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25525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docx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docx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尖子生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实验中常用到木条,下列实验中木条的使用不能达到目的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检验瓶内气体是否为氧气。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燃着的木条判断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

2.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其中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计内的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极易溶于水

C.在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速率

D.质子、中子和电子能构成原子,所以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3.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4.对资料或实验数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下图为实验室用15克高锰酸钾和17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其中含有2克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5.如图所示,锥形瓶中盛有固体或液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a膨胀鼓起。

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不出现上述现象的是()

选项

X

Y

A

MnO2

过氧化氢(H2O2)溶液

B

稀硫酸(H2SO4)

H2O

C

NaOH

H2O

D

Zn

稀盐酸(HCl)

A.A

B.B

C.C

D.D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7.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化学反应能实现下图所示的转化。

(图中“→”表示“反应生成”,其它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

左下表所列A一D四组物质中,不能完全实现图示转化的一组是

 

A

过氧化氢

氧气

B

氯酸钾

氯化钾

氧气

C

甲烷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A.A

B.B

C.C

D.D

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分析均合理的是

A.排水法收集

:

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收集到的

更纯净

B.测定空气中的

含量:

点燃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C.探究

的性质:

缓慢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便于观察蜡烛熄灭顺序

D.河水的过滤:

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使液体快速流下

10.下列能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A.A

B.B

C.C

D.D

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则二氧化锰可以做任何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12.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A.加热氯酸钾

B.分离液态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

D.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13.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制氧

B.食盐溶解

C.百炼成钢

D.汽油挥发

1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闻气体的气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D.

过滤液体

15.实验室用下列方法制取气体,可以成功,且可行的是()

A.用电解水可以同时制得

B.用

的混合物加热制

C.用木炭完全燃烧制

D.用浓盐酸与石灰石制

16.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N2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②O2支持燃烧——作气体燃料

③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①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②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③保护金属资源只能通过防止金属腐蚀实现

C.“低碳经济”的措施

D.物质的分类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

①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

③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A.A   B.B   C.C   D.D

17.化学实验有着严格的程序。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先在试管中注入少量稀盐酸,再直接投入铁钉,观察反应现象

B.固体药品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上称量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气管伸入水中,在用手握紧容器外壁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后,先将酒精灯熄灭再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18.下列曲线不能正确表达对应反应过程是()

A.

铜与

共热

B.

 

C.

过氧化氢分解

D.

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

1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红磷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20.下列对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集气瓶处理正确的是

A.将集气瓶从水中提起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使瓶口向上正放在桌面上

B.在水下方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一起拿出水面,然后正立在桌面上

C.将集气瓶从水中提出后倒立在桌面上

D.将集气瓶仍然留在水槽中,用时再取出

二、填空题

21.央视“3•15”晚会证实“食物相克:

西红柿和螃蟹一起吃会产生砒霜”的传言是网络谣言。

科研人员现场模拟人体内部环境,使用西红柿和蟹肉进行实验,发现蟹肉中微量的有机砷(化学式为C3H11AsO2)没有转化为有毒的砒霜(As2O3)。

(1)在西红柿和蟹肉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

(2)若有机砷转化为砒霜,该转化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As2O3中砷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2.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常用于化学的学习.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这两种气体反应的共同点____(填序号).

A.需要加热

B.需用催化剂

C.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D.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是____(填序号),反应的方程式____;

(3)装置B中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要随时使反应停止或发生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__(填序号,从A-E中选择);若用E和G组装一套气密性好的装置来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小得多,原因是____.

(4)化学上可通过多种反应得到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例如:

①氯化铵(固)+氢氧化钙(固)

氯化钙+氨气+水

②碳酸氢铵(固)

氨气+二氧化碳+水

结合以上实验装置完成下列填空(以下均填序号):

你选择上述反应____作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选用上图中A~H的____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采用的收集装置是F和H,其中氨气应从____管导入(填“a”或“b”)F中,H中用倒置漏斗比直接用导管通入水中吸收氨气的优点是____,实验室中漏斗的其它用途____(写一种)

23.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

(2)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填字母)和E进行组装。

当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请你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F装置代替E来收集氧气,应该先在该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氧气从________(填“a”或“b”)导管通入。

(3)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发生装置中还缺少一种实验用品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请你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选用装置B和装置_____(填字母)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F装置来收集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_____(填“a”或“b”)导管通入,验证该气体已经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

(5)下面G和H两套装置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其中G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H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用H装置制取二氧化碳,I和J两套装置中能起到H装置相同作用的是______。

24.“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中重要的实验。

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A与B的对比实验。

①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明通过A与B的对比实验可得知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活动与探究课上,老师在演示“水能生火”的实验时,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时,脱脂棉燃烧起来.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欲对此进行有关探究,并请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

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猜想】:

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可能有能量变化;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实验装置】:

在老师指导下组装了如图的装置:

【实验探究】

(一)探究反应过程中有什么气体生成?

(1)打开如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拴,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有气泡冒出,其原因可能是__.

【实验探究】

(二)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刚猜想另一种物质是碳酸钠,小明认为不可能.小明的依据是:

__.

(2)小明用试管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性.

你认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

【继续查阅资料】:

发现过氧化钠还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思考】:

(1)实验室应怎样存放过氧化钠:

__.

(2)过氧化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其在宇宙飞船和潜水艇中经常用到.你认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2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银白色金属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

A.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1个B分子中含有_____个原子.

(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下同),化合物的是_____.

(4)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三、简答题

28.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常见的两种气体,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如何对收集的氧气进行验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检验样品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表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H2O2溶液浓度/%

H2O2溶液体积/mL

温度/˚C

MnO2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的时间/s

5

1

20

0.1

4

16.75

15

1

20

0.1

4

6.04

30

5

35

 

2

49.21

30

5

55

 

2

10.76

(1)通过实验_____和实验_____对比可知(填实验序号),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有关。

(2)用一定量的浓度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在不影响产生氧气质量的前提下,为了减慢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四、综合题

30.在老师的指导下,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KClO3)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KClO3的熔点约为356℃,MnO2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KClO3和MnO2混合物中,KClO3和MnO2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如图:

(1)分析图2,KClO3分解温度___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3,KClO3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当物质配比为1:

2时,KClO3分解温度约为________℃.

(3)为证实MnO2的催化作用,小组同学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检查气密性

气密性良好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MnO2和KClO3,塞紧橡皮塞.

没有明显现象

分别先后加热MnO2和KClO3,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加热__________(填“左”或“右”)侧支管后,带火星木条复燃.

木条长时间才能复燃

冷却后,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MnO2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_____________

步骤Ⅳ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除催化剂外,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因素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

(4)分析图2,在KClO3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

(5)将29.4gKClO3和MnO2混合物以5:

1配比加热至完全反应,如图5中?

的值应为_________

A.4.9

B.9.6

C.14.9

D.1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