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6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425324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6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6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6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6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6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60.docx

《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6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60.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 人物传记类60.docx

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60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60

限时训练时间:

4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楚,秦诸庶孽孙①,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吕不韦贾邯郸②,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乃往见子楚,说曰:

“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

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

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

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子楚曰:

“然。

为之奈何?

”吕不韦曰:

“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

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

”子楚乃顿首曰:

“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

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

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

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

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

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取材于《史记·吕不韦列传》)

注释:

①秦庶孽孙:

秦国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孙。

②邯郸:

赵国都城。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于诸侯                    质:

(到别国)作抵押

B.自奉而西游秦                 游:

游玩

C.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           行:

做,此处为“使用”

D.延诸侯游士宾客               延:

邀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子贫,客于此当其欣于所遇

B.请以千金为子西游洎牧以谗诛

C.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信而见疑

D.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此亡秦之续耳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不韦善于投机的一组是

①车乘进用不饶                  ②曰“此奇货可居”

③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        ④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

⑤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            ⑥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在邯郸一见到处境窘困的子楚就找准了投机的目标,他主动去拜见子楚,为他出谋划策。

B.吕不韦虽然贫困,但他竭力为子楚谋划,使他获得了华阳夫人的宠信并最终成为秦国的最高统治者。

C.安国君在位时间极短,庄襄王(子楚)也只在位三年,客观上也使得吕不韦迅速成为秦国的显贵。

D.吕不韦曾效法魏楚赵齐四公子的做法招贤纳士,并主持门客著书立说,悬赏千金求增删一字,以此完善《吕氏春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3分)

(2)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

(3分)

(3)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4分)

【答案】

1.B

2.D

3.A

4.B

5.

(1)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看见子楚而怜惜他,说“这真是稀罕的宝货,可以存积着卖大价钱”。

(2)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就备了厚礼送给子楚,同时请吕不韦辅助他。

(3)吕不韦认为秦国强大,以(在这方面)不如他们而感到羞耻,所以也招徕士人,给予优厚待遇,门下食客达到三千人。

【解析】

1.游为“游说”的意思

2.D.皆为结构助词“的”。

A第一个是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相当于“在”;第二个是介词,表对象,译为“向,对”。

B第一个“以”,动词,用;第二个“以”,因为。

C第一个“而”表递进;第二个“而”表转折,却。

3.①表现子楚的生活状态,⑥表现对编者的信任

4.吕不韦并不贫困。

原文的“不韦虽贫”是吕不韦的谦辞

5.

(1)“贾”“怜”“居”各1分

(2)“厚馈”“遗”“傅”各1分(3)“以”“招”“遇”“至”各1分

【参考译文】

子楚是秦国王室庶出别支的孙子,作为人质在诸侯国家,所以车辆马匹、费用开销都不富裕,居所处境相当窘困,很不得志。

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看见子楚而怜惜他,说“这真是稀罕的宝货,可以存积着卖大价钱”。

于是前往会见子楚,说道:

“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有机会立为太子。

鄙人听说安国君宠幸喜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但能够决定选立谁为嫡子继承人的只有华阳夫人。

如今您兄弟二十多人,您又排行居中,不太受宠爱,所以长时间当人质住在诸侯国家。

一旦大王去世,安国君继立为王,您就没有机会能够跟长子及其余儿子早晚在父王面前争夺当太子了。

”子楚说:

“是这样。

对于这种情况怎么办?

”吕不韦说:

“您资财贫乏,客居在此,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奉献给双亲和结交宾客。

我吕不韦虽然也资财贫乏,但请让我用千金作资本使您西游秦国,以孝敬安国君和华阳夫人,促成他们立您为嫡子继承人。

”子楚立即叩头而拜说:

“您的计策果真如愿,就请让我与您共同分享秦国。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给子楚,作为开销费用,去结交宾客;同时又拿出五百金购置珍奇宝物、玩赏佳品,自己带着西进游说秦国,把他带来的物品全部进献给华阳夫人。

借机称说子楚贤能聪明,结交诸侯宾客遍布天下,还常常念叨“我子楚把华阳夫人当作自己的天,日夜悲泣思念着太子安国君和夫人”。

华阳夫人极为高兴,刻玉石符节为信物,相约以子楚作嫡子继承人。

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就备了厚礼送给子楚,同时请吕不韦辅助他。

子楚的名望声誉因此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商量,送黄金六百斤给看守的官吏,于是得到机会返回秦国。

秦昭王五十六年,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即位为王,子楚立为太子。

秦王在位一年去世,太子子楚即位,这就是庄襄王。

庄襄王元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庄襄王即位三年去世,太子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在这时期,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都礼贤下士喜好招募宾客来互相夸耀攀比。

吕不韦认为秦国强大,以(在这方面)不如他们而感到羞耻,所以也招徕士人,给予优厚待遇,门下食客达到三千人。

这时诸侯各国有许多工辞善辩的文人学士,如荀卿一类人,著书立说传布天下。

吕不韦便让他的门客各人著录所见所闻,辑集纂论编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有二十多万字。

吕不韦认为其中详尽论述了天上地下世间万物从古至今的事情,称之为《吕氏春秋》。

公布在咸阳市朝的大门,并悬挂千金在上面,聘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如有能够增添减少一个字的就赏给千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子昂别传

卢藏用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也。

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

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

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

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

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

此子必为文宗矣。

年二十一始东入咸京,以进士对策高第。

曾献书阙下,时皇上以太后居摄,览其书而壮之,召见问状。

子昂貌寝寡援,然言王霸大略,君臣之际,甚慷慨焉。

乃敕曰:

梓州人陈子昂,地籍英灵,文称伟晔,拜麟台正字。

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

属契丹以营州叛,建安郡王攸宜亲总戎律,台阁英妙,皆署在军麾。

时敕子昂参谋帷幕。

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

三军震,子昂进谏,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

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

子昂体弱多疾,激于忠义,尝欲奋身以答国士。

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

他日又进谏,言甚切至。

建安谢绝之,乃署以军曹。

子昂知不合,因箝默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

及军罢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

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

恨国史芜杂,乃自汉孝武之后以迄于唐为后史记,纲纪粗立,笔削未终,丁府君忧其中废。

子昂性至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

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之。

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已。

数舆与曳就吏,子昂素嬴疾,又哀毁,杖不能起,外迫苛政,于是遂绝。

年四十二。

                               (选文有改动)

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史百家罔不该览   该:

应该

B.览其书而壮之     壮:

认为……壮美,赞赏

C.激于忠义       激:

激励

D.哀号柴毁       毁:

因悲哀过度而损害健康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子昂“奇杰过人”的一组是(3分)

①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②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③以进士对策高第      ④地籍英灵,文称伟晔

⑤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  ⑥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子昂曾经跟着赌博的人进入地方学校,感情激昂地树立志向。

于是辞去了门客,专心研究古代典籍。

B.陈子昂状貌丑陋短小,但是说起王道霸业这些远大的谋略,君臣关系,非常激昂,从而赢得皇上的重视。

C.陈子昂第二次进谏的时候武攸宜没有亲自接见他,而是让军曹来听他的意见,陈子昂知道意见不合,就闭口不言了。

D.陈子昂怨恨国史杂乱,就从汉孝武皇帝之后到唐代为止写作为《后史记》,只粗略地确立了提纲就因父亲去世而中止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幽人王适见而惊曰:

此子必为文宗矣。

(3分)

(2)建安方求斗士,以子昂素是书生,谢而不纳。

(4分)

(3)遂于射洪西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

(3分)

【答案】

6.A

7.D

8.C

9.

(1)幽州人王适看到后吃惊地说:

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文章为世人所师法的人物啊!

(2)建安郡王(武攸宜)当时正在寻求英勇战斗的人,因为陈子昂平素是文士,拒绝他的意见不肯采纳。

(3)于是在射洪县的西山建造了几十间茅屋,靠种树采药作为供养。

【解析】

6.该:

完备

7.①此为缺点;③“高第”的意思是考中;⑥表现皇上对他的优待,不能体现“奇杰”

8.是把陈子昂降为军曹

9.

(1)3分,幽、必、文宗各1分。

“文宗”译为“文章宗师”亦可

(2)4分,建安、斗士、素、谢各1分。

“建安”不译者扣1分(3)3分,构、养、定语后置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陈子昂字伯玉,是梓州射洪县人。

杰出超过一般人,形貌卓立不群,起初凭着有钱人家的子弟而行侠仗义恣逞意气。

到了十七八岁都没有读书。

曾经跟着赌博的人进入地方学校,感情激昂地树立志向。

于是辞去了门客,专心研究古代典籍。

几年之内,儒家经典、史书、百家之学的各种书籍没有不看完的。

尤其擅长写文章,极有司马相如和终军的风度。

开始写诗,幽州人王适看到后吃惊地说:

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文章为世人所师法的人物啊!

二十一岁的时候才向东进入京城长安,凭借对策考中进士。

曾经向皇帝上书,当时皇上(武则天)是以太后的身份摄政,看了他的奏书而赞赏他,召见他询问情况。

陈子昂状貌丑陋短小人缘不好,但是说起王道霸业这些远大的谋略,君臣关系,非常激昂。

就下诏书说:

梓州人陈子昂,山川献上英俊才士,文才可称光芒四射。

就授予他麟台正字之职。

皇上多次召见他询问国家政事,他的话很多都很恳切率直。

属国契丹凭借营州反叛,建安郡王武攸宜亲自主持军务,朝廷里的才俊,都参与到武攸宜麾下。

当时皇上下诏让陈子昂到武攸宜的幕府担任参谋。

军队驻扎在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继阵亡。

全军震惊恐慌,陈子昂进谏,请求分出部下一万人让自己率领作为前锋。

建安郡王武攸宜当时正在寻求英勇战斗的人,因为陈子昂平素是文士,拒绝他的意见不肯采纳。

陈子昂身体孱弱经常生病,但是被忠义所激励,曾经想奋力作战来报答国士之遇。

自己认为身为近侍的官职,又参与军中谋划,不可以看到危难却爱惜生命苟且容于世上。

过了几天又进谏,语言非常切直尽理。

武攸宜又拒绝了他,就改任他作为军曹。

陈子昂知道武攸宜与自己意见不合,就闭口不言担任下级官吏,只是兼任掌书记罢了。

等到军事行动结束以后因父亲年老上表请求辞官回家侍奉,天子优待他,让他保留官职领取俸禄回家。

于是在射洪县的西山建造了几十间茅屋,靠种树采药作为供养。

怨恨国史杂乱,就从汉孝武皇帝之后到唐代为止写作为《后史记》,提纲粗略地确立了,写作还没有终了,因父亲去世而中止了。

陈子昂性格极为孝顺,悲伤地呼号痛哭瘦损如柴,上气不接下气。

陈子昂老家所属县的县令段简贪婪残暴狠毒,听说陈子昂家里富有,就附会法律条文将要陷害他。

陈子昂惊慌害怕让家里人交了二十万缗钱,然而段简心里还不满足。

多次用车载着他去受审,陈子昂平常就羸弱多病,又因父亲去世而哀伤损坏了身体,拄着手杖都不能起床,外面又被苛政所逼迫,于是死去了。

时年四十二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洁,长乐信都人也。

昭成时,慕容氏献女,洁祖父生为公主家臣,乃随入魏。

赐以妻妾,生子堤,位乐陵太守,封信都男。

卒。

洁袭堤爵。

数从征讨,进爵会稽公。

后与永安侯魏勤及功劳将军元屈等击吐京叛胡,为其所执,送赫连屈丐。

洁声气不挠,呼其字而与之言,神色自若。

屈丐壮而释之。

后得还国,典东部事。

明元寝疾,太武监国,洁与古弼等选侍东宫,对综机要。

太武即位,奇其有柱石用,委以大任。

及议军国,朝臣咸推其能。

迁尚书令,改为钜鹿公。

车驾西伐,洁为前锋。

沮渠牧犍弟董来距战于城南,洁信卜者之言,以日辰不协,击鼓却阵,故董来得入城。

太武微嫌之。

洁久在枢密,恃宠自专,帝心稍不平。

时议伐蠕蠕,洁言不如广农积谷,以待其来,群臣皆从其议。

帝决行,乃从崔浩议。

既出,与诸将期会鹿浑谷。

而洁恨其计不用,欲沮诸将,乃矫诏更期,诸将不至。

时虏众大乱,景穆欲击之,洁执不可。

停鹿浑谷六日,诸将犹不集,贼已远遁,追至石水,不及而还。

师次漠中,粮尽,士卒多死。

洁阴使人惊军,劝帝弃军轻还,帝不从。

洁以军行无功,奏归罪于崔浩。

帝曰:

“诸将后期,及贼不击,罪在诸将,岂在于浩?

”又洁矫诏事遂发,舆驾至五原,收洁幽之。

太武之征也,洁私谓亲人曰:

“若军出无功,车驾不返,即吾当立乐平王。

”洁又使右丞张嵩求图谶,问:

“刘氏应王,继国家后,我审有名姓不?

”嵩对曰:

“有姓而无名。

”穷验款引,搜嵩家,果得谶书。

洁与南康公秋邻及嵩等皆夷三族,死者百余人。

洁既居势要,内外惮之,侧目而视。

籍其家,财产钜万。

太武追忿,言则切齿。

(节选自《北史·刘洁传》)

10.下列对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尚书令迁:

贬斥、放逐B.太武微嫌之嫌:

讨厌

C.收洁幽之幽:

幽禁D.籍其家,财产钜万籍:

登记、抄拣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内外惮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乃随入魏乃遂私见樊於期

C.洁以军行无功是以君子远庖厨也D.奏归罪于崔浩月出于东山之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洁能文能武,太武帝认为他是国家柱石,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有才干。

正因如此,刘洁得以久居高位,恃宠自专。

B.刘洁长于征战,在与董来作战时,居然听信占卜者的无稽之谈,鸣金收兵,贻误战机,致使太武帝对他心生不满。

C.在讨论征伐蠕蠕时,太武帝听从崔浩的建议,刘洁心生怨愤,横生掣肘,导致远征失败,后竟嫁祸崔浩,自食恶果。

D.太武帝对刘洁的问题早有发现,并心生厌恶,常给予警醒;刘洁充耳不闻,还阴谋篡逆,最终导致祸国败家的结局。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洁声气不挠,呼其字而与之言,神色自若。

屈丐壮而释之。

(4分)

(2)帝日:

“诸将后期,及贼不击,罪在诸将,岂在于浩?

”(4分)

(3)欲沮诸将,乃矫诏更期。

(4分)

【答案】

10.A

11.B

12.D

13.

(1)刘洁不屈不挠,喊着赫连屈丐的名字和他说话,神情脸色毫无异样。

屈丐认为他勇敢而释放了他。

(2)皇帝说:

“诸将在约定日期未到,致使没有打败贼人,罪在他们,怎么在崔浩呢?

(3)(刘洁)想阻止诸将,便改动了诏书上所规定的日期。

【解析】

10.迁:

升迁

11.A.代词,他;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B.副词,于是。

C.介词,把;介词,因为。

D.介词,在;介词,从。

12.太武帝对刘洁既没有敲警钟,也没有采取措施,而是照常重用,只是矫诏事发,才幽禁了他。

13.

(1)“挠”“壮”“释”各1分,句意1分

(2)后”“击”“岂”各1分,句意1分(3)“沮”“乃”“更”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刘洁,长乐信都人。

昭成帝时,慕容氏向魏进献女儿,刘洁的祖父刘生是侍奉公主的家臣,于是就随公主入魏。

测生被赐给妻妾,生了儿子刘堤,刘斑官至乐陵太守,被封为信都男后去世。

刘洁继承了刘堤的爵位,他多次跟随皇上出征,晋爵会稽公。

后来,他和永安侯魏勤、功劳将军元屈等一起攻打吐京的叛胡,被叛胡抓去,送给赫连屈丐。

刘洁不屈不挠,喊着赫连屈丐的名字和他说话,神色自若。

屈丐因他的勇敢而释放了他。

后来得以回国,主管东部诸事务。

明元帝生病期间,太武帝主持国政,刘洁与古弼等人被选派服侍皇太子,帮他处理机要大事。

太武帝即位,认为刘洁是个像国家的柱石一样的奇才,委以重任。

在议论军国大事时朝中大臣都认为刘洁有能力,他因此而升迁为尚书令,改为钜鹿公。

不久,大军征伐西部的沮渠牧犍,刘洁为先锋。

沮渠牧犍的弟弟董来在城南接战,刘洁相信了占卜者的无稽之谈,以日月和时辰不合击鼓收兵,使董来得以进城。

太武帝因这件事对他有些不满。

刘洁因长久主管枢密,自恃皇帝对他的宠幸,办事独断专行,太武帝为此心中也有些不安。

在商议征伐蠕蠕时,刘洁提出不如广积粮食,等待蠕蠕前来,大臣都赞成他的意见,但太武帝坚持出征,采用了崔浩的意见。

出征时,皇帝和诸将约定了日期在鹿浑谷会集。

刘洁因自己的计策未被采用,想阻止诸将,便改动了诏书上所规定的日期。

到了约定的日期,各位大将都没到鹿浑谷。

这时候,敌兵大乱,景穆帝打算带兵去袭击敌兵,刘洁不让他去。

军队在鹿浑谷停留了六天,诸将还未到达,贼兵已逃远了,他们追到石水,没追上就回兵了。

部队到达大漠中间,粮食已尽,士兵死了很多。

刘沽暗地里派人骚扰部队,趁机劝皇帝抛弃军队,带少数人轻装而回。

皇帝不接受刘洁的建议。

刘洁把这次军队出征失利的原因上奏皇帝,把罪过归于崔浩。

皇帝说:

“诸将在约定日期未到,罪在他们,怎么在崔浩呢?

”后来刘洁更改诏书上的日期的事被揭发出来,当皇帝到五原时,就把刘洁幽禁起来。

太武帝这次出征时,刘洁曾私下对他的亲信说:

“如果这次出师不利,太武帝不能回来,我应当立为乐平王。

”刘洁又向右丞张嵩询问谶书,他问:

“刘氏应当统治天下,以继魏国,不知有我名姓没有?

”张嵩回答说:

“有姓而无名。

”(皇上)于是穷追查证,搜查张嵩的家,找到了那本谶书。

刘洁和南康公秋邻、张嵩等都被夷灭三族,死的有一百多人。

刘洁身居要职,朝廷内外都怕他,对他侧目而视。

刘洁的家被抄没,抄出家产巨万。

太武帝十分后悔和气愤,每次说起刘洁便咬牙切齿。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7分)

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

尝蓄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

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

期年大青死。

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启笥(笥:

箱笼),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

冥搜亟呼,迄无影兆。

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

以此故冀其自至。

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

出门不远,闻丛薪杂草中寒率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

大喜,如获拱璧。

视其后,小蛇从焉。

抚之曰:

“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

”出饵饲之,兼饲小蛇。

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

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

缘二青驯,故未遽弃。

又二三年,长三尺余。

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

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

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

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

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

呼曰:

“二青!

”蛇顿止。

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日状。

又以首触笥,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

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

蛇人乃祝小青曰:

“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谓二青曰:

“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

更嘱一言‘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二蛇垂头,似相领受。

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

“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如转圜:

如同转动圆物那样简单)。

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节)

14.下面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有误的一项(  )

A.尝蓄驯蛇二蓄:

B.俾得自适,寻复返寻:

不久、一会儿

C.缘二青驯,故未遽弃遽:

立刻、马上

D.因而行旅相戒戒:

戒心

15.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东郡某人,以弄蛇为业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且怒而仇焉者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16.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二青、小青情深意厚的一组是(  )

①既明启笥,二青亦渺②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③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 ④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⑤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A.①③④B.③⑤⑥C.②④⑤D.④⑤⑥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抚之曰:

“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

(2)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3)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

【答案】

14.D

15.B

16.C

17.

(1)耍蛇人轻轻地抚摸着二青说:

“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

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

(2)有一天,耍蛇人来到淄邑东山间,用好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走了二青。

(3)但他观察它的头,发现上面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

【解析】

14.戒:

告诫

15.B项,于是;A项,凭借/因为;C项,表并列/可是,表转折;D项,竟然/就是。

16.①表现大青二青之间的情谊;③表现小青的机灵驯服;⑥耍蛇人说的话,不是直接表现。

17.得分点

(1)“以”“为”“荐”

(2)“饲以美饵”“祝”“纵”(3)“其”“俨然”“悟”

【参考译文】

东郡某人,靠耍蛇卖艺为生。

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是青色的。

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

二青的额头上长有红点,尤其机灵驯服,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