数目为2NA

C.常温常压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与Na2S溶液Na+数目相等

D.常温常压下,4.6g乙醇中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0.8NA

【答案】B

【解析】A.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无法计算11.2LCCl4的物质的量,所以A不正确;B.Na2O2中的O是-1价,在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所以每生成1molO2,转移电子数目为2NA,B正确;C.因不知道溶液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它们的物质的量,C不正确;D.乙醇分子中共有7个极性键,4.6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0.7NA,D不正确。

点睛:

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的使用对象为气体,使用条件是标准状况.

4.下列各图与表述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时A、B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B.用图②所示装置蒸发FeCl3溶液制备无水FeCl3

C.图③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钡溶液时产生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变化

D.图④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中,溶液B为浓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A.由图①可知,将t1℃时A、B的溶解度相同,故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

分别升温至t2℃时,A和B的溶解度都增大,所以其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即B=A,A不正确;B.蒸发FeCl3溶液时,氯化铁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盐酸,盐酸易挥发,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无法得到无水氯化铁,B不正确;C.向一定量的明矾溶液中逐滴滴加一定浓度氢氧化钡溶液时,溶液中的铝离子先逐渐沉淀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钡过量后,氢氧化铝又逐渐溶解,C正确;D.由图④中钠离子的迁移方向可知,电解池的右池为阳极室,溶液A为浓氢氧化钠溶液,溶液B为稀氯化钠溶液,D不正确。

本题选C。

点睛:

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室通入饱和食盐水,阴极室通入稀氢氧化钠溶液。

电解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钠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阴极移动,故氯化钠溶液浓度变小;阴极上水电离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生成了强碱,故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变大。

5.在温度T1和T2时,分别将0.50molCH4和1.20molNO2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CH4(g)+2NO2(g)?

N2(g)+CO2(g)+2H2O(g),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0

20

40

50

T1

n(CH4)/mol

0.50

0.35

0.25

0.10

0.10

T2

n(CH4)/mol

0.50

0.30

0.18

0.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NO2的平衡转化率为70.0%

B.该反应的△H>0、T1<T2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30molCH4和0.80molH2O(g),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T1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0molCH4和1.20molNO2,与原平衡相比,达新平衡时N2的浓度增大、体积分数减小

【答案】D

【解析】A、5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甲烷的转化率(0.5-0.15)/0.5×100%=70.0%,故A正确;B、如果该反应是吸热反应,T2时达到平衡,CH4的物质的量大于T1,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消耗甲烷较多,因此T1>T2,故B错误;C、

CH4(g)+2NO2(g)

N2(g)+CO2(g)+2H2O(g) 

起始浓度:

0.51.2000

变化:

0.40.80.40.40.8

...............

点睛:

本题易错点在选项C和选项D,选项C判断平衡向哪个方向进行,需要根据Qc和K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Qc>K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Qc=K说明达到平衡,Qc

6.某溶液含有Fe3+、Al3+、Ba2+、Ag+、K+五种阳离子,现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四种溶液,按图所示步骤分开五种离子。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沉淀乙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银的混合物B.溶液3中含有Al3+

C.试剂①是NaCl,试剂④是H2SO4D.溶液4含有三种阳离子,分别是H+、Na+、K+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从题目所给的图示步骤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①步分离五种离子中的一种离子,只能是Ag+与Cl-结合生成AgCl沉淀.第②步产生的沉淀和剩余的溶液分别分离出两种离子,应用NH3•H2O沉淀出Fe3+和Al3+,然后用强碱NaOH溶液将Fe(OH)3和Al(OH)3分离.第④步用SO42-将Ba2+和K+分离,A.沉淀乙是Fe(OH)3和Al(OH)3的混合物,故A错误;B.溶液3中含有AlO2-,故B错误;C.由以上分析可知试剂①是NaCl,试剂④是H2SO4,故C正确;D.因分别加入氨水、氯化钠、硫酸,溶液4含有四种阳离子,分别是H+、Na+、K+、NH4+,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金属阳离子的定性分析,涉及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

【名师点晴】明确离子间发生的离子反应是解题关键;Fe3+、Al3+、Ba2+、Ag+、K+五种阳离子,Ag+可与H2SO4、NaOH、NH3•H2O、NaCl四种溶液反应生成沉淀,Fe3+、Al3+可与NaOH、NH3•H2O反应生成沉淀,而Ba2+只与H2SO4反应生成沉淀,加入①时,只产生一种沉淀,故①一定是NaCl,沉淀甲为AgCl;在滤液1中加入②后,生成两种沉淀,故②是NH3•H2O或NaOH而生成的沉淀,有一种在③中溶解,故②为NH3•H2O,③为NaOH,沉淀乙为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镁,沉淀丙为氢氧化镁,溶液3为偏铝酸钠,④为H2SO4,沉淀丁为硫酸钡,溶液4为氯化钠等,以此解答该题。

7.如图所示,甲装置可直接除去城市废水中的尿素,既能产生净化的水,又能发电。

乙装置可用于人工肾脏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的工作原理。

下列关于描述正确的是

A.甲乙装置连接是a接c、b接d

B.甲装置工作时H+移向负极

C.乙装置阴极室溶液的pH与电解前相比将升高

D.a和c电极都发生CO(NH2)2-6e-+H2O==N2↑+CO2↑+6H+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甲装置为燃料电池,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

乙装置为电解池,根据化合价升降可知c极为阳极,d极为阴极。

则有:

A.甲乙装置连接是a接d、b接c,错误;B.甲装置为原电池,电池工作时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H+移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工作时H+移向负极,错误;C.乙装置阴极反应为6H2O+6e-═6OH-+3H2↑(或6H++6e-═3H2↑),阳极反应为6Cl--6e-═3Cl2↑,CO(NH2)2+3Cl2+H2O═N2+CO2+6HCl,根据上述反应式可以看出在阴、阳极上产生的OH-、H+的数目相等,阳极室中反应产生的H+通过质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与OH-恰好反应生成水,所以阴极室中电解前后溶液的pH不变,错误;D.甲装置a极为负极,乙装置c极为阳极,都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因此电极方程式都为CO(NH2)2-6e-+H2O==N2↑+CO2↑+6H+,正确。

考点:

考查原电池及电解池原理。

8.高纯氧化铁性能稳定,无毒、无臭、无味,是食品、药品、化妆品常用着色剂。

某实验小组用工业FeCl3粗品(含Ca、Mn、Cu等杂质离子)为原料,以萃取剂Y(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法制取高纯氧化铁。

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已知:

试剂X是浓盐酸,HCl(浓)+FeCl3

HFeCl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判断,下列实验装置中,没有用到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用萃取剂Y萃取的步骤中:

①Ca、Mn、Cu等杂质离子几乎都在_________(填“水”或“有机”)相中。

②分液时,为保证液体顺利流下,应先_________,再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尽时,关闭悬塞后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3)制备萃取剂Y(甲基异丁基甲酮)时,其粗产品中含有异丙叉丙酮、4-甲基-2-戊醇、酸性物质等杂质。

一般可采用蒸馏法进行提纯。

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水银球置于_________。

蒸馏前,预处理粗产品时,可以先用_________洗(填所选试剂对应的字母,下同),后用_________洗,最后用_________洗。

A水B碳酸氢钠溶液C乙醇

(4)下列试剂中,反萃取剂Z的最佳选择是_________,反萃取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进行解释)。

A.高纯水B.盐酸C.稀硫酸D.酒精

(5)测定产品中氧化铁的含量需经酸溶、还原为Fe2+,然后在酸性条件下用标准K2Cr2O7溶液滴定(还原产物是Cr3+,杂质不与K2Cr2O7反应)。

现准确称取1.0g样品经酸溶、还原为Fe2+,用0.1000mol/L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①滴定起始和终点的液面位置如图,则消耗K2Cr2O7标准溶液体积为_________mL。

②产品中氧化铁的含量为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①

(2).水(3).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4).蒸馏烧瓶支管口处(5).A(6).B(7).A(8).A(9).加高纯水时,c(HCl)降低,平衡向转化为FeCl3的方向移动(10).20.00(11).96.0%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中信息及流程可知,氯化铁粗品经浓盐酸溶解后,再用Y萃取,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然后用Z对有机相进行反萃取、分液,向水相中加入草酸溶液,生成草酸铁沉淀,蒸发后,草酸铁经灼烧后分解得到高纯氧化铁。

(1)据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判断,下列实验装置中,②用于蒸发;③用于萃取;④用于过滤;⑤用于灼烧;没有用到的是①。

(2)用萃取剂Y萃取的目的是除去杂质,所以①Ca、Mn、Cu等杂质离子几乎都在水相中。

②分液时,为保证液体顺利流下,应先将分液漏斗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再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尽时,关闭旋塞后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3)制备萃取剂Y(甲基异丁基甲酮)时,其粗产品中含有异丙叉丙酮、4-甲基-2-戊醇、酸性物质等杂质。

一般可采用蒸馏法进行提纯。

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蒸馏前,预处理粗产品时,可以先用水洗除去可溶于水的醇和酸等杂质,选A;后用碳酸氢钠溶液洗,除去残留的酸,选B;最后用水洗,除去残留的碳酸氢钠溶液,选A。

(4)反萃取剂Z的最佳选择是水,选A。

反萃取能发生的原因是:

加高纯水时,c(HCl)降低,平衡HCl(浓)+FeCl3

HFeCl4向转化为FeCl3的方向移动。

(5)①由图可知,滴定起始的读数为0.80mL,终点的读数为20.80mL,则消耗K2Cr2O7标准溶液体积为20.00mL。

②由铁元素守恒及电子转移守恒可得到关系式3Fe2O3~6Fe3+~K2Cr2O7,则n(Fe2O3)=3n(K2Cr2O7)=3

20.00

L

0.1000mol/L=0.006000mol,所以产品中氧化铁的含量为0.006000mol

160.0g/mol

1.0g

100%=96.0%。

9.工业上以锂辉石为原料生产碳酸锂的部分工业流程如下:

已知:

①锂辉石的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其中含少量Ca、Mg元素。

②Li2O·Al2O3·4SiO2+H2SO4(浓)

Li2SO4+Al2O3·4SiO2·H2O

③某些物质的溶解度(s)如下表所示。

T/℃

20

40

60

80

s(Li2CO3)/g

1.33

1.17

1.01

0.85

s(Li2SO4)/g

34.2

32.8

31.9

30.7

(1)从滤渣Ⅰ中分离出Al2O3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已知滤渣2的主要成分有Mg(OH)2和CaCO3。

向滤液1中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个步骤中,用“热水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将Li2CO3粗品制备成高纯Li2CO3的部分工艺如下:

a.将Li2CO3溶于盐酸作电解槽的阳极液,LiOH溶液做阴极液,两者用离子选择透过膜隔开,用惰性电极电解。

b.电解后向LiOH溶液中加入少量NH4HCO3溶液并共热,过滤、烘干得高纯Li2CO3。

①a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后,LiOH溶液浓度增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b中生成Li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磷酸亚铁锂电池总反应为:

FePO4+Li

LiFePO4,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可传导Li+,试写出该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l3++3NH3H2O==Al(OH)3↓+3NH4+

(2).Ca(OH)2

Ca2++2OH-,Mg2+与OH-结合生成Ksp很小的Mg(OH)2沉淀,导致平衡右移,生成Mg(OH)2沉淀(3).Li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4).2Cl-—2e-==Cl2(5).阴极氢离子放电,锂离子向阴极移动(6).LiOH+NH4HCO3

Li2CO3+2H2O+NH3↑(7).FePO4+Li++e-=LiFePO4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化学工艺流程,

(1)根据流程,生成沉淀,需要加入过量试剂a,因为Al(OH)3溶于强碱,不溶于弱碱,因此试剂a为NH3·H2O,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2)石灰乳中存在Ca(OH)2

Ca2++2OH-,Ca(OH)2属于微溶物,Mg(OH)2属于难溶物,Mg2+结合Ca(OH)2电离产生的OH-生成更难溶的Mg(OH)2,使平衡向右移动,生成氢氧化镁沉淀;(3)根据流程图,制备Li2CO3,根据信息③中溶解度,Li2CO3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热水洗涤的目的是减少Li2CO3的损失;(4)①根据电解原理,阳极上应是阴离子放电,因此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②根据电解原理,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因此LiOH浓度增大;根据b提供信息,HCO3-与OH-反应生成CO32-和H2O,碳酸锂溶解度较小,因此生成碳酸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LiOH+NH4HCO3

Li2CO3+2H2O+NH3↑;(5)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因此FePO4在正极上发生反应,即正极反应式为FePO4+Li++e-=LiFePO4。

10.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碳、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对缓解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反应CO(g)+2H2(g)

CH3OH(g)ΔH=-99kJ·mol-1中的相关化学键能如下:

则x=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既可以作为燃料,还可用于合成其它化工原料。

在一定条件下可利用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

CH3OH(g)+CO(g)

HCOOCH3(g)ΔH=-29.1kJ·mol-1。

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H3OH(g)和2molCO,测得容器内的压强(p:

kPa)随时间(min)的变化关系如下图中Ⅰ、Ⅱ、Ⅲ曲线所示:

①Ⅱ和Ⅰ相比,改变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Ⅰ在5min时达到平衡,在此条件下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速率v(HCOOCH3)=__________。

③反应Ⅱ在2min时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Ⅱ)=__________。

在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上述反应达到平衡Ⅱ时,再往容器中加入1molCO和2molHCOOCH3后v(正)_____v(逆)(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④比较反应Ⅰ的温度(T1)和反应Ⅲ的温度(T3)的高低:

T1______T3(填“﹥”“﹤”“﹦”),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会破坏臭氧层。

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和CO转变成CO2和N2。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某新型催化剂对CO、NO催化转化进行研究,测得NO转化为N2的转化率随温度、CO混存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利用以下反应填空:

2NO+2CO

N2+2CO2(有CO)2NO

N2+O2(无CO)

①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n(NO)/n(CO)=1的条件下,应控制的最佳温度在___左右.

A.670KB.770KC.870KD.970K.

【答案】

(1).1076

(2).Ⅱ中使用催化剂(3).0.10mol·L-1·min-1(4).2L·mol-1(5).﹤(6).浓度商Qc=1.5/(0.5×1)=3﹥2=K反应向逆方向进行,故v(正)﹤v(逆)(7).﹥(8).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温,平衡向正向进行(或反应Ⅰ达平衡时所需的时间比反应Ⅲ达平衡时所需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故T1温度更高)(9).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更有利于向逆反应方向进行(10).B(或850~900之间都可以)

【解析】

(1)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则ΔH=x+2

436kJ·mol-1-3

413kJ·mol-1-343kJ·mol-1-465kJ·mol-1=-99kJ·mol-1,则x=1076。

(2)①由CH3OH(g)+CO(g)

HCOOCH3(g)可知,该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同。

由图像可知,Ⅱ和Ⅰ相比,其平衡状态的压强相同,说明这两个平衡是在相同温度下建立的,但建立平衡所用的时间不同,说明反应速率不同,所以改变的反应条件是:

Ⅱ中使用催化剂。

②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H3OH(g)和2molCO,反应Ⅰ在5min时达到平衡,在此条件下CH3OH(g)+CO(g)

HCOOCH3(g)从反应开始到达到平衡时,由图可知,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4:

3。

在同温同体积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平衡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3mol,气体的总变化量为1mol,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HCOOCH3的平衡量等于气体的总变化量,即n(HCOOCH3)=1mol。

因此,速率v(HCOOCH3)=

=0.10mol·L-1·min-1。

③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可以由平衡I的数据计算K(II),平衡I体系中各组分的平衡浓度均为0.5mol/L。

在相同温度下,反应Ⅱ在2min时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Ⅱ)=K(I)=

2L·mol-1。

在体积和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在上述反应达到平衡Ⅱ时,再往容器中加入1molCO和2molHCOOCH3后v(正)﹤v(逆),原因是:

由浓度商Qc=1.5/(0.5

1)=3﹥2=K可知,反应向逆方向进行,故v(正)﹤v(逆)。

④反应Ⅰ的温度(T1)和反应Ⅲ的温度(T3)相比,T1﹥T3,判断的理由是: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降温可以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减小(或反应Ⅰ达平衡时所需的时间比反应Ⅲ达平衡时所需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快,故T1温度更高)。

(3)①若不使用CO,温度超过775℃,发现NO的分解率降低,其可能的原因为:

此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更有利于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②在n(NO)/n(CO)=1的条件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