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三道防线的现状及应对措施.docx
《农村信用社三道防线的现状及应对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三道防线的现状及应对措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信用社三道防线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农村信用社“三道防线”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三道防线是构建内部监督防范体系,强化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切实提高内部防范能力,有效防范经营风险,遏制各类违纪和案件发生的一大重要举措,也是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的重要手段,全市农村信用社运行近三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把“三道防线”建设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各级防线监督职能作用,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合力监控的互控机制,笔者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三道防线”建设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信用社“三道防线”的现状
客观地讲,农村信用社近年来不断完善和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特别是在加强“三道防线”建设中,反复修改制定完善了各道防线的检查内容和考核办法,但在各道防线的执行、监督、考核及问责方面还存在疏漏和薄弱环节。
(一)一道防线现状
1、制度建设存在盲区。
一是部分信用社未对考核办法进行细化。
尽管联社出台了各种考核办法,但信用社多将经营目标的考核分解到所辖各网点,而忽略了内控考核的细化及内外勤责任人细化;二是重制度建立,轻程序制定或缺乏可操作性。
由于联社的制度有部分是指导性和框架式的,多数信用社没有结合自身管理需要进行细化,内容上只强调了“做什么”,而忽略了“怎样做”,有的建立了但没有具体操作内容,使一些员工认为“结果重于过程”。
滥用“猫论”导致逆向操作、“先斩后奏”、越权办理业务等违规行为屡见于实际工作中。
2、制度学习未落到实处。
有的信用社写在纸上,讲在嘴上,贴在墙上,却不认真地对症下药,落不到实处。
部分岗位人员不具备与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相适应的能力。
多数社只重视业务人员上岗操作技能,而忽略了法规和制度的学习,难免在工作中“自由发挥”,在风险防范的“火山口上”“翩翩起舞”,造成很多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堵住。
如有的信贷员欠缺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签订合同随意性较大,催收贷款忽视诉讼时效、执行时效,造成信用社权利丧失、资金损失。
3、有章不循,屡反屡范。
主要反映在我行我素漠视信用社的规章制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情大于制度。
一是临柜人员相互制约相互控制不到位。
如账户管理方面对异常现金支取没有采取监控措施,未按规定用途办理大额提现比较普遍,部分社未进行适时审批,有的一天或几天在大额支付登记薄上集中登记,对客户资金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缺乏鉴别能力。
银企对账未按规定办理,大部分信用社会计人员既负责银企对账又负责账务处理,失去监督约束。
柜员与柜员相互之间未对当天交易的合规性、完整性与当日柜员流水进行核对,未对查询查复交易以及柜员相互之间的现金和重空凭证尾箱进行交叉复核或复核走过场等问题;二是信贷管理不到位。
如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三查制度”流于形式、同一借款人有多元授信主体、第一责任人制度落实难等问题。
“三查制度”中,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阅帐薄、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信贷人员作不出有深度的调查,不对相关的数字进行核实,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对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采集和运用,按照信贷管理的要求进行摘录、整合,做出表面文章,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做出的结论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
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
但信贷人员放松了很多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由于到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少,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这种检查是企业报表数据的移位和凭印象做出的书面反映,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
再就是小额农户评级授信多数信用社在授信时听村长或客户经理意见,造成信息不对称。
4、重任务完成,轻制度执行。
部分信用社不能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往往为了信用社的短期利益而不惜违犯规章制度。
如有的信用社为了完成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进行顶名、冒名、假名等违规操作;有的社为了完成存款任务,以私款公存逃避利息税为诱饵;还有的不坚持储蓄实名制,违规开立储蓄帐户;有的怕得罪客户,一天内化整为零多笔支取大额现金;有的社为了控制不良贷款发生率,在借款人未到场办理展期或借新还旧手续的情况下,信贷人员主动调整贷款期限,为债权维护埋下了祸根。
5、监督检查不到位
基层信用社管理人员在履职检查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不熟悉业务。
部分分社负责人长期从事信贷管理工作,不熟悉新业务系统,不知从何查,怎样入手去查;二是不认真履职。
部分机构管理员或事后监督员为应付联社检查,干脆将上次的稽核底稿简单抄录过来,对授权授信重要业务未真正核对过,直接在柜员流水表上打√以示核对,使业务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违规和重大风险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加之主办会计对分社只是抽查,对所反映的问题不及时或不全面,形成操作风险隐患;三是对稽核发现的问题整改查处不到位。
主任、主办会计和分社负责人在层层监督检查时,未对各个层次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事实确认,提出整改意见,大多停留在口头上,持续监督整改和跟踪检查工作不到位,有的碍于情面,怕得罪人,对严重问题或屡反屡范问题不敢给予经济处罚,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违规违纪得不到及时查处,助长了责任人的侥幸心理,致使问题屡反屡范,导致一道防线柜人员、主办会计、信用社正副主任和分社负责人的层层监督的连环控制未有效落实。
(二)二、三道防线管理现状
1、检查方式陈旧。
这是三道防线监督的共性问题:
一是监管手段的科技含量不高。
未充分发挥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作用;检查方式单一,多以“间断式”检查为主,缺乏连续性、全面性。
二是检查没有深度。
反应在浅层检查多,深层挖掘少;共性问题多,个别问题少;业务检查多,行为排查少;问题发现多,堵塞漏洞少(从而导致屡查、屡犯、屡纠、屡不改的恶性循环)。
2、职能部门监管存在盲区。
由于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新业务发展较快,加之职能部门检查人员有限,监管项目又以专项居多,职能部门除了应付市联社专项检查外,有的联社就是实行季度联合检查,这样的检查由于时间紧,范围广,只是泛泛而查,其结果没有深度。
部门每季要求专项检查的项目未有效落实,如代理业务、固定资产、异常交易处理及查询查复、抵债资产、新增大额贷款及其资金的监管、表外业务特别是已核销贷款和央行票据置换等缺乏季度检查的连续性。
3、对风险不能有效识别。
目前农村信用社稽核监督着力点为落实制度检查和案件查处。
对农村信用社经营深层次的矛盾(如资产质量、资金营运、财务状况等)和危及信用社生存的金融风险问题则关注不多。
多数联社信贷业务仅满足于决策环节的“审贷分离”,但缺乏信贷风险度和交易风险管理监控手段,不能进行有效预警管理。
对已识别风险不能准确评估和有效控制,突出表现为监控手段、措施不适当,不能发挥作用。
如对集团客户风险和关联企业风险,因关联关系复杂、多头授信,信用社无法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不能准确评估风险程度,一旦风险暴露,将承担巨额损失。
4、稽核员专人不专职,无法达到序时稽核的要求。
稽核员既要承担高级管理人员的离任稽核、任期稽核(稽核中对所有贷款户逐笔内查外对),又要承担本部室的再监督工作和应付上级行社的各种专项检查以及各职能部室中的一些专项工作,加之一年内多次抽调部分稽核员到市联社检查,有的联社稽核监察未分开,纪检监察工作特别是*工作占据了一定时间,使分内分外工作两者不能兼顾。
而网点多的联社每个稽核员包片10余个网点,经过实践,现有稽核人员无法达到序时稽核和全过程的监督,更无法达到对业务运行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从中查找原因。
在检查中最多只是对信贷业务、财务收支和内部管理的合理性进行泛泛的常规检查,难以查找管理和内控中深层次的漏洞。
5、稽核再监督工作存在盲区。
由于稽核部与职能部门职位上是平行的,难以树立再监督工作的独立性与超脱性,致使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稽核对象仅为基层营业机构,很少涉及联社机关有关信贷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等业务和管理部门,即使涉及了也只是流于形式,而上述部门实际承担了大额贷款审批、财务开支审查、基本建设以及大宗物品采购等重要职能,不对上述部门进行同级监督检查,难免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稽核监督职能的发挥将不可避免地大打折扣。
发送的稽核建议书个别部室也难以落实。
二、防范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道防线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一道防线是“三道防线”的根本保证,是最关键的一环,主要从制度规范、临柜人员相互监督、主办会计、信用社正副主任和分社负责人的监督几个环节来控制。
1、制定规范科学、严密完善的内控制度是落实事前防范的最有效手段。
一是制定考试制度。
要定期对一段时间的各种制度和相关法规的学习进行考试,督促他们熟练掌握各项操作规程和依法合规经营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整合与细化制度。
一方面,信用社要将联社的相关管理制度中的核心内容摘录下来,整合为一本简明扼要、衔接配套的工具书,内外勤各一本,既便于记忆,又便于操作。
另一方面补充完善各项制度。
联社的部分制度是属指导性和框架性的,基层信用社要根据各类岗位人员具体职责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办法来,在明确做什么的基础上要制定出怎样去做的具体操作流程。
分两大类:
一类是业务操作技术性的制度、规则;另一类是业务制约监督性的制度、办法。
信用社在监督检查时,对业务各环节之间相互制约、协调的严密性、高效性以及完整合理性方面认真检查考证,围绕业务流、资金流、控制流,对流程线、风险点、制约点进行全程监控,消灭监控盲区。
对发现隐患和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反思,提出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性意见,使内控系统越来越完善,不断走向全面严谨、精密有效,达到新一轮更高层次的事前稽核控制;三是量化考核。
一方面明确各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对各岗位人员实行程序化、规范化、责任化管理,将责、权、利结合起来进行绩效考核,实行淘汰、诫勉等管理。
另一方面,可考虑主办会计上收区联社统一管理,改为委派制,工资和绩效薪酬由联社统一提取一定比例对其考核,这样主办会计既对联社负责,也对信用社负责。
充分体现其履职的独立性。
2、适时控制,相互监督制约是实施事中控制的关键。
一是加强各岗位人员之间相互监督制约。
对会计帐务处理全过程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即:
事前监督——受理业务时,临柜人员要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及数据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查;事中监督——对会计处理的凭证、帐表内容和数据进行复核,对经办的一切帐、簿、证、据、表要进行逐笔审查和复核,未经复核的支款凭证不得付款,报表不得上报、单证不得签发。
事后监督——对已经处理过的会计帐务实行再核对,必须保证所有柜员的业务操作均须有人在事后进行序时的不间断审查,检查中对重要业务的处理过程包括柜员流水中的授权授信特殊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注重帐务定期核对。
要坚持按照“六相符”的标准,做好定期核对工作。
建立和完善外部对帐制度,对不同帐务按规定进行每日核对或定期核对。
对农户贷款、储蓄存款要采取按年核对的方法,农户贷款做到逐笔上门核对,储蓄帐做到每年核对见底一次,并逐卡建帐。
3、加强一线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信用社各管理人员认识到位。
主动克服“老好人”、“怕得罪人”的思想,要敢于碰硬,大胆行使一道防线的监督职能,被检查对象也要认识到位,把检查监督当作及时发现问题、增强自身“免疫力”的保障措施来对待;二是重点加强对信贷、储蓄、财会、联行等涉及钱、账等重要岗位及其操作人员的管理。
对有不正常行为的必须引起高度关注,进行提醒谈话,或将其调离重要岗位,发现违规行为及时上报;三是认真履行监督检查。
主任不但要认真履行自身的监督检查职责,还要监督主办会计及分社负责人的履职情况,并对其履职情况按季进行考核;四是主办会计在检查的同时,要对临柜人员操作上的辅导和分社负责人或事后监督员检查方法上的辅导;五是检查要有深度。
在检查中要对业务运行的“过程”进行分析并从中查找问题的原因。
在调阅监控录像时,尽可能查阅全天资料,以便了解临柜人员的相互制约情况和整个操作流程的合规性,否则反映不出问题的全貌;六是提高检查方法。
第一种是提高流水审查技巧,基于流水环境下,迅速捕捉、判断并筛选可疑线索的科学分析原则和手段。
第二种是提高过程审计方法。
打破传统“帐平表等”的帐务审计模式,主要以综合业务系统的控制平台为支撑,以柜员操作流程和资金对象为中心,综合运用流水审查、系统查询、帐务核对等方式开展假帐甄别原则和高效工作流程。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二道防线监督制约机制
第二道防线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完善本专业的制度并对本专业的各项业务开展情况和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抓制度、重落实,构筑案件防范第二道监督防线。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
要从明确岗位职责入手,健全岗位责任制。
将内部岗位进行职责细分,不同岗位职责分配要合理、科学,体现相互制约的目标,使每个员工在其岗,明其责,每一岗位必须对内控措施的落实承担责任,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二是认真履行各自的监督检查职责。
加大对专业线上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突出加强对管理层的决策风险控制、会计业务监督控制和信贷业务检查控制,切实将监督履职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关注集团客户与关联交易风险、存款及柜台业务风险、客户经理制度隐含的风险、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违法违规及道德风险等。
加强对集团客户和关联企业存贷款管理,防范企业利用关联关系逃避监控和内外勾结作案,骗取信用社资金。
加强银企对账工作,对资金变化异常、往来频繁的账户进行重点排查,对大额存款户重点应进行逐户对账。
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抵债资产等非信贷资产,重点控制新购建和维修固定资产是否合规合法,有无报批计划,有无超标的现象;对抵债资产,重点检查抵债资产的取得是否合规合法,有无变相*,有无自用现象,处置是否按操作程序办理;对已核销呆账贷款,重点检查已核销呆账贷款是否按政策规定执行;对有价证券,重点检查账证是否相符,有无挪作他用;对同业往来,重点检查有无未经批准在其他商业银行开立账户,大额往来资金来源、去向是否坚持适时审签制度。
检查的关注点不是业务结果,而是业务运行流程、操作流程、控制流程,通过现场稽核,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现查现纠,将由此可能引发的违规事件及时消除。
2、坚持查帮结合。
各职能部门是对口专业部门,在搞好检查的同时,还要认真搞好业务辅导,查是手段,不是目的。
检查的目的是通过监督、检查、评价,促进农村信用社改善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保证信用社的事业健康发展。
根据稽核目的,确立检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一查二帮三促进。
也就是要立足于查,出发于帮,归总于促。
只有认真进行稽核检查,才能发现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要从帮的愿望出发,促进纠错除弊,达到促进、改进工作的目的。
3、优化信贷风险控制系统
一是制定标准化的贷款“三查”系统。
开发针对借款人的行业、财务状况、经营行为以及管理方面的风险警示信号,制定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标准;二是建立直观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企业的承贷能力分析指标体系,通过对企业最大限度所能承担负债的能力分析,控制企业的贷款规模,减少信贷资金被其直接或间接移位现象的发生,降低贷款风险度。
充分运用企业的现金流量指标,搞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和趋势。
加强贷款客户的综合贡献度测评分析,根据客户依据其信用和贡献状况而作出的授信先后顺序及满足程度的差异,对贷款客户评定授信等级,并据以进行贷款投放和管理决策;三是建立有效的审批流程策略。
风险识别主要受制于审查部门对每个风险资产关键潜在风险的预测、监视、识别的能力。
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部分信贷人员(客户经理)的风险识别、测量技能有限的实际情况,控制贷款风险最可行的办法是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贷款审批的流程体系,实现信贷审批过程在一定程度上的硬控制。
这个标准化的审批流程由定量和定性两部分组成:
定量分析通过对客户财务资源的评估得出风险评分结果;定性部分以信用社内部最优秀的信贷员根据个人经验进行贷款风险决策方法为基础,系统通过进一步研究信贷员的判断以及判断得出的过程,归纳整理制定出可供其他信贷员效仿的确切定性标准。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第三道防线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三道防线为联社再监督部门,主要对信用社和机关职能部门的履职进行再监督。
1、完善再监督工作管理机制。
(1)健全内审监督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现场纠改辅导制。
对审查工作中当时能纠改的一般性问题,要现场督促纠改,防止问题越积越多;二是服务建议制。
每项内审工作结束后,检查人员不仅要向信用社交换问题,填写“事实确认书”,而且还要结合稽核中发现的问题与信用社主任、会计、信贷人员共同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填写“督察工作通报”;三是问题催办制。
对限时纠改的事项,在纠改时限到期前10天的时间内通过电话催办、包片稽核人员通知或签发“到期问题纠改催办通知单”的形式提醒责任人及时进行纠改;四是提请报告制。
对所检查的问题超过纠改期限仍未纠改的问题,稽核部按月、按社、按责任人、按问题类型进行统计,填写“逾期未纠改问题提请报告书”,请求联社领导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督导问题责任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改。
稽核部门不定期地就稽核检查结果向联社其他部室通报、反馈,对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其产生根源,协调各部室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和办法,及时解决信用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消除隐患。
为防止检查工作走过场,持续推进后续审计,要求对所开展的审计项目,在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下发后一个月内,被检查单位必须上报整改报告并接受后续审计。
(2)建立承诺与问责制。
一方面把落实内控制度的执行与岗位履职、问责全面结合起来,强化对内控执行事中过程中的监督控制;另一方面建立“三道防线”责任人签订履职承诺书。
履职承诺层层签订,如“一道防线”临柜人员实施内勤监管外勤,签订内勤岗位履职承诺书。
按承诺要求,信用社所有临柜内勤人员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时必须坚持“三见面,四核对”原则,对信用社发放的各种贷款,逐笔进行会计职责内的依法合规监督,对信用社主任、信贷人员弄虚作假,或借营销贷款之名发放顶名、冒名、超权、跨区域贷款等行为不*,不报告,或直接参与其中,联社可采取各种措施给予严肃问责。
然后是签订履职检查的承诺,按照“三道防线”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检查,如因各道防线监督工作失职、渎职,致使案件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甚至出现安全、经济、刑事案件,本人自愿承担工作失职、渎职责任。
2、加强片区稽核员履职检查,夯实内部监督基础。
一是充实稽核人员队伍,提高稽核质量和水平。
在人员数量上要达到市联社规定要求,两名以上稽核人员交叉组成稽核小组,以此保证稽核面、稽核频率和稽核质量;二是按照“精干高效、责权分明、统一管理、全面监督”的原则,理顺工作关系,认真履行专职片区稽核员职责,形成以专项审计与序时审计、重点审计与全面审计、巡回审计与交叉审计相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连续性的审计监督体系。
在完成相关业务的合规性检查后,必须对其风险状况进行延伸检查,在审计项目选择中,注重对内部控制、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方面的审计检查,以此实现合规性审计与风险审计的有机结合;三是在审计对象的选择上,根据不同机构的特点、难点,实行区别对待、差别化检查,对制度执行较好的社减少检查频率,增加对边远信用社和分社的检查频率;四是在检查范围和内容上,更趋向于针对性和专项性。
要把其它联社或金融机构已经发生的重大问题列为本联社稽核监督的重点。
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这样才能使稽核监督工作既照顾了面,又抓住了重点。
3、加强稽核部的再监督。
一方面树立稽核部门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加强对职能部门和一道防线履职的再监督。
监督的重点主要是有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业务培训、监督检查完成情况、整改落实情况、费用开支及其固定资产购建和基建装修的合规性、信贷控管情况等问题进行有效再监督。
监督中如因未按规定履职视情况发出稽核《建议书》、《提示书》、《警示书》督促其完善;另一方面加强异动流水监控,提高非现场风险监测与预警能力。
对发现问题逐笔分析,对远程监控发现的重大问题,重点查询,并及时研究制定防范措施或处罚决定。
XX市长寿区联社:
黄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