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现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642548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界面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界面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界面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界面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界面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界面现象.docx

《界面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界面现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界面现象.docx

界面现象

第十章界面现象InterfacePhenomena

界面(相界面/界面相):

密切接触的两相之间的过渡区(约几个分子的厚度)

界面的类型:

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固—固

表面surface

界面现象的原因:

“表里不一”

分散度:

比表面

多孔硅胶300~700,活性炭1000~2000m2.g–1

§10.1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一、表面功、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表面张力

气相B液体都有自动缩小其表面积的趋势

液相γdAs=δW΄r=dGT,P

A表面功

γ称为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单位:

J.m–2,物理意义:

定温定压定组成条件下,系统增加单位表面积时所增加的吉布斯自由能,也即单位面积表面层的分子比相同数量的内部分子所多出来的那部分能量。

如:

20℃的纯水,γ=0.07275

1g(10–6m3)球形水滴半径1nm的小水滴

半径0.62cm1nm

个数12.39×1020

表面积4.83×10–4m23.01×103m2

ΔG=γΔAs=219J(相当于使这1g水升温52.4K)

系统比表面越大,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粉尘爆炸极限:

淀粉/硫磺7mg/L空气,面粉/糖粉10,煤粉17。

δW΄r=γdAs=γ.2ldx

lFδW΄r=Fdx

dx

γ称为表面张力surfacetension,单位:

N.m–1,物理意义:

垂直作用于单位长度相界面上的表面紧缩张力。

 

任意形状自由移动张开成圆(面积最大)

单位面积的表面功、比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表面张力:

数值、量纲相同,物理意义、单位不同。

二、热力学基本方程(考虑表面功)

dU=TdS–pdV+∑μBdnB+γdAs

dH=TdS+Vdp+∑μBdnB+γdAs

dA=–SdT–pdV+∑μBdnB+γdAs

dG=–SdT+Vdp+∑μBdnB+γdAs

三、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相互接触的两相物质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四、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

最大气泡压力法、毛细管升高法、滴重(体积)法、拉环法等。

§10.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

一、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拉普拉斯Laplace方程

PP

ΔP

ΔP

P΄=P+|ΔP|P΄=P–|ΔP|

凸液面液体承受的压力凹液面液体承受的压力

PP΄

(对一般曲面,

(1)水平液面,r=∞,∆P=0

(2)凸液面,r>0,∆P>0

(3)凹液面,r<0,∆P<0

(4)空气中的液泡(如肥皂泡),∆P=2×2γ/r

若定义:

附加压力=凹面一侧的压力–凸面一侧的压力

即ΔP=P内–P外

则ΔP始终为正,r也都取正值。

 

ⅠⅡ

自由液滴和气泡呈球形大气泡变大、小气泡变小毛细现象

(P159)例:

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如图。

空气将毛细管垂直插入液体

P大气中,深度h,由上端通入

h

P最大空气,在下端呈小气泡

放出,小气泡内的最大

压力可由U形压力计或电子压力计测出。

已知300K时,某液体的密度ρ=1600kg.m–3,毛细管半径R=1mm,插入深度h=0.01m,小气泡的最大表压(即泡内气体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P最大=207Pa,求该液体在300K时的表面张力为若干?

 

二、弯曲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开尔文Kelvin公式

平衡

液体所受压力液体饱和蒸气饱和蒸气压

普通液体PlGlGgPg

小液滴Pl+dPlGl+dGlGg+dGgPg+dPg

(1)水平液面,r=∞,Pr=P0

(2)凸液面,r>0,Pr>P0喷雾干燥工艺

(3)凹液面,r<0,Pr

微小固体具有较大的蒸气压、较大的溶解度、较低的熔点。

较高浓度溶液中溶质

蒸气压P蒸气压P

T0

液体Tr

较低浓度溶液中溶质

微小固体微小固体

普通固体普通固体

TT

微小固体具有较低的熔点微小固体具有较大的溶解度

 

水溶液中大小不等的晶体

汞大小不等的液滴

•·•∙●··•••·•∙●•·•∙

烧杯毛细管

小液滴(晶体/气泡)变小

大液滴(晶体/气泡)变大

三、亚稳状态及新相的生成(过饱和现象)

§10.3固体表面

吸附adsorption:

在相界面上某种物质的浓度不同于体相浓度的现象。

吸附剂adsorbent、吸附质adsorbate

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吸附力

吸附层数

吸附热

选择性

可逆性

吸附平衡

物理吸附

范德华力

单、多层

小(液化热)

无或很差

可逆

容易达到

化学吸附

化学键力

单层

大(反应热)

较强

不可逆

不易达到

二、吸附等温线(定温下,吸附量与气体平衡压力之间的关系曲线)

所吸附气体的体积或物质的量、质量

吸附剂的质量

吸附量q=

吸附等温线q=f(p)☆

q=f(T,p)吸附等压线q=f(T)

吸附等量线p=f(T)

吸附等温线的五种类型:

abcde

q

0p/p*10p/p*10p/p*10p/p*10p/p*1

单层吸附

最为普遍第一层吸附热第一层吸附热b+毛细凝结c+毛细凝结

大于凝结热小于凝结热

三、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q=kpn(中压,0

四、朗缪尔Langmuir吸附等温式(单分子层吸附理论,1916)

基本假设:

a、固体表面对气体分子只能发生单分子层吸附

b、固体表面各处的吸附能力均等

c、被吸附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

d、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

吸附过程可表示为:

A(g)+M(表面)AM

设某一时刻固体表面的覆盖率为θ:

r吸附=ka(1–θ)p

θ1–θr解吸=kdθ

平衡时,吸附平衡常数或吸附系数

平衡吸附量

饱和吸附量

又,

若已知饱和吸附量qm,即可求得单个吸附质分子的横截面积am或吸附剂的比表面积as:

1mol吸附质的量(体积/摩尔数/质量)

阿伏加德罗常数

(P170)例:

239.55K时测得不同平衡压力下CO气体在活性炭表面上的吸附量V(即单位质量活性炭所吸附的CO气体的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值)如下:

P/kPa

13.466

25.065

42.663

57.329

71.994

89.326

V/dm3.kg–1

8.54

13.1

18.2

21.0

23.8

26.3

试根据朗缪尔吸附等温式,用图解法求CO的饱和吸附量Vm,吸附系数b,以及饱和吸附时1kg活性炭表面上所吸附的CO的分子数。

*五、Brunauer-Emmett-Teller公式(多分子层吸附理论,1938)

吸附温度下吸附质的饱和蒸气压

平衡压力P下的吸附量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与吸附热有关的常数

适用于相对压力P/P*在0.05~0.35的范围,用于测量固体如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六、吸附热力学

自发ΔG<0

混乱度减小ΔS<0

故ΔH=ΔG+TΔS<0放热

吸附热可用量热计测定(积分吸附热),或由吸附等量线计算(某吸附量下的微分吸附热,实际应是等量吸附热):

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

吸附热一般随吸附量的增加而下降,表明固体表面的能量是不均匀的,吸附总是首先发生在能量较高、活性较大的位置上。

§10.4液—固界面(润湿和吸附)

一、接触角contactangle与润湿作用wetting

γl-g

O

O

液气液

γs-g

固γl-s固

接触角θ:

气、液、固三相交界处(O点)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之间的夹角。

接触角越小,表明液体对固体的润湿程度越高。

通常以θ=90o(半球状)为分界线:

θ<90o为能润湿,θ=0o(铺展)或不存在为完全润湿;

θ>90o为不润湿,θ=180o(球状)为完全不润湿。

润湿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洗涤/印染/焊接/机械润滑/注水采油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接触角θ是三种界面张力同时作用于O点的液体所达成的平衡状态,故

杨氏YoungT方程(1805)

(1)若γs-g>γl-s,则cosθ>0,θ<90o,液体能够润湿固体

(2)若γs-g<γl-s,则cosθ<0,θ>90o,液体不能润湿固体

(3)若γs-g–γl-s≥γl-g,θ不存在或等于0o,完全润湿

(4)若γs-g–γl-s=–γl-g,θ=180o,完全不润湿

二、沾湿adhesion、浸湿immersion、铺展spreading

l

s

l

ΔGa=γl-s–γl-g–γs-g

s

(a)gg=–γl-g(cosθ+1)

θ<180o即可自发

任何液固间均可发生。

s

ggΔGi=γl-s–γs-g

s

l

(b)l=–γl-gcosθ

θ<90o时自发。

ΔGs=γl-s+γl-g–γs-g

l

(c)glg=–γl-g(cosθ–1)

ssθ=0o或不存在。

液体对固体的润湿过程

三、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

吸附量

mol.kg–1kg.kg–1

朗缪尔吸附等温式:

(稀溶液)

弗伦德利希吸附等温式:

其吸附等温线一般为:

正吸附:

吸附质在固体表面的浓度大于溶液本体浓度

表观吸附量

零吸附

0

负吸附

00.51.0溶质的摩尔分数

极性吸附剂(硅胶)易于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溶质(水)

非极性吸附剂(活性炭)易于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溶质(染料色素)

§10.5溶液表面

一、溶液表面的吸附现象

表Ⅰ无机盐,不挥发性酸、碱,多羟基有机物

面(蔗糖、甘油)

力大部分低脂肪酸、醇、醛、酯等有机物

γⅡ

高级脂肪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硫酸

Ⅲ酯盐ROSO3Na

0浓度c

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正吸附

二、吉布斯吸附等温式Gibbsadsorptionformula(1876)

浓度(严格来说应是活度)

溶质的表面吸附量或表面超量surfaceexcess:

单位面积表面层所含溶质的量与同量溶剂在溶液本体所含溶质的量之差。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等温线:

Γm

Γ

0c

表面活性剂:

憎水非极性基团RX亲水极性基团

○○○○○○○○○○○○

在溶液表面单层吸附,定向排列||||||||||||

单位面积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横截面积:

长碳氢链有机化合物分子的am皆约0.205nm2

三、表面活性物质surface-activeagent

阴离子型,如肥皂RCOO–Na+

+

离子型阳离子型,如铵盐C18H37NH3+Cl–

两性型,如氨基酸RNH2CH2COO–

非离子型,如聚乙二醇HOCH2(CH2OCH2)nCH2OH

具有两亲性,能够在极性不同的两相界面上相对富集,从而减少两相的接触,降低其界面张力。

要稳定存在于水中就必须尽可能减少憎水基和水的接触:

憎水基伸出液面,形成定向排列的单分子层(膜)——溶液表面;憎水基互相靠在一起,形成各种形状的胶束(球状、棒状、层状)——溶液内部。

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micelleconcentration:

形成胶束所需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

离子型的cmc约1~10mmol.dm–3。

○○○○○○○○○○○○○○○○○○○○○○○○○○○○○○○

|||||||||||||||||||||||||||||||

 

临界胶束浓度(饱和吸附)

在临界胶束浓度这个窄小的浓度范围前后,溶液的性质如表面张力、蒸气压、渗透压、电导率、光学性质、去污能力、增溶作用等皆发生突变。

要充分发挥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必须使其浓度稍大于临界胶束浓度(此时,溶液的表面张力、渗透压、去污能力等几乎不随浓度而变化,但电导率、增溶作用等却随浓度的增加而急剧增加)。

亲水基质量

憎水基质量+亲水基质量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法(即亲水亲油平衡值法,格里芬Griffin,1945):

用数值的大小来衡量每一种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石蜡HLB=0,聚乙二醇HLB=20)。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20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润湿、增溶solubilization、去污、助磨、匀染、分散、乳化、发泡和消泡、防锈、杀菌、除静电等。

不浸润现象

  亦称不润湿现象。

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液体的附着层将沿固体表面收缩。

当接触角θ为钝角时,液体不润湿固体,若θ=π时,液体完全不润湿固体。

这种现象称为液体不浸润现象。

如图2�6a、b所示。

不润湿现象的产生与液体和固体性质有关。

同一种液体,能润湿某些固体的表面,但不能润湿另一些固体的表面。

例如,水银不能润湿玻璃,却能润湿干净的锌板、铜板、铁板。

造成不浸润现象的原因。

可从能量的观点来说明润湿现象。

如图2-7所示。

A为附着层中任一分子,在内聚力大于附着力的情况下,分子A受到的合力5垂直于附着层指向液体内部。

此时,若将一个分子从液体内部移到附着层,必须反抗合力f作功,结果将使附着层中势能增大。

附着层中的液体分子越少,系统的能量就越低,状态就越稳定,因此附着层就有缩小的趋势,宏观上就表现出液体不被固体所吸附。

当然液体就不能润湿固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